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哥肥胖(一个河南的胖哥拍的视频)

文章目录:

首次公布!河科大一附院关于肥胖临床药物研究成果亮相国际舞台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高菊 通讯员 谢雅敏 梁靓 马乔博

近日,第60届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 2024)年会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河科大一附院副院长姜宏卫教授团队作现场报告,首次公布了玛仕度肽9mgII期研究结果。此次成果的公布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与赞誉。

玛仕度肽(Mazdutide)是胰高糖素样肽-1(GLP-1)/胰高血糖素(GCG)双受体激动剂周制剂。在一项针对中国超重或肥胖成人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中,6mg玛仕度肽显示出强大的减重效果以及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姜宏卫教授团队(在前期参与了玛仕度肽所有1b期,II期,III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评估了玛仕度肽9mg在BMI≥30kg/㎡的中国成年患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据悉,在这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中,共有80名患者参与,以3:1的比例随机接受玛仕度肽9mg(N=60)、安慰剂(N=20)每周一次皮下给药,治疗48周。首要终点为第24周、48周时玛仕度肽9mg组与安慰剂组相比体重相对于基线的变化。该研究表明,在中国成人中,具有BMI≥30kg/㎡的情况下,玛仕度肽9mg显示出了显著的体重减轻效果和心血管代谢指标获益。其安全性概况与之前玛仕度肽的研究观察到的一致,没有发现新的安全信号。

“玛仕度肽作为新一代GLP-1R/GCGR双靶点激动剂,在中国超重或肥胖成人患者的关键II期研究达到主要终点,展现出卓越的减重效果,这一成就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姜宏卫表示,在不久的将来,玛仕度肽将为中国肥胖患者带来全新且更优的治疗选择。

此次研究结果凸显出河科大一附院内分泌学科在糖尿病医学研究领域的强大实力,标志着该医院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河科大一附院针对肥胖人群临床药物研究成果登上《柳叶刀》子刊

顶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高菊 通讯员 谢雅敏 肖利珍

2021年8月13日,河科大一附院姜宏卫教授团队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Lancet(柳叶刀)旗下子刊EClinical Medicine(ECM)上,针对“一种新型周制剂GLP-1和胰高血糖素受体双激动剂IBI362 (LY3305677)在中国超重或肥胖成年人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及有效性”的一篇原创研究论文发表。这是中国代谢领域首个在《柳叶刀》系列期刊发表的创新药物I期临床研究。此项临床研究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河科大一附院及创新生物研究机构合作完成。姜宏卫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共为第一作者。

(姜宏卫教授)

8月19日,记者采访了河科大一附院的姜宏卫教授,据其介绍,河科大一附院一直都很重视临床用药的研发,此项研究在两年前已经立项,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据悉,肥胖是许多国家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也是全球流行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6年,超过19亿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超重,其中超过6.5亿患有肥胖症。肥胖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中风,肌肉骨骼疾病和一些恶性疾病。

(姜宏卫教授在查房)

姜宏卫教授表示:“肥胖症是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目前缺乏长期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生活方式干预是超重或肥胖者的首选和基础治疗手段,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达到期望的减重目标,需用药物辅助减重。而传统减肥药减重效果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随着IBI362在不断的临床研究和科学研发,或许会为肥胖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

纪立农教授表示:“此项研究就是为了评估IBI362在中国超重或肥胖成人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和疗效”。这是首个在中国人群中评估周制剂GLP-1R/GCGR双激动剂安全性与疗效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除了显著的减重疗效外,IBI362还能带来血压、血脂、肝酶和血尿酸等多重代谢特征获益。

IBI362 (LY3305677)是一种新的周剂量胰高血糖素样肽-1和胰高血糖素受体双激动剂,一项首次在人体内进行的单次上升剂量研究证明了IBI362在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血糖改善和体重减轻。本研究通过随机、安慰剂对照、多剂量上升1b期试验评估了IBI362在中国超重或肥胖成人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疗效。

本研究纳入了来自中国6个研究中心的超重(体重指数BMI≥24 kg/m2)和/或有至少一种伴随疾病或肥胖(BMI≥28 kg/m2)的成年人。参与者被随机分为2:1组,接受每周一次皮下注射IBI362或安慰剂。在整个研究中,没有参与者因为安全原因而停止治疗,也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事件。胃肠道不良事件和食欲下降是最常见的不良事件,大多数症状较轻。仅3名接受IBI362的参与者报告了心电图显示的轻微和无症状的心电图改变。该研究指出:IBI362在超重或肥胖的中国成年人中耐受性良好,并具有明显的减重作用。

姜宏卫教授表示:“整个研究过程中,每个队列中受试者、研究者和负责治疗和评估受试者的研究中心人员对治疗分配保持盲态”。

据姜宏卫教授介绍,从该项药物研究成功,到面市,还需要几年的时间,但是此项研究的成功,给了大家很大的鼓励,为医院在临床药物科研的发展锦上添花。

(姜宏卫教授(右一)在讨论患者病情)

据悉,姜宏卫教授是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内分泌学科带头人,现任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副院长、一附院副院长,河南省遗传罕见病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洛阳市科协副主席(兼),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华糖尿病杂志》、《河南省预防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1型糖尿病联盟(CAT1D)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从业来成立国家代谢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河南省糖尿病肾病院士工作站,河南省遗传罕见病代谢重点实验室。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1项国家重大专项,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南省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洛阳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多项省部级重点项目。已发表SCI及核心期刊60余篇,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Diabetes,并被JBC、Endocrinology、Diabetes等杂志引用。

家长注意!胖娃黑脖子洗不净 或是糖尿病前期

10岁小女孩总喊口渴,竟是患了糖尿病

10岁的瑞瑞(化名)是全家人的宝贝。瑞瑞很爱吃炸鸡、汉堡之类的洋快餐,每周都要去解解馋,而且喜欢拿饮料当水喝。身高150cm的她体重已有58公斤了,可身材走样对瑞瑞来说,还不算是最糟糕的,瑞瑞的妈妈在今年过年后突然发现,瑞瑞每天都要喝很多水,几杯下去还总是喊渴,家人担心瑞瑞的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赶紧带她到河科大一附院内分泌科做检查,这才发现,由于长期食用高热量、高甜度的食物,身材肥胖又很少运动,瑞瑞已经患上了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

河科大一附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付留俊告诉记者,经过治疗,目前瑞瑞的血糖得以控制,但糖尿病是伴随患者一生的疾病,肥胖也是导致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罪魁祸首之一。糖尿病不是“血糖升高”这么简单,只要有血管的地方就有出现并发症的可能。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眼底疾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多种严重的并发症。

黑脖子洗不干净的胖娃,可能是糖尿病前期

河科大一附院内分泌科医师袁园告诉记者,儿童糖尿病起病不容易引起家长重视,往往血糖较高、病情较重,表现明显多尿、多饮,多餐、体重下降,简称为“三多一少”,这种情况下家长才带孩子到医院看病,所以提醒家长一定注意,孩子较胖,一定要警惕出现高血糖、高血脂、脂肪肝等“富贵病”。如果家族中有患糖尿病的,其后代一定要严格控制体重,一定要从娃娃抓起。此外,如果胖孩子出现颈部、腋窝处皮肤发黑、粗糙的情况,却怎么也洗不干净,可能是出现了黑棘皮症,那就更要当心了。因为患黑棘皮症的肥胖儿童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胖孩子出现黑棘皮症,是胰岛素抵抗的表现,而胰岛素与血糖关系密切,孩子这么小就出现高胰岛素血症,长此以往,将来患糖尿病的风险非常高。

如果有这种皮肤表现,且明显肥胖,应到医院住院检查。若检查后血糖正常,可进行运动和饮食调理,随着体重的下降,黑棘皮症也会随之消失。如果检查后发现有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异常,也不必惊慌,通过坚持运动和饮食调整,必要时做些治疗,可有效地控制体重,消除黑棘皮病,同时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需要警惕的是,黑棘皮病患者如果体重下降后皮肤没有恢复正常,且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必须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孩子“动起来”,不做“糖娃娃”

随着医学进展,医学家发现肥胖和内分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世界卫生组织已把肥胖认定为一种病。哪种程度才算是肥胖呢?付留俊告诉大家判断儿童是否肥胖至少要考虑体重指数(bmi)、腰围与身高的比值、体内脂肪含量,首先每年测量身高,计算bmi(bmi=体重(公斤)/身高的平方(米)),通常2~6岁的孩子要小于18;6~9岁的小于19;10~12岁的小于21(女孩小于22);13~15岁小于23;16~18岁小于24。其次要定期测量腰围,对于大于6岁的孩子,理想的腰围/体重值小于0.46。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测量脂肪占体重的比例。

如何让孩子从小保持一个好身材和健康的身体呢?付留俊建议,首先要注重均衡饮食,适当减少主食。有的父母担心孩子营养不够,总是恨不得孩子平时能多吃一些,“填鸭式”的方法来养孩子是不可取的。家长要管住孩子的嘴,少喝甜饮料、碳酸饮料、少吃油炸、快餐等垃圾食品,莫要“病”从口入才后悔。最好制订一份运动计划,家长可以帮孩子选择合适的喜欢的全身运动,如游泳、骑车、球类等。持之以恒的运动是减肥的良方。同时,父母以身作则和孩子一起运动,效果更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