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健康|正常饮食还频繁有饥饿感,可能与这几种健康问题有关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正常按点按量吃饭后,没多久又觉得饿。吃,担心长肉,不吃,又觉得饥饿难忍。
正常饮食,还频繁有饥饿感,一方面可能与疾病有关,另一方面是受多巴胺分泌情况的影响。如果长期睡眠不足、压力大、缺乏运动等,人体会自发地想办法分泌多巴胺,吃东西就是最方便快捷的办法。
容易饿可能是几种健康问题在作祟
糖尿病:很多高血糖人群存在胰岛素抵抗,吃进去的食物转化为葡萄糖后,不能及时被吸收利用,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供应,人体会产生饥饿感。
甲亢:甲亢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机体代谢变快,吃进去的食物被快速消耗,就会出现饿得快、吃得多的现象。
胃酸分泌过多:吃进去的食物,通常需要经过胃酸消化才能进入肠道吸收,如果胃酸分泌过多,也会加快消化速度。这类人群往往会有反酸、烧心、胃痛等症状。
肠道吸收能力差:肠道负责营养吸收,如果肠道异常,营养物质无法很好地被吸收利用,机体得不到满足,也会发出饥饿信号。
肝功能异常:正常情况下,当人体血糖浓度降低时,肝脏会分解肝糖原以供机体运转。如果肝功能异常,比如部分脂肪肝患者,肝脏里的脂肪酸过多,会导致肝脏储存、分解肝糖原的功能下降,难以及时支援降低的血糖,容易导致饥饿感。
饿了就吃,当心胃病和肥胖
如果一日三餐的饭量正常、营养也算均衡,即使有饥饿感,最好也要忍一忍。饿了就吃,确实能过嘴瘾,但也会给身体增加负担,例如,引发胃病、肥胖,晚上过度进食还容易导致失眠。
胃病:近年来,我国胃病人数与日俱增,并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这一趋势与日常饮食密不可分,比如长期不规律饮食、暴饮暴食等,对胃黏膜产生刺激,促使胃酸过度分泌,诱发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症状出现,严重时可诱发胃炎和胃溃疡。
肥胖:管住嘴、迈开腿,是常说的减肥方式。如果无法管住嘴,无节制进食,很容易肥胖。内分泌代谢科医生指出,一天中有上午十点至十一点、下午四点至五点两个饥饿时间段。如果这个时段吃很多东西,过一个多小时又该吃中午饭或晚饭,饮食叠加就会引起热量超标,导致发胖。
失眠:有些人晚上睡不着,常常失眠,应考虑过是否晚餐吃太多所致。吃太多食物会刺激大脑神经细胞兴奋,使人很难正常进入睡眠状态。
饿一饿,有助于延缓身体衰老
多项研究表明,适当饿一饿,器官衰老得更慢。据健康时报报道,2024年发表在自然子刊的研究显示,名为OXR1的基因在限制饮食从而减缓大脑老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饮食限制下,OXR1维持逆转录酶以延缓大脑衰老,也即少吃一点有利于减缓大脑衰老。
2024年发表在《细胞·代谢》杂志上的研究显示,适当挨饿或是一剂“护肝”良方,可有效预防脂肪肝和肝硬化,并阻止发展成肝癌。
2022年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适当保持饥饿感,能加速“细胞自噬”,清理衰老细胞,保持细胞的年轻活力。只需少吃就能改写衰老基因,延长寿命35%。
2018年,《细胞》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限制饮食摄入可以延缓皮肤纤维细胞的衰老过程,相反吃高脂饮食则会加速衰老。
2022年,《临床医学》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发现,12个月12%的热量限制有利于延缓血管衰老。
日常饮食怎么减少饥饿感
不吃会饿,吃了不利于健康,日常饮食怎么减少饥饿感?
多吃蛋白质: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消化起来相对较慢,可以帮助增强饱腹感、延缓饥饿。尤其是牛肉、鸡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肉类,完全消化需要4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适当多吃粗粮:米饭、馒头、面条等多属于精制碳水,更容易被消化,从而容易产生饥饿感。普通人群可以将主食的1/3~1/2由精米白面换为粗粮,其中的膳食纤维能增强饱腹感,还有助于增加维生素B等营养素的摄入。
喝够足量的水:养成每天多喝水的习惯,建议每天保证6~8杯水(约1500毫升~2000毫升),如果实在不喜欢白水,可以在水中加些新鲜柠檬片或者薄荷叶等,增加水的色彩和味道。也可以选择喝些茶水或者牛奶,健康又养生。
此外,还要保持充足睡眠,当人睡眠不足时,容易让身体产生疲劳感,而身体会进一步产生对能量的需求,让人有饥饿的感觉。每晚尽量在11点前睡觉,保证7~9小时的睡眠。
心理学专业人士表示,人们通常只在饥饿感很强和没有其它关注点的时候才感觉到饥饿,如果觉得自己整天翻来覆去就想着吃,可以尝试找个爱好,转移注意力。
聚焦:每天一勺“神奇种子”预防便秘
近几年,奇亚籽在健身和减肥圈子里风靡一时,甚至被称为“超级食物”,也经常会出现在轻食餐里作为点缀。
别看奇亚籽身材小小的,却富含膳食纤维、蛋白质、B族维生素、矿物质钙和镁、硒、不饱和脂肪酸以及多种抗氧化成分,每天一勺好处多多。
1.预防便秘,保护肠道
奇亚籽的膳食纤维含量很高,其中约25%~30%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其余为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吸水膨胀,所以奇亚籽吸水之后体积可增大至原来的15倍,食用后饱腹感强,也能促进胃肠蠕动。这对预防便秘很有帮助,也能预防肠道疾病。需要注意的是,同时要多喝水哦!
2.降低餐后血糖
发表在美国《营养评论》(Nutrition Review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食用7克以上奇亚籽,连续2个月后,餐后血糖水平有显著降低。
这与奇亚籽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不饱和脂肪酸有关。
3.降低血压
奇亚籽是高钾低钠的食物,非常适合需要控血压的人群食用。并且研究显示,每天食用>15克奇亚籽,连续吃60~168天,舒张压平均降低7.14mmHg。
4.保护血脂健康
血脂高主要是由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的增高导致的,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元凶。奇亚籽中含有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能有效抑制体内胆固醇的吸收,从而起到降血脂的效果;并且奇亚籽中的Omega-3脂肪酸可以在体内转变为少量EPA和DHA,对保护血脂健康有积极作用。
(综合来源:中国妇女报、上海杨浦官方微信、上观新闻、生命时报、澎湃新闻、新华网、科普中国)
工人日报客户端《乐健康》第537期
这些早餐习惯,减寿又伤身!快看看你中招了没?
美好的一天从早餐开始。大家都知道不吃早餐危害大,殊不知早餐吃不好竟会引发胃炎、肥胖、胆结石等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对于早餐,我们有哪些易忽视的坏习惯呢?
1
5种早餐习惯易伤身
1
豆浆 油条
豆浆配油条或者大饼卷油条,应该是很多人喜欢的早餐之一。但油条的油脂、热量都偏高,而且在高温油炸过程中,不仅会破坏营养素,还容易产生致癌物。
2
牛奶 酸性水果
很多减肥人士的早餐都会选择一杯牛奶加些水果。要注意,如果水果选择不当会引起腹胀腹痛。水果中的果酸、维生素C,能和牛奶中的矿物质元素结合凝固成块,影响消化和营养的吸收。
常见的酸性水果如橘子、苹果、桃、杏干、李子、樱桃、猕猴桃、柑、柚、葡萄、梨、杨梅等。喝牛奶后最好间隔半小时以上再食用这些水果。
3
饮料 零食
零食和饮料的搭配是最不科学的早餐搭配。早餐饮用碳酸饮料会导致体内的钙质过快的排泄,长期饮用就会缺钙。
零食多数属于干粮,早上食用不利于肠胃的消化,而且零食只能暂时提供能量,很容易再引起饥饿感,甚至很容易导致人体营养不足。
4
早饭吃太早或太晚
有人习惯早上五六点钟起床后就吃早餐,认为这样能及时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但这种想法是错的。
专家指出,夜晚器官需要休息,但消化器官因为需要消化吸收晚餐食物,通常到凌晨才真正进入休息状态,如果早餐吃得过早,就会影响胃肠道的休息。
但早饭吃太晚又容易诱发低血糖、胆结石等问题。早餐最好在早上醒来1小时内吃,时间最好安排在6:30-8:30之间,用15-20分钟的时间吃完。
5
边走边吃
不少年轻上班族习惯边走边吃,但实际上是为“病从口入”提供了机会。而且还会影响胃的正常消化,诱发胃炎,甚至出现胃下垂的情况。
2
“挑三减四”,选出好早餐
一份健康的早餐应该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1
挑粗粮
只吃大米、白面营养不太够,饱腹感也不是很强。可以适当添加一些粗粮,如杂粮粥、杂豆粥、燕麦片、全麦面包、红薯、鲜玉米等。
2
挑蛋白质
除了粗粮,蛋白质也是不可缺少的。建议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如水煮蛋、牛奶、酸奶、豆浆、豆腐、牛肉、瘦猪肉等。
3
挑蔬果
蔬菜颜色富于多样化,深颜色的蔬菜营养更丰富,可以适当多摄入。保证足量的新鲜蔬果的摄入,也有利于控制体重。
4
减油脂
油条、油饼、煎培根、汉堡等食物,脂肪含量太高,经常食用不利于健康,应该少吃。而且早上油脂类食物摄入过多,可能引发胆结石等病症。
5
减精致谷物
不要拿饼干、蛋糕、起酥面包、蛋黄派等当早餐。不仅热量高,其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酸还会危害心脏。
6
减盐
早上喝粥时很多人搭配的都是腌制的小菜。它们的营养价值低,仅能起到刺激味蕾的作用,无益于营养均衡,而且大量的钠也不利于控制血压。
7
减饮料
像果蔬饮料、牛奶饮料、酸奶饮料等饮品中,真正蔬菜、水果和牛奶的含量很少,多是糖、香精和其他食品添加剂调制出来的。
专家建议:早餐的搭配应该有适当的果蔬、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三类营养素,营养均衡才能活力每一天。
3
“对号入座”吃早餐
不同人对营养需求,稍有差异。因此,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来说,早餐也应该有不同的搭配。
1
学生:全面丰富
营养专家的建议是学生早餐有三要:一有主食,二有高蛋白,三要有水果和蔬菜,且蛋白质的量要稍微多点。
相较于只吃主食,“三要”早餐搭配的原则实际上是让食物能量缓慢释放,从而支持孩子一个上午的脑力和体力活动。
2
办公族:低脂护眼
办公室白领活动量少,很容易囤积脂肪,所以早餐要尽量低脂,可以选择杂粮粥搭配鸡蛋。
另外,由于办公室一族需要经常面对电脑,可在早餐中加些护眼食物,如西红柿、胡萝卜等橙黄色的蔬果,喝杯枸杞豆浆也不错。
3
体力劳动者:高蛋白肉类
体力劳动较多的人,比如装修工、搬运工等,一定要在早餐中有足够的主食,也可以在早餐中适当多加一些肉类,摄入足够蛋白质,延长饱腹的时间,增加肌肉。
不过要注意少吃肥腻的猪排、少喝甜饮料,避免脂肪和糖分超标。
4
中老年人:低脂高纤
许多老年人活动量低,消化功能较差,还容易出现便秘问题。所以,老年人的早餐应该要达到少肉、低脂、高纤、容易消化这四个指标。
另外,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需要强化补钙。建议早餐可以摄入低脂高钙奶、鸡蛋、豆腐等以补充优质蛋白质。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所以,早饭要吃饱吃好。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
晚上7点后,别再吃它了!老胃病、肥胖就是这么来的
你的晚餐一般几点吃?
晚上6点? 7点? 还是8点?
近日,一项研究却显示,睡前两小时,或是晚上7点后进食,会导致心梗脑梗都高发!
古人曾说,“过午不食”。所谓“午”,就是中午11点~13点,虽然现代人睡的时间明显晚于古代,不能做到。但是提倡大家晚饭最好在晚上7点前解决,避免晚餐吃得太晚给身体带来疾病!
晚餐吃得晚,可能引发疾病
除了研究人员发现的心梗和脑梗,这些疾病也与晚餐吃的太晚有关!
1、动脉硬化
晚餐吃得太晚,还会造成高血脂。并且入睡后,血流速度又明显降低,从而导致血脂在血管壁上不断沉积。长此以往,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系数,自然就增大了。
2、胃病
晚餐吃得太晚的人,胃也要跟着加起夜班来。胃的疲劳状态,加上老化了的黏膜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久而久之就出现了胃病!
3、糖尿病
晚餐吃得太晚,会因刺激胰岛素持续大量分泌,致使分泌胰岛素的B细胞负担过重。
如果是长期的持续超负荷分泌,特别是中老年人,则会因B细胞功能衰竭而诱发糖尿病。
4、肥胖
如果晚餐吃的太晚,会使夜间血液中的糖、脂肪、氨基酸含量增加,并转化为自身的脂肪,沉积于体内各部位,久而久之,就使人发胖。
5、失眠、神经衰弱
晚餐太晚,必然造成胃、肠、肝、胆、胰等脏器,在睡眠时仍不断地工作且传递信息给大脑,使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中,进而造成多梦、失眠。
长期下来,就会引发神经衰弱等疾病。
6、新陈代谢紊乱
晚餐吃得太晚,会导致新陈代谢紊乱,让你经常感到乏力、头晕、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也可因免疫力降低而容易患感冒、皮肤生疖、伤口经久不愈等。
所以,大家一定要形成 “晚上7点前吃晚餐” 的习惯。那么 过了7点后,晚餐该怎么吃呢?
过了7点,晚餐应该这样吃
1 只吃5分饱
过了7点,肠胃消化的黄金时段已过,胃液减少、胃动力变差。这时候“补吃”晚餐,要比正常晚餐吃的更少。最好只有正常晚餐的一半,也就是5分饱。
这种感觉就是 “刚吃到爽”,就要放下筷子停嘴 。
2 吃得比正常晚餐更慢
因为已经很晚, 吃得慢一些,可以把食物咀嚼的更碎,更有利于肠胃消化。 同时也给身体一个反应的时间,让身体体会5分饱的感觉。
同时最好不要“边吃饭边看视频、边吃饭边说话”,这样最影响消化了,必然会增加胃的负担。
3 多以蔬菜和粗粮为主
如果晚餐吃得太晚,就不要再吃大鱼大肉了。这些脂肪和蛋白质会加重身体负担,甚至等你已经熟睡了,身体还在帮你消化这些残食,无疑会导致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
所以这时吃晚餐,最好就是吃一点蔬菜 粗粮。这种搭配完全不会加重身体负担。 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加速食物在肠道的停留时间,避免癌症的发生。
注意:过了9点,就不要再吃了
如果实在太晚了,比如已经晚上9、10点了,马上要睡觉,最好就不要再“补吃”了。
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 喝一杯热牛奶 一小把坚果 。热牛奶可以更好的助眠,坚果可以增加一定饱腹感,并不会给身体带来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