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肥胖现状(宁夏减重手术)

文章目录:

宁医大总院率先在宁夏开展肥厚型心肌病微创新疗法 为“肥胖”心脏“瘦身”

来源:【银川新闻网】

近日,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肥厚型心肌病团队为两例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成功实施“Liwen”手术,用微创的方式为患者“肥胖”的心脏“瘦身”,解除患者病痛。该手术在区内尚属首次,标志着宁医大总院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治领域取得新进展。

33岁的刘女士四年前身体开始出现问题,稍微一运动就感到胸闷气短,虽然进行了积极药物治疗,但症状逐渐加重。刘女士进一步入院治疗才知道,一切不适症状源于自己患上了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什么是肥厚型心肌病?宁医大总院心血管内科专家贾绍斌教授介绍说,这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遗传性疾病,患者的心脏往往比一般人要“胖”,就会造成左室心腔狭小,致使血液流动受到梗阻,就像水泵的出口被堵住一样,心脏无法有效供血给全身使用,从而出现头昏、乏力、劳累后胸闷、胸痛,甚至晕厥、猝死,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病人群从婴儿到老年人都有分布,如同深藏患者体内的一颗“不定时炸弹”,是引起年轻人猝死的重要原因。

过去,肥厚型心肌病主要是药物治疗、酒精消融和传统外科手术切除,但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手术风险大。2016年,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刘丽文教授团队首创了一种全新的微创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手段——经皮室间隔射频消融术(简称Liwen术),是在超声引导下将1.7毫米的射频消融针穿刺至心脏肥厚的室间隔部位,通过热能的方法让肥厚的室间隔肌肉坏死,从而解决流出道的梗阻。这一过程就像是将葡萄制作成葡萄干的过程,全程可视化、精准化,减少了并发症。

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宁医大总院心血管内科贾绍斌、李礼、叶晶晶团队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肖红艳主任团队强强协作,先后为刘女士和另一位72岁的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患者实施了Liwen术。术中依次消融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增厚心肌,通过仅有一个针眼大小的创面,把造成梗阻的多余心肌除掉,将肥厚的室间隔变薄,成功解除了心室流出道梗阻,使血液流通恢复顺畅。

“Liwen术的出现,为广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治疗带来新的选择,相应的技术难度也更大,在心脏非停跳状态下,将射频针经皮肤、肋间、心尖精准穿刺直接送至室间隔心肌肥厚部位,在进针时既要避开血管,还要准确把握方向和位置,做到‘指哪打哪’,具有微创、无辐射、可重复等优点,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宁医大总院心内科专家马学平说。同时他也提醒大家,一旦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悸、疲乏、晕厥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排除病因,以免贻误治疗;对于有肥厚型心脏病家族史的人群,从青少年期就要定期做心脏超声检查,以了解疾病发展,及时进行干预。

记者 沈亚婷

【责任编辑:李凤】

本文来自【银川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380斤重症肺炎患者命悬一线!宁夏人民医院多学科协作挽救生命

来源:【宁夏日报】

“没想到我这样的体重还能捡回一条命,衷心感谢区医院的医护人员没有放弃我。”近日,宁夏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成功救治了一名体重高达380斤的31岁重症肺炎患者,创造了医院超重患者救治的新纪录,也为肥胖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1月23日,该患者因社区获得性肺炎入院。“当时,他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出现了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率高达56%。更为困难的是,患者的肥胖导致气道管理异常困难,药物代谢也出现异常,常规的护理操作风险大增,甚至翻身、穿刺等简单操作都变得异常艰难。”回顾救治情况,该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高小芳表示:“这类患者一旦插管,脱机成功率极低,我们必须制定全面细致的救治方案,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面对如此棘手的病情,该院医护团队迅速集结,启动了多学科协作机制。重症医学科团队首先针对患者的呼吸难题进行了技术攻关。他们采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并使用专用翻身床垫和超声动态监测膈肌活动等技术手段,成功解决了肥胖患者俯卧位通气时的腹内压增高和血流受阻问题。同时,团队还通过精准呼吸力学监测和呼吸机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肺顺应性,降低了呼吸阻力。

在抗感染治疗方面,团队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和临床经验,精准选择了抗生素,并根据患者的体重等指标调整了用药剂量。通过密切的脏器功能监测,团队确保了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然而,就在治疗取得初步成效时,患者却出现了下肢广泛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一旦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前期的治疗努力将付诸东流。”高小芳介绍,面对这一紧急情况,介入与血管外科团队迅速介入,为患者进行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有效降低了肺栓塞的风险。在血栓得到控制后,团队继续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和骨骼肌锻炼等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

经过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悉心照料,患者终于在2月20日转至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安小霞)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好险 || 银川380 斤小伙患重症肺炎,在生死边缘挣扎30余天……

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成功救治一名体重达380斤的31岁重症肺炎患者。

A

肥胖 重症肺炎,救治难度陡增

1月23日,31岁的小王(化名)因社区获得性肺炎,被送到区医院就诊,因病情严重,很快转入重症医学科。

入院时,患者已出现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率高达56%。更糟糕的是,患者重达380斤的体重让救治工作雪上加霜:肥胖导致气道管理困难、药物代谢异常、护理操作风险倍增,甚至常规的翻身、穿刺都面临巨大挑战。

重症医学科主任高小芳坦言:“这类患者一旦插管,脱机成功率极低。我们必须第一时间就制定‘全链条’式救治方案,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致命。”

B

对症下药,多种方式结合治疗

患者情况特殊,区医院重症医学团队决定启动保护性肺通气策略。

由于肥胖患者俯卧位通气易导致腹内压增高、血流受阻等问题,医护人员采取专用翻身床垫和超声动态监测膈肌活动等方式,增加胸廓容积,减少气道陷闭,降低呼吸阻力。

在抗感染治疗方面,结合患者体重调整抗生素剂量,并通过脏器功能监测确保疗效与安全。同时,考虑到患者特殊体质,救治人员凭借既往容量管理经验,结合非有创操作重症超声,大大减轻患者液体负担。

此外,营养科还根据以往管理肥胖患者的经验,给予低热量高蛋白饮食营养治疗策略,减轻其分解代谢状态和高血糖,缓慢减轻其体重。

C

一个月生死险境,最终成功获救

10天后,患者的呼吸力学监测明显好转。

正当医护团队欣喜之时,患者却出现了下肢广泛深静脉血栓。该患者一旦出现肺栓塞,前期治疗将毁于一旦。

介入与血管外科第一时间进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降低肺栓塞风险,血栓得以控制后,再次降低镇静镇痛深度,患者唤醒后出现呼吸窘迫,医护人员随即对其进行康复训练,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并将患者卧位改为非常规完全坐位通气。

2月17日,患者成功撤离人工气道。2月20日,经过30余天的生死博弈,患者终于被转至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图片:沈亚婷

一个月的生死险境,让小王很是感慨:“没想到我这样的体重还能捡回一条命,衷心感谢区医院的医护人员没有放弃我。”

事实上,社区获得性肺炎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过及时诊断和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治愈,对于体质较好的人来讲威胁不大。然而,它却险些击倒一个31岁正值壮年的小伙子。

过度的肥胖,不仅会影响免疫力,也暗藏诸多疾病风险,更会让患病后的救治过程难度陡增。

提醒

提醒广大读者

一定要合理饮食,加强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过度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巨大,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在克制不住自己的时候,不妨想想这则新闻。

记者:沈亚婷

编辑:李雪旎

审核:申亮

监制:孙磊

近日热点短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