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AACE——最新肥胖指南重磅出炉
咨询问题可在【孟化医学在线】微信上留言
继2014年AACE/ACE发布《肥胖共识声明:建立基于证据的综合管理模式》(以下简称2014肥胖共识),美国当地时间5月24日下午, AACE/ACE发布了《肥胖患者综合管理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2016肥胖指南),在2014肥胖共识基础上进行了更新和扩充,对9大问题进行回答,涉及肥胖的诊断、分级、治疗及个体化管理等,旨在为肥胖患者管理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基于循证证据的指导。
肥胖的诊断和分级
本届会议Karl Nadolsky带来了“人体测量学指标联合临床指标诊断肥胖:评估肥胖及其对患者健康的影响(Anthropometric and clinical components to the diagnosis: measurement of adiposity and impact on patient health)”的专题讨论,对2016肥胖指南的诊断和分级部分作了精彩解读。Nadolsky指出,不同于其他指南“以BMI为中心” 诊断模式,2016肥胖指南延续了2014肥胖共识提出的“以肥胖相关并发症为中心”的模式,筛查肥胖相关并发症及评估其严重程度,辅以人体测量学指标进行肥胖分级1,2,这对临床采取积极措施更有实践指导意义。
1“人体测量学指标 临床指标”的诊断分级模式
2BMI不是人体测量学唯一指标
Karl Nadolsky指出,目前国际上仅以BMI作为超重或肥胖的诊断标准并不完善。腰围也应作为筛选指标,特别是在BMI<35kg/m2的人群。2014肥胖共识2采用IDF的数据,美国男性腰围≥102cm、女性腰围≥88cm可作为腹型肥胖切点,南亚人宜以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作为腹型肥胖切点。2016肥胖指南1则广泛收集包括IDF、WHO在内的7个肥胖相关机构的数据,对12个不同种族的腹部肥胖切点进行汇总,并特别指出东南亚、南亚、东亚地区宜以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74-80cm作为腹型肥胖切点,较2014肥胖共识的划分更为严格。
“以并发症为中心”的治疗模式
W.Timothy Garvey在2016AACE大会指出,肥胖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肥胖的治疗目标应是控制肥胖并发症及肥胖本身,是否存在并发症、并发症严重程度将成为肥胖患者病情分级评估、治疗方式选择以及减重治疗疗效评价首要考虑的因素,而非单纯以降低BMI为目标。
1治疗目标
2016肥胖指南1延续2014肥胖共识的肥胖三级预防的观点,并对三级预防时肥胖并发症的治疗目标作了细化分类,对减重目标明确地进行了量化,如下图:
2药物治疗
2014肥胖共识发布时FDA仅批准3种可长期使用的减肥药,因循证证据较少,故指南未进行用药推荐。2016肥胖指南发布时FDA共批准了5种可长期使用的减肥药,故AACE对合并包括慢性肾病、高血压、癫痫在内的17类疾病的肥胖患者进行了个体化的药物推荐1,这对药物的临床使用指导意义更大。
3手术治疗
2014肥胖共识2建议BMI≥40kg/m2或者BMI在35 kg/m2~39.9 kg/m2且合并严重肥胖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可考虑减重手术。2016肥胖指南1推荐则不限于此,建议生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的患者及BMI在30 kg/m2~34.5 kg/m2合并糖尿病或代谢综合征的患者都可考虑减肥手术。
结语
2016肥胖指南继续推荐2014肥胖共识 “以并发症为中心”的管理模式。提倡并发症的筛查联合BMI进行肥胖分级,纳入腰围作为腹型肥胖量化指标,基于此选择不同干预策略。2016肥胖指南还对合并其他疾病的肥胖患者推荐了明确的治疗目标和个体化的药物选择,并扩大了减肥手术的推荐范围。2016肥胖指南依据并发症危险分层的治疗推荐路径全面且明确,利于内分泌医生将之应用于常规临床实践。
(May 27th, F31, 9:15am – 12:00 pm. Karl Nadolsky, Anthropometric and clinical components to the diagnosis: measurement of adiposity and impact on patient health)
1.W. T. Garvey, J. I. Mechanick and E. M. Brett et al.,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 and American college of endocrinolog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comprehensive medical care of patients with obesity – executive summary," ENDOCR PRACT (2016).
2.W. T. Garvey, A. J. Garber and J. I.Mechanick et al.,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 and American college of endocrinology consensus conference on obesity: building an evidence base for comprehensive action," ENDOCR PRACT 20 (9), 956-976 (2014).
【孟化】医学博士后、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北京友谊医院微创科专家。中国医师协会肥胖糖尿病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糖尿病与肥胖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多本专业杂志编委。擅长胃肠肿瘤、减重、糖尿病、食管返流等胃肠道手术。每周二下午北京友谊医院专家门诊。
孟化博士个人网站: www.menghua.org
更多精彩文章,订阅公共微信“孟化医学在线”。关注微信号搜索“menghuayixuezaixian”,查找公众号“孟化医学在线”
广州一三甲医院开了“减肥专科”!记者帮你问到了科学减肥方法
来源:广州日报
针对目前肥胖症发病的严峻形势,通过对超重或肥胖患者进行合理诊疗,为减重者设计个体化体重管理方案,全程追踪,让患者轻松、有效、科学地减重,预防或治疗代谢性疾病,提高生活质量。近日,番禺区中心医院正式设立体重管理门诊。
番禺区中心医院正式设立体重管理门诊。
一对一营养师随时网络跟进管理
该院体重管理门诊采用多科干预模式,通过减重前评估,分析肥胖原因,针对不同原因实施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对于符合非药物体重管理者,纳入既安全又有效的非药物减重的膳食管理和生活方式重建,通过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干预,辅以适当的渐进式运动、行为及心理辅导,一对一的营养师随时网络跟进管理。
番禺区中心医院正式设立体重管理门诊。
通过减重,最大的收获,不是减下来的脂肪,而是学会自我膳食管理,明白体重管理的重要性,感染到家人和周围的人,将健康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遵循一生。
体重管理流程是怎样?
体重管理流程是怎样?据了解,依次流程为:
1、按照适应证筛选符合标准的患者。
2、进行减重前评估,主要包括一般资料、安全性指标及查体指标。一般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 (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民族、职业等) 、一般临床资料(病程、治疗史、合并疾病及药物使用史等) 、膳食调查和心理评估;安全性指标及查体指标包括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 、血常规、体脂成分分析、肝胆胰脾超声检查等。
“体重管理门诊”中的监测器材
3.强化干预期: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饮食指导。监测体重、腰围、体脂成分分析、尿酮、血糖、血脂、肝功能、月经情况等,必要时营养素测定、骨密度。不良反应的记录与处理: 与患者交流主观感受,包括食欲、不适症状等。减重者每天早上要测体重、测尿酮,将数据登记到减重APP上,跟营养师沟通成绩是否达标,一般为2-3个月,每月一次返院复诊。
4.制定过渡期与恢复期方案,最终回到普通饮食。
5. 随访2年,继续进行膳食管理,以维持体重在不反弹水平(反弹的概念:2年之内体重回升不超过当时所减体重的40%),减少再发肥胖。
焦点:肥胖是病吗?
肥胖,的确是病!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首届全球肥胖大会,明确指出"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
2013美国医学会也指出:"肥胖是一种涉及多重病理生理学因素的疾病状态",并强调"需要一系列干预方案的来治疗和预防"。美国《保健食物》杂志报告,中国人的腰围增长速度将成为世界之最。
那么,肥胖容易引起什么症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高尿酸、痛风等代谢综合病,而一些非代谢性疾病也与肥胖息息相关,如骨关节受损(脊柱、膝关节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理疾病等。不仅如此,肥胖还会影响受孕;母亲超重或肥胖会影响孩子智力,父亲肥胖也会影响孩子社交、互动能力,另外肥胖父母往往对下一代的行为习惯有着不良影响。
体重减下来什么用?
高血压人群平均体重下降5-10 kg,收缩压可下降5-20mmHg。
改善脂肪肝,减轻脂肪肝导致的肝功能损害,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有效武器。
显著降低II型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
减少基础体重的5%-10%都能对血脂异常现象有很大改善。
能有效恢复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周期及妊娠。
常见的减重有哪些误区?
1.太多人减重都在关注体重秤上数字,忽略了腰臀围的关注,更忽略了这过程中减少的是不是脂肪。
2.减重等于不吃肉或不吃米饭,多吃青菜和水果?不吃晚餐,不吃早餐?其实都是错误的,往往导致基础代谢降低,损害健康,变成易胖体质,也就是反弹厉害。
3.体重太大想通过运动来达到减重的目的往往是弊大于利的,运动的方式和运动后饮食也是有讲究的,最好在专业人士的知道下进行。
4.除了白开水和茶水,吃下去东西都有能量,水果也不例外,而且水果吃多了,尿酸也可能会高,你知道吗?
便民提示
门诊地点:番禺区中心医院门诊楼4楼健康管理中心4区
门诊时间:周二、周四下午2:30-5:30
咨询电话:
020-34858876(周二、周四下午2:30-5:30)
020-34858237(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30-5:30)
可通过医院公众号、民生卡自助机、现场挂号等方式挂号,门诊名称为体重管理门诊。
BMI正常体脂率却超标,如何发现隐形肥胖儿童?
不少家长认为胖嘟嘟的孩子招人喜欢,却不知自己已经陷入误区,没有意识到儿童肥胖的危害。
“这小朋友长得快,7岁半身高已经143公分,体重39公斤,他的BMI19.1还在正常范围内,但体成分分析显示体脂肪率40%,所以他属于隐形肥胖,问题远比身材看起来严重。”在首都儿科研究所,该所儿童营养研究中心主任王晓燕向家长解释着。
2022年,首儿所儿童营养研究中心开设体成分检查项目。评估体成分的金标准是基于身体不同组分密度不同原理的密度法。儿童营养研究中心首先开展的是空气置换(ADP)法,适用于3-18岁的人群。空气置换法检查时让被测试的小朋友更换泳衣,然后坐进一个像太空舱的仪器,通过人进舱前后舱内空气体积变化计算体脂肪。
据介绍,对于3-6岁不能配合检查的孩子还有生物电阻抗法进行检查。这个仪器就像健身房里的跑步机,被测试的小朋友光脚站立在踏板的指定区域内,握住手柄,保持手臂伸直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检查。它的原理是对人体施加无法感知的微弱电流,根据脂肪不导电、肌肉组织含水分多所以导电性好的特点,分析人体电阻,电阻越高,身体脂肪含量越多。
由于3岁以下的儿童由于无法配合,因此儿童营养研究中心近期新引进了体态密度法。仪器像秤盘一样,宝宝只需要躺在上面,通过三维扫描和建模技术获得人体成分数据。
所以,儿童营养研究中心实现了0-18岁儿童体成分检测全覆盖,可以让家长更加清晰地了解孩子的体成分组成情况,包括脂肪和水分、蛋白质、无机盐这些非脂肪组织。准确评估体成分的变化,能够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最佳的营养支持,也能够对成年后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形成风险提供依据,有利于早期预防。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仍面临营养不良与肥胖双重负担、营养相关疾病多发、营养健康生活方式尚未普及等问题。选择有效反映营养状况的指标并定期监测,是儿童营养干预的前提,对于预防营养问题的发生,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晓燕介绍,作为众所周知的BMI[体质指数,可以评价消瘦、超重、肥胖等不同的营养状况。但人体成分组成包括了脂肪组织和水分、蛋白质、无机盐这类非脂肪组织。所以BMI或体重的增减既可能是脂肪组织的变化,还可能是非脂肪组织的变化或兼而有之,仅用BMI并不能真实反映个体脂肪发育情况。
在儿童营养研究中心门诊,医生通过测量孩子的身高(身长)和体重,计算得出BMI,根据不同年龄、性别的标准评价为正常、偏高或偏低,提示孩子存在消瘦、超重、肥胖等营养状况。接着,将通过体成分检测,进一步分析体内蛋白质、矿物质、肌肉、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体、脂肪等指标。
这一过程中会发现,即便是BMI正常的孩子,也可能存在体脂率超标的问题。例如有的孩子往往是因为缺乏足够的锻炼,导致肌肉含量低而脂肪比例过高。因此,通过BMI结合体成分分析,可以将这些真正肥胖和隐形肥胖的儿童筛选出来,再通过腰臀比区分孩子的肥胖类型。比如,有的是“周围型肥胖”,表现为臀部和大腿较为肥胖;而有的是“中心型肥胖”,主要特征是腹部肥胖,也就是俗称的“苹果型身材”,以便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干预。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针对性的出具营养膳食方案,同时结合喂养和进食行为等信息,指导家庭喂养,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辅助其达到最佳的营养状况,实现营养的预防、治疗、保障。同时针对肥胖的孩子进行运动方面的指导。
来源: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