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肉疼(发胖肉疼)

文章目录:

肥胖久坐都是诱因!脚痛别大意,或与这种疾病有关

来源:武汉晚报

当你早上揉着惺忪的双眼

迷迷糊糊踏出第一步

突然脚后跟传来一阵尖锐刺痛

瞬间睡意驱散

转而疑惑不安

这脚既没红也不肿

怎么会这么疼呢

01、中老年人尤其要提防足底筋膜炎

汉口60多岁的余奶奶,近半年来被足底筋膜炎折磨得苦不堪言,简直像在“刀尖上跳舞”。起初,她以为静养一段时间就能好转,但却事与愿违。她这才选择就医,一去就被查出足底筋膜炎

余奶奶纳闷,明明在家进行过锻炼,为啥毫无缓解?医生解释道,足底筋膜炎需要科学规范治疗,如果采取不正确的锻炼方法,反而会加重疼痛,耽误病情。

02、久穿厚底雪地靴易发足底筋膜炎

首先,足底筋膜是指位于足底部皮下的一层致密坚韧的筋膜,包括内侧带、中央带和外侧带三部分。其呈弓弦状,起到维持足纵弓的作用。

足底筋膜炎即是指足底筋膜组织的炎症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足跟和足底部位的疼痛,尤其在起床后迈出的第一步,或长时间休息后重新行走时,疼痛感最为强烈,随着活动量的增加,疼痛可能会有所缓解;但过度行走或站立时,疼痛又会加剧

通常,这种疾病多发于40-60岁人群。人们从事攀爬、长跑活动或长时间站立都会加重这种疼痛。尤其高足弓、扁平足等,都可能增加足底筋膜的负担,使其容易发生炎症。

其实,某些日常生活行为和特定人群易发足底筋膜炎:

不合适的鞋子:长时间穿不合适的鞋子运动会诱发足底筋膜炎,长时间穿高跟、厚底鞋也同样有风险。

在冬季,不少人选择流行款的厚底雪地靴来穿,殊不知,超过4厘米的厚底雪地靴会导致鞋底偏硬,长时间行走容易引发足底筋膜炎。

不合理的运动:短时间大幅增加跑步里程或频繁参加高强度训练,足底筋膜长期受到牵扯,就很容易引发此症状。

久坐或久站:由于职业因素需要长时间久坐久站的人群,如教师、服务员等,足底长时间承受巨大压力也可能造成炎症突发。

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因缺乏运动,足底筋膜缺乏拉伸,更容易出现这类问题。

体重超标:脚底承受的负重大,也是足底筋膜炎的高发人群。

03、疼痛突袭,如何缓解

脚底疼痛来袭,如何及时缓解?

拉伸与休息:当脚后跟突发疼痛时,尽量坐下休息,减少站立和行走的时间,给脚部足够的休息时间。

同时,可做一些简单的拉伸动作,如坐在椅子上,将脚伸直,用手抓住脚趾并向身体方向拉伸,重复几组能帮助放松足底筋膜。

冰敷与热敷:在疼痛发作的48小时内,采用冰敷的方法:每次冰敷15至20分钟,每天3至4次。

注意,疼痛缓解后改为热敷,用温水泡脚或热毛巾敷足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当然,能提前预防是更优之选:

控制体重:体重过重也会增加脚底负担,因此减重可减轻足部的负担。

选择合适的鞋子:选择鞋底柔软、有弹性,并且具有良好足弓支撑的鞋子,能预防足底筋膜炎。

合理运动:合理进行运动,避免过度运动造成疼痛。可以选择一些对足底压力较小的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

04、足底筋膜炎的疗法

1、牵拉疗法

包括足底和腓肠-足底筋膜牵伸、脚趾弯曲、脚趾毛巾弯曲训练和单侧足跟抬高伴足趾背屈运动练习。

美国足踝外科协会推荐跖筋膜非负重下牵引治疗,作为急性期跖筋膜炎的治疗手段之一。

2、贴扎技术

胶带支撑受累足底表面可能对某些患者,尤其对第1步疼痛的患者有益。使贴扎法,可缓解短期(7至10天)疼痛。也可用于跖筋膜炎的急性期止痛治疗。

当然,治疗方法不限于以上几种。另外,中医特色干预在改善足底筋膜炎方面也有着一定的优势,比如温针灸疗法、中药足浴以及推拿等。

(37度里长江健康融媒丨武汉晚报)

肥胖久坐都是诱因!脚痛别大意,或与这种疾病有关

本文转自【武汉晚报】;

当你早上揉着惺忪的双眼

迷迷糊糊踏出第一步

突然脚后跟传来一阵尖锐刺痛

瞬间睡意驱散

转而疑惑不安

这脚既没红也不肿

怎么会这么疼呢

01、中老年人尤其要提防足底筋膜炎

汉口60多岁的余奶奶,近半年来被足底筋膜炎折磨得苦不堪言,简直像在“刀尖上跳舞”。起初,她以为静养一段时间就能好转,但却事与愿违。她这才选择就医,一去就被查出足底筋膜炎

余奶奶纳闷,明明在家进行过锻炼,为啥毫无缓解?医生解释道,足底筋膜炎需要科学规范治疗,如果采取不正确的锻炼方法,反而会加重疼痛,耽误病情。

02、久穿厚底雪地靴易发足底筋膜炎

首先,足底筋膜是指位于足底部皮下的一层致密坚韧的筋膜,包括内侧带、中央带和外侧带三部分。其呈弓弦状,起到维持足纵弓的作用。

足底筋膜炎即是指足底筋膜组织的炎症性病变,主要表现为足跟和足底部位的疼痛,尤其在起床后迈出的第一步,或长时间休息后重新行走时,疼痛感最为强烈,随着活动量的增加,疼痛可能会有所缓解;但过度行走或站立时,疼痛又会加剧

通常,这种疾病多发于40-60岁人群。人们从事攀爬、长跑活动或长时间站立都会加重这种疼痛。尤其高足弓、扁平足等,都可能增加足底筋膜的负担,使其容易发生炎症。

其实,某些日常生活行为和特定人群易发足底筋膜炎:

不合适的鞋子:长时间穿不合适的鞋子运动会诱发足底筋膜炎,长时间穿高跟、厚底鞋也同样有风险。

在冬季,不少人选择流行款的厚底雪地靴来穿,殊不知,超过4厘米的厚底雪地靴会导致鞋底偏硬,长时间行走容易引发足底筋膜炎。

不合理的运动:短时间大幅增加跑步里程或频繁参加高强度训练,足底筋膜长期受到牵扯,就很容易引发此症状。

久坐或久站:由于职业因素需要长时间久坐久站的人群,如教师、服务员等,足底长时间承受巨大压力也可能造成炎症突发。

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能因缺乏运动,足底筋膜缺乏拉伸,更容易出现这类问题。

体重超标:脚底承受的负重大,也是足底筋膜炎的高发人群。

03、疼痛突袭,如何缓解

脚底疼痛来袭,如何及时缓解?

拉伸与休息:当脚后跟突发疼痛时,尽量坐下休息,减少站立和行走的时间,给脚部足够的休息时间。

同时,可做一些简单的拉伸动作,如坐在椅子上,将脚伸直,用手抓住脚趾并向身体方向拉伸,重复几组能帮助放松足底筋膜。

冰敷与热敷:在疼痛发作的48小时内,采用冰敷的方法:每次冰敷15至20分钟,每天3至4次。

注意,疼痛缓解后改为热敷,用温水泡脚或热毛巾敷足底,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当然,能提前预防是更优之选:

控制体重:体重过重也会增加脚底负担,因此减重可减轻足部的负担。

选择合适的鞋子:选择鞋底柔软、有弹性,并且具有良好足弓支撑的鞋子,能预防足底筋膜炎。

合理运动:合理进行运动,避免过度运动造成疼痛。可以选择一些对足底压力较小的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等。

04、足底筋膜炎的疗法

1、牵拉疗法

包括足底和腓肠-足底筋膜牵伸、脚趾弯曲、脚趾毛巾弯曲训练和单侧足跟抬高伴足趾背屈运动练习。

美国足踝外科协会推荐跖筋膜非负重下牵引治疗,作为急性期跖筋膜炎的治疗手段之一。

2、贴扎技术

胶带支撑受累足底表面可能对某些患者,尤其对第1步疼痛的患者有益。使贴扎法,可缓解短期(7至10天)疼痛。也可用于跖筋膜炎的急性期止痛治疗。

当然,治疗方法不限于以上几种。另外,中医特色干预在改善足底筋膜炎方面也有着一定的优势,比如温针灸疗法、中药足浴以及推拿等。

(37度里长江健康融媒丨武汉晚报)

警惕!40岁男子聚会完突然剧烈腹痛,已进展到重症……

秋风起,蟹脚痒。每年过了国庆,肥美的大闸蟹让不少海鲜爱好者馋涎欲滴,每到周末欢聚,大闸蟹成了不可或缺的美食。餐桌上大家开怀痛饮、大快朵颐,然而,有时候就可能乐极生悲。

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近日就接诊了这样的病例。秋季的时令美食,究竟有哪些需要警惕的健康隐患?主任医师陆红、主治医师苏文雨就此带来解答。

吃蟹惹上重症胰腺炎

40岁的陈先生上周五参加了一场同学聚会,晚上回到家中,陈先生还意犹未尽,跟妻子绘声绘色地讲述今年阳澄湖的螃蟹异常肥美。突然,他觉得上腹部隐隐作痛,还有些恶心的感觉。

妻子以为他的胃病又发了,赶紧拿来胃药,让他喝了热水睡下了。可到了半夜,陈先生觉得腹痛越来越剧烈,连吃的食物也吐了出来。周六一大早,陈先生便捂着肚子焦急地前往仁济医院消化科门诊,经过一番检查,陈先生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需要收住医院。

陈先生的妻子一下子懵了,昨天还好好的,难道就是几只小小的螃蟹,威力这么凶猛?

陆红耐心解释,“患者本身肥胖还有胆囊结石,昨晚又进食较多的大闸蟹,并摄入了酒精,多重因素加速激活胰酶,引起胰腺的自我消化。CT已经提示,进展到重症胰腺炎了。”

所幸,陈先生快速被收入仁济消化科病房,通过禁食、抗感染、止痛、抑酶及补液等对症治疗,腹痛逐渐好转,病情渐趋稳定。

胆源性、酒精性或为最大病因

陆红介绍,急性胰腺炎是由胰酶异常激活导致的胰腺自身及周围器官产生消化作用引起的,以胰腺局部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甚至可引发多脏器(比如心脏系统、呼吸系统及肾脏系统等)的功能障碍。通常发生于成年人,急性胰腺炎的年发病率为13—45/10万人,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根据严重程度,急性胰腺炎可以分为轻症、中重症和重症。多数胰腺炎是轻症,经过对症支持治疗1至2周会康复,而重症胰腺炎病情进展迅速,需要紧急处理。

苏文雨说,胰腺炎常见的病因如下,“一是胆源性因素。这是我国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包括胆结石、胆道蛔虫、胆囊炎等;二是高脂血症及过度饮酒。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是我国急性胰腺炎的第二位病因。其诊断标准为血清油三酯≥11.3mmol/L,或在5.65—11.3mmol/L之间,且血清为乳糜状,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胰腺炎。”她特别提醒,酗酒中有5%可发生急性胰腺炎。

除此之外,其他的少见病因还包括药物、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钙血症、感染、遗传、自身免疫疾病和创伤等。“大众比较熟悉的病因里,高甘油三酯血症性及酒精性急性胰腺炎更常发生于年轻男性患者,老年患者以胆源性居多。”

以下症状警惕“节日病”

陆红说,急性胰腺炎的诱发因素通常为暴饮暴食、高脂肪饮食等,往往在节日后发病人数增多,因此也被称为“节日病”。“临床症状严重时应立即就医,通过病史、临床症状、查体、实验室检查等手段,一般可快速确诊。”

据介绍,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是突然发作的持续性上腹部疼痛,常向后背放射,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及发热等,呕吐后疼痛不缓解。重症急性胰腺炎可伴有低血压或休克,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死亡率较高。

“像陈先生这样的人群,也属于胰腺炎的高危人群之一。”苏文雨说,有胆结石或胆囊炎等胆道疾病者、高脂血症者、长期酗酒者、经常暴饮暴食且喜好辛辣刺激食物者、既往有胰腺炎发作史者、糖尿病者、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者等尤其应注意。

为此,陆红提醒,‌合理饮食‌、定期体检‌、‌适量运动、‌避免滥用药物‌等才能更好保持健康,“随着年底临近,不少聚会变得频繁。亲友情深,蟹虽美味,切勿贪食过量。朋友意重,也不要贪杯。”

少量尝鲜避免胃结石

除了美味的蟹,秋冬季节也是板栗、柿子、山楂等时令蔬果上市的季节。热乎乎的板栗、酸甜的山楂、绵密的柿子也都很受市民欢迎。然而,近期全国各地也陆续接诊了相关的胃肠道疾病患者,在武汉市第一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均已出现因为大量混吃山楂、板栗等食物腹痛腹胀,经检查为胃结石的患者,大多是中老年患者。

陆红解释,山楂、柿子是酸性食物,含有较高的鞣酸和果胶;而板栗则含有较高的植物蛋白质和纤维。“在胃酸的作用下,鞣酸与食物中的蛋白质混合后,会形成不易溶于水的鞣酸蛋白沉淀物,鞣酸蛋白沉淀物与植物纤维、果胶等食物残渣混合在一起,易形成沉淀物,最终形成胃结石。”正因如此,如果是胃动力较差或有肠胃基础病的患者,其胃部沉淀物留存时间更长,更易形成胃结石。

“糖炒栗子、冰糖山楂等时令风味小吃并非不可食用。”苏文雨说,“市民们无需过度担心,但在日常生活中,无论食用什么食物,都应控制好量,避免不适。”

来源: 潇湘晨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