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合并高脂血症(肥胖合并高脂血症更容易得糖尿病)

文章目录:

“糖胖病”你听过吗?肥胖+糖尿病,危害加倍

糖尿病听多了,但糖胖病是个什么 ?没错,糖尿病大家相对熟悉,而“糖胖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比较陌生。

“糖胖病”实际上就是肥胖2型糖尿病,也就是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是糖尿病与肥胖并存的表现。

简单的理解公式:“糖胖病”=2型糖尿病 肥胖=患有2型糖尿病的同时伴随体重增加。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由外国人Sims和他的同事提出的,它的英文名称为“diabesity”,是由糖尿病(diabetes)和肥胖(obesity)两个单词所组成。

“糖胖病”主要是用以强调肥胖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联系,代表了肥胖2型糖尿病这一特殊人群。

“糖胖病”可怕么?

随着现代生活饮食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糖胖病”成为了一种现代流行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中糖尿病排名第9,糖尿病已进入前10名死因,自2000年以来显着增加了70%。糖尿病也是导致前10名男性死亡人数增幅最大的原因,自2000年以来增加了80%。

临床上肥胖患者易合并代谢异常性疾病,比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高尿酸血症等,而这些代谢异常问题容易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肾病等,而其中很多疾病也恰恰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的合并症或并发症。

当肥胖 糖尿病,糖尿病病情易加重,使血糖更难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往往血压不正常且难以控制;当肥胖 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升高。

所以肥胖 糖尿病的危害,不是1 1=2,而是1 1>2!您说可怕不可怕呢?

如何判断是否得了“糖胖病”?

第一步:判断是否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第二步:计算体重指数BMI及测量腰围。

腹型肥胖:男性腰围 ≥ 90 厘米或女性腰围 ≥ 85 厘米。(腹型肥胖不容忽视;特别注意“将军肚”的人士。)

符合以上两步者,就可以断定为:糖胖病。

中医怎么看“糖胖病”?

按照中医相关文献报道及临床经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01脾胃湿热型:表现为食欲强,形体壮实,面红,口臭口渴,便秘尿黄,有痤疮。

02脾虚痰湿型:表现为胃口时好时坏,舌苔白厚,大便稀溏,乏力,懒言少动。

03脾肾阳虚型:表现为腹臀部胖,浮肿,畏寒肢冷,小便多,腹泻腰酸,耳鸣。

04肝郁气滞型:表现为情绪易怒,面暗身痛,睡眠差,月经不调。

以上四种类型,唐咸玉主任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更多的是脾虚痰湿兼有肝郁气滞的类型。

#家庭医生超能团##糖尿病#

甘油三酯偏高是大鱼大肉惹的祸?身材肥胖的人一定会得高血脂吗?

老刘今年50岁,是公司的中层领导,经常陪老板出去应酬,在一次体检中查出甘油三酯偏高,手底下的年轻人都在私下议论说是他平时大鱼大肉吃出来的。老刘听了有些后悔,早知如此,当初就应该管住嘴巴,现在可好了,不知道怎么样才能降下来。

除了老刘以外,还有一个人的体检报告让人意外,她就是宋大姐,是公司的会计,今年48岁,人特别胖,体重有160斤,平时吃饭多以肉食为主,吃的蔬菜和水果很少,可是她的血项却全部正常,真是让人纳闷。如果说天天大鱼大肉的人血脂会偏高,为何宋大姐没有偏高呢?

甘油三酯偏高是大鱼大肉惹的祸?

这是很多人对血脂的理解,觉得血脂偏高就是吃了太多肉了,但其实食物中的脂肪和体内的脂肪不是一回事,和你抽血化验出来的脂肪也不是一个概念。脂类物质有两类,一个是脂肪,一个是类脂,血液中的脂肪可以游动,而皮下脂肪不能游动,血脂顾名思义就是检查血液中的脂肪含量,可以通过四项参数值来判断。

血脂为啥会升高呢?很多人觉得是不良生活方式所致,但其实还会受疾病、长期服药等因素影响,所以不能直接说是大鱼大肉惹的祸。在平时的接诊中,很多患者的饮食并没有大鱼大肉,而是摄入太多的碳水,爱吃米面之类的食物。

血脂偏高的人可能是胖子,也有可能是瘦子,没有直接关系,吃进去很多大鱼大肉不代表他一定会得高血脂。但是,如果一个人腹部很大,说明他肝脏合成的脂肪较多,要注意高血脂的问题。

虽然血脂升高的因素不只饮食这一点,但是饮食占主要因素,大家在生活中还是有必要关注饮食健康,不健康的饮食习惯趁早改掉。

1、摄入过多的米面类食物

这一点很多人忽视,因为中国人的主食米面占比很大,尤其是中老年人,半辈子都是这么吃的,早就习惯了。早晨包子馒头,中午大米饭,晚上面条,顿顿精制米面,可是碳水摄入过多最后都会转化成脂肪,不利于血脂稳定。如果你已经查出血脂偏高,应适当控制碳水摄入量,多吃粗粮杂豆类,有助于降血脂。

2、摄入过多的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也是很多人爱吃的,不管是切片爆炒还是烧烤味道都很好,但是其中的胆固醇含量很多,大量摄入会使血脂升高,比如说猪肾、猪脑、鸭肝等等,每天应控制在300克以内,一周食用不超过3次。

3、摄入过多的油盐糖

平时炒菜喜欢放猪油以及很多糖、盐调味,吃起来有滋有味,时间长了却会影响血管健康。糖和盐损伤血管壁,脂类物质沉积留在损伤部位,最后越来越多,血液流动的速度就减慢了,血脂水平也会跟着上升。因此,患者应减少使用调味品,保持清淡口味。

中老年人甘油三酯偏高很常见,因为他们的身体本来就在衰老,还有高血糖、高血压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常常伴随着血脂升高,而年轻人也有一定风险,平时经常吃外卖,重油重盐,还喜欢喝奶茶、吃烤串,再加上运动少、久坐、晚睡、抽烟,种种因素相加,风险并不比中老年人少。所以,这两类人都要注意保养身体,做对血管有利的事。

甘油三酯偏高,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要做好?

适量补充水分对血管好,患者平时要注意喝水,晨起后、饭后、午休后、睡前这四个重要时间都应该摄入水分,稀释血液,加速血液流动,强化代谢能力,预防血管堵塞。

没有哪一种食物可以降脂,但是我们可以吃对血管有利的食物,比如说猕猴桃、海带、鱼肉、鸡蛋、洋葱等等,补充营养素,减少脂类物质堆积。改变饮食习惯,用粗粮代替细粮,用白肉代替红肉,用白开水代替果汁饮料。

想预防血脂升高,或者已经确诊高血脂,都应该积极运动。首先运动能帮你减掉腹部和肝脏上的脂肪,其次是有利于控制体重,将吃进去的食物热量抵消,最后是提升血管弹性,不容易得慢性病,减少血脂升高的风险。

血脂偏高的人应服用药物,同时在饮食和作息上都要调整改变,晚上别熬夜早点睡,白天抽空锻炼身体,合理搭配饮食,相信血脂水平很快就能降下来。虽然血脂升高初期没有什么症状,但是如果控制得不好和其他疾病合并起来也会带来麻烦,希望大家放在心上。

肥胖的种类 肥胖竟然也分“四色”

现在的肥胖人士是越来越多了,并且是越来越年轻化了,很多的青少年加入到这个行业中,那么对于肥胖我们是如何是定义的呢?今天小编告诉大家,其实肥胖也是有种类的,不信你就看看吧,看你是属于哪一种的?

肥胖的原因有很多,每一种因素的导致的肥胖的后果都是非常的严重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日前召开的第四届同济大学-十院内分泌代谢国际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最近一次覆盖全国10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中,超重比例达到30.6%,肥胖则占到12%,且肥胖比例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相关。

既往医学界将肥胖分为单纯性和病理性两大类,现在对于肥胖的分型,医学界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可根据肥胖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分为“四种颜色”,分别是“白胖子”、“红胖子”、“黄胖子”和“黑胖子”。每一种颜色都有其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医学干预的手段自然也不同。

白胖子——不合并代谢异常的单纯性肥胖

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习惯将“白”与“胖”联系在一起,可见白胖子是十分常见的一种单纯性肥胖。

这类人群的BMI(体重千克数/身高厘米数2,一项反映人体胖瘦程度的精准指标体系)≥28,但是并未合并代谢异常,如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甲状腺功能紊乱、性功能紊乱等,从外表看上去属于均匀的胖,皮肤白嫩,故名“白胖子”。白胖子的健康水平较好,控制体重的关键是靠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均衡饮食、加强运动等,一般不需要特别的药物干预。

红胖子——伴高血压、多汗怕热,代谢旺盛的肥胖

红胖子的外貌特征十分明显——脾气较为急躁,一激动就容易出现面部甚至全身皮肤潮红并伴有出汗。除了皮肤红,这类肥胖者往往血压也亮起红灯。

平时生活中常常觉得精力旺盛,虽然经常活动,但体重却没有明显下降。红胖子减肥除了“管住嘴、迈开腿”的生活方式干预外,还需对高血压等并发疾病作积极的药物干预。不能仅仅满足于体重的降低和腰围的缩短,更应将血压稳定控制在135/85 mmHg以下,这样才能确保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长治久安。

黄胖子——精神萎靡、代谢率低下的肥胖

黄胖子的病情较为特殊,他们往往与“懒”有着不解之缘。当然,这种“懒”并不是主观和道德层面的,而是生理层面的——由于甲状腺、性腺等激素的分泌水平较低,无论白天黑夜,人总是处于倦怠、无力甚至嗜睡的状态。黄胖子饮食与正常人差不多,只不过由于代谢水平低、消耗少,而导致热量和脂肪的积聚。对疑似黄胖子的患者,应及时抽血检测各项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以便得到明确诊断的依据。

黑胖子——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的肥胖

黑胖子并不是指外表像李逵一样,而是患者的颈部、腋下、腹股沟、肛周、脐窝等部位,出现色素沉着和角化,局部像沉积着一层污物,但无论怎样清洗都无法去除。

如果肥胖患者伴随有这样的皮肤改变,就有可能患上了黑棘皮病。皮肤的表现只是外在的,内在原因则是严重的胰岛素抵抗、高尿酸血症、游离脂肪酸等炎症因子升高。

黑胖子的病情最为复杂,若不及时干预,日后极有可能加入糖尿病的队列。因此,医学干预不能仅仅关注体重和腰围,更应一并检测空腹血糖、糖耐量、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一系列指标。只有对体脂和血糖同时干预,才能收获满意的疗效。

结语:以上就是今天小编为大家讲解的有关内容,你知道了吗?原来肥胖还有4种类型呀,太不可思议了,快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种肥胖吧,对症治疗,希望上文可以给大家提供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