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发福”怎么办?医生指点40岁后防胖秘诀:留住肌肉
久坐、锻炼少,武汉40岁的赵女士以每年10公斤的速度,从55公斤猛长到最高峰时127公斤,出现多种肥胖并发症。专家表示,人到中年的确容易肥胖,要从两方面来预防。
赵女士身高1.67米,从事医药行业。年轻时能歌善舞,也喜欢运动,每天都要晨跑3公里,身材一直保持在55公斤左右。
40岁时,赵女士体检查出高血压,医生告诉她可能是长期大运动量导致了肾上腺激素异常分泌导致。加上她此时升任管理层,需要长期坐办公室,就逐渐停止了锻炼。
令赵女士意外的是,血压没有因此降下来,体重却一路猛增,几乎每年要长10公斤,最高峰时达到127公斤,高脂血症、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肥胖并发症也随之而来。
赵女士告诉记者,为了减肥她尝试过节食、减肥训练营等多种方式,但都无法回到正常体重,肥胖不仅影响外观和健康,也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2019年12月,赵女士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肥胖症与代谢病外科中心副主任李震给她做了减重手术。术前,赵女士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达到43.7,是正常值的2倍;术后,她食量下降,激素水平趋于平衡,两年内体重减轻了55公斤,脂肪肝等肥胖并发症也好转了。
11月9日,赵女士特意回医院给李震送来亲手织的帽子和围巾。她说,现在体重维持在70公斤左右,之前的肥胖并发症也在好转中。
赵女士当年为什么突然发胖?李震分析,40岁后,随着年龄增加,人体肌肉逐渐流失,新陈代谢变慢,代谢脂肪和糖类的能力也明显下降,容易因此肥胖。如果原本就有锻炼习惯,此时突然中断,也会增加肥胖风险。
怎样避免“中年发福”?李震提醒,40岁后如要预防肥胖,市民应调整饮食习惯,多吃清淡食品,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多吃一些营养成分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同时,适当增加跑步、引体向上等运动,避免肌肉流失,提高基础代谢率。(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李晗)
来源: 武汉晚报
中年发福的原因找到了!长达13年的研究给出了答案……
“人到中年,连喝口水都会胖。”这一句调侃是多少人的现实。
结婚和工作后,不少人都在发胖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中年和啤酒肚似乎成了标配。
就比如前段时间,网上有人晒出老公婚前婚后对比照:
原本是年轻帅气大小伙,婚后胖个几十斤都不是问题。
网友@一个阿呆仔:老公四年前和现在对比照片
网友@你的男朋友鲁迅:我舅妈表示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虽然有网友感叹“我平时吃的也不多啊”,还是没拦住随着年纪增长,蹭蹭往上涨的肥肉。
为什么人过中年易发福?最近一项研究或许就给了你答案!
中年,悄悄被储存的脂肪最新一期国际顶级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脂质周转下降明显,对于男性来说,在脂质周转下降时,若不节食,体重将平均上涨20%。
脂质周转率,也就是脂肪细胞中脂质被去除和储存的速率。
脂肪组织中脂质周转下降意味着,脂肪存储的速度远远大于被消耗的速度。
即便说中年发福或是一种必然,但结果似乎并不美好!
2017年刊发在世界著名医学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一项美国哈佛大学关于“成年早期至中期体重增加与后期主要健康结果的关系”的研究发现,中青年每增加10斤体重,中老年时:
糖尿病风险增加30%
高血压风险增加14%
心血管病风险增加8%
肥胖相关癌症风险增加6%
不吸烟者死亡率风险增加5%
脂肪囤积太多,在身体各处都会留下健康隐患。比如:
1.中年发福,老年痴呆风险增3倍!
肥胖是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尤其是中年肥胖会大大增加患病风险。2014年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30多岁发胖的人,发生痴呆的风险是正常人的3倍!
而40岁发胖的人风险降到了70%,50岁则下降至50%。 专家认为肥胖症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或许与血管硬化和高血压有关系。
2.中年发福,糖尿病发病率高2倍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曲伸在2019年04月19日健康时报糖尿病版刊文表示,中年以上的肥胖人群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超重和肥胖患者中2型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2-5倍。尤其是腰围增大比体重增加更加危险,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最大凶手之一。
3.中年发福,心血管发病率多一倍
2003年《新医学》一篇刊文提到,体重指数大于30kg/m2(肥胖)和体重指数25~30kg/m2(超重)的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分别为37%和21%,而体重指数小于25kg/m2的成年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仅为10%。
4.中年越发福,膝盖软骨越危险
一项2010年刊发的《BMI与膝关节软骨滑膜损伤程度之间的联系》的论文统计发现,肥胖程度对关节软骨损伤程度有影响。而软骨一旦完全磨损,很难修复,只能手术置换人工的关节。
研究发现,29岁以上的同年龄段人群,随着肥胖程度的增高,关节内损伤危险性也增高;而18-28岁年龄段人群,肥胖对关节的影响很小。可见中年后发福对膝盖影响更大!
5.中年发福,当心尿酸合成会增加
成都风湿医院痛风科主任陈建春在2019年3月接受成都商报采访时表示,过多的脂肪可增加新陈代谢中核酸的总量,从而增加嘌呤的代谢量,最终导致尿酸合成增加。
再者,内脏脂肪过多积累,产生大量的游离脂肪酸,过多的游离脂肪酸将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导致促进尿酸合成的酶类功能亢进,也会导致尿酸产生增加。
而我们知道,有一种疾病就叫做“高尿酸血症”,它甚至可能引发痛风。
6.中年发福,当心肝脏发炎
有一种脂肪肝,是胖出来的。2004年刊发在《中华肝病杂志》的一项刊文提到,60%~90%的病理性肥胖患者出现肝脏组织学的异常改变,其中1/3的患者有50%以上的肝细胞出现脂肪性改变。
而比发福带来的身体危害还可怕的是——
现在太多人控制不住饮食、久坐不动、一回家就瘫着……让本来中年更容易堆积的脂肪,更快速的开始堆积了。
没有减不掉的中年肥!难道我们就只能接受中年必然发福的事实吗?
中年后“长肉”的趋势值得重视,但也不必过分矫情和焦虑。
不少研究也发现,加速脂肪组织的脂质周转的一种方法就是多锻炼。
比如,前段时间瘦回来的倪萍姐姐,近半年一共瘦了20斤,就是在营养师的指导下,控制饮食,配合做力所能及的运动,才有了这样的成效。
还有我们常提到的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胡大一教授,万步路一走就是17年,无一天懈怠。体重下降了22公斤,17年没有大的反复,而且脂肪肝没有了,甘油三酯也下降了,血压至今正常。
中年后,要想保证好身材,重要的还是要自律,要坚持。
下面这些小习惯,你可能都烂熟于心。但真正能做到的也许没几个。如果从现在开始坚持起来,几年之后,你就会发现在健康方面,别人已经和你有了差距!
1.七分饱
只要吃得不饿就打住,最多七八分饱。对于自己喜欢吃的食物要懂得克制,保持与平时一样的进食量。
2. 吃慢点
吃饭时候别玩手机、看电视,吃饭要细嚼慢咽,专心吃饭才能体会到饱腹感,避免摄入过多食物。
3.骗过胃
选择“饱腹指数”高的食物,包括燕麦、小米、大麦、荞麦等口感粗糙的杂粮。少吃一些高热量的零食。
4.不熬夜
长期的睡眠不足会影响人体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导致体重增加。
5.动起来
力量(肌肉)训练和有氧训练相结合,帮助身体燃烧掉更多热量。
肌肉训练和有氧运动的比例因人而异,肌肉较弱的,可以适当加强肌力训练,心肺能力差的多做有氧运动,只要合理搭配,就能产生不错的锻炼效果。
中年后,请更加重视你的身材!
因为它不仅关乎气质,更关乎健康!
本文编辑:任璇
部门主任:杨小明
稿件意见请联系:010-65363351
投诉邮箱:tousu@jksb.com.cn
本文参考资料:
① P. Arner, S. Bernard, L. Appelsved,et. Adipose lipid turnover and long-term changes in body weight. Nature Medicine. volume 25, pages1385-1389 (2019) .
② Zheng Y, et. Associations of Weight Gain From Early to Middle Adulthood With Major Health Outcomes Later in Life. JAMA. 2017, 318:255-269.
③ Obesity in mid-life increases the riskof developing dementia. Alzheimer's Society. UK. 20 August,2014.
④ 2019-04-19健康时报糖尿病版《肥胖易得糖尿病》
⑤ 宾建平, 高方, 朱智明. 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J]. 新医学, 2003(1).
⑥ 寒桦. BMI与膝关节软骨滑膜损伤程度之间的联系[D]. 山西医科大学, 2010.
⑦ 成都商报四川名医 (ID:scmingyi)《《柳叶刀》:中国肥胖人数超美国! 警惕!这病专找胖子“下手”》
⑧ 高春. 肥胖相关肝病的常见生物化学改变[J].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4(7).
300斤、400斤、500斤!冰城肥胖患者“超重生活”减负纪实
清晨,体重396斤的石亮看了看手机,该起床了,今天是去医院的日子!而起床意味着一场“战役”,听着妻子正在厨房忙碌地准备早餐,石亮非常惭愧,但最终还是张口喊了妻子来帮他起床。拽、拉、抱……一系列动作下来,石亮和妻子两人满头大汗,来不及说别的,妻子小娟转身抓紧跑回厨房继续准备饭菜。合理的饮食搭配,是石亮减肥重要的第一步,小娟每天早上至少需要弄半个小时。今天,石亮要去医院检查,顺利的话他可以入院进行治疗。
300斤、400斤、500斤,这些和体重相关的数字一次次被刷新。近几年,门诊接待肥胖患者的数量也在逐年上升。近日,记者联系到了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普外一科徐东升主任,走进了那些肥胖患者的超重的生活,听他们讲述了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心酸故事。
体重415斤,自卑 三高 心衰
“看着我和妻子的婚纱照,心里特别的酸楚,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如今变成了一个400多斤的肥胖患者”。40岁的高铭(化名)和妻子结婚十几年了,因为自己的肥胖非常自卑,他现在没有任何社交了,每天除了工作就是躲在家里。平日里,连公众场合都很少去,有一次乘坐地铁时,曾被其他乘客白眼,他的身体和心理承受着巨大的打击与折磨。
“我甚至都不和同事说话,我接受不了自己这副模样,尝试过无数次减肥都失败了,这种毁灭性的打击让我抬不起头来。”肥胖除了给高铭带来自卑,更让他患上血脂高、血压高、血糖高、心衰……高铭告诉记者,他从事媒体工作,由于工作性质比较特殊,经常出差、熬夜、暴饮暴食、让他的体重在这十年间不断飙升,如今连最基本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奢求。尤其是洗澡的时候,除了自己的肚子,腿和脚都看不见,经常在浴室放着洗澡水大哭,因为这样才不会被妻子发现。家里全靠妻子打理,自己就像个“摆设”一样,什么都指不上他。有一次,他在网上看到医院现在可以做减重手术,帮助肥胖患者减重,于是在妻子的鼓励下他决定放下一切包袱,积极地接受治疗,经过手术及治疗高铭成功减重200余斤。“当然,今后的控制也非常重要,我要坚持住!”
图片由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提供
结婚8年,因肥胖至今没有孩子
对于晶晶(化名)来说,结婚8年没有孩子这件事是她永远的痛。她和丈夫是初中同学,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感情好到身边很多朋友和同学都非常羡慕。经过10多年的爱情马拉松,他们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小两口的日子过得安逸、幸福,每天都沉浸在幸福的时光当中。小两口工作稳定、父母健康,丈夫的厨艺很棒,总会给晶晶做很多美食,然后一桌子饭菜全部吃光。不经意的几年间,晶晶从98斤变成200多斤的大胖子,丈夫不嫌弃还亲昵地叫她“小胖妞”。
可多年来,唯一有点小缺憾的事就是两个人期待的宝宝迟迟没有到来,两人起初没当回事,后来去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如同晴天霹雳。“医生说,我是因为过度肥胖导致卵巢多囊,怀孕的机会微乎其微,如果不治疗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自己的孩子了!”晶晶回忆道,她每次看到丈夫与其他小朋友互动玩闹的时候都会感觉对不起他。而对于丈夫来说,他非常喜欢孩子,但每当看到晶晶默默流泪的时候,他从来不当面提孩子的事。晶晶非常自责,想完成做母亲的梦想。
在医生的建议下,晶晶经过药物及手术治疗成功减重82斤,术后,她身体各项指标逐渐恢复了正常状态。丈夫对她无微不至地照顾让小两口坚定信心,一定会迎来宝宝的到来。
瘦了第一件事想干啥?管住嘴!
“很多人问我,瘦了第一件事想干啥?我说他们可能都不信,我要管住嘴,不能再重蹈覆辙了。”石亮躺在病房和病友们调侃着,这是他术后的第二天,刀口微微有些不适,但术后上秤的体重让他高兴了好一会儿,直接瘦了30多斤。妻子说,已经好久好久没有看到石亮笑得如此开心了。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手术,石亮知道现在一切都只是个开始,未来减肥的路还很长。他需要坚持,配合运动、调整饮食习惯、作息方式让自己继续瘦下去,而且要保持住! 石亮告诉妻子,他现在看外面的阳光都是暖和的,感觉自己有了希望,接下来要把身体所有指标控制到正常数值。
石亮告诉妻子,他下一步要开始找工作,要积极对待生活,而不是一味地逃避。“希望这次治疗能让他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吧,这才是我最想看到的。”妻子小张微笑着和记者说。
医生建议:过度肥胖需及时检查、治疗
徐东升告诉记者,由于地域关系,目前东北三省肥胖率相对较高。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导致肥胖患者逐渐增多,过度肥胖会引起诸多代谢问题。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衰等症状。国家针对肥胖问题连续三年出台体重管理年,今年为实施的第一年。倡导把标准体重正式提上日程,控制肥胖患者增多。饮食方面控制热量摄入,均衡饮食结构,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乳制品和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的摄入。
同时,减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食物的摄入,例如油炸食品、甜品和加工肉类;控制食物分量,注意饮食的节奏,细嚼慢咽,这样可以让大脑及时接收到饱腹感的信号,避免进食过量。还要保持良好锻炼习惯,通过快走、慢跑这类有氧运动帮助减轻体重。同时,尽可能减少久坐时间,比如步行上下楼梯、多步行或骑自行车代替开车。保持良好睡眠习惯,睡眠不足可能会影响激素平衡,导致食欲增加,尤其是对高热量食物的渴望。每天尽量保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徐东升告诉记者,该院目前每年门诊肥胖患者的接诊量达到了3000-4000人次,而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以20-45岁这个年龄段居多。伴随着肥胖患者逐渐增多,根据不同体重医生采取不同治疗方式。首先,限制热量摄入是最基本的方法,对于轻、中度肥胖可以取得一定疗效,主要是限制病人的热量摄入,使患者的热量摄入小于热量消耗,在满足人体基本需要的同时,限制糖和脂肪的摄入。其次,可以通过营养师干预及减重药物来改善肥胖问题。最后,如肥胖程度高或因过度肥胖引起代谢问题可以通过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龙头新闻·生活报 见习记者:李晓航;记者:王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