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怎么吃才能防治肥胖?上海健康大讲堂举办科普讲座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瞿乃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魏其濛)2024年5月20日是第35届“5·20”中国学生营养日。日前,“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2024年中国学生营养日上海健康大讲堂专场活动在上海市奉贤区古华小学举行。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活动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汤庆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床营养科中级营养师刘云曼为师生及学生家长介绍了合理膳食的基本原则、学龄期肥胖防治中的饮食误区,帮助广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
汤庆娅介绍,当前许多学生和家长过于偏爱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加上运动量不足,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比例逐年攀升。她强调,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这6种营养素的摄入不足都可能会对生长发育和健康造成影响,营养素摄入过多则会引起肥胖、慢性病,甚至一些肿瘤。她提醒,可以参考《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图(2016)》合理饮食,同时,还要警惕食物中的“脂肪刺客”:“如起酥糕点、带馅包子和饼、肉粽、巧克力、油炸薯片、坚果以及加工食品等,它们中含有大量脂肪,只是掌握了‘隐身’技能。”
刘云曼在讲座上说,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减重就应该少吃或不吃碳水化合物和肉类。事实上,主食和肉类在儿童青少年的一日三餐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吃得丰盛又能减重?刘云曼介绍了她在医院减重门诊中常推荐的“聪明饮食”诀窍:“巧克力、薯片、冰淇淋等都是小朋友很喜欢吃的零食,但往往还没过足嘴瘾,就已经轻轻松松摄入了500大卡。如果将这些高热量零食换成主食、蔬菜、肉类等食物,并在烹饪时控制食用油的用量,就可以吃得很丰富,在保证各种营养充足摄入的同时,还能控制热量,轻松减重。”她在门诊中发现,有些小朋友习惯将牛奶当水喝,其实,牛奶的脂肪含量较高,一盒250毫升的牛奶中约含8克脂肪,建议每天喝300~500克牛奶即可。
5月是上海市2024年中小学生健康月。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联合主办,奉贤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奉贤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和奉贤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
责任编辑:姜蕾,余冰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科学防肥胖,健康促成长!养正小学举办中医文化知识科普讲座
记者 秦雪丽 通讯员 靖婷婷
今年4月是第36个爱国卫生月,为深化学校卫生健康教育,降低学生的肥胖率,芝罘区举办了系列活动。
4月9日下午,芝罘医院中医科于尚多医生,为养正小学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堂“科学防肥胖 健康促成长”中医文化知识讲座。
讲座从“什么是中医?”“中医与西医的区别?”入手,引申出中医“四诊”:望、闻、问、切,让学生对中医是什么有了初步的了解。舌诊属于中医望诊的内容,是一项可以窥探身体秘密的医术,通过观察舌头的形态、舌苔的颜色来了解人体内气血、阴阳、寒热情况,判断身体健康问题所在。
活动现场,于尚多医生通过“舌诊”的方法,详细地为同学们讲解了肥胖可能形成的原因,以及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如何预防和避免肥胖症的发生。讲座现场还穿插答疑互动环节,学生们踊跃发言,于医生耐心认真解答,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更全面地认识了肥胖,进一步树立起科学的生长发育观,提高了预防肥胖的意识。同时,同学们也切实感受到中医的无穷魅力和祖国医学的博大精深,并在心里种下一颗弘扬中医文化的种子,立志当好中医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人。
「香澜医聊」培土扶阳少年志,春生松柏正当时丨青少年肥胖如何破
#长沙头条##香澜医聊##体重管理#
植树节,晨光初露,12岁的小阳紧紧握着树苗,额角已渗出了细密的汗珠。这个爱吃红烧肉的小胖墩,在健康讲座中第一次意识到“肥胖不是福相”——高血压、糖尿病这些陌生词汇像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心头。
“医生阿姨,我还能变健康吗?”他怯生生地拦住带队种树的孙贵香医生,声音细若蚊鸣,透着满满的担忧与焦虑。“当然能!”医生轻拍他肩膀,指着刚栽下的树苗笑道:“你看,小树要扎根土壤才能长高,你的身体也需要‘培土固本'”。
一、阳气失运:被遏制的生命之火
《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青少年本应如同春日里蓬勃生长的草木,浑身都散发着勃勃生机,那是一种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模样。可现如今,现代生活方式仿佛一道道无形的枷锁,锁住了他们本该飞扬的朝气。
你看那钢筋水泥的教室里,一个个蜷缩的背影,仿佛失去了舒展的自由;深夜里,电子屏幕闪烁着冰冷的光,一点点吞噬着孩子们的活力;大量的奶茶冷饮和反季节水果,都在一步步耗损着阳气;还有空调房中凝滞的空气,仿佛给身体裹上了一层沉闷冰冷的外衣。
在中医看来,阳气就如同那风中摇曳的烛火,需要借助运动的“东风”,才能让火苗越燃越旺;也得依靠“天人合一”之太阳的“温煦”,给它添上一把助阳的柴薪。当青少年们长时间久坐,鲜少活动时,阳气就像被困在了一个狭小阴暗的角落,无法畅快地去温暖脏腑。
这时候,那些原本能滋养身体的饮食精微,就好似梅雨时节怎么也晾不干的衣物,渐渐地从能让生命茁壮成长的“水谷精华”,变成了堵塞经络、阻碍气血运行的“痰湿浊邪”。
就像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里记载的那个富家子,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诵读诗书,久而久之,身体越来越胖,却总是气短神疲的。这不就是“阳气郁遏,痰湿困脾”么?和现在那些整天宅在家里的胖娃娃们情况如出一辙。
二、春日养阳三法:从树苗生长悟养生之道
1、叶承于阳:以天灸补命门真火
明代医家李梴在《医学入门》中记载:“小儿羸弱,令曝背于朝阳,月余而肌肉充。”此法源于《诸病源候论》“日光疗法”,借天之力温补阳气。
养生方法:晒法贵在循经顺时。应于巳时(早上9-11时)逢脾经当令,背对朝阳站立15分钟,配合“吹”字诀呼吸吐纳。
适宜人群:温补阳气。适宜于青少年肥胖之体型肥胖、身体困倦、情绪低落、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等人群。
注意事项:
①初次晒背从5分钟逐渐增至15分钟,避免灼伤;
②脱帽解衣,让阳光直接照到皮肤上,别隔着窗户晒;
③做好裸露部位皮肤防晒,避免紫外线灼伤;
④待脊背微汗即止,此乃《千金翼方》“小汗祛邪,大汗伤津”之诫。
2、枝沐于风:以导引疏全身阳气
现在大多数青少年肥胖,主要因为久坐,阳气被郁遏,就像《诸病源候论》里说的“气不得宣,则化为膏脂”,身体里的气没办法顺畅运行,慢慢就变成了多余的脂肪。
中医养生之导引术起源于《黄帝内经》“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用身体动作引导气机,就好像是春风轻轻拂过大地,能把那些堵塞在经络里的“小障碍”一点一点疏通开来,让身体里的气机顺畅地流动起来,阳气一旦通畅,痰湿瘀浊等代谢废物则能顺畅排出,身体自然变得轻盈活力。
养生方法:应于辰时(早上7-9时)恰胃经当令,运化之力倍增,习五禽戏、八段锦或太极等。
适宜人群:温补阳气,疏通经络气血,祛膏消脂,适宜于青少年肥胖之久坐人群。
注意事项:过饥过饱皆不宜;微汗为度,小劳即可,勿贪功大疲。
3、根养于土:以药膳助运脾阳化湿
夫药膳者,乃岐黄之道化入庖厨,取天地四时之气,合人身五脏之需。《素问》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此正食疗之纲目。
(1)麦芽山楂饮
原料组成:炒麦芽15克、焦山楂10克、陈皮5克、荷叶5克。
制法做法:将所有原料用养生壶煮15分钟或者保温杯焖泡20分钟,佐少许饴糖(5克以内),即可。
适宜人群:消食化积,适宜于青少年肥胖之体型肥胖、纳呆腹胀、矢气频多等人群。
(2)茯苓小米粥
原料组成:茯苓粉10克、小米50克、红枣3枚。
制法做法:将原料置于锅内,文火慢熬至烂熟。
适宜人群:淡渗利湿,健脾和中,适宜于青少年肥胖之体型肥胖、大便溏薄、疲乏困倦、消化不良等人群。
三、十年之约:从树木到树人的生命观照
《格致余论》警示:“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植树节种下的不仅是树苗,更是对生命规律的敬畏——当我们在春日埋下种子,便知需遵循四时规律浇灌;当我们在少年时期养护阳气,便是为毕生健康筑基。
夕阳西沉,小阳凝视亲手栽种的树苗,忽然目光坚定指向天边:“阿姨,明天我能不能早点来浇水?”孙贵香医生笑而不答,她知道,这株幼苗与眼前少年,都已在春风中找到了生长的方向。
“春三月”的活力,既在满山遍野的新绿之中,更在少年奔跑时飞扬的发梢间!当中医传统养生文化融入生活,养生便不再是古籍中的玄奥理论,而是实实在在能践行的生活方式。
正所谓:“植树培根固水土,养阳强本正少年。莫道岐黄深似海,春光照处即真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省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学会治未病与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 李欣阳 曾斐 宁伟英 张丽 曾艳芬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