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话了!超50%成年人肥胖!古智今用:揭秘16:8饮食法
引言近日,国家卫健委的一则报告引发广泛关注:我国超过半数的成年人正面临超重或肥胖的困扰。这一数据背后,不仅反映了现代生活方式的变迁,更揭示了人们在减肥道路上所遭遇的种种误区。而早在1700年前,东晋名医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中便提出了“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的养生理念,这与现代流行的16:8轻断食法不谋而合。
一、现代减肥困境:误区重重,越减越肥
传统的“少吃多动”减肥理念在现实中屡遭挑战。许多人陷入报复性进食、情绪化暴食的循环,甚至因极端节食而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陷入“易胖体质”的困境。现代研究指出,减肥的关键并非单纯控制食量,而是合理安排进食时间。
二、古智焕新:16:8饮食法的科学解读
葛洪的养生智慧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光彩。16:8饮食法,即每天8小时内进食,16小时禁食,这一方法不仅符合古人的饮食理念,更得到了现代科学的验证。
拒绝暴饮暴食:极饿时身体更易吸收热量,建议饭前先喝汤、吃蔬菜,避免“饿狼式”进食。
细胞自噬效应:禁食期间,身体会启动自噬机制,清除老旧细胞,这一理论荣获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胰岛素敏感度提升:限时进食可提高胰岛素敏感度,促进脂肪燃烧。
三、实操指南:轻松上手16:8饮食法
无论你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还是熬夜的年轻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作息选择合适的进食窗口。
朝九晚五党:9:00-17:00进食,早餐延后,晚餐省略。
熬夜青年专属:12:00-20:00进食,满足夜宵需求,同时保持健康。
在8小时的进食窗口内,注意饮食搭配:
首选蛋白质:鸡蛋、豆浆、鱼肉等,抑制饥饿激素分泌。
碳水后置:运动后食用红薯、燕麦等碳水化合物,优先补充能量。
下午茶巧搭配:原味坚果搭配黑咖啡,延长饱腹感。
避免零糖饮料: 人工甜味剂可能刺激食欲。
拒绝高热量食物:进食窗口内不宜过量食用炸鸡、蛋糕等高热量食物。
关注低血糖:如出现头晕、手抖等症状,立即补充能量,如黑巧克力。
四、额外福利:轻断食的多元益处
除了减肥效果显著外,16:8饮食法还带来了诸多额外福利:
皮肤焕发光彩:细胞自噬清除自由基,改善痘痘、暗沉等问题。
血糖稳定:研究证实,16:8法可降低糖尿病风险。
脑力提升:禁食期间大脑分泌BDNF因子,增强记忆力、专注力。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尽管16:8饮食法益处多多,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孕妇、哺乳期女性、糖尿病患者、胃溃疡患者以及BMI<18.5的过瘦人群在尝试前务必咨询医生意见。
结语减肥之路不必艰难险阻。借助古人的智慧与现代科学的力量,16:8饮食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健康生活方式。让我们摒弃极端节食的误区,与代谢共舞,享受健康、轻松的减肥之旅。正如葛洪所言:“养生以不伤为本”,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应遵循这一原则。
#健康养生##人活一辈子,金钱,健康,哪个重要##春季养生正当时#
全球肥胖趋势加剧:一场不容忽视的健康危机
近期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肥胖率正在快速上升,到2050年全球近六成成年人或将面临肥胖问题——
全球肥胖趋势加剧:一场不容忽视的健康危机
每年的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的主题是“改变系统,更健康的生活”,旨在引起全社会对肥胖问题的关注。近期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全球超重和肥胖人数在最近数十年里快速增加,如果不加以有效干预,人类或将迎来一个“不堪重负”的未来。
一
医学杂志《柳叶刀》近日发表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超重和肥胖人数已从1990年的9.29亿增至2021年的26亿,成年男性的肥胖率从5.8%增加到14.8%,成年女性则从10.2%增加到20.8%。
报告指出,大洋洲、北非和中东地区的肥胖率已经达到极高水平。而在高收入国家中,美国的肥胖率最高,2021年该国约有42%的男性和46%的女性受到肥胖的影响。
报告认为,这意味着过去30年来,全球在应对日益严重的肥胖危机方面严重失败。
报告预测,若不采取紧急政策改革和行动,照此趋势发展,到2050年,全球近六成成年人将面临超重和肥胖问题,全球成年男性超重和肥胖率将从2021年的43.4%上升至约57.4%,成年女性则将从46.7%上升至约60.3%。
一项由澳大利亚默多克儿童研究所牵头的研究发现,1990年至2021年,全球5岁至24岁人群的肥胖率增幅为244%,达到1.74亿人。截至2021年,全球4.93亿儿童和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在未来25年内,全球三分之一的儿童和青少年将超重和肥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超重和肥胖是指对健康构成风险的异常或过度的脂肪积累。超重和肥胖以身体质量指数(BMI)为衡量标准,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对成年人来说,BMI超过25被视为超重,超过30被视为肥胖。对于儿童和青少年(19岁及以下人群)来说,在定义超重和肥胖时需考虑年龄因素。
二
世界肥胖联盟日前发布的《2025世界肥胖地图》指出,肥胖不仅是健康问题的直接诱因,还与多种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每年因肥胖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约为160万,其中55%的2型糖尿病过早死亡与肥胖相关。
该联盟主席西蒙·巴尔克拉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肥胖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也是糖尿病、癌症、心脏病和中风等非传染性疾病的“驱动因素”。
世卫组织资料显示,2019年,全球约有500万人死于与BMI过高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神经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30年,超重和肥胖在全球产生的经济成本预计将达到每年3万亿美元,到2060年将超过每年18万亿美元。
从社会层面来看,肥胖造成的公共卫生负担正在加重。《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一份报告警告称,到2050年,近1/4的肥胖者年龄将在65岁或以上,这将“加剧已经超负荷的医疗系统的压力,并对资源匮乏国家的医疗服务造成严重破坏”。
此外,默多克儿童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表示,从历史上看,许多地区此前一直专注于预防儿童营养不良和发育迟缓问题。如今,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问题已成为新的公共卫生紧急情况。研究显示,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超重和肥胖会直接影响健康,并与多种非传染性疾病的更高风险和更早发病相关。
三
世卫组织指出,从成因来看,超重和肥胖是能量摄入和能量消耗不平衡的结果。多数情况下,肥胖是一种由易导致肥胖的环境、心理社会因素和遗传变异等引起的多因素疾病。研究人员认为,近几十年来,高热量和高糖的加工食品在世界各地越来越普遍,这是肥胖率飙升的部分原因。
世卫组织在此前发布的一份欧洲肥胖问题报告中认为,欧洲高度数字化的社会环境是促使肥胖率上升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例如,不健康食品在互联网上针对儿童的营销,以及越发普及的网络游戏,都与欧洲超重和肥胖的问题有联系。
《柳叶刀》近日发表的相关研究报告呼吁,改善营养、提升身体活动水平和优化生活环境等策略离不开政策支持,无论是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还是增加公共绿地,都需要长期且持续的政策推动。报告建议制定五年行动计划(2025年至2030年)以遏制肥胖率的上升。
在个人层面,预防肥胖的关键在于实现消耗能量与摄入能量的平衡。世卫组织建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限制脂肪总量摄入,并将脂肪摄入从饱和脂肪转向不饱和脂肪;增加水果、蔬菜、豆类、全谷物和坚果的摄入并限制糖的摄入。为了增加能量消耗,可以提高体育活动水平,例如日常进行至少30分钟的定期、中等强度的活动。
根据世卫组织建议,遏制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核心干预措施包括支持和促进母乳喂养,监管向儿童不当营销食品和饮料,监管学校附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产品的销售等。(梁凡)
来源: 工人日报
国家重磅发布!肥胖率飙升,70%成人将超重?科学减肥指南来了!
——照着吃的人都瘦了!
肥胖危机逼近!70%成人或超重,儿童肥胖率超30%
3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记者会上强调,我国超重肥胖问题已十分严峻。数据显示,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70.5%,儿童肥胖率也将突破31.8%。肥胖不仅是颜值问题,更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隐形杀手”。
如何判断是否超重?看BMI指数!
根据《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我国成人BMI正常范围为18.5-24,24-28为超重,≥28为肥胖,并细分为不同等级。例如:
• 轻度肥胖:BMI 28-30
• 重度肥胖:BMI ≥35
此外,腰围也是重要指标:男性≥90cm、女性≥85cm即为中心型肥胖。
️科学减肥指南:吃对食物是关键!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提供地区化食谱,东北推荐“铁锅炖鱼”“菜包饭”,西北有“臊子面”“油泼面”,兼顾口味与营养。具体建议:
优先选择:
• 全谷物主食(如燕麦、糙米)替代精米白面;
• 低脂蛋白(瘦肉、鱼虾、脱脂奶);
• 新鲜蔬果(高纤维、低糖)。
严格限制:
• 高热量食物(油炸食品、含糖糕点等,≥400kcal/100g);
• 食盐≤5g/天、烹调油≤25g/天、添加糖≤25g/天;
• 酒精(每克提供7kcal,易引发脂肪堆积)。
每日热量控制:
• 男性1200-1500kcal/天,女性1000-1200kcal/天;
• 三大营养素供能比:碳水50%-60%、脂肪20%-30%、蛋白质15%-20%。
♀️科学减肥四步走,轻松享“瘦”生活!
1. 规律进餐:早餐必吃,晚餐17:00-19:00完成,餐后不再进食;
2. 细嚼慢咽 调整顺序:按“蔬菜→肉类→主食”顺序进食,增强饱腹感;
3. 运动 少坐:
• 有氧运动:每周5-7天,每次30分钟(如快走、游泳);
• 抗阻训练:每周2-3次,每次10-20分钟(如哑铃、弹力带);
• 每小时起身活动3-5分钟,减少久坐危害。
4. 充足睡眠:每日7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引发“过劳肥”。
⚠️减肥需循序渐进!
理想目标为6个月减当前体重5%-10%,每月减重2-4公斤为宜,避免快速减肥损伤健康。重度肥胖(BMI≥32.5)或合并代谢疾病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考虑药物或手术干预。
小贴士:减肥不是短期行为,需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国家卫健委呼吁,从今天起,管住嘴、迈开腿,向肥胖说“不”!
(综合自国家卫健委《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