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肥胖还是不恐惧肥胖(恐惧肥胖还是不肥胖)

文章目录:

中西医专家谈肥胖的三把标尺和三道防线

如今,肥胖问题愈发普遍,它不仅影响外观,更与多种健康问题密切相关。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周俊芳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深入探讨了肥胖对健康的多方面影响及应对措施。

医学视角下的肥胖:远不止“体重超标”

“许多人将肥胖等同于体重秤上的数字增加,这是极大的认知误区。”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周俊芳强调,“医学定义的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核心在于脂肪组织的异常堆积和分布紊乱,直接导致多系统功能损伤。”

科学判断肥胖的三把“标尺”:

BMI(体质指数):

成人BMI≥25为超重,≥30为肥胖;儿童需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年龄别BMI曲线,例如10岁男孩BMI超过18.5即提示肥胖风险。

体脂分布:

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表明内脏脂肪超标,代谢疾病风险显著增加。

器官功能评估:

结合血糖、血脂、肝功能等指标,可精准识别“隐性肥胖”(BMI正常但代谢异常)。

“《柳叶刀》最新研究指出,BMI≥40kg/m²者几乎必然伴随严重脂肪堆积,但部分BMI正常人群也可能因体脂率超标(女性>32%、男性>25%)面临健康风险。”周俊芳补充道。

全身警报:肥胖引发的健康“多米诺效应”

周俊芳用“系统性危机”形容肥胖的危害:“脂肪细胞不仅是能量储存库,更是活跃的内分泌器官,会释放炎性因子和游离脂肪酸,引发连锁反应。”

1. 代谢系统:失控的“糖脂战场”

2型糖尿病:肥胖人群患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10倍,核心机制是脂肪堆积导致的胰岛素抵抗。

脂肪肝:30%肥胖患者存在肝脏脂肪浸润,若不干预,15%可能发展为肝硬化。

2. 心血管系统:超负荷的“生命引擎”

每增加5kg/m² BMI,冠心病风险升高30%,高血压患病率翻倍。

内脏脂肪分泌的炎症因子加速动脉硬化,心肌梗死风险显著增加。

3. 骨骼肌肉系统:坍塌的“承重结构”

膝关节承受体重3倍压力,肥胖者骨关节炎发病率提升4倍。

儿童骨骺线可能因肥胖提前闭合,导致成年身高低于遗传潜力5-10cm。

4. 呼吸与生殖系统:被挤压的“生存空间”

颈部脂肪堆积压迫气道,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率增加12倍。

女性肥胖者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病率高达34%,男性精子质量下降40%。

特殊人群:儿童肥胖的“双重打击”

“儿童肥胖的危害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周俊芳指出三大特征:

生理损伤:

性早熟发生率提升3倍,脂肪肝检出率超50%。

骨骼发育异常可能导致永久性体态问题。

心理创伤:

校园欺凌遭遇率增加60%,抑郁风险升高3倍。

远期威胁:

80%肥胖儿童成年后持续肥胖,慢性病发病年龄提前20年。

性别差异:肥胖攻击的“靶向性”

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周俊芳对比分析:

男性:

腹部脂肪堆积更显著,代谢综合征风险较女性高1.5倍。

每增加10cm腰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16%。

女性:

肥胖导致雌激素代谢紊乱,子宫内膜癌风险增加50%。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超重者占比达70%。

心理危机:肥胖的“精神枷锁”

“临床约45%的肥胖患者伴随焦虑或抑郁。”周俊芳揭示恶性循环:

心理→生理:压力激素皮质醇刺激食欲,促进腹部脂肪堆积。

生理→心理:运动能力下降加剧自卑,社交回避行为增加70%。

“一位患者曾因肥胖恐惧乘坐公交,这种心理创伤往往比生理疾病更难治愈。”周俊芳举例说。

早防早治:破解肥胖困局的“三重防线”

第一道防线:自查预警信号

体脂信号:腰带长度每年增加2个孔洞,颈部出现黑棘皮症。

机能衰退:爬3层楼气喘明显,夜间打鼾伴呼吸暂停。

体检指标:空腹血糖>6.1mmol/L、甘油三酯>1.7mmol/L。

第二道防线:生活方式干预

建议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建议运动:每天至少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打羽毛球等;增加日常活动量,如步行、爬楼梯等。

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保证起身活动

第三道防线:医疗介入时机

药物治疗:BMI≥27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BMI≥30者可考虑GLP-1受体激动剂等新型药物。

代谢手术:BMI≥35且保守治疗无效者,胃转流术后2型糖尿病缓解率超80%。

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的科学路径

“肥胖治疗需兼顾‘减脂’与‘调代谢’。”周俊芳解析中西医协同策略:

西医:通过药物精准调节血糖、血脂,必要时采用微创减重手术。

中医:痰湿体质者用荷叶、山楂代茶饮,配合艾灸足三里健脾化湿。针灸刺激天枢、丰隆等穴位,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肥胖防治是一场需要医学支持、家庭配合和社会理解的持久战。正如周俊芳所言:“与其焦虑体重数字,不如建立与身体的良性对话。从今天开始关注腰围、定期体检、保持适度运动,就是对健康最好的投资。”

云南网记者 习元喜 见习记者 申太琴

来源: 云南网

为什么美国人那么害怕肥胖?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standalone="no"?>rrrrr r rrrr 9月4日 晴rr

今天人很乏,起来吃了早饭,又一头栽倒睡着了,直到十一点多,Alex来带我们去吃意大利脆饼(Pizza)。

rr

这是一个极精致的餐馆,一座红房子,铺着红格子的桌布,侍者穿着红色的衣服,戴着红色的船形帽。吃过Pizza,还有权利以极便宜的价格买一只红色的装运动器具的提包。Pizza还算过得去,然而这好吃的程度远远比不上它的名声和它所需要的代价。我觉得美国吃东西,声势很大,亮晶晶的杯啦,亮晶晶的刀叉啦,鲜花啦,烛台啦,可内容却有点贫乏。不过,我喜欢这里的气氛,很安静,很清洁,侍者很有礼貌。

rr

Alex告诉大家,今天晚上八点钟,他来车接大家去和写作班的学生们见面。这写作班是爱荷华大学的一个研究院,是保罗·安格尔早在“写作计划”之前创办的。记得,一九八〇年在北京文学讲习所,我就听保罗·安格尔和聂华苓介绍过它,美国有很多如今已盛名于世的作家、诗人来自于它。大家关心地问:“是去吃晚饭呢,还是吃过晚饭去?”Alex说:“没有晚饭,不过总有东西吃的,大家稍微吃点晚饭去吧。”于是,大家的表情都有些失望。我对身边的七等生说:“晚上你要不开伙,来我们这里随便吃点面条好了。”不料他认真了起来:“有饭吗?”“烧饭也很方便。”“那么就吃饭吧,我只吃一碗饭就够了。”“好的。”“我六点钟来。”一下子,连时间地点都确定了。然后,妈妈又邀请了在座的各位。

rr

晚上六点,大家都来了,潘耀明和吴祖光伯伯带来了一个火腿丝,一个鱼松,陈映真带来一锅没有煮烂也不红的红烧肉:七等生空着手,有点不好意思,可他立即发现了一个弥补的机会——我们没有筷子,而他有,立刻回身去拿了一大把筷子,大家这才坐定。吴祖光伯伯说:“像这么傻吃,非胖不可。”

rr

美国人最怕的便是胖了,辛辛苦苦地长跑,辛辛苦苦地节食。商店里专有去糖分的白糖、饮料,去脂肪的牛肉、牛奶。减肥,成了一个社会运动了。

rr

夜里两点钟,公寓门口,正好在我的窗下,停了一辆小汽车,几个男女学生和一条狗,在那里发疯,大声地叫喊,拼命地狂笑,实在叫人生气。我一定要学会一句骂人的英语:“滚开!”看来,这和“Hi”一样的有用。

rrr

有人害怕肥胖、有人害怕果冻,你在害怕什么?|英语每天学

上海图书馆每天为头条号的读者提供优质的双语阅读文章

稀奇古怪的恐惧症大盘点

From spiders to heights, we all have things that make us shudder. Isabel Mendoza, 22, from Exeter, the UK, has captured common fears like needles or going to the dentist to more bizarre ones such as the fear of being touched.

从蜘蛛到高海拔,我们都有感到恐惧的东西。来自英国埃克塞特22岁的伊莎贝尔·门多萨抓拍到一些常见的恐怖画面:例如针头、去看牙医,还有更奇葩的害怕被碰触等。

肥胖恐惧症

嫉妒恐惧症

牙医恐惧症

Miss Mendoza said, “My inspiration behind these images was purely the fascination and curiosity I have with everything weird and wonderful.” Look at the images quickly!

门多萨女士说:“我拍这些照片的灵感来自于我对所有古怪奇妙的事感到好奇并着迷。”快来欣赏这些照片吧!

嘴角沾到花生酱恐惧症

小丑恐惧症

恐寒症


强迫症女子用吸尘器洁身

The former beauty queen, Kelly Waite, from Trimdon, County Durham, the UK, suffers from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She spends 30 hours a week cleaning her home, which has affected both her career and life.

来自于英国达勒姆郡特里姆登的前选美冠军凯莉•韦特患有强迫症。她每周要花上30个小时打扫房间,这已经影响到了她的工作和生活。

Because of the disorder, Kelly bleaches the toilet six times a day and scrubs the sink three or four times. Besides, she gives herself a once-over with the hoover as she moves from room to room to remove any dirt and germ. She finds itvery difficult to do nine-to-five jobs as she is surrounded by people with germ. She also refuses to cook in her kitchen in case it gets dirty. And furthermore, Kelly suffers a lot from cyber bully because of this.

由于这种病,凯莉每天要清扫厕所6次,擦洗水池3至4次。另外,在进入每个房间之前,她要用吸尘器清扫一遍身体以去除灰尘和细菌。她感觉很难从事朝九晚五的工作,因为周围满是带有细菌的人。她也拒绝在自家厨房做饭,生怕弄脏厨房。除此之外,凯莉也因此遭受了网络暴力的困扰。

However, Kelly did not yield to these difficulties. She said, “When you come from a small community and you choose to do something different, it can make you a target. But I have to learn how to rise above negative comments.”

然而,凯莉并没有向这些困难屈服。她说:“当你处于弱小群体中,选择做一些不同的事时,你便会成为众矢之的。但我必须要学会克服这些负面评论。”


获得更好的英语阅读体验

请关注上海图书馆信使

Wechat ID:shlibrary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