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男子身高181体重266斤体检查出脂肪肝!医生:很常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小蒙 实习生 李梦涵 通讯员 关天星
身高超过180,体重超过260斤,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肥胖了。3月15日,在济南市中心医院脂肪肝中心,33岁的郝先生坦言:这要放在十年前,我20多岁,体重刚过200多斤,从没觉得自己胖。为什么呀?放眼看看四周,我这种体型的年轻人太多啦。但在2011年5月份,体重已超过240斤的郝先生参加单位体检,结果提示:脂肪肝。
脂肪肝的危害是什么?脂肪肝的原因是什么?郝先生在网上搜索查阅了一阵之后,心情反而不再沉重:好多年轻人都有脂肪肝,这个现象比较普遍,以后少吃点肉,可能会有所缓解。如此半信半疑地过了三年,2014年5月再体检,结果提示:脂肪肝,转氨酶异常,ALT值98。
转氨酶异常
提示身体有什么病?
2014年5月,25岁的郝先生第一次知道,ALT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通常所称谷丙转氨酶。感觉更要命的是,自己的ALT值98,远超出了5~40U/L的正常范围。
转氨酶异常,提示身体有什么病?
济南市中心医院消化二科、脂肪肝诊疗中心主任张淑红介绍说:“血清ALT测定,主要用于肝脏病的诊断。过度肥胖的人,转氨酶异常、升高,说明脂肪在肝脏过度沉积导致的肝损伤,医学上成为脂肪性肝炎,任何人在健康体检时,超声提示脂肪肝,查血提升转氨酶等指标异常,都应该到正规医院的专科门诊就诊。”
老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郝先生面对自己“脂肪肝、转氨酶异常”的体验结果,反复在网上搜索之后,认为:一切都是太胖造成的,只要把体重减下来,脂肪肝的问题就解决了,转氨酶的指标也就会降下来。
对此,张淑红主任提醒:脂肪肝是一种疾病诊断,患者需要正规治疗、科学干预。
脂肪肝患者郝先生的现实困境是:注意饮食一年多,脂肪肝、转氨酶异常的发展趋势并没有改变。2021年10月7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脂肪肝中心就诊时,有两项指标令患者及家人感到“胆战心惊”:空腹胰岛素336.20pmol/L,体质指数(BMI)40.60。
空腹胰岛素336.20
脂肪肝患者该怎么应对?
空腹胰岛素,正常参考值为17.8-173pmol/L。
郝先生的空腹胰岛素指标直线拉高的同时,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为5.9%,正常参考值为4-6。对此,患者及家人都非常焦虑:胰岛素指标那么高,血糖还算正常,但也临近了正常范围之内高点,另外就是尿酸指标高,这就不是在手机上查查能解决问题的了。
在济南市中心医院脂肪肝诊疗中心,综合分析郝先生的各方面指标,张淑红主任认为郝先生由于过度肥胖而导致了代谢紊乱,需要实行“药物治疗 营养减重”的方案。张主任解释说:当一个人达到肥胖、脂肪肝、肝损伤的诊断标准时,仅凭减轻体重来缓解症状已经是非常困难。而且,仅凭不吃肉,也难以扭转肝损伤,更难以改变他体质指数(BMI)40.60的现状。
背负着重大思想压力的患者郝先生呢,心中更是委曲:这大半年时间,几乎不吃肉,平时只吃馒头、米饭、蔬菜,体质指数仍然超过40,达到Ⅲ度肥胖,这其中到底是谁的责任?
药物治疗 营养减重
胖人怎么吃才科学?
2021年10月7日,郝先生第一次到济南市中心医院脂肪肝中心就诊,完全遵循张淑红主任的“药物治疗 营养减重”方案,在家坚持1月余,于11月11日再次到脂肪肝中心复诊,重要指标如下:空腹胰岛素水平由336.20降至202.50;体质指数(BMI)由40.60降至37.80;体重由133公斤降至123.9公斤;
12月30日,郝先生又一次到济南市中心医院脂肪肝中心复诊,重要指标如下:空腹胰岛素水平143.6,已从最高峰336.20降至正常范围;体重116.5,相比133公斤之时,已减轻体重16.5公斤;转氨酶(ALT)29.60,终于从最高峰值98降至1-50正常范围;
被称之为肥胖的人,怎么吃才算科学?济南市中心医院消化二科、脂肪肝中心主任张淑红教授解释说:“肥胖导致多种疾病,已经在各个年龄段很高发。当肥胖导致了一些慢性疾病之时,对于患者本人来说,一定要区分轻重缓急的层次,一定要找到专科医师来解决问题,首先要通过合理使用药物来及时扭转器官受损的局面,接下来再是科学合理的膳食。”
具体到一个达到“肥胖”标准的人应该怎么吃,在济南市中心医院脂肪肝中心门诊,姜雅堃副主任医师向更多脂肪肝患者展示了“颠覆以往认知”的营养科学常识:如果你正在千方百计地减轻体重,连续几天吃素之后,面对一根火腿肠和一片瘦猪肉,你会选哪一个?
孰不知,一根毛重42.45克的火腿肠,一片毛重62.94克的瘦猪肉,二者所产生的热量都是90kcal。同样含90kcal热量的还有一片64.5克的牛肉,和一把葵花子,如下图:
感觉意外不意外?毛重仅14.78克的一小把葵花子,所含热量,竟然与一片瘦猪肉相等。而且,这一小把葵花子含的脂肪7.37克,而上图中那一片瘦猪肉,所含脂肪也不过3.9克。
关于饮食中的荤与素,姜雅堃副主任医师进一步解释说:“坚持素食,并不能减少脂肪摄入。譬如,人们每天都离不了的米饭、面条、馒头,在体内被分解成葡萄糖,然后,过多的葡萄糖就会被转化成脂肪”
怎么样?正在为体重已达到“肥胖”而痛苦的您,以往的经验与认知有没有被彻底颠覆?
转氨酶高,该怎么办?如果你有肝损伤,请收下这篇雨露均沾的科普
每天,我都能在自媒体的私信,或者科普文章的跟帖中,看到这样的问题:龙医生,我的转氨酶高了,该怎么办?
有的人想知道原因,有的人想知道该吃什么药,还有的人担心转氨酶高的后果……
他们咨询的目的不一样,但都同样为转氨酶升高而感到焦虑。
您有过这样的困扰吗?
今天,龙医生将用稍微长一点的篇幅,比较全面的,向大家科普一下“转氨酶高应该怎么办?”这个问题。
肝功能检查,是诊断肝胆系统疾病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通常有以下几个目的:发现肝功能不全,评估肝脏损害有多严重,监测肝病的进展和评价治疗的效果,完善诊断。
医院目前所做的“肝功能检查”,是个套餐项目,包括肝脏生物化学和分泌功能的检查。所以,肝功能检查其实不能完全测出肝的全部“功能”,只能间接地反应肝脏的部分功能。
对于肝功能检查,绝大多数患者关注的是项目中的“肝酶”指标,但这是反映肝损伤的,主要是肝细胞损伤。而肝功能检查里面,反映肝脏分泌功能的胆红素,反应合成功能的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或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才是真正用来评估肝脏功能的。
不太经常看科普文章,或者第一次接触肝功能体检的人,对转氨酶不了解,一发现转氨酶升高就慌了,到处寻医问药。
转氨酶,是氨基转移酶的简称。肝功能检查里面,有两个转氨酶:
- 一个是谷丙转氨酶,既往又叫GPT,现在的英文简称是ALT,全称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另外一个转氨酶,全称是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简称AST,既往叫做GOT,也叫谷草转氨酶。
这两个转氨酶,在人体的肝细胞内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当肝细胞受到损伤,导致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或者肝细胞坏死破碎的时候,转氨酶会从肝细胞内溢出。
溢出在肝细胞外的转氨酶,被吸收入血液后,体现在检查报告单上,就是转氨酶数值的升高。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检测的两个血清转氨酶,是肝细胞损害的敏感指标,据估计大约百分之一的肝细胞有损害,就能导致转氨酶明显升高。
在临床上,转氨酶升高的程度不同,意义稍有不一样。
显著的转氨酶升高,是指转氨酶超过500的升高,一般提示有急性肝细胞坏死或损伤,通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 急性病毒性肝炎
- 毒物或药物导致的肝炎
- 缺血性肝炎或肝脏梗死
这种急性的转氨酶明显升高,通常只持续几天的时间,由于肝脏的修复能力强,积极的自我修复后,转氨酶会很快下降。
一些病毒性肝炎,转氨酶升高可能会持续好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
很多人关注转氨酶升高的程度,这对急性肝炎来说很有必要,但是对于慢性肝炎来说,更应该关注的是转氨酶异常的持续时间,因为这关系到肝炎的预后,反复的转氨酶升高,预示有可能同时发生严重的肝纤维化。
急性肝炎患者如果转氨酶下降至正常,通常提示肝脏的损伤已经得到恢复。
特殊情况下,转氨酶下降到正常,甚至低于正常,同时伴有胆红素升高和国际标准化比值的上升,往往提示急性肝衰竭。
因为肝衰竭时,肝细胞数量急剧减少,没有更多的转氨酶溢出,从而导致转氨酶下降,这说明肝脏已经没有多少肝细胞执行正常的“功能”了。
除急性肝炎和病毒性肝炎之外,还有很多情况也能导致转氨酶的升高。比如自身免疫性肝炎、急性Budd-Chiari综合征、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胆总管内有结石通过,等等。
胆总管内有结石通过时,可导致转氨酶一过性的显著升高,甚至达数千以上。
慢性肝病,比如慢性乙肝和丙肝、酒精性肝炎等,通常导致的是中等程度的转氨酶升高,转氨酶大约在300~500之间。常见于以下的一些疾病。
- 由乙肝和丙肝引起的肝硬化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胆汁淤积性肝病
- 肝癌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有肝病不一定代表转氨酶一定会升高。某些肝病的转氨酶可能完全正常,比如遗传性血色病、氨甲蝶呤和胺碘酮等引起的肝损伤、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等。
这两个转氨酶,像是双子星座。
在临床中,对肝病来说更看重的是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除了肝脏,在心脏、骨骼肌、肾脏、胰腺等脏器的含量也是比较高的,尤其是横纹肌溶解时。
两者的关系很重要,在大多数肝脏疾病中AST与ALT的比值小于1。然而,在酒精相关性的肝损害中,这个比值可以大于2。
这是因为,嗜酒的患者通常缺乏5'-磷酸吡哆醛,而ALT的合成需要5'-磷酸吡哆醛;AST的合成则通常不需要。
5'-磷酸吡哆醛的缺乏,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些嗜酒的患者中,转氨酶升高的水平不是很高的,通常小于300。
引起转氨酶升高的疾病五花八门,不过肝脏之外的其他疾病,不是龙医生今天科的重点。我们聊聊常见的肝脏疾病。
- 乙肝
急性乙肝时,谷丙转氨酶虽然很高,但是下降也很快,特别是成年人,往往随着病毒的清除,转氨酶很快恢复。
慢性乙肝就不一样了,如果谷丙转氨酶升高的同时,伴有乙肝病毒DNA阳性,这种情况在抗病毒治疗后,容易恢复到持续的正常状态。
很多人关心的一个问题是,抗病毒治疗以后,病毒DNA下降了,但谷丙转氨酶依然是升高的。
这就要寻找乙肝之外的原因了。因为很多乙肝患者,可能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和酒精肝脂肪肝等疾病,需要把其他的因素去除以后,转氨酶才能够恢复正常。
少数情况下,抗病毒药本身也会引起转氨酶升高,需要适应一段时间才能恢复,甚至需要换药。
- 丙肝
慢性丙肝患者,除非合并自身免疫性肝病和脂肪肝,或者有其他导致肝脏损害的因素,否则的话,一般来说转氨酶都是正常的。
很多丙肝患者,因为转氨酶正常就不想治疗,以为这样没事。其实,这是个非常错误的观点。丙肝只要发现抗体和病毒RNA阳性,不管肝功能是否正常,都需要抗病毒治疗,而且要尽早。
因为,丙肝更容易慢性化,慢性病毒感染更容易悄然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 非酒精性脂肪肝
单纯性脂肪肝,是指那些肝细胞有脂肪浸润,但肝功能保持正常的人。这些人如果没有做B超,检测肝功能往往转氨酶是正常的,有病还不一定知道呢。
转氨酶是正常的,这影响了他们对脂肪肝的重视。其实,脂肪肝持续时间越久,越容易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癌,也是有慢性肝病“三步曲”的。
脂肪肝一旦出现转氨酶升高,提示可能发展到脂肪性肝炎阶段了,纤维化也可能伴随,往往是比较难治的。
建议尽量在单纯性脂肪肝期间,通过控制饮食和加强锻炼来治疗,往往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还要治疗糖尿病等伴随的代谢疾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合并脂肪肝的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越来越多,这些患者即使经过抗病毒治疗,转氨酶可能依然是高的,往往要注意脂肪肝的存在。
- 药物性肝损害
药物性肝损害,人们更容易把焦点集中在肝损伤明显的药物上,比如抗肿瘤药、激素、抗结核药、抗菌药等等,很容易忽略中药、草药、中成药,甚至一些膳食补充剂导致的肝损害。
一些长期服用药物,经常检查没有问题的人,如果哪一天突然出现转氨酶升高,很容易忽略这个长期服用的药物。这其中有药物累积的效应。
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很简单,停用所用的药物就可以了,或者换一些副作用更小的药物。
- 酒精性肝病
酒精能够导致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升高,称为酒精性肝损害。通过近几年的宣传,人们对酒精的危害逐渐有所认识,但这里要强调的是,未成年人、女性和老年人喝酒的危害,要比普通的成年人更大。
尤其有基础性疾病的人,比如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如果再去喝酒,等于把自己推向悬崖边。
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戒酒及时的话,酒精肝也是可以完全恢复的。即使不能完全恢复,戒酒也能够中断疾病的进展。
酒精肝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那种边喝酒边吃保肝药的做法,是自欺欺人的。相当于不断地戳破自己的皮肤,再贴一块创口贴,等到满身伤痕累累的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酒精导致的60种疾病
- 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比较少见,且一般多见于女性。持续的肝功能损害,如果排除乙肝和丙肝、药物、酒精等因素之后,要注意是否有自身免疫性肝病。
自身免疫性肝病也会出现谷丙转氨酶的升高,诊断需要检测各种自身免疫抗体。我们听说过的比较多的是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也有全身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导致的肝损害。
- 代谢性肝病
血色病和肝豆状核变性,都属于代谢性的肝病,也会出现转氨酶升高。他们两者一个是铁沉积,另外一个是铜沉积,表现各有特点。肝脏的损害,只是这些疾病的一部分,驱铁和驱铜治疗之后,转氨酶升高的情况,也会和其他的一些临床表现一起获得好转。
铁过载引起血色病
- 全身疾病引起的肝损害
能够引起肝损害的全身性疾病很多,最常见的是普通感冒,因为发烧和病毒血症同样也可能会导致肝细胞受损,引起转氨酶升高。
这种转氨酶升高,会随着全身疾病的好转而逐渐恢复正常,是一过性的,不用担心会有后遗症。
特别要指出的,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全身性疾病导致的肝损害,如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肝损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由EB病毒引起)、伤寒、恙虫病、肾综合征出血热、结核病、血吸虫病、肝吸虫病、新冠病毒性肺炎,等等。
- 劳累、熬夜
长时间的持续劳累、重体力活动、激烈的体育运动、熬夜等因素,会影响肝的修复功能,使谷丙转氨酶升高。
很多大学生在入职体检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多半是因为熬夜后没有充分的休息,引起谷丙转氨酶一过性的升高。
所以,在体检之前应该要注意休息,至少休息3~5天以上,在体检之前,尽量不熬夜,在十一点之前入睡为宜。
转氨酶的正常值范围,在某些情况下是有争议的。因为在临床中发现,有些完全健康的人,他的转氨酶会高于参考值,或者有些人的转氨酶明明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以内,肝穿检查肝脏,却显示有慢性的活动性炎症甚至严重的肝纤维化。
谷丙转氨酶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各个实验室可能是不一样的,因为所用的仪器和试剂不一样,有的是0~30,有的是0~35,有的是0~40,有的是0~50,甚至有的是0~60。
男性在正常情况下,谷丙转氨酶水平要高于女性,跟体质量指数有一定的关系。转氨酶还会随年龄变化而变化。
权威的亚太地区肝病协会,曾经建议在没有可识别的肝病危险因素的情况下,男性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正常值定为29~33,而女性为19~25。这个转氨酶水平的上限可以作为一些慢性乙肝患者治疗的参考值。
一旦转氨酶升高,超过一周没有能恢复正常,往往标志着有肝病。首要的处理是查出引起转氨酶高的原因,其次是针对原因进行去除病因的处理。有喝酒者戒酒,肥胖者减重和锻炼身体,药物性肝损害则停用药物,等等。
很多人第一个想法,是用某些保肝药和降酶药,把转氨酶降到正常。但是,这个做法其实是不对的,很容易掩盖真实病情的进展。
龙医生也看到过很多转氨酶异常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他们用中药或者其他的保肝药长期服用,使转氨酶控制在正常的水平,却恰恰忽略了需要抗病毒治疗。
这种做法容易导致肝炎悄悄的变化,发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甚至肝癌还完全不知道状况,结局令人遗憾。
至于检查——
1、先做一些简单的,费用不是很高的通用性检查,比如说乙肝两对半、丙肝抗体、甲肝抗体和戊肝抗体,B超,血脂,血常规之类的。
2、如果还是没有问题,则要查一下自身免疫抗体如线粒体抗体、EB病毒、巨细胞、铜和铁代谢、甲状腺功能、甲胎蛋白、CT或磁共振,等等。
在某些情况下,吃药是有用的。比如说入职体检的时候,如果转氨酶高,选用双环醇,往往能把肝功能指标降到正常值的范围内。
还有一些情况下,经过各种检查,依然没有找到转氨酶升高的病因,这时候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抗炎、保肝作用的药物。
其实,每一种保肝药都有其一定的适应范围,有一些药物适用范围比较广,有的降酶作用比较强,有的药物有类似激素的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
有病治病,没病防病,有的人吃药就是这样的目的。
这些慢性肝病患者,害怕转氨酶升高,会使用一些保肝药来预防转氨酶升高,名为保护肝脏,其实,有时候恰恰增加了肝脏的负担,因为所有的药物都要经过肝脏的代谢,如果使用的药物过多,肝脏疲于应付,反而会导致肝功能损害。
转氨酶高严不严重?这是很多患者喜欢问的问题。
转氨酶升高,其实只是肝脏炎症的反映。由于肝脏有很强的修复能力,所以有时候即使转氨酶上千,也是能够很快恢复正常的。
而有些反复的转氨酶轻微升高,往往提示肝脏反复的炎症活动,这对于一些慢性乙肝和丙肝患者来说,一定要引起重视,要针对病因进行抗病毒治疗。
还要强调一点的是,转氨酶不是有毒的物质,是人体本身生理活动需要的物质,具有生理活性,升高是因为被血液吸收导致的,其本身并没有伤害。
各位朋友,这篇文章的内容有点多,对于有一定基础知识的人,可能浪费了你们的时间。但是,对于那些肝病知识比较缺乏的人来说,可能很有用处,能让他们正确的认识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正确认识转转氨酶升高和肝病及其他全身性疾病之间的关系。
这是最基础的肝病知识科普,不想鼓励大家自行用药。对于一些慢性病和不可治愈的疾病来说,了解疾病本身更重要比乱吃药更重要。这也不是高深的专业知识,朴实的语言大家都能看懂的,相信你们!
好了,龙医生的科普就到这里,如有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我是一位热爱科普的临床医生,看病、咨询,答疑、解惑,科普医学知识,在匆忙的临床工作中,体会温暖文字的力量!
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用,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和收藏。想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敬请关注龙医生!
#真相来了##肝胆疾病的真相#
33岁男子身高181体重266斤体检查出脂肪肝!医生:很常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王小蒙 实习生 李梦涵 通讯员 关天星
身高超过180,体重超过260斤,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肥胖了。3月15日,在济南市中心医院脂肪肝中心,33岁的郝先生坦言:这要放在十年前,我20多岁,体重刚过200多斤,从没觉得自己胖。为什么呀?放眼看看四周,我这种体型的年轻人太多啦。但在2011年5月份,体重已超过240斤的郝先生参加单位体检,结果提示:脂肪肝。
脂肪肝的危害是什么?脂肪肝的原因是什么?郝先生在网上搜索查阅了一阵之后,心情反而不再沉重:好多年轻人都有脂肪肝,这个现象比较普遍,以后少吃点肉,可能会有所缓解。如此半信半疑地过了三年,2014年5月再体检,结果提示:脂肪肝,转氨酶异常,ALT值98。
转氨酶异常
提示身体有什么病?
2014年5月,25岁的郝先生第一次知道,ALT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通常所称谷丙转氨酶。感觉更要命的是,自己的ALT值98,远超出了5~40U/L的正常范围。
转氨酶异常,提示身体有什么病?
济南市中心医院消化二科、脂肪肝诊疗中心主任张淑红介绍说:“血清ALT测定,主要用于肝脏病的诊断。过度肥胖的人,转氨酶异常、升高,说明脂肪在肝脏过度沉积导致的肝损伤,医学上成为脂肪性肝炎,任何人在健康体检时,超声提示脂肪肝,查血提升转氨酶等指标异常,都应该到正规医院的专科门诊就诊。”
老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郝先生面对自己“脂肪肝、转氨酶异常”的体验结果,反复在网上搜索之后,认为:一切都是太胖造成的,只要把体重减下来,脂肪肝的问题就解决了,转氨酶的指标也就会降下来。
对此,张淑红主任提醒:脂肪肝是一种疾病诊断,患者需要正规治疗、科学干预。
脂肪肝患者郝先生的现实困境是:注意饮食一年多,脂肪肝、转氨酶异常的发展趋势并没有改变。2021年10月7日,到济南市中心医院脂肪肝中心就诊时,有两项指标令患者及家人感到“胆战心惊”:空腹胰岛素336.20pmol/L,体质指数(BMI)40.60。
空腹胰岛素336.20
脂肪肝患者该怎么应对?
空腹胰岛素,正常参考值为17.8-173pmol/L。
郝先生的空腹胰岛素指标直线拉高的同时,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为5.9%,正常参考值为4-6。对此,患者及家人都非常焦虑:胰岛素指标那么高,血糖还算正常,但也临近了正常范围之内高点,另外就是尿酸指标高,这就不是在手机上查查能解决问题的了。
在济南市中心医院脂肪肝诊疗中心,综合分析郝先生的各方面指标,张淑红主任认为郝先生由于过度肥胖而导致了代谢紊乱,需要实行“药物治疗 营养减重”的方案。张主任解释说:当一个人达到肥胖、脂肪肝、肝损伤的诊断标准时,仅凭减轻体重来缓解症状已经是非常困难。而且,仅凭不吃肉,也难以扭转肝损伤,更难以改变他体质指数(BMI)40.60的现状。
背负着重大思想压力的患者郝先生呢,心中更是委曲:这大半年时间,几乎不吃肉,平时只吃馒头、米饭、蔬菜,体质指数仍然超过40,达到Ⅲ度肥胖,这其中到底是谁的责任?
药物治疗 营养减重
胖人怎么吃才科学?
2021年10月7日,郝先生第一次到济南市中心医院脂肪肝中心就诊,完全遵循张淑红主任的“药物治疗 营养减重”方案,在家坚持1月余,于11月11日再次到脂肪肝中心复诊,重要指标如下:空腹胰岛素水平由336.20降至202.50;体质指数(BMI)由40.60降至37.80;体重由133公斤降至123.9公斤;
12月30日,郝先生又一次到济南市中心医院脂肪肝中心复诊,重要指标如下:空腹胰岛素水平143.6,已从最高峰336.20降至正常范围;体重116.5,相比133公斤之时,已减轻体重16.5公斤;转氨酶(ALT)29.60,终于从最高峰值98降至1-50正常范围;
被称之为肥胖的人,怎么吃才算科学?济南市中心医院消化二科、脂肪肝中心主任张淑红教授解释说:“肥胖导致多种疾病,已经在各个年龄段很高发。当肥胖导致了一些慢性疾病之时,对于患者本人来说,一定要区分轻重缓急的层次,一定要找到专科医师来解决问题,首先要通过合理使用药物来及时扭转器官受损的局面,接下来再是科学合理的膳食。”
具体到一个达到“肥胖”标准的人应该怎么吃,在济南市中心医院脂肪肝中心门诊,姜雅堃副主任医师向更多脂肪肝患者展示了“颠覆以往认知”的营养科学常识:如果你正在千方百计地减轻体重,连续几天吃素之后,面对一根火腿肠和一片瘦猪肉,你会选哪一个?
孰不知,一根毛重42.45克的火腿肠,一片毛重62.94克的瘦猪肉,二者所产生的热量都是90kcal。同样含90kcal热量的还有一片64.5克的牛肉,和一把葵花子,如下图:
感觉意外不意外?毛重仅14.78克的一小把葵花子,所含热量,竟然与一片瘦猪肉相等。而且,这一小把葵花子含的脂肪7.37克,而上图中那一片瘦猪肉,所含脂肪也不过3.9克。
关于饮食中的荤与素,姜雅堃副主任医师进一步解释说:“坚持素食,并不能减少脂肪摄入。譬如,人们每天都离不了的米饭、面条、馒头,在体内被分解成葡萄糖,然后,过多的葡萄糖就会被转化成脂肪”
怎么样?正在为体重已达到“肥胖”而痛苦的您,以往的经验与认知有没有被彻底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