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患者减重手术后如何饮食
减重手术能快速、有效、持久地控制体重,同时可以有效地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多囊卵巢、睡眠呼吸暂停等肥胖相关疾病。多数人手术后一段时间脂肪肝、高血脂等都会明显改善甚至消失。减重手术主要方式是胃部分切除,或者胃绕道,让食物直接进到肠子里。
减重手术后,如果术后肠蠕动恢复好,排气后可拔除胃管。没有恶心、呕吐、腹胀等不适后,如果未发生手术部位有漏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开始进食。
第一阶段——清流质饮食日常所见大多数液体食物(除乙醇和碳酸饮料外)都属于清流质饮食,如稀饭、青菜汤、稀果汁等,避免牛奶、豆浆、浓糖水。进食速度和量初始每次为20—30毫升,每0.5—1小时进食一次,如果没有不适感可以适当增加饮食量至每次50毫升。果汁糖分高,过甜的果汁会导致呕吐,建议喝兑水的稀果汁。全天少量、多次进水或其他低糖或无糖饮料,不能大口喝水,否则胃内快速充满液体且排空减慢,妨碍下次进食,严重者会引起腹胀、腹痛甚至呕吐。使用带刻度的水杯,避免使用吸管吸入过多空气。
第二阶段——低脂肪半流质饮食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加上稠的浓汤、肉汤、脱脂奶、水性蛋白质补品、无糖布丁或蛋羹。进食速度和量为每15—30分钟摄入30毫升水或无热量饮料;每2—3小时喝60—120毫升高蛋白饮品或稠的流质;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60—80克,可选用蛋白粉、脱脂奶粉。
第三阶段——全脂肪半流质饮食可以进食粥类、面条、馄饨、荷包蛋、豆浆、豆腐、去皮去籽的果泥、果冻、西瓜、奶类制品、豆腐脑。可以自制全脂肪半流质饮食,如使用搅拌机将食物处理成泥状,也可用婴儿食品替代。进食速度和量为每2—3小时进食一次,每次约60毫升;每天5—6次。如果进食过量,可能会出现哽咽、阻塞感,可以尝试打嗝或喝一小口温水来溶解食物。
第四阶段——固体食物当胃肠已经适应半流质饮食,没有任何不适感就可以开始进食固体食物。固体食物分为软食和普食,软食阶段增加的食物包括金枪鱼肉馅、鸡肉、虾肉、肉球,大部分煮熟的蔬菜(非泥状)均可食用。
第五阶段——从软食过渡到普食均衡饮食,少食多餐,循序渐进。术后3个月内,不能生吃蔬菜或蔬果,可制作果蔬汁。避免任何高糖、高脂肪食品,容易导致倾倒综合征且影响减重效果。避免油炸食品,减慢进食速度,每餐15—20分钟。在两餐之间喝水和果汁,餐中不饮水或喝汤。每天增加食物种类不超过1种。
第六阶段——普食阶段三餐定时定量,每餐先吃蛋白质食物,建议吃稠的或是固体的蛋白质食物,有助于延长饱腹感时间,减少进食量。选择低油脂的烹饪方式,不提倡煎炸。粮食以杂食为主,如荞麦面、燕麦面、玉米面等。控制主食摄入量,每日主食总量不超过150—200克,减少盐分的摄入。食物宜粗不宜精。睡前1小时不进食任何食物。避免过量进食。应减慢进食速度,细嚼慢咽,充分咀嚼可以促进饱腹感。
另外,术后营养缺乏是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脱发、贫血、低蛋白血症、多种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缺乏。从术后1周开始,可常规服用复合维生素、钙片、叶酸、铁离子补充剂。
一家三口减重235斤!减重手术助力肥胖患者重获健康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青云】“要是早点做减重手术,就能少走很多弯路了,也不会让孩子的青春被肥胖困扰。”近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治疗专病专家门诊复查的李女士感慨道。一年前,李女士一家三口通过减重手术成功减重235斤,不仅体重显著下降,相关代谢综合征也得到了明显改善。随着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逐年攀升,减重手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正在帮助更多患者摆脱肥胖困扰。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4年发布的《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表明,我国6岁—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可高达19%,这就相当于每5个中小学生中就有1个超重肥胖。肥胖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引发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介绍,肥胖的发生不仅与个人饮食、运动习惯有关,还受到工作环境、食品卫生、肥胖防控观念等多重社会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常将肥胖归因于个体的懒惰或不自律,但实际上,肥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健康问题。”
减重手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正在帮助越来越多的肥胖患者重获健康。张鹏介绍,减重手术的机制是通过缩小胃容积和/或缩短小肠有效长度,限制摄食量或减少营养吸收,从而达到减重效果。手术不仅能帮助患者减轻体重,还能显著改善与肥胖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
然而,减重手术并非适用于所有肥胖患者。张鹏强调,手术有严格的适应症要求。根据《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对于BMI≥32.5kg/㎡且合并较多代谢疾病的患者,建议优先考虑减重手术。“手术只是解决肥胖带来的健康威胁的第一步,术后仍需通过良好的饮食和运动习惯来维持体重。”
为了让更多患者获得专业、便利的肥胖症治疗,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于2023年7月开设了代谢疾病减重治疗多学科协作(MDT)门诊。每周三上午,减重与代谢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等相关学科的专家联合出诊,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减重治疗方案。
张鹏介绍,多学科协作门诊不仅能为患者提供术前评估和术后指导,还通过免费的代谢疾病减重治疗专科护理咨询,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体重和健康。“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位患者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从而实现长期健康的体重管理。”
2024年3月4日“世界肥胖日”的主题为“系统改革肥胖防治,塑造健康生活环境”(Changing Systems, Changing Lives),强调肥胖问题不仅是个人健康挑战,更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应对的系统性议题。
作为“减重国家队”,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在肥胖症治疗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医院不仅牵头制定了《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还通过推动权威减重科普、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积极倡导全社会关注肥胖问题,推动肥胖防治的系统性改革。
张鹏表示:“我们希望通过科学的治疗手段和系统的防控策略,帮助更多患者摆脱肥胖困扰,让全社会共同保持健康体重,追求幸福生活。”
400斤胖友下不了床,专家:手术后预计体重可降到200斤
“他现在体重大约有400斤,手术后,估计一年半时间后可减轻体重的50%,也就是降到200斤,中心团队将会给予他营养和运动指导,希望他能达到健康体重。”2月24日,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肥胖与代谢病治疗中心”成立,该中心专家表示,已经累计接诊了约4000例肥胖患者,肥胖并非单纯依靠手术可以解决,而是需要由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心理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肥胖诊疗团队,为胖友提供科学的体重管理方案。
成人中有一半是超重或肥胖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的最新数据,中国成人中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存在超重或肥胖,成年居民(≥18岁)超重率为 34.3%、肥胖率为 16.4%。中国成人(≥18岁)超重和肥胖率已接近50%。按照绝对人口数来计算,全国已经有 6亿人超重和肥胖,达到全球第一。
有研究团队预计,到2030年:中国成人超重(24.0 kg/m²≤BMI<28.0 kg/m²)肥胖(BMI≥28.0 kg/m²)率为65.3%,超重和肥胖的人数可能达到78995万。
“我们科室累计约4000例肥胖患者的外科手术,病人也是来自全国各地。”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肥胖与代谢病治疗中心名誉主任吴良平表示,肥胖不是一个现象,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认定肥胖是全球最大的慢性疾病。它不仅仅是医学问题,更是社会和经济问题。2030年,保守预测中国每年为肥胖及相关伴发病的治疗费用约4180亿元,占全国总医疗费用的21.5%。
超级肥胖的患者越来越多
超级肥胖患者,外科手术是救命的手术
近年来,肥胖问题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2024年,国家卫健委启动了3年体重管理年活动,鼓励医疗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因为肥胖可直接导致192种疾病。与13种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另外,肥胖导致抑郁、焦虑、人格障碍等社会心理问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肥胖与代谢病治疗中心”,记者见到了来自湖南25岁的小伙罗强(化名)。他躺在病床上,正在吸氧。
“从湖南坐高铁来广州求医,他在家不能自由行走了,生活也不能自理。因为体重高达400斤,腰围177厘米比身高173厘米还要长,膝盖根本就无法承受体重的压力。”肥胖与代谢病治疗中心主任戴晓江告诉记者,“这么年轻,就因为肥胖,他的血糖、血压、血脂全部超标。入院的时候,嘴唇发紫,这显示他严重缺氧,后来一检查发现他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晚上睡觉缺氧,因此入院后还不能立即做手术,需要降压、降糖、改善心功能和肺功能。”
为什么在病房常常遇到的患者都是超级肥胖的?谈及胖友们为什么没有早一点来手术的话题,戴晓江表示,“体重超过200斤的胖友,其实在做手术之前,已经尝试过所有的保守治疗的方法,失败了最后才选择手术。”
他表示,自己在外科已经有十六七年的从业经历了,在至少有五六个病人因为纠结手术风险的问题,没有及时手术,结果在犹豫不决的一两年时间里,出现了心源性猝死的情况。“对于超级肥胖的患者而言,外科手术可能是救命的手术,目前很多胖友可能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肥胖与代谢病治疗中心主任戴晓江
“心病”需要“心药”医
做了外科手术,切除了部分胃组织,并不代表就一劳永逸。吴良平介绍,体重增加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吃的比身体需要的多,人不光是为了身体的需要而吃,更多时候,是为了心里的需要而吃。所以,手术不仅仅是生理干预,更是一种行为干预。
值得注意的是,减重手术早期的减重效果取决于患者的基线生理状态、术式的选择及医生的手术技巧,而长期的体重维持与患者心理及生活方式管理密切相关。
吴良平说,通常接受外科手术后,在一年半时间里,一般可减少体重的50%。在此其间,胖友们早期进食过快过量时恶心呕吐,“强迫”改变饮食习惯等带来的心理压力;因为术后营养素缺乏而导致的冷汗、乏力、脱发等不良反应带来的不安感;胃适应后,胃控制的“强迫”限食变为需要患者自我约束限食带来的挑战等,这些都需要医生及时把握胖友心理变化,正确引导,才能更好地心理“减重”。
因此,目前很多医院都成立肥胖与代谢病治疗中心,将减重外科、内分泌科、营养科、运动医学科、心理科、麻醉科、ICU、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康复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团队,为胖友提供预防、治疗、管理、康复等支持。当胖友减重手术出院后,还要由医生 个案管理师 营养师组成管理小组,远程为患者提供咨询和管理服务。吴良平表示,“多种方法的组合是未来医学减重的发展方向,如内镜 药物、手术 药物、手术 内镜等,同时开展预防-管理-手术三模式,齐头并进,预防体重反弹,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根本上解决肥胖的问题。”
文、图 | 记者 张华
编辑: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