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专家谈肥胖的三把标尺和三道防线
如今,肥胖问题愈发普遍,它不仅影响外观,更与多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周俊芳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肥胖对健康的多方面影响及应对措施。
医学视角下的肥胖:远不止“体重超标”
“许多人将肥胖等同于体重秤上的数字增加,这是极大的认知误区。”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周俊芳强调,“医学定义的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核心在于脂肪组织的异常堆积和分布紊乱,直接导致多系统功能损伤。”
科学判断肥胖的三把“标尺”:
BMI(体质指数):
成人BMI≥25为超重,≥30为肥胖;儿童需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年龄别BMI曲线,例如10岁男孩BMI超过18.5即提示肥胖风险。
体脂分布:
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表明内脏脂肪超标,代谢疾病风险显著增加。
器官功能评估:
结合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可精准识别“隐性肥胖”(BMI正常但代谢异常)。
“《柳叶刀》最新研究指出,BMI≥40kg/m²者几乎必然伴随严重脂肪堆积,但部分BMI正常人群也可能因体脂率超标(女性>32%、男性>25%)面临健康风险。”周俊芳补充道。
全身警报:肥胖引发的健康“多米诺效应”
周俊芳用“系统性危机”形容肥胖的危害:“脂肪细胞不仅是能量储存库,更是活跃的内分泌器官,会释放炎性因子和游离脂肪酸,引发连锁反应。”
1. 代谢系统:失控的“糖脂战场”
2型糖尿病:肥胖人群患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10倍,核心机制是脂肪堆积导致的胰岛素抵抗。
脂肪肝:30%肥胖患者存在肝脏脂肪浸润,若不干预,15%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2. 心血管系统:超负荷的“生命引擎”
每增加5kg/m² BMI,冠心病风险升高30%,高血压患病率翻倍。
内脏脂肪分泌的炎症因子加速动脉硬化,心肌梗死风险显著增加。
3. 骨骼肌肉系统:坍塌的“承重结构”
膝关节承受体重3倍压力,肥胖者骨关节炎发病率提升4倍。
儿童骨骺线可能因肥胖提前闭合,导致成年身高低于遗传潜力5-10cm。
4. 呼吸与生殖系统:被挤压的“生存空间”
颈部脂肪堆积压迫气道,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率增加12倍。
女性肥胖者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病率高达34%,男性精子质量下降40%。
特殊人群:儿童肥胖的“双重打击”
“儿童肥胖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周俊芳指出三大特征:
生理损伤:
性早熟发生率提升3倍,脂肪肝检出率超50%。
骨骼发育异常可能导致永久性体态问题。
心理创伤:
校园欺凌遭遇率增加60%,抑郁风险升高3倍。
远期威胁:
80%肥胖儿童成年后持续肥胖,慢性病发病年龄提前20年。
性别差异:肥胖攻击的“靶向性”
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周俊芳对比分析:
男性:
腹部脂肪堆积更显著,代谢综合征风险较女性高1.5倍。
每增加10cm腰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16%。
女性:
肥胖导致雌激素代谢紊乱,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50%。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超重者占比达70%。
心理危机:肥胖的“精神枷锁”
“临床约45%的肥胖患者伴随焦虑或抑郁。”周俊芳揭示恶性循环:
心理→生理:压力激素皮质醇刺激食欲,促进腹部脂肪堆积。
生理→心理:运动能力下降加剧自卑,社交回避行为增加70%。
“一位患者曾因肥胖恐惧乘坐公交,这种心理创伤往往比生理疾病更难治愈。”周俊芳举例说。
早防早治:破解肥胖困局的“三重防线”
第一道防线:自查预警信号
体脂信号:腰带长度每年增加2个孔洞,颈部出现黑棘皮症。
机能衰退:爬3层楼气喘明显,夜间打鼾伴呼吸暂停。
体检指标:空腹血糖>6.1mmol/L、甘油三酯>1.7mmol/L。
第二道防线:生活方式干预
建议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建议运动: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等;增加日常活动量,如步行、爬楼梯等。
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保证起身活动
第三道防线:医疗介入时机
药物治疗:BMI≥27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BMI≥30者可考虑GLP-1受体激动剂等新型药物。
代谢手术:BMI≥35且保守治疗无效者,胃转流术后2型糖尿病缓解率超80%。
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的科学路径
“肥胖治疗需兼顾‘减脂’与‘调代谢’。”周俊芳解析中西医协同策略:
西医:通过药物精准调节血糖、血脂,必要时采用微创减重手术。
中医:痰湿体质者用荷叶、山楂代茶饮,配合艾灸足三里健脾化湿。针灸刺激天枢、丰隆等穴位,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肥胖防治是一场需要医学支持、家庭配合和社会理解的持久战。正如周俊芳所言:“与其焦虑体重数字,不如建立与身体的良性对话。从今天开始关注腰围、定期体检、保持适度运动,就是对健康最好的投资。”
云南网记者 习元喜 见习记者 申太琴
来源: 云南网
肥胖会不会对身高增长造成影响?能否长高,和4点有关
在成长的道路上,孩子们的身高总牵动着家长的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在讨论孩子的身高增长时,一个常被提及的问题是:肥胖到底会不会影响长高?答案并不是非黑即白,它涉及到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理机制与生活习惯。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肥胖与身高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影响孩子长高的4个关键因素!
肥胖与身高的直接关联
首先明确一点,肥胖确实可能对儿童的身高增长造成不利影响。儿童时期的肥胖,尤其是重度肥胖,可能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这些变化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到身高的发育。
1、骨龄提前与骨骺闭合
肥胖儿童体内过多的脂肪会促使性激素提前分泌,导致骨龄提前,骨骺线(骨骼生长的部位)提前闭合。一旦骨骺闭合,就意味着身高增长的空间大大缩小,从而影响最终的成年身高。
2、生长激素受影响
肥胖会影响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生长激素是促进儿童长高的关键激素。过量的脂肪细胞会抑制生长激素的活性,减少其在体内的有效利用,从而影响身高增长。
3、运动能力受限
体重过重的儿童往往不愿意或无法参与足够的体育活动,这限制了他们的运动量,减少了骨骼受到的机械应力,进而影响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4、营养失衡
虽然肥胖常常与营养过剩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许多肥胖儿童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他们可能摄入了过多的热量,但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这些营养素对骨骼和身体的整体发育非常重要。
影响长高的4大因素
在探讨肥胖与身高关系的基础上,我们还需关注4个直接影响身高的关键因素:
1、遗传基因
遗传是决定身高的首要因素。父母的身高很大程度上预示了子女的身高潜力。尽管如此,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营养状况仍可在遗传基础上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孩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长潜力。
2、均衡营养
营养是支持儿童生长发育的基石。均衡摄入钙、维生素D、蛋白质以及其他多种营养素,对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非常重要。过量或不足都会影响身高增长。
3、充足睡眠
生长激素在夜间深度睡眠时分泌最为旺盛。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支持身高的增长。
4、适度运动
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同时帮助控制体重,避免肥胖。跳跃、游泳、篮球等运动特别有利于促进儿童的身高增长。
实践中的应对策略
面对肥胖可能带来的身高增长障碍,家长和孩子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充足睡眠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确保孩子每晚有8-10小时的睡眠,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2、心理关怀
过度的压力和焦虑可能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家长应鼓励孩子建立自信,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3、定期体检
关注孩子的体重和身高增长情况,必要时寻求医生或营养师的帮助,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
记住,身高增长是一个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成长的路上,每一步都值得我们细心呵护,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信地迈向属于他们的灿烂未来!
育儿专家:一个常见错误,孩子少长8cm!家长别大意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也正是孩子长个子的黄金期。家长都希望孩子长得高,但是很多家长用错了方法,或者对孩子长高就不够用心。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新闻,一位13岁的男孩,身高162cm,体重60kg,已经一年半没有长高了。去医院检查,发现骨龄已经15岁半,尽管从遗传上看可以长到173cm,但是由于肥胖,身体提前发育,终生只能长到165cm。这个孩子是个学霸,每天晚上做作业到很晚,周末都要上各种辅导班,家长还给孩子吃各种肉、补品……孩子因为肥胖引起性早熟,骨骺线提前闭合,造成了一生的遗憾。
其实这个现象不是个例,很多家长都是这么对孩子的,虽说孩子身高70%遗传父母,30%还可以靠后天努力,但中国有一半的孩子连遗传身高都没达到!
春天是长个子的好季节,父母不仅要知道给孩子补充营养,还要知道营养过剩是孩子长高的“第一杀手”。不要以为孩子营养多点没什么、胖点没什么,这两个危害不得不知
1、骨骺线提前闭合
肥胖会让身体提前发育,暂时可能比同龄人高一些,但是之后会长的很慢,比别人提前停止发育,骨骺线提前闭合,最后比别人矮上一截。
2、压迫长高的重要部位
膝关节是长高的重要部位,如果孩子太胖,会压迫到这个部位,长高自然会受影响。
那么,想要孩子长高,家长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1、营养均衡
家长别一味给孩子吃肉,要注意营养均衡,鱼、肉、鸡蛋、牛奶、蔬菜、水果都要吃,任何食物都不要吃过度。
2、多做运动
有研究表明,经常运动的孩子比不运动的孩子平均高出2-3厘米。运动可以刺激生长激素分泌,促进长高。其中跳绳是一个很好的项目。每天晚饭前空腹跳300-1000个,30-60分钟内,准能长个!
3、睡好觉
晚上熟睡的时候,生长激素分泌是醒着的3倍。尤其是晚上十点至凌晨两点,生长激素分泌最为旺盛。
4、抓住猛长期
一般女孩10.5岁进入青春期,男孩11.5岁进入青春期。孩子进入青春期前3年,是个子的猛长期,孩子身高能长25-28cm,这个时期非常关键,能够决定一生的身高。
总之,父母想要孩子长得高,一定要掌握方法,不要想当然,也不要看孩子比同龄孩子矮就太过焦虑。要了解和尊重孩子自己的生长规律,只要孩子发育正常、代谢正常,父母做好以上几点,孩子长高就没什么问题。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