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该减肥了!专家告诉你腰围多少是超重肥胖
9月29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推进“体重管理年”活动,助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情况。省疾控中心慢病所所长、慢病领域首席专家郭晓雷在会上介绍,超重肥胖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负担。国内外研究中主要使用BMI诊断超重和肥胖,使用腰围诊断中心性肥胖。
其中,BMI为体重指数,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比如一个身高1.6m、体重60kg的女性,BMI为60除以1.6的平方,即23.4。目前,我国建议采用BMI ≥24.0 kg/㎡诊断成人超重,BMI≥28.0kg/㎡ 诊断成人肥胖;采用腰围男性≥90.0cm、女性≥85.0cm诊断成人中心性肥胖。
根据BMI体重指数,身高1.78米的成年男子体重宜保持在76公斤以下。
郭晓雷说,体重是客观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体重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就体重过高来说,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部分癌症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易导致多种慢性病发生甚至死亡。据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研究结果显示,高BMI在所有山东省居民死亡危险因素中的顺位由1990年的第16位升高到2021年的第8位。2021年山东省高BMI导致的死亡数占前10位的疾病有: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慢性肾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结肠和直肠癌、肝癌、乳腺癌、胆囊和胆道疾病。
监测数据显示,以BMI体重指数计算,2023年山东省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9.2%、肥胖率为25.2%。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男性高于女性,男性超重肥胖率66.9%、女性61.9%;二是城市高于农村,城市超重肥胖率65.4%、农村63.5%;三是随年龄增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超重率18-29岁组最低(29.1%)、45-59岁组最高(43.5%);肥胖率60岁及以上组最低(20.9%)、30-45岁组最高(28.4%);四是随文化程度升高波动变化,其中超重率小学学历人员最高(43.5%)、大专学历人员最低(33.3%)、肥胖率初中学历人员最高(26.4%)、文盲学历人员最低(23.2%);五是随收入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超重率中等收入者最高(39.7%)、低收入者最低(37.9%)、肥胖率高收入者最高(27.5%)、低收入者最低(22.2%)。
2023年,山东省18岁及以上居民中心型肥胖率为46.4%,流行特点与以BMI体重指数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整体来看,2007年—2023年,山东省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及BMI均值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超重率由31%升至39.2%,升高26.5%;肥胖率由13.7%升至25.2%,升高83.9%;BMI均值由24.1kg/㎡升至25.6kg/㎡,升高6.2%。山东省居民超重肥胖需要结合“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采取科学有效措施,遏制超重肥胖上升趋势。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段书强)
警惕高BMI影响健康,山东借力“体重管理年”遏制超重肥胖上升趋势
9月29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启动“体重管理年”活动,助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情况。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所所长、慢病领域首席专家郭晓雷介绍,超重肥胖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负担。国内外研究中主要使用BMI诊断超重和肥胖,使用腰围诊断中心性肥胖。其中,BMI为体重指数,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2),比如一个身高1.6m、体重60kg的女性,BMI为60除以1.6的平方,即23.4。目前,我国建议采用24.0 kg/m2 ≤BMI
体重是客观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体重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就体重过高来说,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部分癌症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易导致多种慢性病发生、死亡。
据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研究结果显示,高BMI在所有山东省居民死亡危险因素中的顺位由1990年的第16位升高到2021年的第8位。2021年山东省高BMI导致的死亡数占前10位的疾病有: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慢性肾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结肠和直肠癌、肝癌、乳腺癌、胆囊和胆道疾病。
监测数据显示,以BMI体重指数计算,2023年山东省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9.2%、肥胖率为25.2%。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男性高于女性,男性超重肥胖率66.9%、女性61.9%;二是城市高于农村,城市超重肥胖率65.4%、农村63.5%;三是随年龄增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超重率18-29岁组最低(29.1%)、45-59岁组最高(43.5%);肥胖率60岁及以上组最低(20.9%)、30-45岁组最高(28.4%);四是随文化程度升高波动变化,其中超重率小学学历人员最高(43.5%)、大专学历人员最低(33.3%)、肥胖率初中学历人员最高(26.4%)、文盲学历人员最低(23.2%);五是随收入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超重率中等收入者最高(39.7%)、低收入者最低(37.9%)、肥胖率高收入者最高(27.5%)、低收入者最低(22.2%)。
2023年,山东省18岁及以上居民中心型肥胖率为46.4%,流行特点与以BMI体重指数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整体来看,2007年—2023年,山东省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及BMI均值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超重率由31%升至39.2%,升高26.5%;肥胖率由13.7%升至25.2%,升高83.9%;BMI均值由24.1kg/m2升至25.6kg/m2,升高6.2%。山东省居民超重肥胖需要结合“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采取科学有效措施,遏制超重肥胖上升趋势。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秦聪聪)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糖尿病检出率!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中,管理人员最高
今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11月14日),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联合爱康集团联合发布了《2017年中国机关及企事业员工代谢健康蓝皮书》,并成立了代谢大数据中心。蓝皮书披露,不同职业的体检人员糖尿病检出率存在较大差异,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以6.9%排名第一,依次为其他人员、办事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商业及服务业人员、专业技术人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教授指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约1.14亿,位居全球之首。大约每10个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每2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前期患者。代谢性疾病在我国患病率明显增加,如何预防、治疗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国每10人约有1人患糖尿病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国家代谢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爱康健康科技集团,组建核心专家团队,以2017年度爱康国宾体检中心全国范围的480余万中国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员工常规健康体检数据为主,出炉《代谢健康蓝皮书》。结果发现,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体检人群中,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基于空腹血糖)、超重、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症、高胆固醇血症的检出率分别为21.8%、3.5%、32.6%、12.8%、13.3%、9.3%、5.7%。四项异常指标的组合分析显示,存在上述任一异常的体检人员占比为51.0%,其中只有一项指标异常的占30.9%,两项异常占15.1%,三项异常占4.4%,四项异常占0.6%。
宁光说,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组代谢性疾病群,它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作用减退。长期高血糖会造成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导致多种器官的慢性功能障碍,累及心血管、神经、肾脏、视网膜,从而降低患者生命质量。严重时可出现急性代谢紊乱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等,威胁患者生命。
据悉,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5.6-7.0 mmol/L,糖尿病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 mmol/L,该诊断未考虑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2010年中国慢性病检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结果显示,采用2010年美国糖尿病学会诊断标准,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监测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血糖指标的异常情况,显示基于空腹血糖的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27.2%,糖尿病患病率为4.5%。2013年中国慢性病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0.9%。
糖尿病检出率男性均高于女性
蓝皮书通过对健康体检大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各个年龄段男性体检人员的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检出都高于女性。空腹血糖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步升高,60至65岁人群空腹血糖水平最高,平均为6.07mmol/L,20至29岁人群空腹血糖水平最低,平均为5.15mmol/L。2017年女性体检人员空腹血糖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步升高,60至65岁人群空腹血糖水平最高,平均为5.76mmol/L,20至29岁人群空腹血糖水平最低,平均为4.96mmol/L,各个年龄段男性体检人员的空腹血糖水平均高于女性。
糖尿病前期检出方面,50岁以后男性糖尿病前期检出率增速放缓,女性增速加速。20-29、30-39、40-49、50-59、60-65岁各年龄组男性体检人员糖尿病前期检出率分别为15.5%、23.5%、32.4%、37.9%、38.3%,女性体检人员糖尿病前期检出率分别为7.5%、12.8%、20.9%、30.2%、35.4%。
随着年龄增加,糖尿病检出率呈上升趋势,50岁以后男性糖尿病检出率增速放缓,女性增速加快。20-29、30-39、40-49、50-59、60-65岁各年龄组男性体检人员糖尿病检出率分别为0.6%、2.2%、7.0%、13.7%、14.8%、,女性体检人员糖尿病检出率分别为0.2%、0.7%、2.4%、6.2%、9.7%。
北方地区检出率整体高于南方
蓝皮书同时发现,糖尿病前期检出率在不同职业中存在较大差异,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以26.4%排名第一,糖尿病检出率也以6.9%排名第一,依次为其他人员(25.4%、5.1%),办事人员(24.9%、4.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22.0%、3.9%),商业及服务业人员(22.7%、3.8%),专业技术人员(19.5%、3.3%)。
从地域来看,以秦岭-淮河线的地理分界区分北方和南方地区,结果显示北方地区(24.5%)的糖尿病前期检出率整体高于南方地区(19.1%),糖尿病检出率北方(4.4%)整体高于南方地区(2.9%),糖尿病检出率排名前五和后五的地区分别为山东、吉林、贵州、北京、福建;湖南、安徽、四川、浙江、广东。
宁光说,肥胖流行率的上升、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如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我国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患病人群将持续增长,由此带来疾病负担,包括生活质量恶化、经济负担和伤残调整寿命年等,也将持续上升。了解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体检人员糖尿病及肥胖的患病趋势,有助于进一步评估和预测糖尿病在主要劳动力人口中的流行发展及预期造成的疾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