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2年,北京16岁男孩确诊骨癌,他存在两个生活误区,值得大家警醒
- 2、为什么骨癌越来越多?医生坦言:与缺钙无关,多半是这3事做多了
- 3、为什么骨癌越来越多?医生坦言:与缺钙无关,多半是这3事做多了
12年,北京16岁男孩确诊骨癌,他存在两个生活误区,值得大家警醒
内容资料来源:
1.余才翰,张凤,王震.骨癌痛的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19):3274-3276 3273.DOI:10.19381/j.issn.1001-7585.2023.19.010.
2.刘英梅,商雪娇,李宏.影响骨肉瘤治疗后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24,32(03):279-283.
3.张薇.骨癌有哪些早期症状[J].人人健康,2011,(17):37.
骨癌,医学上称为恶性骨肿瘤,是发生在骨骼或其附属组织中的恶性肿瘤,主要分为原发性骨癌和继发性骨癌两大类。原发性骨癌起源于骨骼本身,如骨肉瘤、软骨肉瘤等,这些肿瘤在骨骼中直接生长并破坏周围组织。而继发性骨癌则是由其他部位的癌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所致,如乳腺癌、肺癌等晚期患者常发生骨转移,形成继发性骨癌。
家住北京的王俊今年16岁,从小就喜欢吃油炸食品,而且不爱运动,导致他身材肥胖,有个“胖子”外号,但是他对学业却非常认真,2012年,成功在高考中脱颖而出,9月初王俊正式前往学校报到,当他迈进学校大门的那一刻,以为自己终于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殊不知厄运却悄然来袭。
2012年9月6日,王俊正前往教室上课,刚走到宿舍楼下,膝盖突然间就像被火烧了一样,热辣辣的,还伴随着,好多好多像针尖扎进去一样的小刺痛,真是疼得他受不了。他赶紧把腿往直了伸,症状会缓解些,但是,没过多久,膝盖那儿的疼就开始往四周扩散,且越来越厉害了。王俊发现他的腿只要弯曲就会很疼,导致他现在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
下晚自习后,王俊将这个自己膝盖疼的事情告诉父母。父母并没有放心上,反而还安慰王俊说他如今16岁,正现在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很可能是出现了生长痛,这是身体正在长高的一个信号,王俊对此深信不疑,也就没有再过多在意关节疼痛。
生长痛是指3-12岁儿童在生长期间(有些儿童生长发育较晚,在18岁的之前可能也会出现)四肢及关节(特别是膝关节周围或小腿前侧)出现的间歇性、无外伤史的疼痛,且疼痛部位无红肿、压痛或组织损伤等病理性表现。它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疾病,多由于儿童骨骼快速生长,而是肌肉、筋膜等软组织生长相对较慢,导致软组织被牵拉而引起的疼痛。
2012年10月1日,正好国庆节,王俊正在客厅聚精会神地看电视,突然感到双腿一阵疼痛袭来,直击他的骨髓。王俊只觉得骨头里像是有针在扎,又像是有火在烧,疼得他差点从沙发上蹦起来。父亲闻声赶来,看到王俊痛苦的表情,立刻让王俊躺下,然后用手给他轻轻按摩,母亲又拿来热毛巾给他膝盖热敷。
王俊深知,这种突如其来的疼痛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在过去的日子里,他时不时地会感受到这种难以言喻的痛苦。但这一次,疼痛却异常持久。但好在按摩和热敷后,疼痛确实有了减轻的迹象。
10月7日,放假最后的一天,王俊舍不得地从床上爬了起来,脚还没完全着地,双腿的骨头又突然被人狠狠跌了一脚似的,传来一阵剧痛,疼的王俊“哎哟哎哟”的直叫唤。他赶紧又把脚缩回到床上,双手紧紧地抱住双腿,脸上的表情扭曲得跟苦瓜似的。那疼痛让他感觉双腿都不是自己的了。他试着动了动脚趾,结果更疼得他龇牙咧嘴。
父亲闻声赶来,仔细检查了王俊的双腿,发现王俊的膝盖周围的皮肤变得肿胀且泛红,温度也明显高于周围的皮肤,随即带王俊到附近诊所,医生询问症状后表示可能是是少年特发性关节炎发作,便开了止痛药,经过几天的治疗后,王俊腿痛确实得到了缓解。然而,就在父子俩以为关节炎终于得到控制的时候,一个意外却悄然降临。
12月9日,王俊和同学们一同骑着车到附近公园去冬游,就在离公园入口处几米左右的时候,王俊膝盖处又突然袭来一阵如同刀割般的剧烈抽痛,使得他蹬腿的动作瞬间变得僵硬无比,由于突如其来的疼痛,王俊失去了平衡,与自行车一同重重地摔在了旁边的草坪上。
倒地后,王俊感到腿部疼痛更加剧烈,仿佛有千万根针在扎,完全使不上一点力气。同学们见状纷纷围了过来,关切地询问他的状况。此时,王俊尝试着想要挣扎着爬起来,但腿部传来的疼痛如同骨头断裂般难以忍受,他不得不再次无力地倒在地上。见状,同学们迅速将王俊送往医院。
父亲得知儿子情况,也急忙赶到医院,到医院后仔细观察了儿子的腿,发现有膝盖骨头存在移位情况,以为儿子是不小心骨折了,还责骂他也太不注意了。然而此时,医生却带着凝重的表情、手拿报告单走来,报告单赫然写着:左侧髌骨关节可见不规则骨质破坏区,累及范围约4.1cmx2.6cm,有新生骨形成,边缘可见明显骨膜反应,考虑骨肿瘤性病变。
王俊听后瞬间呆住了,而父亲却是一脸不相信,大声质问医生:“医生,你们医务人员是不是不专业,我儿子怎么可能会得这个病,他年纪这么小,怎么可能患癌!你这说出去都是要闹笑话的啊!”
为了进一步验证诊断结果,王俊做了病理活检,结果果真如预料的一样,显示恶性软骨肉瘤,王俊确诊为骨癌。父亲犹如晴天霹雳,他无法相信自己拥有大好青春的儿子身患骨癌,他也无法想象儿子整日躺在病床上,他一声跪倒在医生面前说道:“为什么啊!他还这么年轻,以前身体都是健健康康的,甚至小感小冒都很少有,不抽烟不喝酒,不吃没营养的东西,也没有家族遗传史,好端端地怎么会得骨癌啊!这让我们以后怎么办!”
医生听完也顿感困惑,如果他所说句句属实,那么患上骨癌的概率极低,那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带着疑惑,医生详细询问了王俊日常的生活习惯,经过一番交流,终于想到了罪魁祸首。
医生叹息道;“你无知啊,骨癌并不是没有理由的找上你,虽然你不抽烟喝酒,这些行为确实能防止疾病恶化,但是你却在日常生活忽略了这三件事情才给癌症埋下了隐患。我遇到很多像你一样的患者就是因为陷入了这3个生活误区,才导致事情最后发展到很危急的地步!”
- 不良的饮食结构
现代生活的便利使得许多孩子(及成人)偏好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这种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不仅会导致体形偏胖,还可能对骨骼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例如:高糖饮食会影响钙质的吸收,从而降低骨密度,增加患骨癌的风险。长期摄入高盐食物可能引发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这些疾病与骨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高脂肪饮食同样不利于骨骼健康,可能增加患骨癌的风险。王俊因为经常背着父母食用烧烤油炸类食物,但是很多商家为改善口感,部分油炸食物中会添加明矾作为膨松剂。长期过量摄入铝元素可能导致铝在体内富集,影响钙化组织、磷以及维生素D的相互作用,进而造成骨骼系统的损伤和变形。具体表现可能包括软骨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这些骨骼疾病可能增加骨骼的脆弱性,降低骨骼对癌症的抵抗力。所以为其患骨癌埋下了隐患。
- 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是骨癌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更多地沉迷于电子产品和室内活动,减少了户外锻炼的机会。长时间的久坐不动会使得骨骼无法得到足够的负荷刺激,从而导致骨质减少和骨骼退化。而王俊也是不喜欢运动,所以一年下来基本都没运动行为。正是由于这种长期的缺乏运动才导致他的病情加重演变成了骨癌,在日常生活中适量的运动对于维持骨骼健康至关重要,它可以增强骨骼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患骨癌的风险。
- 忽视骨折后的彻底治疗
青少年处于骨骼快速发育的阶段,骨骼较为脆弱,容易出现骨折等损伤。如果骨折后没有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可能会让骨骼内部损伤,为日后患上骨癌留下隐患。很多人可能认为骨折只是暂时的伤痛,只要稍加休息和简单的治疗就能恢复。然而,骨折后的彻底治疗对于预防骨癌等长期并发症至关重要。如果骨折没有得到妥善治疗,可能会导致骨骼内部的异常变化,从而增加患骨癌的风险。
(注:《12年,北京16岁男孩确诊骨癌,他存在两个生活误区,值得大家警醒。》人名均为化名,部分图片为网图;文章禁止转载、抄袭)
为什么骨癌越来越多?医生坦言:与缺钙无关,多半是这3事做多了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骨癌,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仿佛一提到癌症就觉得离自己特别远,又特别近。
可是,咱们最近是不是发现身边这种病变得越来越多了?你是不是也曾困惑,怎么会突然冒出来这么多骨癌患者?
不少医生都说,这和我们常听到的“缺钙”没啥直接关系,那么,这背后到底藏着哪些真相呢?别急,今天就来扒一扒这个背后的“秘密”。
“都说工作是治疗现代病的良药,真是这样吗?”在这场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我们似乎都忘了怎么休息了。
尤其是那些坐办公室的朋友,通宵加班、久坐不动成了“常态”。你想想,一天坐在椅子上,屁股和椅子几乎“亲密接触”12小时以上,这样的生活状态,身体还能好吗?
说起骨癌,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我得加大运动量了,多走走,多做做操。”但是,光做操不行,久坐对骨骼的压力绝对不容小觑。
在办公室坐得太久,骨骼得不到正常的活动和锻炼,骨头的密度自然会降低。血液流通不畅,钙质的吸收也变得不那么给力。
你可能不信,没错,坐着就能导致骨骼出问题,甚至在长期缺乏锻炼的状态下,骨头的强度下降,成为癌细胞入侵的“温床”。
因此,很多长期久坐的白领,越来越容易出现骨癌症状,甚至是骨骼的其他疾病。
根据一项2022年对白领群体的研究显示,长时间久坐的人群中,骨密度平均降低了15%,这些人群的癌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那些保持日常运动的人群。
换句话说,久坐不仅损害骨骼健康,还为癌细胞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你以为,吃点零食喝点饮料,骨癌就能远离你?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饮食习惯越来越不规律,随便吃、应付吃、甚至不吃。
有些人忙着工作连饭都不吃,来个快餐了事,甚至整天都用泡面和薯片顶替正餐。你以为这样就能“省时省力”?
你真的高兴得早了,这种“餐桌革命”背后埋下的健康隐患,可不止是骨癌这么简单。
首先,长期的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会导致肥胖,而肥胖本身就是骨癌等癌症的危险因素。科学研究表明,肥胖引发的慢性炎症会让身体的免疫系统下降,这就给癌细胞创造了生长的机会。
同时,不规律的饮食导致的营养缺乏,特别是钙、维生素D的缺失,更是让骨骼无法得到修复和增强,间接影响骨骼的正常功能。
根据2023年发表在《国际癌症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肥胖者罹患骨癌的风险比正常体重者要高出28%。
更糟的是,超重和肥胖往往伴随着维生素D缺乏,这让骨头的钙质沉积问题更加严重,癌细胞更容易在骨骼中找到栖身之地。
现在生活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差,水质问题也是常年不消的“顽疾”。但这些对我们骨头的影响,可能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直接。
污染中的有害物质,尤其是那些进入空气和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毒化学物质,悄悄地影响了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并直接威胁到骨骼的健康。
你想啊,重金属如铅、镉等在长期暴露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体内的钙质吸收不良,进一步影响骨骼的强度。
这类有害物质的潜在危害,不仅仅体现在骨骼健康上,还能引发全身的免疫问题,甚至让癌细胞趁机侵蚀。
事实上,研究表明,长期生活在污染重的地区,骨癌等癌症的发生率普遍较高,尤其是大气污染和工业废水排放较为严重的地区。
根据2019年的一项环境污染与骨癌相关性的研究发现,生活在高污染区域的居民罹患骨癌的几率比低污染区域的人群高出30%。有害物质通过水源或空气进入人体后,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抗癌能力。
这些年来,骨癌病例增多,背后的原因其实复杂且深刻。
不能光是将原因归结为某种单一的因素,毕竟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但从这些统计数据和研究来看,久坐不动、不规律的饮食以及生活在污染环境中,确实是导致骨癌高发的几大元凶。
单从这几点来说,大家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可能恰恰就是导致骨癌这类疾病的诱因。很多时候,我们看似无害的日常小事,实际上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
即便大家对于骨癌的理解常常停留在“缺钙”的层面,但从骨癌真正的高发原因来看,骨头健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简单的补钙不足以避免所有问题。
我们要从日常的生活习惯、饮食选择甚至生活环境出发,重新审视如何让自己的骨骼得到更好的保护。难道我们不该从源头上去防范,而不是一味想着如何弥补吗?
衍生问题:怎样改变环境污染对骨癌的影响?
让我们再往深处挖一挖。如果环境污染与骨癌之间确实有如此紧密的联系,那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对这种潜在的健康威胁呢?
毕竟,空气污染、水污染和有害化学物质的存在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那么,我们是否能够从源头上去改善环境质量,减少这些有害物质对身体的侵害呢?
从个人到社会,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优化生活环境,减少污染源的排放,并加强健康防护。只有采取积极措施,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降低污染对骨骼健康的影响,进而降低骨癌的风险。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1]王淑娟,卫燕燕,岳欣.关于骨癌患者的日常护理[J].人人健康,2024,(18):119.
为什么骨癌越来越多?医生坦言:与缺钙无关,多半是这3事做多了
骨癌,这个听起来让人不寒而栗的词汇,仿佛离我们既遥远又近在咫尺。最近,身边似乎越来越多地听到骨癌的消息,这不禁让人困惑:为什么骨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缺钙”,但医生们却说,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骨癌背后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久坐不动,骨骼的“隐形杀手”
“都说工作是治疗现代病的良药,真是这样吗?”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我们似乎都忘了怎么休息了。尤其是那些坐办公室的朋友,通宵加班、久坐不动成了“常态”。一天坐在椅子上,屁股和椅子几乎“亲密接触”12小时以上,这样的生活状态,身体还能好吗?
说起骨癌,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得加大运动量了,多走走,多做做操。”但是,光做操不行,久坐对骨骼的压力绝对不容小觑。在办公室坐得太久,骨骼得不到正常的活动和锻炼,骨头的密度自然会降低。血液流通不畅,钙质的吸收也变得不那么给力。
你可能不信,没错,久坐真的会导致骨骼出问题,甚至在长期缺乏锻炼的状态下,骨头的强度下降,成为癌细胞入侵的“温床”。根据2022年对白领群体的研究显示,长时间久坐的人群中,骨密度平均降低了15%,这些人群的癌症发生率显著高于那些保持日常运动的人群。换句话说,久坐不仅损害骨骼健康,还为癌细胞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不规律饮食,埋下的健康隐患
你以为,吃点零食喝点饮料,骨癌就能远离你?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饮食习惯越来越不规律,随便吃、应付吃、甚至不吃。有些人忙着工作连饭都不吃,来个快餐了事,甚至整天都用泡面和薯片顶替正餐。你以为这样就能“省时省力”?你真的高兴得早了,这种“餐桌革命”背后埋下的健康隐患,可不止是骨癌这么简单。
首先,长期的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会导致肥胖,而肥胖本身就是骨癌等癌症的危险因素。科学研究表明,肥胖引发的慢性炎症会让身体的免疫系统下降,这就给癌细胞创造了生长的机会。同时,不规律的饮食导致的营养缺乏,特别是钙、维生素D的缺失,更是让骨骼无法得到修复和增强,间接影响骨骼的正常功能。
根据2023年发表在《国际癌症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肥胖者罹患骨癌的风险比正常体重者要高出28%。更糟的是,超重和肥胖往往伴随着维生素D缺乏,这让骨头的钙质沉积问题更加严重,癌细胞更容易在骨骼中找到栖身之地。
环境污染,骨骼健康的“隐形刺客”
现在生活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差,水质问题也是常年不消的“顽疾”。但这些对我们骨头的影响,可能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直接。污染中的有害物质,尤其是那些进入空气和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毒化学物质,悄悄地影响了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并直接威胁到骨骼的健康。
你想啊,重金属如铅、镉等在长期暴露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体内的钙质吸收不良,进一步影响骨骼的强度。这类有害物质的潜在危害,不仅仅体现在骨骼健康上,还能引发全身的免疫问题,甚至让癌细胞趁机侵蚀。
事实上,研究表明,长期生活在污染重的地区,骨癌等癌症的发生率普遍较高,尤其是大气污染和工业废水排放较为严重的地区。根据2019年的一项环境污染与骨癌相关性的研究发现,生活在高污染区域的居民罹患骨癌的几率比低污染区域的人群高出30%。有害物质通过水源或空气进入人体后,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抗癌能力。
骨癌高发,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这些年来,骨癌病例增多,背后的原因其实复杂且深刻。不能光是将原因归结为某种单一的因素,毕竟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一样。但从这些统计数据和研究来看,久坐不动、不规律的饮食以及生活在污染环境中,确实是导致骨癌高发的几大元凶。
单从这几点来说,大家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可能恰恰就是导致骨癌这类疾病的诱因。很多时候,我们看似无害的日常小事,实际上隐藏着巨大的健康风险。即便大家对于骨癌的理解常常停留在“缺钙”的层面,但从骨癌真正的高发原因来看,骨头健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简单的补钙不足以避免所有问题。
如何从源头上防范骨癌?
我们要从日常的生活习惯、饮食选择甚至生活环境出发,重新审视如何让自己的骨骼得到更好的保护。难道我们不该从源头上去防范,而不是一味想着如何弥补吗?
1.改变久坐的习惯
• 每隔1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做一些简单的拉伸运动。
• 工作时尽量选择站立办公和走动办公相结合的方式。
• 利用午休时间散步,增加骨骼的活动量。
2.调整饮食结构
• 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钙、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依赖快餐和加工食品。
• 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脂肪和毒素。
3.应对环境污染
• 尽量减少在污染严重地区的户外活动时间,特别是在空气质量差的日子里。
• 安装空气净化器和净水器,减少有害物质的摄入。
• 关注当地的环境质量报告,尽量避免在污染源附近居住和工作。
衍生问题:怎样改变环境污染对骨癌的影响?
如果环境污染与骨癌之间确实有如此紧密的联系,那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对这种潜在的健康威胁呢?毕竟,空气污染、水污染和有害化学物质的存在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那么,我们是否能够从源头上去改善环境质量,减少这些有害物质对身体的侵害呢?
从个人到社会,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优化生活环境,减少污染源的排放,并加强健康防护。只有采取积极措施,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降低污染对骨骼健康的影响,进而降低骨癌的风险。
总结:骨癌的防范,从生活点滴做起
骨癌的高发并非偶然,它与我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与其等到疾病降临,不如从现在开始,改变那些看似无害的“小习惯”,从源头上保护骨骼健康。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到每一位关注健康的读者,让我们一起远离骨癌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