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 药物 贵(肥胖药物治疗)

文章目录:

一支价格超千元,“减肥神药”开售一周火“出圈”!专家:肥胖症治疗关注的是健康而非体重

11月17日,诺和诺德官宣其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诺和盈正式在中国上市。该药是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周制剂,能够实现平均17%的体重降幅。

近日,新黄河记者在济南实地走访了解到,诺和盈已在济南爱康国宾体检中心开售一周左右,一支0.68mg/ml诺和盈 体检评估,售价1338元,每天预约2—3人。该药有一定的适应证,并非适用于每个有减重需求的人,购买需要医院开具处方。目前,济南仅部分邻近医院的药店有现货诺和盈在售,大部分三甲医院尚未开始销售,该药品也并未纳入医保。

一支价格超千元,“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购买热情依然高涨,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面对“千亿”减重蓝海,司美格鲁肽以其强大的“吸金”能力备受瞩目,多家本土药企正加速布局,宣布加码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

每天预约2—3人,济南已有医疗机构可预约服务

新黄河记者注意到,多个电商平台均已可以搜索到诺和盈线上预约及到店门诊服务。患者需要经过线上付款预约,到店问诊、取药、用药指导、减重管理一系列流程。在某团购平台上,一款“诺和盈 体检评估首盒使用套餐”目前显示已售20余件。

济南爱康国宾体检中心位于奥体西路,健康顾问周彤(化名)正在前台接待预约减重体检的患者。她告诉记者,在接种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前,要先进行一系列严格的身体检查,如身高、体重、围度、BMI(体重指数)及人体成分分析检查等基础数据的测量,临床医生看诊,开具诺和盈处方药及其他医嘱。

“我们家上周刚刚开始预约,每天预约体检注射的有2—3人,都是超重患者。”周彤说,如果确定要面诊需要提前预约,如果约不上最近的时间,那就是药已经用完了,“现在每天都有接种的人,无法确定你要预约的那天还有没有药”。

(图源:济南爱康国宾体检中心官方微信公众号)

另外,有行业人士表示,目前市面上诺和盈的需求大于供应,当前采用的是诊所、体检机构药物预约制。平台将及时更新完整、全面的诊所信息、供给情况,也能更大程度减少患者寻找药品的时间和精力。

司美格鲁肽注射液的原研厂家为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其糖尿病适应证产品于2017年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商品名为Ozempic,于2021年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商品名:诺和泰®。体重管理适应证药品于2021年6月在美国获批上市,商品名为Wegovy®,于2024年6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商品名为诺和盈®。

药店有现货销售,但需医院开具处方

除了电商平台预约,其他渠道是否可以购买到“减重版”司美格鲁肽(诺和盈)?

11月28日,新黄河记者走访济南部分药店了解到,目前只有部分邻近医院的漱玉平民药店有现货销售,购买需要医院开具处方。

在位于槐荫区一家肿瘤医院附近的漱玉平民大药房内,记者在药品放置的冷藏货架上看到有两种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一种是用于减肥的诺和盈,一种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诺和泰。店内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店内在售的诺和盈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有两种规格,一种是0.68mg/ml,每支1.5ml,价格为1264.9元/支;一种是2.27mg/ml,每支3ml,价格为1893.67/支。

“该注射液为处方药,需要开处方才可以购买。”上述店员告诉记者,只有BMI(体重指数)大于30的人才能用,肠胃功能不好的不能用。如果没有司美格鲁肽用药史的人,需要到医院内分泌科开处方才能购买。“另外,这类药只有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医保报销,没有确诊糖尿病则不能通过医保报销。”店员介绍。

关于如何开具减肥药处方的问题,记者咨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刚上市不久,目前院内还未引进诺和盈司美格鲁肽。“此外,这种药品的管控非常严格,需要到内分泌科或者有减重的科室面诊检查,符合适应证,医生才给开具处方。”随后,记者咨询多家济南三甲医院,均得到类似回应。

降糖版司美格鲁肽诺和泰此前已经进入国家医保,未来减重版司美格鲁肽诺和盈能否被医保覆盖?今年,国家医保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针对“减肥神药”是否进医保一事作出回答:作为降糖药,司美格鲁肽真的进医保了,但作为减肥药,再“神”也不能进医保。

停药后出现反弹?专家提醒:肥胖症治疗关注的是健康而非体重

此前,减重版的司美格鲁肽诺和盈还没在中国正式商业上市,在社交平台上,关于注射司美格鲁肽减重的体验就已经成为热点话题。因为很多人跟风用降糖版的诺和泰替代诺和盈用于减重。

“我很早就听说司美格鲁肽可以减肥,当时诺和盈还没有在国内上市,就在电商平台购买了诺和泰。”家住历城区的董雨(化名)为了减肥下单了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诺和泰),规格是1ml:1.34mg*1.5ml/盒,价格为400元。“当晚注射后,产生了肚子胀、头痛、呕吐的症状,但是体重一天轻了3斤。”也有网友评论称,每周注射一次,一个月后减重10斤,但停药后出现反弹。

济南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生李彦华表示,司美格鲁肽诺和泰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用药后对中枢有抑制作用,会造成食欲减退、胃胀、恶心等,导致进食减少。诺和泰有严格的适应证及用量要求,不能盲目用于减肥。

另外,李医生告诉记者,肥胖症治疗关注的是健康而非体重,减重仅仅是肥胖症治疗的其中一个结果。司美格鲁肽诺和盈为制定减重策略提供了临床选择。这类处方药物的应用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患者应严格遵守医嘱规范用药,以确保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于停药与反弹的问题,李医生表示,任何减重手段都是一种“辅助手段”,是希望帮助患者从一种不健康的状态走向健康,因此,在此期间,个体应该要做的是努力重塑一种健康状态,包括饮食调整、运动计划等。

“千亿”减重蓝海或将诞生,多家本土药企加速布局生物类似药

“减肥”不是一门新生意,但是在国内“医疗减肥”却是方兴未艾,面对近1.5亿的肥胖症患者,目前还未形成大规模的按疾病诊疗模式进行体重管理的连锁医疗机构,“医疗减重”或将在不久的将来诞生一片“千亿”新蓝海。

10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其官方网站正式对外发布《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诊疗指南),按照多家官方媒体消息,这是国内首部肥胖多学科诊疗指南发布。距离今年6月份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发布的《“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不足4个月,足见政策层对“肥胖疾病”的重视。

9月29日,济南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14部门关于印发济南市“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中指出,自2024年起,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实现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以改善。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提供体重管理及肥胖症诊疗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越来越多的“胖子”愿意为减重买单,“减肥神药”司美格鲁肽理所当然火“出圈”,这也吸引了众多国内企业布局其生物类似药(即生物仿制药)。由于原研司美格鲁肽在中国专利面临到期,国内已有多家药企宣布加码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显示,截至公告日,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体重管理适应证已有进口产品上市,共13家企业获得临床试验批准。

据新黄河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国内布局司美格鲁肽的有九源基因、丽珠集团、石药集团、成都倍特、翰宇药业、惠升生物、齐鲁制药、华东医药、爱美客、华润双鹤、质肽生物等多家药企。其中,九源基因昨天(28日)刚赴港上市,已递国产司美格鲁肽上市申请。其开发出司美格鲁肽生物类似药JY29-2,以吉优泰®作为品牌名称的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以吉可亲®作为品牌名称的用于治疗肥胖症及超重。

1.62米,116斤!福州女子被医生要求减肥!一查竟是……

30岁福州女子阿霞(化名)

身材苗条

是人人羡慕的“瘦子”

然而前阵子却发现

餐后血糖略微升高

上福建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一查

叶彬华主任却喊她“快去减肥”

这是咋回事?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

叶彬华主任提醒

看起来瘦不一定就不胖

注意预防“隐形肥胖”

苗条姑娘血糖异常

一查竟是“胖瘦子”

阿霞身高1.62米,体重58公斤。前阵子体检,她发现自己糖耐量受损,于是找到叶彬华主任就诊。经过检查,叶主任发现阿霞餐后血糖9mmol/L多,虽然达不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属于糖尿病前期,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年纪轻轻怎么和糖尿病沾边?通过问诊,叶主任排除了阿霞有糖尿病家族史后,从其生活中寻找线索,发现阿霞偏爱甜食,爱喝饮料,但几乎不运动,还常常熬夜。

“虽然她看上去瘦瘦的,BMI(体重指数)也正常,但衣服下藏着一圈‘游泳圈’。”叶彬华主任介绍。

果然阿霞接受体脂测试发现,脂肪率高,肌肉少,已属于肥胖范畴。

叶主任介绍,有一种胖叫“隐形肥胖”,就是阿霞这种,外表看着瘦,其实脂肪藏在不该长的地方,比如肚子里、肝脏上、血管间,同样是健康的大敌。

目前,叶主任为阿霞其量身制定了个性化的处方,指导其改变生活方式,增肌减脂,调整人体成分。

是否隐形肥胖,可以这样判断

“看不见的胖,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叶主任说,门诊中,像阿霞的情况并不少见,许多女性看着瘦瘦的,但体检却显示有脂肪肝,而大多数这样的女性通常不爱运动,喜欢高热量的食物,导致脂肪堆积在内脏,尽管身形看起来不胖,健康依然存隐患。

因此,叶主任提醒,一定要认识到体重正常≠健康。

那么,如何及时发现隐形肥胖呢?叶主任介绍,判断是否肥胖,除了看BMI外,还要看身体的脂肪比例,测量腹围,以及是否存在血脂血糖高等内脏功能损害。

一般情况下,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超过85cm,就要警惕了。而体脂率男性超过25%,女性超过30%,说明脂肪过多。简单说,如果你看着瘦,但是肚子鼓鼓的,还摸不到明显肌肉,也要警惕是肥胖的可能。

叶主任示范自己平时如何利用门诊碎片时间运动。

那么

如何才能实现“健康瘦”呢?

叶主任表示

“健康瘦”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长期持续改进生活方式

包括每日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

首先要吃对,要营养均衡。通过控制碳水,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多吃膳食纤维来调整饮食结构。尽量在家做饭,减少吃外卖的机会。在义诊中,有一个患者家属表示27岁的儿子每天吃很少却有270斤,对此叶主任说,很多胖的人都说“喝水都胖”,那是因为吸收的营养都长成了肥肉,因此要科学调整饮食结构,让营养变成肌肉,而非肥肉。

其次,要动起来。每周要保持150分钟的锻炼时间。不要久坐不动,上班族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运动,比如工作一会站起来喝喝水,做个拉伸、深蹲。即便是乘坐地铁,也可以伸伸腿,而不是低头玩手机。此外,作息要规律,不要熬夜。

最后,如果确诊肥胖症,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减肥是一件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医生来做。叶主任介绍,肥胖可以选择阶梯式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中药及中医非药物疗法、抗肥胖药物,以及代谢病手术。据介绍,福建省人民医院肥胖防治中心即将在3月7日开诊,将依托多学科专家团队,构建“病情评估 营养指导 运动指导 传统中医疗法 药物治疗 多对一长期随访 必要时减重手术”等在内的一站式中西医综合诊疗平台。

快快转发,提醒更多人!

记者 陈丹 通讯员 魏映双 文/摄

来源: 福州晚报

1.62米,116斤!福州女子被医生要求减肥!一查竟是……

30岁福州女子阿霞(化名)

身材苗条

是人人羡慕的“瘦子”

然而前阵子却发现

餐后血糖略微升高

上福建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一查

叶彬华主任却喊她“快去减肥”

这是咋回事?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

叶彬华主任提醒

看起来瘦不一定就不胖

注意预防“隐形肥胖”

苗条姑娘血糖异常

一查竟是“胖瘦子”

阿霞身高1.62米,体重58公斤。前阵子体检,她发现自己糖耐量受损,于是找到叶彬华主任就诊。经过检查,叶主任发现阿霞餐后血糖9mmol/L多,虽然达不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属于糖尿病前期,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发展为糖尿病。

年纪轻轻怎么和糖尿病沾边?通过问诊,叶主任排除了阿霞有糖尿病家族史后,从其生活中寻找线索,发现阿霞偏爱甜食,爱喝饮料,但几乎不运动,还常常熬夜。

“虽然她看上去瘦瘦的,BMI(体重指数)也正常,但衣服下藏着一圈‘游泳圈’。”叶彬华主任介绍。

果然阿霞接受体脂测试发现,脂肪率高,肌肉少,已属于肥胖范畴。

叶主任介绍,有一种胖叫“隐形肥胖”,就是阿霞这种,外表看着瘦,其实脂肪藏在不该长的地方,比如肚子里、肝脏上、血管间,同样是健康的大敌。

目前,叶主任为阿霞其量身制定了个性化的处方,指导其改变生活方式,增肌减脂,调整人体成分。

是否隐形肥胖,可以这样判断

“看不见的胖,同样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叶主任说,门诊中,像阿霞的情况并不少见,许多女性看着瘦瘦的,但体检却显示有脂肪肝,而大多数这样的女性通常不爱运动,喜欢高热量的食物,导致脂肪堆积在内脏,尽管身形看起来不胖,健康依然存隐患。

因此,叶主任提醒,一定要认识到体重正常≠健康。

那么,如何及时发现隐形肥胖呢?叶主任介绍,判断是否肥胖,除了看BMI外,还要看身体的脂肪比例,测量腹围,以及是否存在血脂血糖高等内脏功能损害。

一般情况下,男性腰围超过90cm,女性超过85cm,就要警惕了。而体脂率男性超过25%,女性超过30%,说明脂肪过多。简单说,如果你看着瘦,但是肚子鼓鼓的,还摸不到明显肌肉,也要警惕是肥胖的可能。

那么

如何才能实现“健康瘦”呢?

叶主任表示

“健康瘦”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长期持续改进生活方式

包括每日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

首先要吃对,要营养均衡。通过控制碳水,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多吃膳食纤维来调整饮食结构。尽量在家做饭,减少吃外卖的机会。在义诊中,有一个患者家属表示27岁的儿子每天吃很少却有270斤,对此叶主任说,很多胖的人都说“喝水都胖”,那是因为吸收的营养都长成了肥肉,因此要科学调整饮食结构,让营养变成肌肉,而非肥肉。

其次,要动起来。每周要保持150分钟的锻炼时间。不要久坐不动,上班族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运动,比如工作一会站起来喝喝水,做个拉伸、深蹲。即便是乘坐地铁,也可以伸伸腿,而不是低头玩手机。此外,作息要规律,不要熬夜。

最后,如果确诊肥胖症,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减肥是一件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医生来做。叶主任介绍,肥胖可以选择阶梯式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中药及中医非药物疗法、抗肥胖药物,以及代谢病手术。据介绍,福建省人民医院肥胖防治中心即将在3月7日开诊,将依托多学科专家团队,构建“病情评估 营养指导 运动指导 传统中医疗法 药物治疗 多对一长期随访 必要时减重手术”等在内的一站式中西医综合诊疗平台。

来源:福州晚报 记者 陈丹 通讯员 魏映双 文/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