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超了吗?体重标准来了!
体重是客观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
重要指标
体重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肥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和进行性疾病
是一项全球性的公共卫生挑战
中国的肥胖患病率也在迅速上升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报告(2020年)》
显示
我国成年人中超重或肥胖者已过半
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
肥胖是多种并发症的公认危险因素,包括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骨关节炎等。儿童期肥胖会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和骨骼发育,对行为、认知及智力等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儿童青少年肥胖可持续至成年期,增加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加重医疗及社会经济负担。
按照现行标准
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应在
18.5~23.9 kg/m²
BMI=体重÷身高的平方
体重单位:千克
身高单位:米
BMI在18.5 kg/m²以下
则属于体重过低
消瘦是指人体因疾病或其他因素
出现体重大幅下降
低于标准体重的90%时
即称为消瘦
人体的脂肪与蛋白质减少,会出现明显的衣服变宽松、腰带变松、鞋子变大,及皮肤松弛、骨骼突出等表现。消瘦与生长迟缓、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骨量下降等相关,同样危害身体健康。
总之要牢记
体重过高或者过低都对健康不利
那怎样的体重才算是健康体重呢?
不同人群健康体重的标准
01
孕妇
对于孕妇来说,应在孕前维持适宜体重、孕期合理增重、产后减少体重滞留。妊娠前体重应保持在18.5 kg/m²≤BM<24.0 kg/m²。妊娠早期的体重增长值范围应保持在0~2.0kg范围内,中期和晚期应保持在0.26~0.48范围之内。
02
儿童青少年
对儿童青少年来说,可使用卫生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WS/T 586—2018)》提供的不同年龄和性别相对应的BMI界值来判断。应确保孩子长高同时,控制体重增速,让体重与身高协调,所以,应更注重儿童青少年体重的动态管理。
03
成年人
根据我国成年人体重指数分类的建议:18.5~23.9kg/m²为BMI适宜范围,24.0~27.9kg/m²为超重,28.0 kg/m²以上为肥胖。
04
老年人
65~79岁的一般老年人BMI适宜范围为20.0kg/m²~26.9kg/m²,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的BMI可以略高,在22.0kg/m²~26.9kg/m²之间为宜。老年人不宜采取极端减重或增肥措施,关键在于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来维持或增加肌肉和骨骼的健康。
看完这篇文章
算一算你的BMI在哪个范围吧~
记者建议大家
不要盲目追求减轻体重
而是要合理地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
转自:义乌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 义乌交通广播
这两种方法可以判断你是否肥胖
【这两种方法可以判断你是否肥胖】1.体重指数法:体重指数=体重的公斤数(kg)/身高(m)的平方。当体重指数在18.5至22.9之间,为正常体重;在23至24.9之间为超重;在25至29.9之间为肥胖;在30以上为严重肥胖。 2.腰围法:女性腰围大于2尺4寸、男性腰围大于2尺7寸即为肥胖。若体重指数正常,但腰围超标,也属于肥胖。很多疾病都与肥胖相关,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骨关节疾病等。因此肥胖人群,要做好减肥计划,控制能量的摄入和消耗,保持合理的体重。(来源:北京华信医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一胖毁所有”,孩子的体重标准,一张表告诉你,看看是否超重
对于肥胖,不少家长都存在一个误区-小孩子胖没关系,长大自然就瘦了。
可事实却并非如此,青少年肥胖,不仅不好看,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生活中有不少青少年因肥胖导致疾病住院,如此前一名11岁的小男孩,在家玩游戏时突然感到恶心、头晕,随后开始呕吐,父母连忙送去医院急诊,经检查发现,为腔隙性脑梗,且伴有高血脂、高血压、重度脂肪肝等病症,而这一切的根源便是过度肥胖引起。
可见,肥胖并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
一、青春期肥胖,或增加中年患癌风险近日,全球顶级杂志《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发布了一项研究,更是把肥胖推上了舆论中心。
该研究基于以色列1967-2010年间分析的230万名青少年健康资料,并与此后的随访数据做对比,最终发现:青少年时期肥胖,可使男性中年时期发生癌症的风险上升26%,女性上升27%(除宫颈癌、乳腺癌)。
在这近230万人当中,有5.5万例已确诊癌症患者,有1.3万人因癌症去世,而确诊癌症的中位年龄,男性和女性分别是43.2岁和40岁,其中男性主要以淋巴瘤、黑色素瘤和结直肠癌发病为主,女性则是宫颈癌和乳腺癌为主。
关于肥胖为何会导致癌症的说法有很多,其中最被大众接受的便是一个理论是“慢性炎症理论”。李治中博士解释,肥胖的人,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慢性炎症。
发炎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组织受伤后,人体会自行修复,但有时候也会“修复失败”,导致炎症一直存在,便形成了慢性炎症,其背后原因很多,有可能是持续性的病毒细菌感染、或免疫细胞攻击正常组织,也有可能是因肥胖引起的系统失衡。
而多项研究都已经证实:慢性炎症反复刺激,可明显提升癌症的发病风险,因组织被破坏的同时会刺激细胞不断分裂生长,显著提升DNA突变几率。
另外,肥胖的人,脂肪组织也是比较多的,这种组织可产生雌激素,增加女性发生乳腺癌、卵巢癌的风险。
不仅如此,除了提升癌症的发病风险,肥胖还会对孩子造成其它危害:比如高血压,当体内脂肪太多太厚,可使毛细血管扩充,血液循环量增加,心脏输出量增多,时间久了便会诱发左心肥厚,出现高血压;同时有研究发现,儿童肥胖还会提升性早熟的风险,而性早熟又会影响孩子的最终身高。
可见,肥胖对青少年来说,简直是百害无一利!
到底怎样才算胖呢?生活中有的人看着瘦,体重却不轻;有的人看着有点胖,体重却很轻,让人十分混乱。
其实,判断儿童体重是否超重最科学的方法,并不是看体重数字,而是通过BMI计算方法,也就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²。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对照《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中的列出的6~18岁不同年龄的男女肥胖的判定标准,看是否存在超重情况。
图源央视新闻
如果测试结果为超重,那么,就要想办法及时控制体重,以免过度肥胖危害到健康。
三、如何帮助孩子保持合理的体重?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情况不容乐观,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称,目前阶段,我国年龄在6-17岁的人群超重肥胖率近20%,与10多年前相比有着大幅度的增长,严重危害到青少年的健康。所以,对于儿童青少年肥胖问题,父母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管控。
一般来说,青少年肥胖的原因多与营养过度,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保持大量摄入高脂、高热量、高蛋白以及低膳食纤维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睡眠不足等因素有关,所以想要避免肥胖,可从这些因素下手。
- 1、科学饮食,限油限糖限盐
生活水平上来后,很多父母对孩子的饮食也会比较关注,各种好的补的都想给孩子吃,这种行为很容易导致营养过度而诱发肥胖。尤其是长期大量摄入汉堡、奶油蛋糕等高脂食物,碳酸饮料、甜点等高糖食物,很容易导致热量摄入过多,一旦没有及时消耗,便会转为脂肪储存在体内,最终诱发肥胖;所以,想要控制体质,科学饮食,限油限糖限盐很重要。
- 2、养成适度运动的习惯
目前,各种培训班的出现,增加了学习(久坐)的时间,压缩了休息(运动)的时间,而长期如此,也容易出现肥胖。所以,想要控制体重,除了控制饮食外,适当运动也很重要。
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积极参加锻炼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也有很大的意义,所以鼓励青少年多运动。
而对于项目的选择,小艾推荐三类运动:游泳,对脊柱骨、四肢骨的增长有很大帮助;跳跃训练,如跳起摸高,单脚跳起,可加强心血管的弹性,增强心肌活性,从而保护心血管健康,建议一天跳200次以上;还有球类运动,包括羽毛球、篮球、足球、网球、排球等。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 3、保持充足睡眠
青少年如果长期睡眠不足,也容易导致肥胖。充足的睡眠被剥夺后,体内热量摄入与消耗的平衡容易被干扰甚至打破,当摄入的能量远大于消耗量时,便会导致肥胖。
另外,人睡着时,人体内会分泌“瘦素”,这种物质有助于抑制机体摄入食物,加大能量消耗,有助于控制体重,而睡眠不足时,“瘦素”分泌量减少,相对而言更容易出现肥胖;长期睡不够还会使生物钟功能紊乱,进一步导致机体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时间久了,可造成胰岛素敏感度下降,也容易导致肥胖,出现糖尿病。
所以,想要避免孩子肥胖,保持充足且质量良好的睡眠很重要。专家表示,晚上21:00-1:00、5:00-7:00是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段,如果没有保证孩子在这两个时段的良好睡眠,或影响孩子生长发育的黄金期。
总结:看完文章后,别再觉得小孩子胖不碍事,等一堆健康问题找上门后,你后悔都来不及!任何年龄段,都需要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这才是最健康的一种做法!#健康明星计划##长城心脑血管健康周##谣零零计划#
参考资料:
[1]《<柳叶刀>子刊:少壮不减肥,老大易患癌!》.奇点网.2020-03-11
[2]《肥胖增加10多种癌症风险!到底为什么?》.菠萝因子.2019-08-12
[3]《睡不好也会发胖?别怪我没提醒你》.生命时报.2018-08-21
[4]《孩子多胖才算胖?复旦儿科专家给出远离肥胖的方法,家长必看!》.健康时报.2020-07-22
[5]《“小胖墩”伤心更伤身?《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发布》.央视新闻.2020-10-3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