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运动怎么做,才能降低促黄体生成素LH
这么多年的多囊健康管理经验告诉我,相比于雄激素,促黄体生成素LH是更有意义的检查指标。
不管是闭经还是淋漓不尽,几乎所有患者在非自然月经周期下查LH都是偏高的。其中,又以瘦的、体重正常的多囊患者的LH升高最为严重。
持续升高的LH,通常意味着持续的闭经,或者停不下来的子宫出血。
然而,不论是中国的还是欧美的PCOS诊断标准,指南里都没有把LH升高作为诊断多囊的必要条件。
我不知道制定这些指南的专家是怎么想的,但据我观察所得,LH升高其实比雄激素升高还要普遍,而且更早发生。
这里,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下日本的PCOS诊断标准,因为我觉得里头的说法与我在真实世界观察到的现象最为吻合。
日本的PCOS诊断标准是这样的:
要诊断PCOS必须同时符合3个条件。
1)月经周期不规则
2)B超提示多囊样改变
3)内分泌异常(LH或雄激素任意一个升高都算)
前两条标准与其他指南大同小异,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条,因为它规定的并不是具体的某个指标,而是内分泌异常这一整体。这意味着,日本学者对LH的重视程度跟雄激素一样高。
就我个人这么多年的经验而论,我更认同日本这一标准,它完美贴合了我所遇到的真正意义上的多囊患者该有的所有特点。
而且我还想强调一个事实,即把雄激素降下来了,月经也不一定能恢复,但要是能把LH降下来,卵泡大概率能够自主发育、成熟、排卵,形成月经周期。
紧随其后的,还有雄激素水平的继发性下降,毕竟,LH本身就有刺激卵泡膜细胞产生雄激素的作用,LH低了的话,雄激素的分泌自然就少了。
可以说,单纯采用抗雄激素的治疗方式(例如口服螺内酯),是无法使卵泡恢复自主生长功能的。
但要是能够降低LH的浓度,雄激素的产量就能随之减少,卵泡也能更好地在FSH的作用下发育、成熟、排卵。
所以,尽管雄激素会导致多毛、痤疮和脱发,十分令人讨厌,但要解决多囊患者的主要问题——卵泡发育停滞,我们最需要做的,反而是下调LH。
好了,那现在问题来了,有什么方法能够降低LH呢?
为了讲清楚这个话题,我想先从生酮饮食讲起。
我们都知道,针对BMI>24的多囊患者,减肥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其中又以生酮饮食的起效最为迅速,许多人刚生酮不久,就会恢复第一次排卵,甚至在不自觉的过程中就怀孕了。
对于生酮饮食产生的排卵功能恢复效果,很多人认为是胰岛素抵抗改善的缘故,这里我想补充的是,改善胰岛素抵抗固然对恢复排卵有帮助,但这个过程很慢,那些一两个月就恢复排卵和怀孕的人,最应该感谢的其实是LH水平的急剧下降。
因为在碳水化合物摄入减少时,浓度降低的不止有胰岛素,还有LH。
你应该听说过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吧,或者,至少知道有些本来月经正常的女生,在生酮饮食后可能会发生月经不来的副作用吧?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种副作用背后的发生机制呢?
实际上,这是低热量饮食,或者说低碳生酮饮食期间,下丘脑的GnRH脉冲频率降低,垂体LH分泌减少所致。
对非多囊女性来说,LH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所谓的副作用,也就是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她们的卵泡会因此停止生长。
然而,如果把这种副作用应用到多囊患者身上,那反而是一种治疗效果!
换句话说,少吃,低热量饮食,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减少,能使得下丘脑降低GnRH的脉冲频率,从而导致垂体分泌的LH减少,这样一来,FSH的功能得以发挥,卵泡便能更容易发育起来。
因此,只要把握好度,碳水化合物不要低到某个极端,这种饮食模式对多囊患者来说就是很好的降低LH的方式。
慢着,这种方法可不可以应用到瘦的、体重正常的多囊患者中呢?
这就要分情况讨论了,每个人的诉求点是不同的,有的人会嫌胖,希望保持比较瘦的身材,有点的人则想长胖点。
面对这两种需求截然相反的人,我通常也会给出不同的意见。
假如不介意偏瘦,那低热量饮食法也是可以给非肥胖多囊患者用的,但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确保微量营养素摄入充足,因为少吃了主食,往往意味着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多酚和某些矿物质摄入的减少。
记住,少吃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下丘脑以为身体匮乏能量,但实际上,任何除能量营养素外的,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的微量营养素是一点儿都不应该少的。
而且有趣的是,只要保证营养均衡、充足,低热量饮食还是目前被唯一验证有效的抗衰老饮食,可以有效提高细胞的NAD 水平。
你知道吧,现在网上卖得沸沸扬扬的NMN/NR补充剂,不就是宣传通过提高NAD 来延年益寿嘛,现在只要控制饮食就能免费得到。
不过我也得强调一点,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么节食的,有些人真的太瘦的话,或者说本身肌肉就缺乏的话,长期采用低热量饮食是非常不明智的,这可能会使你发生营养不良或营养失衡等问题。
所以,这里我再提出另一种适合瘦的、体重正常的多囊患者的方法,那就是采取高于一般人运动量的运动,这样也可以降低LH。
这个方法的作用原理与低热量饮食类似,也能模拟“临界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的状态,从而降低LH。
事实上,那些需要进行高强度训练的女运动员中,不少人就会因为运动过量而发生月经不调,而原因正是过量运动,这会使得LH大幅度下降,直至影响卵泡的发育。
因此,多囊患者可以从中受到的启发是:给自己安排一个适合的运动量,它既比一般人的运动强度大,又达不到运动员的那种强度,此时LH就会降低,但不至于低到诱发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
好了,说了那么多,这篇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就一个。
多囊女生可以通过温和的热量限制以及强度稍高的运动来降低LH。
至于具体每个人该吃多少才合适,运动多久以及怎么运动才合理,是需要自己好好摸索和调整的,并没有什么标准可以套用。
唯一有的通用建议,就是你可以从现在起动起来,哈哈[奸笑][奸笑]
郑重声明:
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作为资讯分享,文章观点不能直接用作医疗诊断或健康干预建议。在采取任何预防或治疗措施前,请与你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沟通。
相关文章(点击蓝字查看):
1. 这种睡眠方法能有效地降低促黄体生成素LH
2. 闭经两大原因,是功能性下丘脑闭经还是多囊卵巢综合征?
3. 为什么坚持运动的人月经都没改善?因为你只做了有氧和无氧运动而已
4. 多囊的低碳生酮饮食减肥法入门指南
女性肥胖痤疮当心患什么病
谈了痘痘背后的真凶之后,留言者众。或许是题目有些令人误解,或许是前文讲得不够,需要再科普一次、二次甚至N次。今天主要讲讲这个病的表现与诊断。
首先得承认,目前这个病的发病率越来越多。一方面是诊断手段的提高与大家的警惕,使得过去很多漏诊的患者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另一方面,患者的发病率也的确有升高。报道表明,发生率从5-10%到26%都有人报道。
其实,这个病是个相对年轻的病。1935年,Stein-Leventhal描述了闭经和双侧卵巢多囊性改变的关系,并且意外地发现对这类患者的部分卵巢进行切除,有助于患者恢复排卵,因而学术界一直称此病为Stein-Leventhal综合征。这个疾病的主要特征有肥胖、闭经和多囊卵巢,部分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后来学术界逐步认识到这种疾病的病因多种多样,临床表现呈现出高度的异质性,对这种疾病的诊断到目前为止,争论至今尚未结束。不过,大家比较认同的是2003年在荷兰鹿特丹会议上形成的共识,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即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三大证据中,只要有两个,就可以诊断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这3个证据是:1.排卵障碍或者无排卵(如基础体温测定BBT,或超声监测排卵发现无排卵);2.高雄激素的临床表现(如多毛或痤疮)或高雄激素血症的实验室证据(血液中查出有睾酮增高);3.超声检查发现卵巢皮质中有多囊改变(每个卵巢>12个小的窦状卵泡),且排除了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分泌雄激素的肿瘤或库欣综合征等疾病。
此外,有些患者在初潮前后出现多毛或肥胖;LH/FSH比值升高等也曾经作为参考指标。由于人种的差异,有些特征在不同的人种其表现是不同的。比如多毛在白种人患者中,出现的几率高达70%,而在日本患者中出现多毛的仅20%;而青春期患者的痤疮发生率则非常高。
目前对于这个标准,学术界仍有争论,但是大家基本上都认同它是一个代谢性疾病。比如肥胖是这类患者的特征,但到底是肥胖后才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还是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之后才出现肥胖,涉及到孰因孰果的问题,实际上却很难回答。只能说,多囊卵巢患者中,高达50%的患者合并有肥胖。
大约48%的患者合并有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往往合并有糖尿病。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大约1/3的患者的糖耐量受损,其中近10%的患者合并有II型糖尿病。即使是没有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其糖耐量异常和II型糖尿病也有轻微升高。此外,脂肪代谢在这些患者身上也有异常。主要表现为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I水平降低。
由于不排卵,这类患者当然是不孕。我国绝大多数患者年轻时很少到妇科就诊,多数都是等到婚后发现不孕后才到妇产科就诊。等到了40多岁,这类患者又常常患上高血压、冠心病。在围绝经前后,高血压的发生率在这类患者身上可高达40%,且心梗发生率比常人要高7倍。在妇科,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称为“三联征”,主要指这类患者很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癌。
最后,要强调一下的是,有些人根本就没有到医院接受过正规检查,自己在外买药吃了起来;其次,有些人只顾在家吃药,没有及时到医院复查,更没有排除肾上腺疾病尤其是库欣综合征和雄激素肿瘤。其实这两点非常重要,如果不排除的话,再多的药物治疗也是没效的。
肥胖人群如何备孕
肥胖与生育:备孕路上的重要一课
引言
在备孕的道路上,除了满怀期待的心情,还有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关注体重管理。肥胖不仅影响个人形象,更对生育能力和妊娠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肥胖如何影响生育,以及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一、肥胖对月经周期的影响
肥胖可不是小事,它可是会悄悄扰乱你的月经周期哦!肥胖可能导致卵泡期延长,而黄体期缩短,这使得与怀孕密切相关的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黄体酮(P)的水平都相对较低。这些激素的变化,会直接导致卵母细胞质量下降,月经变得不规律,从而大大影响生育能力。
二、肥胖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联
你知道吗?肥胖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可是“好朋友”。PCOS的特点就是卵巢多囊样改变、雄激素过多和胰岛素抵抗。这些改变,无疑又给备孕之路增添了几分坎坷。
❄️ 三、肥胖孕妇的高风险 ❄️
肥胖人群一旦妊娠,身体里的胰岛素分泌可能会失调,妊娠期糖尿病就可能找上门来。而且,由于体内脂肪堆积过多,肥胖孕妇比正常孕妇更容易患上高血压,即妊娠高血压,这给孕产妇带来了一系列的高风险。
应对之策:积极减重,迎接好孕
所以,肥胖的朋友们,在备孕期一定要行动起来!改变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努力把体重减下来。如果实在难以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目标,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司美格鲁肽或者二甲双胍这类药物来协助减轻体重。必要时,还可以考虑接受减重手术。这样,不仅能提高受孕机会,还能改善妊娠结局,确保母婴健康。
结语小贴士
备孕之路虽不易,但只要我们用心准备,积极面对,相信好孕一定会到来!
记得关注我哦,我是陈晨脑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