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错觉!过了这个年纪,真的更容易长胖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目前我国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肥胖会增加一系列疾病的发生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瘟症,既影响大家的健康,还会给每个人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说到肥胖,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一旦跨过25岁的门槛,体重管理似乎变成了一场艰难的战役,脂肪悄悄累积,身材线条不再像往昔那般紧致。
这不禁让人疑惑,难道说,身体在25岁后就悄然设下了一道“发福界线”?年龄真的是划分苗条与臃肿的隐形标尺吗?是不是25岁之前都可以放开了吃?
发胖真的有“年龄分界线”吗?
不得不说,发胖还真有“年龄分界线”。从全球相关肥胖研究情况来看,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青、中年时期体重会逐年增加。
美国一项调查显示,未成年时期,人们总体的肥胖率都是比较低的。但成年人后,肥胖率就开始增加。数据显示,18~24岁的时候,肥胖率是最低的,只有22.4%,但25岁就是一个分水岭,从25岁以后,肥胖率就开始飙升,而45~74岁阶段是肥胖率最高的。
△横轴是年龄段,纵轴是肥胖人群占比,可以看到25岁后肥胖率明显飙升。
一个中国的研究数据(下图)显示,超重和肥胖的总体患病率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趋势会有所不同,基本上也是从24~29年龄阶段开始,肥胖率增加;在中年男性(55~59岁)和老年女性中达到峰值(65~69岁)。
不过,我们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发胖呢?这个就没有特别明显的界线了,没人能说清楚是几岁,不同人之间的差异也很大。但总体来说,一般是随着年龄增大,大家的体重都会增加。
为什么年纪大了容易长胖?
很多人都会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怎么吃都不会胖,年龄大了,稍微多吃一点就会变胖。对比自己以前的照片,经常会发出感慨:岁月是一把杀猪刀。为什么年纪越大,人就越容易长胖呢?
1
随着年龄增长,吃得更好更多了
最大的改变是,随着年龄增长,生活条件一般更好,吃得也会更好更多。
年轻的时候,大部分人因为生活、经济等问题,通常吃得比较少。但随着年龄增长,经济条件开始好了,生活水平也好了,饮食也会发生很大改变,会吃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加上很多人应酬也变多,大鱼大肉也成了家常便饭。高能量食物吃得多了,能量摄入也随之升高,自然就更容易长胖。
2
随着年龄增长,运动量降低了
年轻的时候,在学校里、在工作单位里,大部分还会经常活动,想想你打篮球、踢足球是不是都是年轻的时候?
但随着年龄增长,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很少有时间去运动了。大部分人也都习惯了长时间、久坐不动生活模式,要不长时间坐在电脑屏幕前工作,即使有点时间休息也宁愿躺着玩玩手机、看看剧,一连好几个小时都不想走动。活动少了,更不用说去健身房锻炼了。
吃得多了,运动还少了,能量就更不能消耗掉,也就更容易长胖了。
3
年龄越大,肌肉流失,代谢率下降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肌肉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约10%~15%的肌肉在20~50岁之间流失。
肌肉量直接决定人的基础代谢,肌肉组织是人体葡萄糖最大的消耗者,失去它就意味着体内大量的葡萄糖没了地方消耗,能量代谢速度也会大大降低。吃同样的食物,可能会有更多的能量在体内储存起来,导致体重增加。
而且,随着年龄增大,我们的脂肪代谢也开始发生变化。有研究对54个人脂质周转率的变化进行了13年跟踪,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管是体重减少还是增加,这些人的脂肪组织的脂质周转率都降低了。
脂质周转率是指脂肪细胞中的脂质被移除和储存的速度。脂质周转率的降低意味着脂肪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放慢,这使得体重增加变得更容易,哪怕我们没有比以前吃得更多或锻炼得更少。研究中就发现,没有刻意节食的参与者,随着年龄增长,平均增重20%。
4
体内激素改变,让人很容易变胖
激素是体内各种新陈代谢反应的化学信使,调控着大多数身体机能的改变。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体内的激素也会发生变化,同样会导致人更容易变胖。
比如,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的睾酮每年以1%~2%的速率减少。睾酮调节脂肪分布,影响肌肉质量。它的减少,会使身体燃脂效率大大降低。而女性随着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也会下降,在更年期,雌激素还会出现明显下降,很容易导致腹部脂肪的堆积。
如何防止长胖?
实际上,我们想要的减肥,不是减骨骼、肌肉、身体水分,而是要减脂肪。因为过多的脂肪会增加疾病的风险,也使我们的身材变得臃肿。
如果仅仅追求减少重量,而不去降低体脂肪比例,甚至造成肌肉流失,就会降低自己的代谢率,形成难瘦易胖体质,这和减肥的根本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而减脂肪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也就注定了,任何想要快速减肥的方法都是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的。
那么我该怎样与时间对抗,保持自己的身材呢?
1
合理饮食
饮食是头等大事。毕竟,人会长胖的基本原理是能量收支不平衡——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支出了,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人体内储存。
所以,要想防止长胖,首先要扭转能量收支,避免摄入过多的能量——也就是常说的管住嘴。要养成长期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比如,不要吃太多,少吃高油高糖等高能量食物,少喝含糖饮料,少吃油炸食品等。大家不妨按照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推荐做起,来安排自己每天的饮食,并逐渐养成习惯坚持下去。
2
坚持运动
这是减肥过程中最难的部分,但也是最有效的部分。
多运动锻炼对身体的健康也是多方面的。年纪大了,肌肉会慢慢减少,蓄积的脂肪越来越多,代谢也会下降。多运动锻炼能增加能量消耗,避免过多脂肪在人体蓄积,还可以加快脂肪组织的周转速度。
而且,多运动锻炼还能增加体内肌肉的含量,提高人体能量代谢能力。因此,一定要坚持每天都运动,至少每周坚持三次以上的半小时运动。
提醒大家,减肥并没有捷径,大家在控制体重这条路上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减肥是一项终身大事,要拼智商,拼理性,更要拼心态、拼自律能力。
(来源:科普中国)
责任编辑:赵羽祺
2023中国肥胖地图出炉:超四成男性体重超标
来源:【大河健康报】
以下文章来源于医脉通内分泌科 ,作者医脉通
8月17日,一篇题为《中国肥胖患病率及相关并发症:1580万成年人的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的研究报告发表于学术期刊Diabetes,Obesity and Metabolism(IF:5.8)。
报告绘制出了一幅数字版的“中国肥胖地图”,数据显示:我国总体超重人群占比34.8%,肥胖人群占比14.1%。
通讯作者为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母义明教授,第一作者为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陈康副教授。
本项研究纳入来自2019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519个美年健康体检中心数据,涉及近1580万名成年人受试者,旨在评估超重/肥胖的患病率以及肥胖相关并发症的患病情况。
肥胖定义:
正常体重:BMI 18.5~<24 kg/m2
超重:BMI 24~
肥胖:BMI ≥28 kg/m2
数据显示,按照我国超重和肥胖的BMI分类标准,1580万成年受试者中超重人群占比34.8%,肥胖人群占比14.1%。
按地区而言,北方超重/肥胖的比例普遍高于南方,其中超重比例前四名的省份为内蒙古(37.1%)、山东(37.1%)、河北(36.6%)和河南(36.6%)。
表1 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超重/肥胖比例
注:因缺少数据,未包含台湾省以及香港、澳门地区
关注“大肚腩”——全国40.2%男性体重超标数据显示,肥胖占比存在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男性肥胖比例较女性更高、且肥胖年龄往往更轻。
➤ 肥胖的“性别差异”
总体而言,超重和肥胖在男性中比女性更普遍(超重:41.1% vs. 27.7%;肥胖:18.2% vs. 9.4%)。
“男性更容易肥胖有几方面的原因,通常与其在生活或工作中所受压力和情绪有关。”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伍学焱教授表示。
一是长期的过高压力和不良情绪易导致内分泌激素分泌紊乱,主要是应激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既公众通常所指的激素)分泌大量增多,起到对抗胰岛素作用,增加腹部脂肪堆积,引起以“将军肚”为特征的腹型肥胖。
二是为缓解压力和释放情绪,男性常会采取喝酒和过多进食等不良生活方式为手段。除过量进食外,酒精往往也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样也会促进肥胖形成。
三是睡眠问题。长期的睡眠不足或不规律,也会通过打破能量平衡而导致男性肥胖。
➤ 肥胖的“年龄差异”
超重和肥胖比例在不同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差异,男性的“肥胖高峰年龄”通常比女性小。男性超重患病率在50至54岁达到峰值(55至59岁保持不变),女性则是在65至69岁达到峰值;男性的肥胖患病率在35-39岁达到峰值,而女性则是70-74岁。
图1 我国人群超重患病率
图2 我国人群肥胖患病率
近九成肥胖患者存在并发症作为研究的一大亮点,本项研究对肥胖相关并发症种类、患病率和患病数量进行了深入分析。
1.并发症种类及患病率
整体人群中,最常见的肥胖相关并发症是脂肪肝(34.9%)、糖尿病前期(27.6%)、血脂异常(24.9%)和高血压(17.6%)。与健康体重参与者相比,超重/肥胖参与者的并发症患病率明显更高(趋势P<0.001)。
超重和肥胖受试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脂肪肝(49.0% vs. 81.8%),糖尿病前期(按ADA标准:30.7% vs. 36.9%),血脂异常(31.3% vs. 42.4%)和高血压(20.7% vs. 36.9%)。
健康体重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糖尿病前期(按ADA标准:23.0%)、血脂异常(16.9%)、颈动脉斑块(14.3%)和脂肪肝(13.3%)。
“现代人因饮食不节和久坐少动,以腹型肥胖为主要特点的代谢综合征人群剧增。”清华大学玉泉医院内分泌免疫科副主任李步满介绍,代谢综合征是2型糖尿病的关键预测因素,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代谢综合征早期就存在血管功能的病变,随着病程延长,大血管并发症、微血管并发症会相继出现。
图3 正常、超重或肥胖受试者的并发症患病率
2.并发症数量
在整体人群中,40.3%的参与者没有并发症,29.6%有一种并发症,17.7%有两种并发症,9.1%有三种并发症,其余有四到八种并发症(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脂肪肝疾病、慢性肾病、胆石症和/或颈动脉斑块)。
超重受试者中,29.3%的参与者没有并发症,32.8%有一种并发症,23.0%有两种并发症,11.5%有三种并发症,其余有四到八种并发症。
肥胖受试者中,10.9%的参与者没有并发症,25.8%有一种并发症,30.6%有两种并发症,22.8%有三种并发症,其余有四到八种并发症。
健康体重者中,58.3%的参与者没有并发症,28.3%有一种并发症,9.7%有两种并发症,3.0%有三种并发症,其余有四到八种并发症。
图4 正常、超重或肥胖受试者的并发症数量
小结综上所述,最新“肥胖地图”显示,超重和肥胖在中国成年人中非常普遍,且不同性别、年龄组和地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且超重和肥胖与其他慢性疾病的高患病率存在明显关联。
本项研究强调了在国家整体层面进行体重及相关并发症管理的必要性。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郭美美审讯时跷二郎腿被民警制止,卖69元一粒的减肥药成本仅8毛
曾因开设赌场罪入狱的郭某某,因非法销售有毒有害的减肥药再次被捕。郭某某审讯时跷二郎腿被民警制止,据悉,该减肥药成本只需要8毛,卖到顾客手里时却高达69元一粒,药丸中还含有国家明令禁止添加到食品里的成分西布曲明,会危害人体的心脑血管。
针对分销商和生产商,民警分赴各地展开全链条集中抓捕。在对经销商之一的郭某某进行审讯时,她的态度随意轻浮,甚至翘起了二郎腿,随后被民警及时制止。
据悉,郭某某为“网红”郭美美。郭美美数年前在网上以虚假身份炫富,并因开设赌场罪获刑,其于2019年刑满释放。
当时,浦东分局经侦支队食药环知大队探长黄帅帅介绍,西布曲明一开始是给重度肥胖症患者使用的一种处方药,后面在2010年10月30号就被国家列为禁药,禁止添加在食品包括减肥产品当中。因为它会对人体的心脏、心血管,包括肾脏、肝脏产生一系列的影响,造成最恶劣的影响是直接致死 。
据澎湃新闻报道,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西布曲明属于“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非法生产、销售添加西布曲明的减肥糖依法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而在本次案件中,郭美美承担经销商的职责,利用自己的“网红”身份,在微信朋友圈以及短视频等社交平台、电商平台进行减肥糖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