世界肥胖日: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
新华社重庆3月4日电(记者谷训)“孩子正在长身体,胖点好。”有些宠爱可能让人忽视儿童肥胖的危害。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儿童内分泌科专家特别提醒,儿童肥胖可能导致性早熟、2型糖尿病、打鼾、睡眠呼吸暂停、脂肪肝等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女孩欣欣(化名)11岁时体重62kg,身高153.8cm,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为肥胖,还有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医生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的同时,让孩子回去控制饮食,加强锻炼。
然而,回家后欣欣的饮食控制和运动坚持得并不好,且家长担心药物副作用,很快就停用了二甲双胍。随后两年时间,欣欣的体重增加了13kg,新的健康问题随之出现。欣欣因为“打鼾伴张口呼吸一年多”,诊断出腺样体肥大,影响上气道通气,于是进行腺样体切除术。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表示,必须配合减重才能更好地解决上气道阻塞问题。
于是欣欣再次来到内分泌科门诊,被检查出空腹胰岛素升高,超声提示卵巢囊肿。
显然,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朱高慧表示,肥胖不仅会导致儿童出现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脂肪肝、内分泌激素紊乱、性早熟、月经紊乱、高血压、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甚至影响心理健康,导致情绪障碍;对当前及成年期的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带来危害,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和骨骼发育,对行为、认知及智力产生不良影响,更是导致成年后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超重肥胖多学科门诊专家为欣欣制定了全面且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临床营养科制定饮食方案,康复科进行运动指导,内分泌科定期监测评估代谢指标、适时药物治疗代谢综合征。
科学减重三个月后,欣欣的体重从75kg降到64.5kg,腰围从85cm减到74.5cm;同时,超声没有提示卵巢囊肿,肝功和空腹胰岛素也降到正常水平。
专家强调,体重管理须遵循医学指导,特别是处于生长和发育阶段的肥胖儿童青少年,如何在改善体重和减少并发症的同时,又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极端节食或过量运动可能引发神经性厌食、关节损伤等次生健康风险,对于已出现运动损伤、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的患者,建议尽早就医。与此同时,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参与青少年肥胖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文末提示:
“小胖墩”可以这样吃
1.吃饭“7分饱”。
2.用蒸土豆等薯类作为主食,代替米饭、面粉等精致碳水。
3.烹调方式以蒸、煮、炖、烩为最佳,但不要喝骨汤和肉汤。
4.三个方法增强饱腹感:细嚼慢咽;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谷薯;吃饭时不看视频。
5.警惕高热量水果,如榴莲、牛油果、菠萝蜜、鲜枣、椰子肉、山楂等。
6.避免超加工零食,如蛋糕、饮料、炸薯条、泡面、香肠、饼干等。
“小胖墩”可以这样动
1.适宜的运动项目有跑步、游泳、骑车、跳绳、球类运动等。
2.保持适中强度。
3.每日运动时间30至60分钟,每周运动时间尽量达到300分钟;每周需要有一两天休息日。
4.减少屏幕类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每天2小时以上为佳。
来源: 新华网
警惕儿童肥胖,守护孩子健康
近年来,儿童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它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一大隐患。肥胖不仅影响孩子的体型,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给孩子的成长路上增加不必要的负担。本期节目一起关注儿童肥胖问题,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上线大医生:陈瑞敏
福州市第一总医院 儿童专科院区
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 福州市儿童医学中心
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主任 二级主任医师 教授 博导
本期话题:防治儿童肥胖,拒绝负重前行
我国儿童肥胖的现状
数据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为7.9%,并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另有数据显示,目前有约19%的6至17岁青少年面临超重和肥胖问题。这表明儿童肥胖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儿童肥胖的健康危害
心血管健康问题:肥胖儿童更容易出现高血压、高胆固醇和心血管疾病。肥胖会增加心脏的负担,长期下去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
内分泌和代谢问题:肥胖儿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肥胖还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未来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呼吸系统疾病:肥胖可能导致睡眠呼吸暂停、哮喘等呼吸问题。由于体重过重,胸肺部的压力增加,可能影响正常的呼吸功能。
关节问题:过重的体重会给关节带来额外负担,尤其是膝关节和踝关节,可能导致关节疼痛和早期关节炎。
肝脏问题:肥胖儿童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风险增加。
心理健康问题
肥胖儿童可能因体型问题受到同龄人的嘲笑或歧视,这不仅会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还可能引发社交障碍,使他们在与人交往中感到孤立并缺乏自信。这些问题进而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因为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体重的限制,他们可能难以自如地参与某些活动或运动。
此外,儿童时期的肥胖还可能对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这种影响甚至可能延续到成年,对他们的整体健康状况造成长期威胁。
儿童单纯肥胖和病理性肥胖
发病原因
单纯性肥胖:主要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过度营养、运动不足、行为偏差等,导致全身脂肪组织普遍过度增生和堆积。这种肥胖通常排除了由单基因遗传病和机体原有疾病所引起的病理性肥胖。
病理性肥胖:主要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肥胖。这些疾病可能包括柯兴氏综合征、甲状腺机能减退性肥胖、肝炎后肥胖等。此外,药物副作用(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也可能导致病理性肥胖。
临床表现
单纯性肥胖:患儿食欲旺盛,食量大,偏爱淀粉、油脂类食品,懒于活动。外表呈肥胖高大,体重超过同龄儿,且身高和骨龄也可能超过同龄儿。皮下脂肪分布均匀,以面颊、肩部、胸乳部及腹壁脂肪积累显著。
病理性肥胖:临床表现因具体疾病而异。例如,柯兴氏综合征可能导致脸、脖子和身体肥大,但四肢脂肪不多;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肥胖和粘液型水肿等。
并发症
单纯性肥胖:严重肥胖者可能出现肥胖通气不良综合征等并发症,但通常不会伴随其他疾病表现。
病理性肥胖:可能伴随原发病的相关并发症,如柯兴氏综合征可能伴随高血压、骨质疏松等;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伴随粘液性水肿、智力低下等。
儿童肥胖该咋办
针对儿童肥胖问题,应该采取综合性的措施进行干预,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增加体育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提供心理支持和教育,以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从而减少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对于严重肥胖的儿童或者病理肥胖性肥胖的儿童,还应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来源: 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世界肥胖日: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重庆3月4日电(记者谷训)“孩子正在长身体,胖点好。”有些宠爱可能让人忽视儿童肥胖的危害。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儿童内分泌科专家特别提醒,儿童肥胖可能导致性早熟、2型糖尿病、打鼾、睡眠呼吸暂停、脂肪肝等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世界肥胖日: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
女孩欣欣(化名)11岁时体重62kg,身高153.8cm,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诊断为肥胖,还有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医生给予二甲双胍治疗的同时,让孩子回去控制饮食,加强锻炼。
然而,回家后欣欣的饮食控制和运动坚持得并不好,且家长担心药物副作用,很快就停用了二甲双胍。随后两年时间,欣欣的体重增加了13kg,新的健康问题随之出现。欣欣因为“打鼾伴张口呼吸一年多”,诊断出腺样体肥大,影响上气道通气,于是进行腺样体切除术。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表示,必须配合减重才能更好地解决上气道阻塞问题。
于是欣欣再次来到内分泌科门诊,被检查出空腹胰岛素升高,超声提示卵巢囊肿。
显然,儿童肥胖不止“肥胖”这么简单。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朱高慧表示,肥胖不仅会导致儿童出现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脂肪肝、内分泌激素紊乱、性早熟、月经紊乱、高血压、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甚至影响心理健康,导致情绪障碍;对当前及成年期的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带来危害,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和骨骼发育,对行为、认知及智力产生不良影响,更是导致成年后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
超重肥胖多学科门诊专家为欣欣制定了全面且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临床营养科制定饮食方案,康复科进行运动指导,内分泌科定期监测评估代谢指标、适时药物治疗代谢综合征。
科学减重三个月后,欣欣的体重从75kg降到64.5kg,腰围从85cm减到74.5cm;同时,超声没有提示卵巢囊肿,肝功和空腹胰岛素也降到正常水平。
专家强调,体重管理须遵循医学指导,特别是处于生长和发育阶段的肥胖儿童青少年,如何在改善体重和减少并发症的同时,又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十分重要。极端节食或过量运动可能引发神经性厌食、关节损伤等次生健康风险,对于已出现运动损伤、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的患者,建议尽早就医。与此同时,家庭、学校、社区共同参与青少年肥胖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文末提示:
“小胖墩”可以这样吃
1.吃饭“7分饱”。
2.用蒸土豆等薯类作为主食,代替米饭、面粉等精致碳水。
3.烹调方式以蒸、煮、炖、烩为最佳,但不要喝骨汤和肉汤。
4.三个方法增强饱腹感:细嚼慢咽;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谷薯;吃饭时不看视频。
5.警惕高热量水果,如榴莲、牛油果、菠萝蜜、鲜枣、椰子肉、山楂等。
6.避免超加工零食,如蛋糕、饮料、炸薯条、泡面、香肠、饼干等。
“小胖墩”可以这样动
1.适宜的运动项目有跑步、游泳、骑车、跳绳、球类运动等。
2.保持适中强度。
3.每日运动时间30至60分钟,每周运动时间尽量达到300分钟;每周需要有一两天休息日。
4.减少屏幕类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多进行户外活动,每天2小时以上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