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吃宵夜导致体重增加和糖尿病
进食时间、睡眠和肥胖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但人们对其作用机制却了解甚少。研究表明,营养过剩会扰乱昼夜节律,改变脂肪组织。
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首次证明,能量释放可能是生物钟控制能量平衡的分子机制。根据这一认识,科学家发现,在地球自转的光环境中,白天是最适合将能量作为热量散发出去的时间段。从节食到睡眠不足,以及需要长期营养辅助患者的进食方式,该发现具有广泛的意义。相关论文10月21日发表于《科学》。
西北大学范伯格医学院教授、通讯作者Joseph T. Bass表示,当动物吃西式自助餐——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时,生物钟就会被打乱。
“生物钟对人们的进食时间很敏感,而这种敏感性会被高脂肪饮食打乱。我们仍然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但我们知道,当动物变得肥胖时,它们在本该睡觉的时候吃得更多。这项研究说明了为什么这很重要。”Bass说。
在这项研究中,夜间活动的小鼠在不活动(光照)期间或活动(黑暗)期间都被喂食高脂肪食物。在1周内,与在黑暗中喂养的小鼠相比,在白天喂养的小鼠体重增加更多。该团队将温度设定为30摄氏度,在这个温度下,小鼠消耗的能量最少,从而减轻了温度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我们认为这可能是能量平衡的一个组成部分,小鼠在特定时间进食会消耗更多能量。”该研究第一作者、Bass实验室博士后Chelsea Hepler说,“这就是为什么它们可以在一天的不同时间吃相同数量的食物,在活动时间吃东西比在应该睡觉时间吃东西更健康。”
随着能量消耗的增加,研究小组开始对脂肪组织的新陈代谢展开研究,以确定在内分泌器官中是否也会出现同样效果。结果确实如此。并且他们发现,具有基因增强的生热能力(或通过脂肪细胞释放热量)的小鼠可以防止体重增加,改善健康状况。
Bass说,这一发现可以为慢性病的治疗提供信息,特别是在患者使用胃饲管的情况下。患者通常在夜间睡眠时进食,此时他们释放的能量最少。这些患者的糖尿病的发病率和肥胖率往往很高,Bass认为这可以解释其中的原因。他还想知道这项研究如何影响II型糖尿病的治疗。例如,在注射胰岛素时,是否应该考虑进餐时间?
Hepler还发现了无效的肌酸循环。肌酸(一种有助于维持能量的分子)在脂肪组织内储存和释放化学能,这意味着肌酸代谢可能是热量释放的机制。Hepler将继续研究肌酸代谢,“我们需要弄清楚昼夜节律时钟是如何控制肌酸代谢的,这样才能搞清如何促进肌酸代谢。生物钟对脂肪组织层面的代谢健康有很大影响,但我们还不知道影响有多大”。 (李木子)
相关论文信息:
http://doi.org/10.1126/science.abl8007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健康教育丨长期吃夜宵的危害
当下,年轻人熬夜吃夜宵已司空见惯,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也给内心解压,三五好友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生活的压力、躁动的情绪很快得到平复。
资料图。
夜宵带来了心理安慰和情绪释放,但也带来了不少危害,易引发肥胖并增加胃部负担,进而引发胃部疾病。吃夜宵还会间接影响身体其他内脏器官,会导致大脑兴奋度增强,影响睡眠质量。此外,夜宵大多为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盐类的食物,会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可能带来钙质流失加速、B族维生素大量消耗等问题,长此以往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易疲劳、免疫功能减退、骨质疏松、尿路结石等诸多问题。这类食物的摄入还会导致体内血脂突然升高,血胆固醇也会明显增高,令肝脏制造出更多的低密度脂蛋白,即俗称的“坏胆固醇”,它是冠心病、脑梗等疾病的诱因。
那么熬夜饿了到底能不能吃夜宵?熬夜是一种危害健康的不良生活方式,长期熬夜会对身体组织器官带来不可逆的伤害。如果实在不可避免熬夜,吃点夜宵是可以的。可以选择低脂肪、能量少、营养价值高、易消化且有一定饱腹感、食用后不影响入睡的食物。如牛奶、酸奶、热豆奶、热汤面、疙瘩汤、五谷杂粮磨粉的糊糊、小米燕麦粥等。需注意的是,吃完夜宵后不建议马上睡觉,这样对肠胃不好,也不利于入眠。吃夜宵最好在睡前1—2小时,临睡前如果突然饿了可以少量吃点,这样既不至于饿得睡不着,也不至于让胃“加班”太辛苦。
吴青华 唐艺文 整理
来源: 南宁日报
常吃夜宵两年增重80斤 长沙24岁小伙脑梗死
中新网长沙4月9日电(通讯员 肖玲 汤雪)晚上睡不着就玩电子游戏,全年几乎有300天在吃夜宵。今年24岁的于骞(化名)在短短两年时间,体重从120斤暴增至200斤。近日,他突然感觉到左侧肢体无力,走路不稳,被紧急送入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诊断为脑梗死。
于骞是长沙人,曾是一名省级二级运动员,身高1.71米,两年前体重120斤,身体健康。但这两年,他基本了脱离了锻炼,身体慢慢变胖。于骞经常晚睡,有时候凌晨还和朋友在外面吃宵夜,并特别热衷于咸、麻、辣等重口味食物,早上上班后又不吃早餐,中午再饱餐一顿。目前,于骞体重已达到200斤,比原来重了80斤。
今年4月2日,于骞早晨起床时突然感觉左侧肢体无力,走路不稳,此情况持续8小时后,他来到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就医。综合各项检查结果,考虑为脑梗死,医生对其立即予以脑梗死相关治疗,目前病情控制良好。医生分析,患者此次发病主要是由于长期受不良生活习惯影响,身体过于肥胖所致。
据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贺国华介绍,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脑部病变,50至60岁以上人群高发,起病危急。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脑梗死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化趋势明显,特别是像于骞这种体型偏胖、喜欢熬夜吃夜宵、生活不规律的人群更加容易发病。
贺国华提醒社会公众,预防脑埂死要戒烟限酒,坚持有效锻炼,少吃高油脂、高热量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有诱发脑梗死的危险,必须及时地进行治疗和控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