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加大药量(用药肥胖)

文章目录:

胖小伙为什么停掉了胰岛素?改变胰岛素抵抗,比加大药量更重要

一个朋友来医院找华子,原因是他想做一个小手术,但是他的血糖太高,空腹都在10mmol/L以上。外科医生告诉他,如果不能把血糖控制好,就不能做手术,因为超高的血糖会影响伤口愈合,还容易造成伤感染,风险性太大。

朋友跟华子说,他一直在吃着降糖药,每天还注射基础胰岛素,是不是胰岛素用量太少了,所以血糖太高,要不要加量?华子告诉他,胰岛素要谨慎调节,如果剂量过大,或是用药后进食不充分,就可能导致低血糖,严重的低血糖会有生命危险,所以胰岛素的调节一定要在专业的内分泌医生指导下进行

一、胰岛素被停掉的原因

华子带着朋友找到了一个内分泌医生,医生在详细询问朋友平时的用药之后,告诉他停用胰岛素,继续维持口服用药,同时进行饮食控制和增强运动。朋友很是吃惊,现在他的血糖都这么高了,停用胰岛素会不会变得更高?

医生回答说,因为朋友很胖(身高1.8米,体重220斤),身体的脂肪组织太多,已经产生了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在这种状态下,即使加大胰岛素的用量也不会产生明显的效果。他的胰岛素用量不大,但血糖也没高得很离谱,说明胰岛功能还算可以,所以现在重要的是改变胰岛素抵抗的状态,而不是去加大胰岛素用量。

二、什么是胰岛素抵抗

人体胰腺分泌的胰岛素,是人体中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的作用原理,是可以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并且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也就是说,胰岛素如同“传令兵”,会命令细胞大量摄取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的水平。

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可以正常分泌胰岛素,甚至胰岛素水平还会高于普通人,但血糖仍然不正常,就是因为产生了胰岛素抵抗。产生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1、细胞接不到“命令”:胰岛素要发挥作用,就需要与细胞膜上的特定受体结合,才会使细胞开启葡萄糖通道。但是如果人体长期高糖饮食、身体肥胖,就会导致细胞膜上与胰岛素结合的受体数目下降、受体结构发生改变,这样细胞就接不到胰岛素传达的命令,胰岛素就没法发挥降糖作用了。

2、细胞“吃不动了”:有些细胞可以与胰岛素正常结合,葡萄糖通道也会正常开放,但是因为身体长期在高糖的环境下,细胞内的葡萄糖已经“堆积如山”,此时再接到胰岛素的命令,细胞也没办法再大量摄取葡萄糖了,所以即使增加“传令兵”的数量,细胞也不会执行命令,血糖仍然难以下降。

三、如何改变胰岛素抵抗

造成胰岛素抵抗,长期的高糖饮食、身体肥胖和缺乏运动是主要的因素。打个比方说,如果给一个已经吃饱的人很多好吃的,他就是想吃也吃不下。人体细胞也是如此,当每天摄入的能量过多,储存的能量也足够的时候,细胞就会不想“吃饭”了。

想要改变胰岛素抵抗,让细胞恢复“食欲”,就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减少高糖饮食,比如说要减少精米、精面等高升糖指数的食物,改吃粗粮、杂粮等升糖指数低的食物,不要喝加糖的饮料,不要吃蛋糕、饼干等甜食,减少含糖食物的摄入。

运动是改变胰岛素抵抗最有效的方法,葡萄糖是人体供能物质,运动会提高人体代谢效率,使细胞内的葡萄糖转化为能量消耗掉。可以让细胞对葡萄糖恢复“食欲”,就会增加细胞膜上与胰岛素结合的受体,恢复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想要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变饮食结构与增强运动,两者缺一不可。华子的朋友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几天后高兴地和华子说,他饮食控制再加上每天走2万多步,空腹血糖已经降到了5.6mmol/L了,运动虽然很累,但自己一定会坚持下去。

总结一下,在糖尿病的治疗中,不能忽视胰岛素抵抗的问题,尤其在体型偏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常见。通过饮食控制与增加运动量,可以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情况,更好地帮助自己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要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进行药物调整,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才可以,不能擅自更改或是停用药物。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识。

胖孩子吃药需增加药量吗

楚楚:前几天儿子被狗咬了,带他去打狂犬疫苗,才知道,原来是要按体重给剂量的。想到给孩子吃药时是不是也得考虑体重呢?因为儿子比较胖,今年5岁,但已经有28公斤了,如果按说明书上5岁孩子的剂量服用会不会不够呢?

儿童用药应该体重、年龄双重考虑

现在“胖”孩子越来越多,可能不少妈妈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胖孩子吃药时需要增加药量吗?通常情况下,儿童口服药会在说明书上注明两个参照标准,一是年龄,一是体重。标注的体重是这一年龄段的平均值。如果孩子明显超过平均体重,吃药时一定要参照年龄标准。因为虽然孩子胖,比如这位家长的孩子体重为28公斤,已经达到9岁孩子的水平,但他的肝、肾功能还是5岁孩子的水平,如果超量用药,很容易使孩子肝、肾功能受损。

儿童用药绝不能是成人的缩小版

有的家长会给孩子吃成人药,他们认为都是一样的病,给孩子只要减少剂量就行了。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实际上,儿童的生长发育是动态的非线性过程,药物在成人身上的轻微副作用在小儿身上可能就是毒性反应,因此不要随便给宝宝使用成人药物。另外,儿童的吞咽功能不如成人,儿童吞服成人的片剂或者胶囊剂时容易误入气道,造成窒息。

做手术需要麻醉时,胖子的用药量真的要比瘦子多一倍吗?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赵鸿飞

都说春天不减肥,夏天徒伤悲。演员贾玲减重100斤的惊人变化,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减肥的关注。事实上,减肥不仅会让身材变得更健康、健美,还有一个你可能不知道的好处——那就是在做手术需要麻醉时,用药量也可以相应减少了。

为什么麻醉用药量和体重有关系呢?其实,麻醉医生在手术前询问患者的体重,是为了根据你的身高体重来计算合适的麻醉用药量。不过,这并不是说减肥了100斤,药量就直接减少一半那么简单。

深圳市人民医院麻醉科董心童医生介绍,体重不只是一个数字。除了常说的实际体重外,还有理想体重、瘦体重和校正体重等概念。这些体重指标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量需求。比较而言,肥胖人士手术麻醉的风险比普通人要大一些。

最常用的体重本质上指的是『全体重』(total body weight,TBW),或者叫『真实体重』(actual body weight,ABW),代表一个人的实际体重。

『理想体重』(ideal body weight,IBW):指一个人在健康的前提下最合适的身体重量。理想体重有多种计算方式,除了儿童外,成人的理想体重计算方法较为常见的有两种:

①按照正常体脂比,随年龄变化,可由身高和性别近似计算:

男性(kg)=身高-100(cm)

女性(kg)=身高-105(cm)

②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计算方法:

男性(kg)=[身高 (cm)-80]×70%

女性(kg)=[身高 (cm)-70]×60%

『瘦体重』(lean body weight,LBW):也叫去脂体重,即去掉脂肪的体重,最常用的计算公式如下:

男性(kg)=(9270 ×TBW)/(6680 216×BMI)

女性(kg)=(9270 ×TBW)/(8780 244×BMI)

『校正体重』(adjusted body weight/corrected body weight,ABW/CBW):当实际体重与理想体重存在差异时,考虑到患者瘦体重和药物分布容积的增加,则应用实际体重与理想体重进行校正,常用公式如下:

①成人ABW/CBW(kg)=IBW(kg)+0.4[TBW(kg)-IBW(kg)]

②儿童ABW/CBW(kg)=IBW(kg)+0.3[TBW(kg)-IBW(kg)]

对于肥胖患者来说,麻醉用药量通常会根据个体的药物动力学来决定,而不是简单地按照实际体重来计算。医生可能会考虑患者的理想体重或瘦体重来确定药量,以确保药物在患者体内发挥最佳效果。

以贾玲为例,原先身高166cm,最胖时为角色增重到105kg,现在减肥至55kg,具体计算方法是:

 减肥前,BMI 38.1 (>30 定义为肥胖)

 全体重 105kg 理想体重57~61kg 瘦体重53.8kg 校正体重 78kg

 减肥后,BMI 19 (正常范围内)

 全体重 55kg 理想体重 57-61kg 瘦体重38kg 校正体重53kg

虽然按照公式计算可以得出差别,但是在实际麻醉过程中,对于肥胖患者在麻醉用药上会按照理想体重或瘦体重来进行计算药量,而在设定麻醉机潮气量时推荐按照校正体重来设置比较合适。

所以,其实肥胖的人用药量虽然是比普通正常人的药量要大,但是并不会特别夸张。为了健康,还是建议大家合理科学控制体重,毕竟肥胖病人的手术麻醉风险还是非常大的。

肥胖患者麻醉时有哪些风险呢?肥胖患者往往更容易合并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健康问题,而且心肺功能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肥胖患者的脖颈粗短,头后仰受限,这也会给全身麻醉时的气管插管和通气管理带来更大的风险。因此,对于肥胖患者来说,手术麻醉的风险确实比普通人要大一些。

那么,究竟该如何科学合理地控制体重呢?董心童介绍,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摄入高热量食物。其次,要定期进行体育锻炼,增加身体代谢率和消耗多余的脂肪。最后,如果需要减肥,一定要选择科学的方法,避免盲目节食或使用不安全的减肥药物。

董心童强调,控制体重不仅可以让身材更苗条、更美观,还可以降低手术麻醉的风险。为了健康和美丽,努力科学合理地控制体重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