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肥胖幅度(儿童肥胖标准表)

文章目录:

最新儿童“身高标准”来了,你的孩子追上涨幅了吗?

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于3月1日开始实行。与前一版本相比,大部分年龄段的儿童身高“标准值”有所增长。

目前,武汉医疗机构暂未接到在临床上“刷新”身高标准的通知。不过,担心孩子身高追不上“标准”的涨幅,有家长早早到医院咨询。对此,儿科医生表示:儿童身高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影响,家长可合理期待、密切关注、积极干预,尽可能帮助孩子长高。

01

儿童身高新标准

比武汉临床使用标准“微涨”

3月4日,武汉儿童医院门诊6楼,儿童保健科分诊台前,不少家长抱着孩子在候诊。

29岁市民张女士,当天正带着女儿来检查生长发育情况。孩子半岁以前每个月都要来做儿童体检,测量身高、体重和头围等数据,现在10个月大,每两个月来做一次儿童体检,对于孩子的身高和体重,全家人都十分关注。

在武汉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家长带着孩子在候诊。记者王春岚 摄

武汉儿童医院儿保科专家肖芳,多年来一直从事儿童保健工作。她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目前,她和同事在临床上使用的仍是“九市标准”。该版本由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制作,根据2005年九省/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数据研究制定,可参考年龄段为0—18岁。

肖芳介绍,自1975年开始,国家每隔10年组织对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南京、武汉、福州、广州、昆明9个城市及郊区农村的儿童开展体格调查,从而得出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俗称“九市标准”),属于全国范围内较大的样本调查,比较符合我国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本次发布的新标准,与现在临床上采用的标准相比,大部分年龄段的中位数(即“标准身高”)有所上升。以6岁女孩为例,此前标准的身高中位数是116.6厘米,新标准达到117.5厘米,增长了0.9厘米;6岁男孩此前标准的身高中位数是117.7厘米,新标准达到118.8厘米,增长了1.1厘米。”肖芳认为,这与孩子们营养和运动的增加等因素有关。

02

宝宝才两岁

家长已在担忧身高

儿童保健科医生刘华在“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坐诊时,经常忙到没工夫喝水。“都说春天是长高的季节,家长很关注孩子身高问题,不少人带孩子来咨询。最近遇到最小的宝宝才两岁。”刘华说。

他介绍,这个宝宝是男孩,爸爸身高1.66米,妈妈身高1.58米,宝宝出生时身长50厘米,很标准。但会走路后,父母发现他比同龄幼儿偏矮,现在2岁1个月大,身高83厘米。查询儿童身高标准后,发现孩子处于同龄幼儿中的中下水平,父母都慌了神,忙来咨询:怎样让孩子长得更高。

“儿童生长发育”门诊受到家长热捧。记者王春岚 摄

“按照现行标准,2岁男孩的标准身高是88.5厘米,这个宝宝的确个头偏矮。询问平时生活起居发现,孩子体质较弱,1岁以后频繁生病,影响到生长发育水平,影响了孩子长高。”刘华说。

另一方面,儿童成年后身高与遗传、睡眠、营养、运动、情绪等多方面因素相关,但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根据“男孩身高=(父亲身高 母亲身高 13厘米)÷2±5厘米”的公式推算,一般情况下,宝宝成年后身高将在1.64—1.74米之间,猛然窜成1.8米以上大高个的概率也不大。

因此,刘华建议这对父母调整喂养方式,设法增强孩子抵抗力,保证营养均衡、适当活动,尽最大努力帮他长高;平时给孩子做好身高记录,确保每个年龄段的身高增幅在正常范围内。

03

关注身高

这两个时段很重要

就在最新身高标准开始实行的前两天,2月底,一条新闻冲上热搜:#父母没重视15岁儿子最终身高1米53#,引发网友热议。

“在门诊中遇到过类似情况,孩子身高一直偏矮,家长认为孩子会‘晚长’,等到十五六岁才来咨询。结果一测骨龄,孩子已经没有长高空间了,此时再来加强营养和锻炼,作用也很有限了。”刘华说。

父母应当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孩子身高?刘华建议,最好每年记录孩子身高,关注增长曲线,尤其是两个快速生长期的身高增长趋势。

第一个快速生长期是0—3岁的婴幼儿时期。新生儿平均身长50厘米,在出生后3年时间内,身高会猛增45厘米左右。其中,第一年可以长高25厘米、此后平均每年长高10厘米。

第二个快速生长期是青春期前期,孩子个头会猛然拔高。女孩多在11—13岁之间,男孩多在13—15岁之间。这两年时间内,女孩平均每年可以长高7—10厘米,男孩平均每年可以长高8—12厘米。

刘华说,家长可以关注孩子每年长高的幅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由此判断孩子生长发育水平;还可以通过调节饮食、睡眠、运动等,帮助孩子抓住这两个关键时段。一旦发现孩子的身高增长幅度低于正常范围,就应尽快就医排查原因。

04

医生提醒

这些指标也影响长高

“家长更关心孩子身高是否达标,却忽略了孩子的体重指标。其实,体重和体块指数(即BMI=体重÷身高²)也很重要。BMI可以反映体型匀称度,用来判断是否超重及肥胖。肥胖也同样会影响长高。”刘华说。

刘华对着身高标准,和家长分析孩子生长发育情况。记者王春岚 摄

他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越来越重视儿童的营养水平,但有些孩子吃得好、动得少,明显偏胖。如果孩子过于肥胖,骨龄加速增长的风险会增高,“缩短”孩子长高的时间段,影响成年后的最终身高。肥胖的孩子还容易患高血压、高胰岛素血症、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留下健康隐患。此外,有些孩子还可能因为肥胖而影响心理健康,这同样也会影响孩子内分泌情况,进而影响到身高增长。

因此,他建议,家长在关注孩子身高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体重,定期监测骨龄,可每3—6个月监测一次身高和体重,每1—2年监测一次骨龄,“骨龄和身高匹配,孩子才能健康长高”。

来源: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

7岁以上肥胖儿童近3500万!我国孩子越来越高,越来越胖丨有理数

最近有网友在某论坛上发起话题,“现在的小学生到底有多高?”,评论里有说“看见1米7的孩子穿着小学校服”的,也有说自己表弟“才小学二年级,身高跟自己初中时差不多”的……虽然只是个例,但最新的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发现,中国孩子的体格发育水平确实一直在提高,“大高个儿”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我们收集了1975年以来中国儿童体格发育的调查数据,整理出了各年龄段儿童在40年间身高增长幅度以及体重的变化。结果发现,当前我国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可谓是“让人欢喜让人忧”。“欢喜”孩子越来越高了,同时也“忧愁”他们似乎越来越容易胖了。

▲图/视觉中国

相比父母那一代 现在的孩子有多高?

1975年,刚出生的宝宝平均身长在50厘米左右,到了6岁能长近57厘米,平均身高108厘米左右。而今天,5岁的孩子平均身高能达到116厘米,相比40年前,高了约8厘米。

各年龄段儿童与过去相比,普遍都长高了,其中“超高”儿童的比例也在上升。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公布的《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参照标准》(2009年),“超高”儿童相比同年龄段普通儿童,身高差能达到9厘米。

孩子个儿高,家长自然欢喜,但因为身高享受不了免票以及“儿童票”的优待也让许多家长头疼不已。目前,中国铁路规定1米2以下的乘客可以免票(一位成年旅客仅可携带一名免票儿童),身高在1.2-1.5米之间的,需要购买儿童票,而身高超过1米5的则需要购买成人票。如果按照上图的儿童生长参照标准,那么普通儿童超过6岁就不能再享受免票待遇,到了12岁就需要购买成人票。而“超高娃”超过5岁就需购买儿童票,等到10岁就要购买成人票了。

长高是好事 但肥胖和超重也不能忽视

连续40年的儿童体格发育调查显示,我国儿童的体格越来越好,身高与体重都有明显的增长,但体重的增长似乎有些过快。2006年《中国九市7岁以下儿童单纯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抽样调查的儿童中有3.19%的人被检出为“肥胖”。而1986年,这个比例还只有0.91%。

在调查的9个城市里,上海、北京的儿童肥胖检出率一直居高。但最近一次的调查周期(1996年-2006年)显示,两座城市的增长幅度有所降低。而二线城市,包括南京、武汉、福州、哈尔滨,儿童肥胖检出率的增长十分迅猛,幅度达到128%。

1996年以前,儿童肥胖检出率一直呈现“北高南低”的地域特征,而1996-2006年间,中部地区的“小胖墩”逐渐变多。南方儿童的肥胖检出率虽然最低,但年平均增长幅度却是最大的。

儿童肥胖不仅仅跟吃有关

世卫组织发布的报告指出,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儿童生长在一个“促进肥胖环境”中,有些文化也将孩子轻度肥胖看作是“健康、体质好”的表现。有家长一味地要求孩子多吃、并且想着法儿给孩子吃好的——“来,这个多吃点儿”、“那个也来一点儿”、“再加一碗米饭吧”……

专家指出,饮食过量、营养不均衡是儿童肥胖的主要原因,但运动量和睡眠不足也是重要的“肥胖因素”。世卫组织建议学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应进行一小时的高强度运动。而最新发表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营养与健康研究成果》指出,我国超过一半的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量没有达到世卫组织的建议值,“这与电子产品的使用增多、静坐时间延长有关”。

在一项针对全球儿童和青少年的运动表现测试中,来自50个国家的110多万名儿童和青少年进行了“20米穿梭来回跑”,然后研究机构根据他们完成的距离以及速度进行打分,从而比较出各个国家儿童、青少年运动量和运动表现的差异。研究得出,来自非洲和北欧国家的儿童和青少年运动表现最强,平时的运动量最大,而中国孩子的运动量及运动表现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此外,我国儿童普遍存在“觉不够睡”的情况。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要睡13个小时以上,小学生每天至少要睡10个小时。而去年国家卫计委在儿童、青少年睡眠状况的专题调查中发现,6-17岁的孩子每天平均睡眠只有8.45小时,睡眠不足比例近70%。

去年发布的《中国儿童肥胖报告》显示,当前我国7岁以上的学龄儿童肥胖人数近3500万人,而主要大城市7岁以下的肥胖儿童人数超过400万人。如果不加以控制,10年后我国肥胖的儿童总数将接近5000万人。

专家指出,儿童期肥胖不仅影响当前的身体发育,也会增加成年后高血压、脂肪肝等慢性病的发病几率。因此,学校、家长和社区应该配合起来,积极培养儿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数据新闻编辑 陈颖 新媒体设计 陈冬

儿童肥胖如何减?这几个方法健康减肥不反弹

儿童正处于生长和发育阶段,不能通过节食的的方式来减肥,以免影响骨骼的发育。另外减肥也不能急于求成,可以通过有氧运动以及调整饮食的方式来帮助瘦身。

儿童肥胖如何来减肥?

1、运动减肥

爬楼梯:爬楼梯不仅消耗更多的能量,同时也克服自身的重力,经过研究发现上下楼梯比游泳消耗的能量高于三倍以上。每次爬楼梯运动30分钟,每天1~2次,要先从小量的运动开始,然后慢慢的增加运动量,每分钟爬50个台阶,爬10分钟左右再休息5分钟。

快步走运动:快步走强度并不大,能调动全身的生理功能,特别适合于肥胖儿童,但是必须要持续一个小时以上,才能帮助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提高基础代谢率。快步走运动的时候要让孩子抬头挺胸,让手臂正常的摆动,不能有意识的加大摆动的幅度,这样可能会因为失去平衡而摔倒,要选择平坦的场地,让孩子穿上厚底高帮的鞋子,以免脚部扭伤或者擦伤。

骑行:骑行减肥特别适合于学龄前的儿童,但是骑行的速度要快而且持续时间长,保持均匀的速度,每小时超过20千米,持续60分钟左右,但是必须要有家人的陪同并且选择空旷的场地。

跑步:跑步是非常简单而且有效的有氧运动,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控制,能迅速燃烧体内的脂肪,提高身体素质,但是不能空腹跑步,以免出现低血糖,跑步前可以喝一杯热牛奶。

2、调整好饮食结构

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也可以采取少量多餐的原则,两餐之间必须相隔6个小时,晚餐要安排在傍晚6:00~7:00左右,睡觉前三个小时不能吃任何的食物。不能饥一顿和饱一顿,吃饭时细嚼慢咽,避免暴饮暴食,晚餐的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不仅有利于消化,同时也能给人们一定的饱腹感,减少了对其他食物的摄入,尽量以清蒸或者水煮的方式来烹饪食物,不能红烧或者油炸,多吃蔬菜和水果,炒菜的时候要少放盐和油。零食应该以低热能为主,推荐选择干果水果或者乳制品等。

温馨提示

每天必须要测量一次体重,这样能够提高他们的信心以及毅力,不能以讽刺的口吻,以免造成心理上的问题。多吃蔬菜和水果,主食应该增加五谷杂粮,做菜的时候少放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