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友们,肥胖贫困患者救助计划提供15个慈善名额助您减重
11月22日,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携手宝安区慈善会启动“点亮未来”肥胖贫困患者救助计划,将为15名家庭贫困、无力承担减重手术费用的肥胖患者提供资助,帮助他们减重,回归健康生活。
即日起,有需求的患者可以联系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胃肠外科报名(报名电话18122073602(微信同号);0755-23360572(24小时),经电话初筛、医疗评估和专家评审后,评估患者是否适合减重手术,确定最终名单。报名将持续一个月,从2024年11月22日至2024年12月22日结束。
当今社会,肥胖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据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有超过19亿成年人超重。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胃肠外科关注到,过去三四十年,肥胖在中国是种“富贵病”,整体而言,收入水平越高的人群,肥胖率越高,但近年来,中国城乡肥胖率的差距正在缩小。在经济条件更好的一些城市和地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肥胖问题,但在农村等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人们缺乏健康意识,肥胖率增速迅速:“经济条件好的群体,有知识、意识和资本去干预肥胖,但弱势群体没有这个条件。”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胃肠外科主任汪泳说,这给国家的公共卫生带来很大挑战:“这次病态肥胖贫困患者救助计划就是面向弱势群体,呼吁社会、家庭关注肥胖及其危害。”
肥胖不仅影响外貌形象,更是威胁身心健康,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你可以理解为,死亡率高的几种病,都跟肥胖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汪泳表示,肥胖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是正常体重人群的数倍,也更容易得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此外,肥胖还与脂肪肝、胆囊疾病、骨关节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结肠癌等)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可能导致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肥胖的严重程度越高,减重需要的花费和难度越高。对于重度肥胖患者,常规的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往往效果不佳,需要药物或手术治疗。通过药物或手术干预,改变胃肠道的结构和功能,减少食物摄入和吸收,从而达到减重效果。
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胃肠外科主任汪泳在国内较早开展减重代谢手术,完成减重手术数千例,在减重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被国家卫健委聘为减重代谢外科规范化建设与质量提升项目评审专家,参与2024年《中国肥胖及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指南》的修订。胃肠外科为每一位减重患者提供个性化手术方案,全程跟踪管理,并联合多学科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解决减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已经处于重度肥胖的患者,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汪泳建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莉琼 通讯员 林奕旋/文 李尔东/图)
农村肥胖化猛于城市?法媒:元凶是它们
图源:巴黎人报
海外网5月10日电法国媒体援引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研究报告称,由于超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的普及,贫困国家农村地区的肥胖问题日益严重。
据《巴黎人报》报道,这份报告发表在本月8日出版的顶级科学杂志《自然》周刊。研究人员发现,与社会普遍认知相反,城市生活方式并非导致肥胖的元凶,农村居民肥胖化的速度高于城市。”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教授马吉德·埃扎蒂对此表示,这项研究成果意味着专家们必须重新考虑如何应对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这项研究汇编了2000多份报告,调研期从1985年至2017年,研究对象涵盖200个国家的1.12亿成年人。研究人员用身体质量指数(IMC)作为衡量标准,亦即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成年人的身体质量指数在25以上,属于超重;指数在30以上,属于肥胖。
研究显示,32年间,女性的身体质量指数总体上升2%,男性总体上升2.2%,人均体重增加了5至6公斤。然而,其中55%的增长是在农村地区,更有80%的增长是在经济欠发达国家的农村地区。专家认为,这项大规模研究的结果完全推翻了“全球肥胖化是由于城市生活影响”的既有观点。
专家分析认为,事实上,城市生活可以为人们提供更高质量的营养和更多的体育设施。相反,中等收入国家和贫困国家的农村地区,生产和生活条件近年有了很大变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得体力劳动减少,超加工食品和含糖饮料更加普及,这导致了从“一种营养不良”到“另一种营养不良”。目前在这些地区,人们需要的不再是充足的食物,而是高质量的食物。
《自然》杂志援引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营养学专家巴里·波普金的说法指出,到目前为止,公共卫生政策对于肥胖防治问题一直以城市为重点,例如倡导在城市步行和骑自行车等。而根据这项最新的研究成果,政策上应该更多地考虑贫困国家农村地区肥胖防治问题,他建议对超加工食品和苏打饮料增加征税,以减少人们对此类饮食的消费。
法国卫生部门曾于2017年6月13日公布一项关于法国人肥胖状况的调查报告,指出法国54%的男性和44%的女性超重,六分之一的人肥胖。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INSERM)流行病学研究员桑德琳娜·利奥雷更指出“肥胖常涉及贫困人口”。调查显示,法国月收入不到450欧元的女性,肥胖比例为30%,月收入超过4200欧元的女性,这一比例为7%。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6年全球约13%的成年人存在肥胖问题,其中包括11%的男性和15%的女性。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到2045年,全球将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苦于肥胖。(海外网-法国-鲁佳)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解决“贫困性肥胖”需要先普及科学观念
城市生活方式很多时候与“亚健康”联系在一起,但英国帝国理工学院8日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推翻了这一印象。
该研究分析了1985年至2017年间全球人口的身体质量指数,发现过去30年间该指数不断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乡村人口的相关指数上升,身体质量指数的增长55%的贡献来自于乡村人口;在部分中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甚至超过80%。
随着农业机械化与化肥的出现,工业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粮食产量,人类终于从吃不饱的历史中走出来了。对于乡村贫困人口来说,以往的营养不足,正被如今更加普遍的营养失调所取代,与之伴随而来的则是肥胖。一方面,人类在长期吃不饱的情况下进化出了喜欢甜食、喜欢高热量食物的天性。于是,温饱解决之后,食物结构上就倾向于高热高脂食品。另一方面,长期来看,粮食价格由国家控制,比较便宜,而蔬菜水果的价格却是市场化的,相对粮食长期上涨。由此,一个健康的食物结构,比一个高热高脂的食物结构更加昂贵。
城市人口具有更高的文化水平、更先进的理念,往往能明白食品结构、锻炼与肥胖以及健康问题的关系,而更高的文化水平,往往伴随更高的支付能力,有能力去支付健康的食物结构、有时间精力去锻炼。与之相比,在农村,在中低收入人群中,人们既无能力支付更好的食品结构与锻炼,也缺乏相应的科学观念。所以,胖与瘦变为一个阶层相关问题。
《格调》的作者保罗·福塞尔曾经说:100年前,肥胖是成功的标志。而现在,肥胖是穷人的标志,意味着爱吃速食品、土豆,爱喝啤酒;而富人大多吃有机食物、喝红酒,吃螺旋藻,有钱投资在健身上……变胖很容易,变瘦却是一件昂贵的事情。英国有一部名为《56up》的纪录片,在片中,精英阶层的体型,保养得都很好,但贫困阶层,臃肿、超重的比例要大得多。
中国也不例外,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全国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0.1%,肥胖率为11.9%,超重肥胖增长幅度都高于发达国家。而索福瑞集团调研也显示,在中国,肥胖人口中的绝大多数是中低收入群体。某种程度上,中国的数据在全球结构以及国内结构中,都显示出了低收入与肥胖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肥胖,还有自己的传统因素。很多人都说肯德基、麦当劳是高热量、高油脂的垃圾食品。其实,中国菜往往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一家五口,吃两份炸鸡炒面、两份蛋炒饭、两份春卷、一只脆皮鸭、一份港式酸甜鸡肉,那么,每人摄入的热量都会达到3000卡路里,而科学家建议人均每日摄入能量为男性2250卡路里、女性1800卡路里,上例人均摄入热量值严重超标。
英国的研究者呼吁国际社会从经济支援和食品提供入手,帮助乡村人口获取高品质的健康食物,避免过多摄入低质、高热量食物。我觉得,这一点对中国来说,还显得太过奢侈,现在更重要的是在观念上的普及,毕竟水果、蔬菜也有便宜的,锻炼也有便宜的方式,最关键的在于,你首先要使人们认识到肥胖的危害。□刘远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