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脚非常肥胖(手脚肥胖的人怎么减肥)

文章目录:

不明原因突然肥胖、手脚肥大、血糖波动,要谨防内分泌肿瘤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4月15日,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内分泌外科分会成立,这一天也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第一天,内分泌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张争医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介绍了内分泌肿瘤这类特殊肿瘤的防治现状。

张争医生最近看过一位30多岁的高血压患者,每天吃4种降压药,经过半年治疗,血压仍然降不下来,以致脑血管意外发生。后来患者辗转来到北大医院,经泌尿外科、心血管内科和内分泌科等多学科会诊,终于查出原来是肾上腺肿瘤所致,后经外科微创手术切除治疗,患者不再需要服用降压药,血压基本恢复正常。张争医生强调,这类情况在自己的门诊已成为“常见病”,需要引起年轻朋友们高度警惕。

“不明原因的突然肥胖、手脚肥大,不明原因的血糖波动,不明原因的突发严重高血压,不明原因的突然浑身乏力……出现这些症状,特别是中青年人,通常认为是亚健康、劳累、熬夜造成的,休息一下就行,但往往忽略了可能是内分泌肿瘤引起的。”张争医生说,“内分泌肿瘤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例如肾上腺肿瘤、垂体瘤、胰腺肿瘤,容易漏诊、误诊。其中的恶性肿瘤是人体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治疗面临很大挑战;而其中的良性肿瘤,由于过量分泌各种激素,会对人体造成广泛伤害,引发三高、代谢紊乱、心脑血管疾病等慢病。”因此,内分泌肿瘤的防治同时要关注到癌症防治和慢病防治。内分泌外科正是针对这一类特殊的肿瘤,采取多学科协作方式,对可能同时出现的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及性腺疾病,进行预防筛查和综合诊疗。

内分泌外科的概念在国外已经成熟,而在国内仍是空白。张争医生解释说,由于涉及肾上腺、垂体、胰腺、甲状腺等不同专业方向,这些肿瘤虽各有特点,但分泌的激素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甚至以同时发病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依托内分泌外科这种多学科协作形式,才能使患者或家系得到最全面的遗传及预后咨询、术前评估及手术策略制定、综合诊疗及全生命周期管理。特别是在围手术期阶段,尤其需要外科与非外科的多学科(如内分泌科、心内科、麻醉科、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等)综合管理,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围手术期治疗、手术安全和长期预后改善。

作为内分泌外科分会首任主任委员,张争医生表示,分会汇集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天坛医院、协和医院、医科院肿瘤医院等顶尖医院的内分泌肿瘤知名专家,将通过分会这一重要学术平台,积极开展广泛的临床及科研合作,让越来越多的患者合理防治、少走弯路。

责任编辑:姜蕾,齐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肥胖是脾虚,消瘦也是脾虚!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注意饮食?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一、吃得多的人胖,吃得少的人瘦?真相可能让你大吃一惊!

有些人怎么吃都不胖,别人喝口水都长肉,这是为什么?难道这就是“天选之人”与“地狱开局”的差别?其实,吃得多胖,吃得少瘦,这种想法早就过时了。现代医学早已发现,很多胖子和瘦子,问题根源其实是一样的——脾虚!

胖子是脾虚,瘦子也是脾虚?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离谱?但人体就像一个工厂,脾胃是生产线,食物是原材料。如果生产线效率低下,吃进去的东西不能被充分利用,要么堆积成脂肪,要么根本不吸收,全都白白流失。结果,一个越来越胖,一个越来越瘦。

你可能会问:“脾虚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脾是人体的“营养加工厂”,主要负责消化吸收,把吃进去的东西转化成能量。如果脾功能低下,就像工厂设备老旧,原材料要么堆积成垃圾(肥胖),要么直接报废(消瘦)。

二、脾虚的信号,你中了几个?

脾虚的表现各不相同,有的人胖得像充气娃娃,有的人瘦得像竹竿,但他们的身体信号却惊人地相似。如果你经常出现以下症状,小心你的脾已经“罢工”了!

1. 胖子版脾虚:吃啥都长肉,稍微动一下就累
  • 一吃就困,饭后昏昏欲睡,感觉身体被掏空。
  • 嘴巴容易粘腻、口气不好,刷牙都压不住那股“馊味”。
  • 肚子大,四肢却不胖,典型的“苹果型身材”。
  • 容易水肿,早上脸肿,晚上腿肿,像个充气娃娃。
  • 大便不成形,甚至一天好几次,但体重依然不降。
2. 瘦子版脾虚:怎么吃都不胖,总是无精打采
  • 胃口小,吃一点就饱,但没多久又饿得慌。
  • 脸色发黄,皮肤干燥,容易起皮,怎么看都像“营养不良”。
  • 全身没肉,骨头硌人,仿佛风一吹就能跑。
  • 容易腹泻,甚至吃凉的就拉肚子,肠胃脆弱得像纸糊的。
  • 气短乏力,稍微运动就喘,别说健身了,爬个楼梯都嫌累。
三、科学实验告诉你,脾虚到底怎么影响体重?

你可能觉得这些只是“玄学”,但医学研究早已证实,脾胃功能与体重关系密切

实验1:同样的饮食,脾虚的人更容易胖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项研究曾对比了两组人:一组是脾胃功能正常的人,另一组是脾虚者。实验发现,同样的饮食结构,脾虚的人更容易囤积脂肪,而脾胃健康的人体重变化不大。原因是脾虚者的新陈代谢变慢,身体会错误地“囤积能量”,导致肥胖。

实验2:脾虚导致“吸收障碍”,吃再多也没用

另一项研究表明,脾胃虚弱的人,即使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营养,身体的吸收率也比正常人低了30%以上。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怎么吃都不胖,原因并不是“天生瘦”,而是身体根本没吸收到足够的养分。

四、如何调理脾胃,让身体恢复正常?

既然胖和瘦的关键都在脾胃,那要怎么调理呢?别急,方法比你想象的简单!

1. 饮食调理:吃对食物,脾胃才能“满血复活”
  • 少吃生冷、油腻、甜食:冷饮、生鱼片、炸鸡奶茶这些东西,简直是脾胃的“天敌”,长期吃会让脾胃“罢工”。
  • 多吃健脾食物:山药、红枣、薏米、南瓜、茯苓,这些都是脾胃的“补药”,尤其是薏米红枣粥,喝上一碗,暖胃又养脾。
  • 定时吃饭,不暴饮暴食:三餐规律,别饿一顿饱一顿,脾胃最怕“过山车”式饮食。
2. 生活习惯:改掉这些坏毛病,脾胃才能喘口气
  • 别熬夜!别熬夜!别熬夜!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熬夜会导致脾胃功能下降,新陈代谢变慢,体重更容易失控。
  • 饭后别立刻躺着或坐着,适当走动,有助于消化吸收。
  • 每天泡脚10分钟,尤其是加点生姜,可以帮助脾胃“暖起来”。
3. 运动调理:适量运动,激活脾胃功能
  • 饭后散步15分钟,帮助食物更好地消化,而不是直接变成肉。
  • 练习腹式呼吸,可以按摩脾胃,促进消化吸收。
  • 适当做些瑜伽或太极,这些运动对脾胃的调理效果非常好。
五、结语:胖也好,瘦也罢,关键是调好脾胃

身体就像一台机器,脾胃是发动机,吃进去的食物是燃料。如果发动机出了问题,燃料要么堆积成废物,要么根本无法利用。所以,无论你是胖还是瘦,想要健康,最关键的就是把脾胃养好!

别再抱怨“喝水都胖”或者“吃不胖”,从今天开始,调整饮食,养护脾胃,你的身体会给你最好的回报!

参考文献

《脾胃病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年版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

为何四肢不胖,只胖肚子?3个方法降内脏脂肪,缩小腰围

为何四肢纤瘦,唯独腹部臃肿?其实,这很可能是内脏脂肪超标的信号,在悄无声息中影响着你的健康。

内脏脂肪,不同于我们常说的皮下脂肪,它主要存在于腹腔内,围绕在肝脏、胰腺等重要脏器周围。适量的内脏脂肪有助于保护脏器,起到缓冲作用。

然而,一旦内脏脂肪过多,便会成为健康的隐患,它可能导致新陈代谢紊乱,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那么,为何四肢不胖,只胖肚子呢?

原因1、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常常忽视运动,久坐不动导致热量消耗不足。而腰腹这个部位是脂肪最喜欢堆积的部位,所以人一胖就会胖肚子。

原因2,腹部是脂肪堆积的“重灾区”,这里的脂肪细胞更为活跃,当你身体热量过剩的时候,多余热量会转化为脂肪,而腹部也更容易吸收和储存脂肪。

原因3,五脏六腑最靠近腹部,当你总是爱好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品,比如爱吃肉不爱吃蔬菜,也会导致五脏六腑周围开始堆积脂肪,出现内脏脂肪超标问题,腰围也会突出。

想要摆脱腹部臃肿,降低内脏脂肪,恢复平坦小腹,我们需要做到这几点:

1、避免久坐不动,每天安排1小时健走或者半小时慢跑、健身操训练来提升活动代谢,促进脂肪的分解,随着体脂率下降,内脏脂肪也会有所减少,腰围也会变小。

2、戒掉加工零食,不要再吃各种蛋糕、饼干、咯嘣脆、薯片、辣条、糕点等加工食品了,这些食物不健康,热量也高,会不自觉堆积脂肪,影响健康。

3、清淡饮食,多吃高纤维蔬菜,不要总是无肉不欢,我们要提升蔬菜的摄入量,保持三分肉七分蔬菜的搭配,三餐要清淡,不要重油盐,有助于减少内脏脂肪的堆积。

4、调整吃饭方式,饭前先喝一杯水,吃饭先吃蔬菜,放慢吃饭速度,不要吃撑自己,饭吃八分饱即可,可以缩小胃容量,有效控制热量摄入。

5、睡前不要吃东西,避开宵夜,带着饥饿感入睡,睡觉的时候身体可以分解更多脂肪,从而降低内脏脂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