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减肥是智商税吗?科学拆解七大真相
一、益生菌与减肥的基本关联性
作用原理:部分菌株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影响体重:
- 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比例(肥胖者常厚壁菌占优)
- 抑制脂质吸收:如乳杆菌可分解胆汁酸,减少脂肪乳化吸收
- 调控食欲激素:刺激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分泌,增强饱腹感
- 缓解慢性炎症:肥胖常伴随低度炎症,双歧杆菌降低IL-6等炎症因子
证据等级:
- 动物实验:70%研究显示特定菌株(如鼠李糖乳杆菌GG)有减脂作用
- 人体研究:2018年《Genes & Nutrition》荟萃分析显示,益生菌组平均减重较对照组 多0.6kg(但个体差异显著)
二、哪些菌株可能有效?
菌种
临床证据强度
典型研究结果
加氏乳杆菌SBT2055
★★★★☆
12周腹部脂肪面积减少4.6%(日本RCT)
鼠李糖乳杆菌GG株
★★★☆☆
儿童肥胖率下降1.8倍(芬兰队列)
短双歧杆菌B-3
★★★★☆
BMI降低0.5kg/m²(亚洲多中心试验)
注意:
- 剂量门槛:多数有效研究使用≥10^9 CFU/日
- 菌株特异性:同属不同株效果差异大(如普通双歧杆菌与B-3株)
三、反对"减肥神菌"的四大理由
- 效果微弱:
- 2021年《Nature》子刊:益生菌减肥效应仅相当于 每天少喝半罐可乐
- 平均减重不足基础体重的3%,无法替代饮食运动
- 个体差异大:
- 肠道原生菌群构成影响益生菌定殖效果(Enterotype决定响应度)
- 商业菌株≠有效菌株:
- 超80%市售产品未标注具体菌株号(如"乳酸菌"无株系编码)
- 反弹风险:
- 停用后肠道菌群2-4周恢复原状,需长期服用维持效果
四、智商税重灾区:益生菌产品的五大陷阱
- 活菌数造假:常温储存产品宣称含百亿活菌(实际存活率<10%)
- 无效搭配:酸奶中添加的保加利亚乳杆菌无减肥证据
- 夸大宣传:将动物实验结果直接套用于人类
- 忽略胃酸屏障:非包埋菌株90%被胃酸灭活
- 混淆概念:将益生菌与益生元(膳食纤维)混为一谈
五、如何科学选择(仅限辅助使用)
- 看菌株编号:优选有临床试验的菌株(如LGG®、BB-12®)
- 选包埋技术:耐胃酸肠溶胶囊>普通粉剂>液态饮品
- 组合配方:益生菌 益生元(低聚果糖等)效果更优
- 保质期核实:距生产日期<3个月(活菌衰减曲线陡峭)
六、权威机构立场
- 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
“益生菌对肥胖的干预仍处于研究阶段,暂不作为标准治疗” - 中国营养学会:
“特定菌株可能作为体重管理辅助手段,需结合生活方式干预”
七、理性判断:何时值得尝试?
✅ 适用场景:
- 长期便秘伴随肥胖(调节肠道蠕动)
- 高脂饮食后辅助脂质代谢
- 减肥平台期联合使用(效果提升约15%)
❌ 无效案例:
- 单纯性肥胖无肠道问题
- 期望月减>3kg
- 不改变饮食结构仅依赖益生菌
结语
益生菌不是"减肥药",而是潜在的代谢调节助手。选择有明确菌株编号、临床背书的产品,配合热量控制与运动,可能获得1 1>2的效果。若商家宣称"躺着瘦""月减10斤",请保持警惕——目前没有任何菌株能达到此效果。健康体重管理的核心,依然是能量平衡与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零食红黑榜!尤其这 5 种,很多人以为很健康,实际很胖人
新春佳节,很多人家里都会准备一些零食招待亲朋,然而很多人又觉得零食高油、高糖、高盐,对身体不好,所以不敢吃。
没有零食的节日,不免会少很多乐趣。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零食相对更健康呢?有哪些健康的零食呢?今天我们就来仔细说说。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别被“低卡零食”迷了眼
市面上“异军突起”的低卡零食是许多年轻人的消费对象,大多数消费者选择健康食品的首要需求是“好吃且吃了不胖”,而健康零食主导的宣传词便是“低卡”,用控制热量的方式来达成减重的目的。
健康零食,大多是用原料替代、工艺优化的手段来降低食品中的热量:比如肉干中用植物蛋白肉替代传统的猪肉和牛肉;薯片里用低温脱水的方式取代油炸膨化食品的做法;酸辣粉中用魔芋面或粉来置换通常的粉面;或者饮料和小糕点里用代糖来替换传统的蔗糖。
不过要注意,“低卡”并不等同于“健康”。糖、钠、脂肪、蛋白质等含量也都应当成为衡量零食是否健康的指标。因此,在选择零食的时候要掌握“两选择”。
1.选择低钠、低糖、低脂肪食品
之所以外面餐厅的饭更诱人,主要是由于其“重口味”,而这个“重口味”是由食盐、精制糖、脂类物质等调味品所决定。
但是,钠吃多了必然会加重肾脏的代谢负担,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甚至会造成损伤;精制糖的过多摄入会导致机体被龋齿、肥胖、糖尿病等问题侵袭;脂肪的大量摄入更会增加机体患肥胖、血脂异常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选购零食需关注食品标签中的“营养成分表”,购买钠、糖、脂肪含量低的“轻口味”零食。
以下面这款卤鸡爪的配料表为例,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成年人每天的食用盐摄入建议在 5 克以内,换算成钠摄入约 1967 毫克。而这款卤鸡爪的钠含量一个就有 737 毫克,吃 3 个就超量了。
图片来源:产品截图
2.选择新鲜、卫生、低加工食品
相对而言,新鲜、卫生的食品营养价值更高、味道更纯正、安全系数更高。加工程度低的食品,所含的食盐、精制糖、反式脂肪酸等更少,更能保证身体健康。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想要健康吃零食,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部分,就是选择适合自己的零食。
大家可以把自己当前的正餐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对比,然后选择还不足的部分用零食补充。
比如,很多人正餐当中的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那就可以选择新鲜的果蔬当零食;正餐当中缺少优质蛋白质,则可以在空闲时间喝点牛奶或酸奶,吃 1 个煮鸡蛋。对于身体存在特殊情况的人群,应该谨慎选择零食。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例如高血压患者应该避免食用高盐食物、龋齿人群应该避免常吃高糖食物、肥胖人群应该限制高热量零食,不同的情况需区分对待。
在我们选对零食之后,是不是可以猛吃无负担了?
可千万别这样想!零食的价值在于“正餐之外的附加属性”,吃零食应以适量为基础法则,单凭几种零食并不能满足机体对营养素的多种需求。
建议将每天靠零食摄入的热量占比控制在 10%~20%,最好在两餐当中食用(快要饥饿的时候),可以选择一把未调味的坚果、一杯酸奶(最好是无糖、脱脂的)以及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
不过需要额外说明的是,现代人(尤其是生活在城市环境中的人)常常是热量摄入过剩的。这样再额外吃零食就容易肥胖,增加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如果某天正餐热量摄入已经足够,应尽量别吃零食。
儿童、青少年吃零食
要更加注意
要说最爱吃零食的,还是儿童和青少年群体,不过这类群体也是最应该注意零食类型的。
2018 年,我国发布了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中国营养学会共同编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为儿童和青少年群体(2~17 岁)提供了零食食用指导。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指南建议,儿童和青少年一天当中零食提供的总能量不要超过总能量摄入的 10%。建议选择正餐中摄入不足的食物作为零食,如奶及奶制品、水果、坚果。每天吃零食的次数要少,食用量要小。吃零食的时间与正餐最好间隔 1.5~2 小时。
同时,指南还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给出了零食摄入的指导意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也有各自的零食摄入量建议:
2~5 岁学龄前期要吃好正餐,适量加餐,少量零食。同时进食零食时应保持安静,谨防呛堵;
6~12 岁学龄儿童同样要以正餐为主,要额外注意早餐的合理搭配和摄入量,并且少量吃零食;
13~17 岁青少年要吃好三餐,尤为注意避免用零食替代正餐。
同时,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有如下 5 个共有的食用准则:
1.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膳食指南推荐2岁以上健康人群每日摄入水果 200~350 克,奶类 300 克,坚果约 10 克。需要额外提醒大家的是,果汁(无论是买的鲜榨果汁还是自家制作的水果榨汁)不能代替水果;含乳饮料不等同于液体奶;对于喝奶后出现腹痛、腹泻、肠鸣等乳糖不耐受症状的儿童,可首选酸奶或低乳糖奶制品,亦可少量多次食用,并与其他谷类食物同食,不要空腹饮奶。
2.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及烟熏油炸零食。根据《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规定》,含钠 ≤120 毫克/100 克(固体)或 100 毫升(液体)为低钠食品;含糖 ≤5 克/100 克(固体)或 100 毫升(液体)为低糖食品;含脂肪 ≤3 克/100 克(固体)或 ≤1.5 克/100毫升(液体)为低脂食品。
3.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饮酒。
4.零食(如水果)要新鲜、营养卫生。
5.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
从健康和营养角度来说,上面这 5 条准则,对于爱吃零食的成年人也很适用。如今,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零食,其中有不少又是高糖、高脂、高盐零食。这些零食虽然从调味上来说可以满足大家对口味的需求,但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的身体健康却有不小影响。
作为成年人,偶尔可以满足一下口腹,但是长期食用这些“三高”食物,也会对心脑血管造成威胁。
“五比五”零食红黑榜
说了这么多,最后根据指南意见来给大家推荐五种健康零食。此外,还有五种我们平时认为很健康,但其实并不健康的零食。
1.红榜零食
红榜零食 1 号:酸奶
推荐理由:酸奶不但营养丰富,还易于消化吸收,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尤其适合乳糖不耐受者。每天喝一些牛奶或酸奶,可以获得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常饮酸奶能促进肠道运动,软化酵解结肠内容物,增加粪便排泄量,预防便秘发生。
富含营养: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
红榜零食 2 号:纯牛奶
推荐理由:多喝牛奶可以预防儿童成年后的肥胖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有脱脂、半脱脂和全脂牛奶可以选择。
富含营养:矿物质钙、优质蛋白。
红榜零食 3 号:原味坚果
推荐理由:饱腹感强,能阻止脑血管病变、保证血液流量,帮助你保持大脑的健康和兴奋状态。
富含营养:亚油酸、亚麻酸等必需脂肪酸、有丰富的维生素 B、维生素 E 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尤其是锌的含量较高。
红榜零食 4 号:全麦饼干
推荐理由:饱腹感强,麦香浓郁。
富含营养:膳食纤维、谷维素、木酚素。
红榜零食 5 号:奶酪
推荐理由:有利于肠道健康,提高免疫力。
富含营养:钙、蛋白质、活性乳酸菌。
2.黑榜零食
黑榜零食 1 号:调味坚果
不推荐理由:调过味的坚果增加了糖、盐以及其他调味剂,经过调味的坚果可以掩盖坚果的变质问题。
黑榜零食 2 号:乳饮料
不推荐理由:添加了白砂糖、蔗糖、果糖等糖成分的乳饮料增加热量以及肥胖风险。
黑榜零食 3 号:蔬果脆片、红薯片等
不推荐理由:经过真空低温油炸脱水的果蔬脆片只要经过油炸,都会带来额外的油脂摄入以及额外的糖和盐的添加。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黑榜零食 4 号:肉脯、蛋类零食
不推荐理由:此类零食多数是熏制或者酱卤出来的,含有大量的油、盐、糖、酱油、味精等调味品,在制作过程中,食物丧失了许多营养,还添加了少量亚硝酸钠作为防腐剂以及增色剂,长期使用对身体有害。
黑榜零食 5 号:果汁
不推荐理由:水果榨汁破坏植物细胞壁,让水果汁中的游离糖增加,从而增加血糖反应,因此吃完整的水果比喝果汁有益。
你平时喜欢吃哪些健康零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大家!也欢迎大家留言一些不健康的零食类型,为其他朋友“避雷”!
策划制作
作者丨徐朗 科普创作者
审核丨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责编丨钟艳平
审校丨徐来 林林
保加利亚蹲,一个被低估的动作!如何做一个标准保加利亚蹲?
健身训练中,我们经常听说深蹲这个动作,对保加利亚蹲比较模式。
而保加利亚蹲是深蹲的变式升级动作,是一种综合性强、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的健身动作,也是一个被低估的王牌动作。
坚持保加利亚蹲,你至少会收获这四大好处:
好处一:改善臀腿比例。保加利亚蹲能有效地锻炼到大腿前侧、后侧以及臀部的肌肉,改善久坐导致臀部走形、大象腿问题,有效提升臀型,塑造紧实饱满的臀部线条,紧实的大长腿,有效提升曲线魅力,让你保持少年、少女体态,穿衣服更好看。
好处二:改善身体稳定性。一个人若稳定性协调性比较差,在进行保加利亚蹲时,很容易因为重心不稳而东倒西歪,我们需要保持身体平衡才能更加顺利锻炼。
坚持保加利亚一段时间后,身体的稳定性会得到有效提升,下肢稳定了就不容易摔跤,进行其他活动的时候下肢也会更稳定。
好处三:强化下肢力量。通过保加利亚蹲,大腿、小腿以及臀部的肌肉都能得到充分锻炼,通过正确的动作执行,可以增强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减少关节磨损和受伤的可能性。
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下肢力量变得充沛,关节更加灵活,运动表现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平时生活中,无论是爬楼梯还是搬重物,都能轻松应对。
好处四:促进新陈代谢。人过了30岁后肌肉会呈现流失趋势,基础代谢会下降,身材就容易发胖。而坚持保加利亚蹲能阻止肌肉的流失,有效增加下肢的肌肉量。
而肌肉的生长可以提升基础代谢值,让你即使在休息时也能燃烧更多的卡路里,帮助您更好地控制体重,改善肥胖问题。
如何做一个标准的保加利亚蹲?
首先,找一张凳子或者有台阶的地方,双脚前后站立,目视前方,背部要始终保持挺直,不能弯腰驼背,保持身体平衡。
然后,将前脚放在一个适当高度的平面上,比如椅子或者台阶,后脚则稳稳地踩在地面上。膝盖微微弯曲,保持身体的重心平衡。
第三,慢慢下蹲,前腿的膝盖尽量不要超过脚尖,后腿的膝盖则尽量接近地面。 建议,每组进行 10-15 次,重复 3-6 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