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我国成年人中50%以上属于超重肥胖
中新网北京7月29日电 “我国肥胖人群越来越多,成年人中50%以上属于超重肥胖,而且肥胖人群上升的比例甚至要超过超重人群的比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在北京表示,肥胖症已在全球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预计到2030年,我国超重肥胖相关卫生支出将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2%。
29日,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北京医师协会减重与代谢专科医师分会及相关学术组织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肥胖大会 (COC2023)在北京举行。基于对20余个省市、80余家中心的2万余例的患者分析,会上首次发布了减重与代谢外科5年数据报告。
“我国减重与代谢外科患者数量达到第一个万例,用了2018-2021年3年时间,而第二个万例仅用了2021-2022年1年。”张忠涛说,我国减重与代谢外科建设发展格局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是如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发展,二是如何提高临床专科诊疗能力和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张忠涛呼吁,希望政府部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各相关专业的医生、肥胖患者可以共同关注肥胖、共同管理好体重。“也希望通过和公益性慈善基金会的合作,为经济能力较差、但又需要医学减肥的这些肥胖病人提供一些共性的帮助和支持。”
专家表示,作为独立的慢性疾病及其他众多慢性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肥胖防治对于“健康中国”建设意义重大。
“在我的门诊当中,70%以上的患者BMI在30以上,并且这个胖度还在不断增加,BMI50、60的越来越多。”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教授陈伟分享了自己接诊患者的变化情况,称近两年其门诊基本转型到为肥胖人群服务,接诊的大多是因胖生病或因为肥胖处于危险状态的患者。
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张鹏介绍,我国肥胖人群的地域分布并不均衡,由北向南呈递减趋势,北方肥胖人群数量偏多,南方肥胖人群数量较少。“从西方国家的情况来看,减重手术的量和当地肥胖人口的量呈一个平行状态,但在我国还没有达到这一点,内陆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减重手术的实行量也不如沿海地区。”
张鹏认为,建立一套完备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培训,将这个体系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可以帮助二/三线城市和有更多开展减重专业需求的偏远地区医院更加健康、规范地开展减重手术,让更多患者能真正从这个手术中获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谈到,近几年减重药物的开发方面有了很大进步,一些药物不仅通过早期的临床研究成功上市,在上市后还开展了长期的心血管保护研究及安全性研究,并在临床实践中看到了很好的减重效果。“如何科学规范使用这些药物,以获得更好的降糖结局同样值得关注。也期待有更多专家投入到肥胖的临床研究,把现有的一些临床证据转化到实践中去。”
“营养和营养带来的减重生活相当于患者的一个自救行为。”陈伟表示,是否存在最佳减肥的膳食模式和体重反弹是临床关注的两个重点问题,期待尽早把减重生活和产品开发结合在一起,更好转化出针对肥胖人群的产品,让他们能够有的吃,也能够知道怎么吃。(完)
肥胖被分成4个等级,脂肪肝与肥胖之间的关系你了解多少?
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个人形象,更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如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在现代社会,肥胖与脂肪肝的关系日益紧密,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常见问题。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肥胖与脂肪肝的那些事。
肥胖被分成4个等级
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最新的《肥胖症诊疗指南(2024年版)》,将肥胖症分为四个等级,以便为不同等级的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诊疗方案。肥胖的分级主要基于体重指数(BMI),即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具体分级如下:
①轻度肥胖(Ⅰ度):BMI 为28~32.49kg/m2;
②中度肥胖(Ⅱ度):BMI 为32.50~37.49kg/m2;
③重度肥胖(Ⅲ度):BMI 为37.50~49.99kg/m2;
④极度肥胖(Ⅳ度):BMI≥50kg/m2。
肥胖与脂肪肝的关系
脂肪肝是肝细胞内脂肪过度堆积而引起的一种病变。正常的肝脏内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胆固醇等,但当肝组织学上超过 5%的肝细胞有脂肪变性时,就可以诊断为脂肪肝。
脂肪代谢紊乱:肥胖者体内往往存在脂肪代谢紊乱的情况。当身体摄入过多的热量,超出了能量消耗的需求时,多余的能量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肝脏作为重要的代谢器官,也容易堆积脂肪。当肝脏内脂肪的合成与转运失衡,导致脂肪过度沉积时,就容易形成脂肪肝。
不良饮食习惯:肥胖人群通常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偏好高热量、高脂肪、高糖食物。这些食物的摄入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促使脂肪在肝脏蓄积。
胰岛素抵抗:肥胖者可能还伴有胰岛素抵抗等问题,这也会进一步影响肝脏的脂肪代谢,增加患脂肪肝的风险。
肥胖是导致脂肪肝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脂肪肝的发生率也相应上升。对于已经患有脂肪肝的肥胖者来说,如果不控制体重和改善饮食习惯,脂肪肝的病情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甚至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等更为严重的肝脏疾病。
如何预防脂肪肝?
1.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营养的食物的比例。
2.加强运动锻炼:通过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提升身体的代谢能力,促进脂肪的消耗。
3.控制体重: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逐步降低体重,以达到健康的体重范围。
4.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肝脏的健康状况和脂肪含量,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红、黄、黑、白……肥胖也有颜色之分?
也许你听过
单纯性肥胖和病理性肥胖,
但是你听说过
胖子也有对应的颜色吗?
华东医院内分泌科医生黄宇新介绍,对于肥胖的分类,目前有很多标准,常见的有按照病因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按照脂肪积聚部位不同分为外周型肥胖和中心型肥胖;按照体质指数分为1度肥胖、2度肥胖和3度肥胖;按照伴发疾病分为代谢正常型肥胖和代谢异常型肥胖等,还有一些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复杂分类方法。
我国学者曾经开发出一套颇为有趣的肥胖分类方法,通过对形形色色的肥胖患者的临床观察,结合患者症状、体征、皮肤表征及代谢状态,吸取祖国传统医学的诊疗经验提出了“白、黄、红、黑”四色肥胖分类。
白胖子:又称代谢正常型肥胖,皮肤白润、光滑、弹性好,虽然体脂含量较高但分布基本正常,无明显代谢异常和炎症状态,激素水平基本正常。
黄胖子:又称低代谢性肥胖,皮肤萎黄无弹性、无光泽,多以腹型肥胖为主、内脏脂肪含量较高,代谢率及激素水平多有降低。
红胖子:又称高代谢性肥胖,多为红胖血瘀之人。血供丰富,体表可见紫纹及毛细血管增生等,脂肪分布以内脏脂肪为主,具有较高的代谢率,激素水平也偏高。
黑胖子:又称炎症代谢性肥胖,皮肤色素沉着、黑棘皮病多见,有高胰岛素血症,代谢率高,多伴高尿酸等炎症状态。如果细心观察,可以发现身边不少“胖友”脖子上有一圈洗不干净的“污垢”,这就是传说中的“黑棘皮病”,代表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
医生提醒,无论哪种颜色的“胖友”都是不健康的。发表在《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上的一项50多万人样本研究显示,肥胖者即使进行规律体育锻炼,也无法抵消肥胖带来的害处。
无论运动水平如何,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均高于体重正常的同龄人。与正常体重但不运动的人相比,运动的肥胖者患高胆固醇风险大约是前者的2倍、糖尿病风险是前者4倍,高血压风险是前者5倍。若想保持健康,“胖友”减重很重要。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