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多家医院已开设减重门诊!医生:6岁女孩高血脂来看诊,肥胖原因竟是……
“有些同志腰围太大了,体重也超重。”日前,在全国两会民生主题记者会上,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花了7分钟谈体重管理。他表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行动,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慢性病防治。
“小叶医探”了解到,安徽已有多家医院开设减重门诊,就诊量连年增多。值得关注的是,就诊患者以年轻人为主,也不乏一些儿童。哪些指标出现异常需要到医院就诊?到底怎么吃才健康?记者就此采访了内分泌、营养等多学科专家。
减重门诊量增加
患者以年轻人为主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儿童超重肥胖率将达到31.8%。
伴随肥胖人群的增加,到医院就诊的肥胖症患者也越来越多。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医大二附院、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都开设了减重门诊,就诊量连年增多。
“我们的患者以年轻人为主,也不乏一些儿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叶军表示,她曾接诊过一个六岁的肥胖患儿,让她感到奇怪的是,这个孩子胃口并不是特别好,但尿酸、甘油三酯、血糖等指标都偏高。
原来,这个孩子从断奶后就将含乳饮料当做牛奶饮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没有足够的钙质和营养素的摄入,长此以往造成了代谢指标的异常。经过干预治疗,这个孩子生长发育已经恢复正常。
关注代谢指标
出现异常信号及时就诊
“肥胖带来的脂肪过量或异常分布,会引起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骨关节疾病等一系列并发症。”叶军提醒,超重肥胖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国内外研究中主要使用BMI诊断超重和肥胖。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²),目前我国建议采用24.0kg/m²≤BMI<27.9g/m²诊断成人超重,BMI≥28.0kg/m²诊断成人肥胖。
中国人群肥胖症的常用诊断标准,央广网
什么情况下需要到医院就诊?叶军介绍,体检报告上的部分生化数据就能够体现代谢的情况,如果出现异常“信号”应及时就诊。
“比如肾功能里的血尿酸,血葡萄糖,其中脂代谢异常指标有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脂蛋白(a)等,这些指标是大家需要长期关注的。”叶军提醒,这些指标的异常会带来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到后期可能会造成一些心脑血管的问题。
超两成受检者超重
多学科专家协同诊疗
根据中国科大附一院2024年度健康管理中心体检数据,约有22%的受检者存在超重问题,其中不少人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风险。因此,体重门诊往往需要多学科协同。
中国科大附一院整合资源,组建了由健康管理中心、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老年医学科、内分泌科、临床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诊疗团队,为超重、肥胖人群尤其是伴有代谢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综合性体重管理服务。
无独有偶,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开设了减重门诊。“因为肥胖是一种涉及到全身多系统的疾病,关系到整个全生命周期的全程管理,经常需要进行多学科的联合诊疗。”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孙媛媛介绍,该院的减重门由内分泌科、营养科等多学科联合出诊,通过严格的医学检测和评估,给出规范的医学营养减重治疗路径。
其中,营养科会从患者饮食的角度给出合理科学的饮食指导,既能够控制能量的摄入,减轻体重,同时还能够保证患者营养素的均衡摄入,保证身体的健康;内分泌科则是从代谢的角度排除一些继发性肥胖的原因,同时会处理肥胖引起的内分泌相关疾病,比如血糖血脂异常,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主食可添加些杂粮
肉类选鱼虾,吃鸡鸭鹅尽量去皮
安徽属于华东地区,主食以大米为主。
“我们日常摄入的这些精致米面类食物碳水含量都比较高,所以在主食里面,可以添加部分全谷物、杂豆、薯类等,不仅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还可以让营养素摄更均衡、更全面。”孙媛媛表示,由于华东地区河江湖比较多,所以在肉类的选择里面可以选择鱼虾类为主,“如果吃鸡鸭鹅的话,我们尽量地去皮,猪牛羊可以多吃它们的瘦肉部分。”
此外,烹饪方式尤为重要,每天食用油应控制在25克以内,盐要小于5克,所以尽量不要选择红烧、爆炒这种特别消耗食用油的烹饪方式,可以选择蒸煮、炖、炒,腌制品也会无形中增加盐和油的摄入,要谨慎食用。
孙媛媛提醒,瘦子不是饿出来的,减重不宜急于求成,要强调科学的、合理的、健康的、持久的减重模式。“建议每个月可以减轻2-4公斤,或者是在六个月减少体重的5%-10%,是比较理想的一个状态。”
来源:大皖新闻
爸爸坚持带6岁“胖孩”每天跑3公里,3年时间长高了10厘米,瘦了5斤
3月13日,河南平顶山。爸爸坚持带6岁“胖孩”每天跑3公里,3年时间长高了10厘米,瘦了5斤。爸爸:“他现在记忆力也非常好,背书很轻松。”
来源:潮新闻
编辑:张晚晴
发现1例确诊,仅6岁!专家提醒→
在不少人的观念里
糖尿病是一种老年病
现在
这种观念现在要改了
前不久
浙江绍兴上虞一14岁男孩
患上2型糖尿病
并伴血糖控制不佳、高脂血症、
高尿酸血症、脂肪肝
近日
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又接诊了一位6岁的1型糖尿病小朋友
这意味着
小小年纪就要终身“打胰岛素”治疗了
↓↓↓
康康和其他小朋友一样
平时活泼好动、喜欢吃甜食
两周前
康康妈妈发现儿子总是喊口渴
需要不停地喝水,还经常要上厕所
一开始家长没多想
以为是天气比较热,孩子好动爱出汗
多喝水也是好的
但持续一周多时间里,康康妈妈感觉到不对劲了
孩子既没力气也没精神
而且小时候没有尿床的毛病
如今6岁了
怎么反而动不动晚上要“画地图”了呢?
于是
康康妈带着孩子来到了当地医院检查
通过尿检发现
孩子的尿液中有葡萄糖
血糖指标爆表了
这下,家长慌了,于是立即转到了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经过医院检查,康康的血糖高达32.3毫摩尔每升,同时c肽很低,糖化血红蛋白达11.4%,确诊得了1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
才中班的小朋友咋就得糖尿病了呢?
“我们家里面也没有家族史
这么小的孩子
怎么会是糖尿病呢?”
康康家人对此一时难以接受
“1型糖尿病发病都比较急,两三个星期的时间就可能并发酮症酸中毒了,情况比较危险的。”该院内分泌科主任金华伟在谈到康康的病情时介绍,1型糖尿病,一般和家族遗传史并无太大关联。发病说明患儿的胰岛素分泌是缺乏的,或者是作用方面有缺陷的,今后孩子必须要通过外源性的胰岛素来补充,才能让孩子的血糖稳定了。
经过治疗,现在康康的情况基本稳定,但今后每天餐前注射胰岛素这件事,是离不开了。金华伟主任提醒,从这几年临床上来看,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发病率正呈现上坡趋势,之前接诊过十几个5-8岁的儿童1型糖尿病和12-14岁的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孩子,除了甜食吃太多,还跟整个环境变化、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基因突变等综合因素有关。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提醒:
孩子脖子黑,也要小心糖尿病
近日
10岁的雯雯(化名)因发热、咳嗽
来到石家庄市第二医院儿科住院治疗
入院查体
身高148厘米,体重59公斤 ,BMI26.9kg/m2
营养过剩,面部可见痤疮
颈部、腋下、腹股沟可见黑棘皮
家长告诉医生
发现孩子“黑脖子”已有3年
一直以为是洗不干净
肺炎治愈后
儿科为雯雯进行了系列检查
显示其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
胰岛素水平高于可检测数值
2小时血糖达13.0mmol/L
(正常值<7.8mmol/L)
达到了糖尿病的诊断标准(11.1mmol/L)
这次
找到了“黑脖子”的原因——
肥胖症、高胰岛素血症
针对雯雯存在的问题
医院儿科联合营养科为其制定了
饮食计划、运动计划、血糖监测计划
叮嘱家长
定期带孩子到儿童糖尿病门诊随诊
调整治疗方案
儿童糖尿病有哪些高危因素?
(1)糖尿病家族史
(2)巨大儿(出生体重超过4kg)或低出生体重儿(足月儿出生体重低于2.5kg);
(3)母亲患妊娠糖尿病;
(4)超重或肥胖儿童、“黑脖子”儿童。
“黑脖子”即黑棘皮病,是皮肤表皮角质增生、色素沉着,似微小的一连串乳头状瘤,触之似天鹅绒状,多见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褶皱处。多为肥胖儿童,往往存在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
慢性病不是成年人的“专利”
近年来
像康康、雯雯这样
小小年纪就患上糖尿病、脂肪肝、
高血脂、高尿酸
甚至痛风等慢性病的患儿越来越多
慢性病低龄化趋势十分明显
“不健康的身体
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
绍兴上虞人民医院内分泌汤医生说
现在不少家长存在一个误区
他们认为
孩子能吃是福
尤其是青少年发育期更应该多补
“不少青少年也由于这些饮食方面的误区
而患上糖尿病、脂肪肝等”
如何有效预防这些慢性病呢?
汤医生表示
首先就是要培养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
三餐要合理,规律进餐
饮食也要多样化
要合理搭配主食、蛋白质、膳食纤维、水果
注意营养均衡
少吃零食、少喝最好不喝含糖饮料等
对于肥胖的儿童、青少年
她建议家长要在医生的指导下
调整饮食结构
均衡膳食
纠正孩子不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同时,儿童、青少年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并尽量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这对于增强呼吸系统功能、增强心脏活力、提高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促进生长和发育都有好处。
综合: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石家庄市第二医院、越牛新闻等
来源: 广东公共DV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