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色黄、容易累、肚子大、多半是脾虚!中医3招教你把脾胃养回来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经常感到面色发黄、容易疲惫,甚至肚子也渐渐大了起来?这些症状虽然看似平常,但可能隐藏着身体的一个重要信号——脾虚。今天,冯克久医生将为我们揭开脾虚的神秘面纱,并分享中医的3招,帮助我们重新养好脾胃,恢复身体的活力。
一、脾虚的“三大信号”- 面色黄:脾虚的人往往面色萎黄或淡白,缺乏光泽。这是因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导致气血生化不足,无法滋养面部肌肤。
- 容易累:脾虚的人常常感到乏力、疲劳,比正常人更容易劳累。这是因为脾胃功能减弱,无法将食物转化为足够的能量供身体使用。
- 肚子大:脾虚还可能导致腹部肥胖,肚子变大。这是因为脾虚导致运化功能减弱,食物在体内堆积,形成痰湿,进而造成腹部肥胖。
在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是后天之本。脾虚不仅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还可能导致体内湿邪的滞留,进而影响全身的健康。因此,调理脾胃对于改善上述症状至关重要。
三、中医3招养脾胃- 饮食调理:饮食是调理脾胃的关键。脾虚的人应该多吃一些具有健脾作用的食物,如山药、薏米、芡实、南瓜、红枣等。这些食物性质温和,能够健脾益胃,增强脾胃功能。同时,要避免暴饮暴食,保持饮食规律,定时定量。
- 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脾虚的人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方式,这些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帮助身体排出湿气,改善脾虚症状。
- 情志调理:中医认为,过度的思虑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因此,调理情志也是养脾胃的重要一环。要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通过调节情绪来改善脾虚状况。
- 药物调理: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脾胃虚弱者还可以采用药物调理。常用的中成药有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香砂六君丸等。这些药物能补脾胃、益肺气、健脾和胃,有效改善脾胃虚弱的症状。
脾虚虽然看似平常,但对身体的影响却不容忽视。通过饮食调理、运动调理和情志调理这3招,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脾虚症状,重新养好脾胃。冯克久医生提醒我们,关注脾胃健康是享受健康生活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劳累,让脾胃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滋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充满活力的身体。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脾虚及其调理方法。记住,关注脾胃健康,就是关注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把脾胃养得越来越好!
想要减肥瘦身先知道为什么肚子大 肥胖 大肚子的原因#减肥
想要减肥瘦身减肚子,先了解肚子为什么大?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血管白冰教授。
肚子大怎么减?要先了解肚子大的原因。
·第一个先讲不可控的危险因素,这是有遗传的。你是肚子大、小细腿还是腰细臀大?看一看你的父母生养你的人是不是这样的体型,一般是有遗传的。
·第二个就是男性肚子大,因为这是有进化的,遗传下来的。雄性动物要去打仗,在争斗的时候、打斗的时候,豹子要吃猎物的时候,首先要锁喉,然后把颈动脉咬破使其气绝身亡。这个是进化打斗的要害部位,所以颈动脉周围肩膀厚、上半身胖,这样的人就可能雄性动物就成活了下来,这样的人也就活下来了。
所以有一个进化的需求,男的都是肚子大、虎背熊腰,女的常常在下半身肥胖。
·第三个就是年龄的增长,满脸的胶原蛋白实际上指的是脸上的皮下脂肪是厚的。随着年龄增长,脸上脂肪就往内脏脂肪聚集了。当然内脏脂肪聚集的原因是衰老了,这些内脏脂肪也要修修补补,所以内脏脂肪就到内脏去了。它们是连带关系,相伴相随的关系。是不是因果关系?不是因果关系,就是年龄影响下的脂肪重新分布。
对于肥胖的内脏型的成因、年龄、性别、家族史是不可控的。实际上动脉硬化的形成不可控的,也是这主要的三个原因,它们都共同属于脂质代谢紊乱,就是脂肪代谢紊乱了。沉积在血管里的就叫动脉硬化,沉积在不同部位的脂肪沉积在内脏,这是另一种疾病的表现或者影响健康的表现。
我确实是写了一本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将要出版的,这都叫做脂肪代谢紊乱的一些相关的表现。到时候这里面都有关于它的成因的问题,关于一些小故事,等着出版的时候快要出版了,出版的时候你可以买一买一本来读一读。
花季少女腹部隆起疑似肥胖 竟是巨大卵巢囊肿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成功切除一例巨大上皮性肿瘤粘液性囊腺瘤,患者为一名未成年女性。
花季女孩小婷(化名)自幼圆润可爱,自上高中开始,小婷的腰围开始明显增大,体态趋于“肥胖”。近两年多,小婷父母督促女儿通过饮食调整控制体重,但小婷的腹部却始终异常增大,不见缩小。
“脸上和四肢的‘肉’都减掉了,就是腹部越来越大。”小婷父母带着女儿来到医院就医,原想进一步找到医学“减肥”的办法,经检查却发现小婷盆腔内存在巨大囊性肿块,直径超过40cm,比篮球直径还大。罕见的巨大肿块让医生感到吃惊,遂将小婷转诊至安医大二附院妇科。
妇科主任医师张丽丽对小婷进行了全面诊察,结合影像学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考虑小婷腹内肿块为粘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是卵巢良性肿瘤的一种,由于体积巨大,移除前后可能出现血流动力改变,导致心脑血管等重要脏器缺血,手术风险较高。”张丽丽介绍。在征得家属和患者本人知情同意后,张丽丽领衔的治疗组决定为小婷行经腹患侧卵巢肿瘤切除术。术前,妇科会同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进行了会诊,并制定了周密的手术计划。
在麻醉科主任医师李云的密切配合下,由张丽丽主刀,医生成功完整剥除了小婷腹内的巨型囊肿,瘤液无外溢,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健康卵巢组织。术中病理结果提示医生术前判断正确,切除物为良性粘液性囊腺瘤。这让小婷父母及医护人员都松了一口气。
术后,在安医大二附院多学科精心护理下,小婷减重42kg,身体恢复良好,现已康复出院。
“上皮性肿瘤粘液性囊腺瘤属于比较常见的卵巢良性肿瘤,囊腔充满胶冻样囊液,体积通常较大,肿瘤会不断分泌粘液,像吹气球一样撑大腹腔。”张丽丽介绍,类似小婷这样的病例若不及时处理,肿瘤会填满整个腹腔,造成其他器官的挤压变形,出现压迫症状。
“当出现腹围异常增大,腹部包块,突发腹痛,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改变等情况时,应及时前往医院检查。”张丽丽还进一步提醒,卵巢肿瘤发病与遗传、内分泌等多种因素相关,无论是否婚育、是否在育龄期的女性都需要积极关注生殖系统健康。(刘青 刘理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