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个发胖恶习,这才是你瘦不下来的根本原因
6 个发胖恶习,这才是你瘦不下来的根本原因:
1、偷偷吃零食
你平时是否总在吃零食?零食往往富含高热量、高糖分和高脂肪,比如薯片、巧克力、饼干等。就拿巧克力来说,一小块可能就蕴含了几十甚至上百卡路里的热量。
减肥的人,如果你总是偷偷吃零食,很容易低估了食物热量,这样是很难控制热量摄入,身材也容易发胖。
2、睡前吃宵夜
夜晚时分,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会减缓,此时摄入食物,身体无法有效地将其消化和消耗,多余的能量就会被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如果你经常睡前吃宵夜,身材是很难瘦下来的 ,无论是泡面、炸鸡还是烧烤 ,都是热量不低的垃圾食品,会让你发胖,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经常熬夜,睡眠不足
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导致体内激素失衡,尤其是影响瘦素和胃饥饿素的分泌。瘦素能抑制食欲,而胃饥饿素会促进食欲。当睡眠不足时,瘦素分泌减少,胃饥饿素分泌增加,使人更容易感到饥饿,从而增加进食量。
不仅如此,长期熬夜还会影响身体的排毒功能,使得新陈代谢变慢,易胖体质会找上你,脂肪更容易堆积。
4、一周喝奶茶次数超过2次
奶茶如今已成为许多人喜爱的饮品,但过量饮用却会带来肥胖的风险。市面上常见的奶茶大多添加了大量的糖分和奶油,一杯奶茶的热量可能高达数百卡路里。
若一周喝奶茶的次数超过 2 次,累积摄入的热量可能超过了700大卡,一个月时间就能摄入2800大卡热量,体重就会不知不觉增长0.7斤左右,一年时间体重会飙升8斤多。
5、每天步行数低于3K步
你每天步行数是多少?低于 3K 步意味着身体的运动量严重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
步行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运动方式,能够帮助消耗热量、促进新陈代谢。如果你每天步行数达到一万步,一天就能多消耗400大卡,还能抵抗久坐带来的健康风险。
6、爱吃肉,很少吃蔬菜
如果你总是无肉不欢,蔬菜少吃,往往更容易发胖。肉类往往富含脂肪和蛋白质,过量摄入容易导致热量超标。而蔬菜富含纤维和各种维生素,热量低,能增加饱腹感,促进消化。
如果你能调整一下饮食,吃饭的时候先吃一份高纤维蔬菜提升饱腹感,再吃其他高热量食物,这样一顿饭下来热量摄入就会得到控制,营养也会比较均衡,身材也不容易发胖。
发胖还真有“分界线”,从这个年龄开始你的代谢“急转直下”
肥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
目前我国有超过一半的
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
肥胖会增加一系列疾病的发生风险,
包括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说到肥胖,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一旦跨过25岁的门槛,体重管理似乎变成了一场艰难的战役,脂肪悄悄累积,身材线条不再像往昔那般紧致。
这不禁让人疑惑,难道说,身体在25岁后就悄然设下了一道“发福界线”?年龄真的是划分苗条与臃肿的隐形标尺吗?是不是25岁之前都可以放开了吃?
01
发胖真的有“年龄分界线”吗?
不得不说,发胖还真有“年龄分界线”。从全球相关肥胖研究情况来看,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青、中年时期体重会逐年增加。
国外一项调查显示,18~24岁的时候,肥胖率是最低的,只有22.4%,但25岁就是一个分水岭,从25岁以后,肥胖率就开始飙升,而45~74岁阶段是肥胖率最高的。
△横轴是年龄段,纵轴是肥胖人群占比,可以看到25岁后肥胖率明显飙升。
我国的一项研究数据也显示,超重和肥胖的总体患病率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趋势会有所不同,基本上也是从24~29年龄阶段开始,肥胖率增加;在中年男性(55~59岁)和老年女性(65~69岁)中达到峰值。
我们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发胖,实际上没有特别明显的界线,不同人之间的差异也很大,但总体来说,随着年龄增大,大家的体重都会增加。
02
为什么年纪大了容易长胖?
对比自己以前的照片,经常会发出感慨:岁月是一把杀猪刀。为什么年纪越大,人就越容易长胖呢?
随着年龄增长,吃得更好更多了
最大的改变是,随着年龄增长,生活条件逐渐变好,饮食也会发生很大改变,会吃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加上很多人应酬也变多,大鱼大肉也成了家常便饭。高能量食物吃得多了,能量摄入也随之升高,自然就更容易长胖。
随着年龄增长,运动量降低了
在青春年少时,无论是身处校园,还是踏入工作岗位,大多数人日常的活动量都还算可观。可随着岁月流逝,年龄不断增长,大家渐渐适应了那种长时间久坐、几乎不动弹的生活方式。哪怕好不容易有了些闲暇休息时间,也更倾向于躺着,摆弄摆弄手机,或是看看电视,懒得起身活动 。
吃得多了,运动还少了,能量就更不能消耗掉,也就更容易长胖了。
年龄越大,肌肉流失,代谢率下降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肌肉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约10%~15%的肌肉在20~50岁之间流失。
肌肉量直接决定人的基础代谢,肌肉组织是人体葡萄糖最大的消耗者,失去它就意味着体内大量的葡萄糖没了地方消耗,能量代谢速度也会大大降低。吃同样的食物,可能会有更多的能量在体内储存起来,导致体重增加。
体内激素改变,让人很容易变胖
激素是体内各种新陈代谢反应的化学信使,调控着大多数身体机能的改变。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体内的激素也会发生变化,同样会导致人更容易变胖。
比如,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的睾酮每年以1%~2%的速率减少。睾酮调节脂肪分布,影响肌肉质量。它的减少,会使身体燃脂效率大大降低。而女性随着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也会下降,在更年期,雌激素还会出现明显下降,很容易导致腹部脂肪的堆积。
03
如何防止长胖?
实际上,我们想要的减肥,不是减骨骼、肌肉、身体水分,而是要减脂肪。因为过多的脂肪会增加疾病的风险,也使我们的身材变得臃肿。
该如何与时间对抗,保持自己的身材?
合理饮食
饮食可是关乎减肥成效的关键因素。毕竟,人体发胖的根源在于能量收支失衡,当摄入的能量超出了身体消耗的能量,那些剩余的能量便会在体内储存起来,转化为脂肪堆积。
所以,若想有效预防长胖,首要之举便是改变能量收支状况,杜绝过量能量摄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 “管住嘴”。要致力于培养长期且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举例来说,进食应当适量,减少高油、高糖这类高热量食物的摄取,少喝含糖饮料,对油炸食品也要敬而远之。大家不妨参照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给出的建议,精心规划每日饮食,并逐步将其转化为自身习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
坚持运动
在减肥之旅中,这无疑是最为艰难的阶段,然而也恰恰是收效最为突出的环节。
积极投身运动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众多层面。随着年龄的增长,肌肉会逐步流失,脂肪堆积日益严重,新陈代谢速率也随之降低。而坚持运动锻炼,能够大幅提升能量的消耗水平,有效阻止过多脂肪在体内囤积,同时加速脂肪组织的更新换代。
不仅如此,规律运动还能够显著增加体内肌肉的比重,进而提升人体的能量代谢效率。所以,务必养成每日运动的良好习惯,建议每周至少安排三次,每次持续半小时以上的运动时长 。
夏天眼看就到了,
别再偷懒。
转自:央视新闻
来源: 荔枝新闻
永医科普丨关于“肥胖”那些事儿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事,除了发胖。肥胖症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每年的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旨在提高公众对肥胖问题的认识,并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行动。2025年的主题是“改变系统,更健康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关于“肥胖”那些事儿。
肥胖的人群多吗?
中国超重与肥胖的发病率和增长速度均居世界首位,现已成为世界上超重和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肥胖率已超过16%,超重率接近35%,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率也在快速增加,部分城市超过20%。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肥胖超重率可达70%,儿童可达30%。肥胖毁掉的不只是外表,更是健康。肥胖是一种“病”,得防、得治。
为啥会胖?
这事儿可复杂了,可不是简单的“吃得多”就能解释的。首先,遗传因素得算一个。人的胖瘦,受遗传因素影响的比例为40%到70%,而剩下的30%到60%是要靠后天的身材管理。
其次是我们的生活方式。现在的生活,那叫一个“丰富多彩”——高油、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满大街都是,吃起来方便又美味。很多人应酬多,频繁进食过多甜食、油腻食物,多食再加上膳食结构不够均衡健康。吃多了这些,身体里的能量就过剩了,只好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
再加上现在很多体力劳动被机器替代,一些人没有时间运动,或者懒得动、没有运动意识,上班坐着,下班葛优躺,身体消耗的能量少得可怜,脂肪自然就堆积得越来越多。
还有压力大也是个问题。压力一大,身体就会分泌一种叫皮质醇的东西,它会让人食欲大增,尤其是想吃高热量的垃圾食品。为了缓解压力,解除心情上的烦恼、情绪上的不稳定,不少人也是用“吃”来发泄。结果就是,越吃越胖,越胖越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最后,别忘了睡眠。睡不好,不管是睡太少还是睡太多,都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让人更容易饿,而且还不爱动。这不,体重就蹭蹭蹭地往上涨了。
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胖的危害可大了!据目前统计,与肥胖相关的疾病高达224多种。医学研究已经证明,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能带来较高的早期死亡风险。肥胖是导致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胆结石和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症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可增加10倍,恶性肿瘤发病率也会增高,男性肥胖者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高发,女性患者子宫内膜癌比正常妇女高2-3倍。肥胖患者还易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脂肪肝、血脂紊乱、便秘、骨关节等疾病,它还易使皮肤脆性增高,发生皮炎、擦烂、并容易合并化脓性或真菌感染。此外,肥胖患者还容易出现心理疾病。
怎么判断是否超重/肥胖?
别急,咱们有标准。体重指数(BMI)是肥胖测定的最常用指标和公认标准,BMI(kg/ m²)=体重(kg)/身高2(m²)。中国肥胖工作组和中国糖尿病学会将BMI<18.5kg/m²为体重过低,18.5-23.9kg/ m²为正常,24-27.9kg/ m²为超重,≥28kg/ m²为肥胖。当然,还有腰围、体脂比和腰围/臀围比,腰围男性超过90厘米、女性超过85厘米,或者体脂比男性超过25%、女性超过30%,以及当腰围/臀围比≥0.90(男性)和≥0.85(女性)时,也得小心肥胖症找上门。
如何科学减重?
减肥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得慢慢来,还得科学合理。
首先,得管住嘴。饮食均衡清淡,少食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如冰激凌、火锅、串串等,不能吃太多瓜子、花生等零食,多食天然高纤维食物,而不是甜滋滋的面包、栗子、红薯、南瓜、芋头等食物,不过量饮食,吃到7分饱就好。
其次,迈开腿。多运动,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不仅能消耗热量,还能增强体质,让人更有活力。
再者,调整心态,生活规律。别因为减肥就给自己太大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尽量不要超负荷工作,减少应酬,不吃夜宵,不熬夜,保持良好的睡眠。
减肥的时候别急着追求快速见效,慢慢来,每个月减掉 1-2公斤就很不错了。要是减得太快,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还有,减肥期间别忘了多喝水,水能帮助身体代谢,让减肥效果更好。
朋友们,肥胖可不是小事,它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要是发现自己有肥胖的倾向,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要是自己努力了一段时间还是瘦不下来,或者减肥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那可别硬撑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看看,找专业的医生帮忙。说不定需要药物治疗,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特殊的治疗。
文/蒋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