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是肥胖什么是肥胖(肥胖怎么形成的)

文章目录:

世界肥胖日 | 怎么才算是肥胖?减肥有秘笈吗?

经历完春节的“吃喝模式”,你有没有勇气上秤称一下,逃没逃脱“每逢佳节胖三斤”的魔咒?想你所想,有个卫生节日你可能会感兴趣:2025年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主题为“推动系统变革,塑造健康人生”,强调肥胖问题不仅是个人健康挑战,更是社会系统性变革的议题。

当前,我国肥胖问题严峻,超重和肥胖人口已超6亿,成年居民超重率34.3%、肥胖率16.4%,肥胖率位居全球首位。肥胖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第六大危险因素。

怎么才算是肥胖?减肥有秘籍吗?下面就让市疾控专家来解锁减肥“特种兵”新姿势。

肥胖,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BMI(体重kg/身高m²)18.5—23.9为正常,BMI24.0—27.9为超重,BMI≥28.0为肥胖。肥胖可不是简单的“胖”,别小瞧它,它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比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肪肝等。所以,减肥可不是为了漂亮,更是为了健康!

科学减肥,从这几点做起!

▶吃得对,才能瘦得快!

减肥不等于吃草!要合理搭配饮食,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控制每天的能量摄入,让消耗热量大于摄入热量,制造热量缺口,先“管住嘴”再“迈开腿”。

小技巧:每餐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最后吃主食,控血糖更易饱腹。

▶行动起来,燃烧你的卡路里!

光靠吃不行,还得动起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至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比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并着重进行力量训练,肌肉多了,代谢才会快,减肥效果也会更好。

有氧运动:每周3到5次,每次30到60分钟,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220减去年龄)的60%到70%。

力量训练:深蹲、硬拉、俯卧撑等复合动作,每周2到3次,提升肌肉量。

小技巧:用爬楼梯代替电梯、饭后散步20分钟、坐公交时提前两站下车,用步行代替交通工具,长久下来,累积消耗的能量不容小觑。

▶坚持监测,调整计划

减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要定期监测体重和体脂率,根据身体反应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别灰心,减肥是个长期的战斗,慢慢来,总会瘦下来的!

减肥误区,别踩坑!

很多人觉得节食就能瘦,但极端节食不仅会降低基础代谢,还会导致脱发、月经失调等问题。记住,减肥要健康,别饿坏了自己!

某些减肥药通过腹泻、抑制食欲强行减重,可能损伤肝肾;代餐营养单一,长期食用易营养不良。减肥还是得靠科学,别把希望寄托在这些“神奇”产品上。

“瘦肚子操”“瘦腿神器”听起来很诱人,但脂肪是全身性分布的,局部运动只能增强局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但无法实现局部减脂。如果只关注局部运动,而忽视全身运动,减肥效果会大打折扣。

很多人为了减肥不吃碳水化合物,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长期缺乏碳水化合物会导致大脑供能不足,记忆力下降。正确的做法是适量摄入全谷物,既能增强饱腹感,又能健康瘦身。

记住,减肥不是为了成为别人眼中的“瘦子”,而是为了拥有一个更健康的身体。减肥并非一蹴而就,如果不掌握科学方法,很容易陷入误区。

记者:苏珊 编辑:俞丹 通讯员:杨梦诗 尹士平 校对:刘恬

世界肥胖日|关于肥胖,这些知识你需要知道→

每年的3月4日是

世界肥胖日

今年的主题是

“改变系统,更健康的生活”

旨在引起全社会对肥胖问题的关注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预防和控制肥胖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全球肥胖率持续攀升,肥胖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有近20亿成年人超重或肥胖,其中肥胖人数超过6.5亿。

我国肥胖形势同样不容乐观,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达到34.3%和16.4%,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这意味着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超重,每6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肥胖。

肥胖
不仅仅是“胖”那么简单

肥胖不仅影响体型美观,更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多种疾病的危险因素。肥胖会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脂肪肝、骨关节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多种疾病的风险,甚至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肥胖?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标准是体质指数(BMI)。BMI的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²(m²)。

对于中国成年人来说,BMI在18.5~23.9为正常范围,24~27.9为超重,≥28为肥胖。

预防和控制肥胖
从健康生活方式开始

肥胖的发生与遗传、环境、行为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预防和控制肥胖,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合理膳食

控制总能量摄入,做到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适量摄入鱼、禽、蛋、瘦肉,限制油、盐、糖的摄入。

图片由AI生成

2

适量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

图片由AI生成

3

保持充足睡眠

睡眠不足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紊乱,增加食欲,导致肥胖。

4

保持良好心态

压力过大、情绪不稳定也会导致暴饮暴食,增加肥胖风险。

5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你已经超重或肥胖,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减重方案。

6

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减重需要循序渐进,不可盲目追求快速减重,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肥胖。

世界肥胖日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关注肥胖,关注健康

从自身做起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远离肥胖,拥抱健康!

来源:广西疾控、泉州疾控

声明丨资料来源网络,且仅用于科普公益宣传,如侵删

永医科普丨关于“肥胖”那些事儿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事,除了发胖。肥胖症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每年的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旨在提高公众对肥胖问题的认识,并推动全球范围内的行动。2025年的主题是“改变系统,更健康的生活”。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关于“肥胖”那些事儿。

肥胖的人群多吗?

中国超重与肥胖的发病率和增长速度均居世界首位,现已成为世界上超重和肥胖人数最多的国家。据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肥胖率已超过16%,超重率接近35%,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率也在快速增加,部分城市超过20%。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肥胖超重率可达70%,儿童可达30%。肥胖毁掉的不只是外表,更是健康。肥胖是一种“病”,得防、得治。

为啥会胖?

这事儿可复杂了,可不是简单的“吃得多”就能解释的。首先,遗传因素得算一个。人的胖瘦,受遗传因素影响的比例为40%到70%,而剩下的30%到60%是要靠后天的身材管理。

其次是我们的生活方式。现在的生活,那叫一个“丰富多彩”——高油、高糖、高脂肪的食物满大街都是,吃起来方便又美味。很多人应酬多,频繁进食过多甜食、油腻食物,多食再加上膳食结构不够均衡健康。吃多了这些,身体里的能量就过剩了,只好转化成脂肪储存起来。

再加上现在很多体力劳动被机器替代,一些人没有时间运动,或者懒得动、没有运动意识,上班坐着,下班葛优躺,身体消耗的能量少得可怜,脂肪自然就堆积得越来越多。

还有压力大也是个问题。压力一大,身体就会分泌一种叫皮质醇的东西,它会让人食欲大增,尤其是想吃高热量的垃圾食品。为了缓解压力,解除心情上的烦恼、情绪上的不稳定,不少人也是用“吃”来发泄。结果就是,越吃越胖,越胖越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最后,别忘了睡眠。睡不好,不管是睡太少还是睡太多,都会影响身体的激素分泌,让人更容易饿,而且还不爱动。这不,体重就蹭蹭蹭地往上涨了。

肥胖的危害有哪些?

胖的危害可大了!据目前统计,与肥胖相关的疾病高达224多种。医学研究已经证明,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能带来较高的早期死亡风险。肥胖是导致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胆结石和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症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可增加10倍,恶性肿瘤发病率也会增高,男性肥胖者结肠癌、直肠癌、前列腺癌高发,女性患者子宫内膜癌比正常妇女高2-3倍。肥胖患者还易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脂肪肝、血脂紊乱、便秘、骨关节等疾病,它还易使皮肤脆性增高,发生皮炎、擦烂、并容易合并化脓性或真菌感染。此外,肥胖患者还容易出现心理疾病。

怎么判断是否超重/肥胖?

别急,咱们有标准。体重指数(BMI)是肥胖测定的最常用指标和公认标准,BMI(kg/ m²)=体重(kg)/身高2(m²)。中国肥胖工作组和中国糖尿病学会将BMI<18.5kg/m²为体重过低,18.5-23.9kg/ m²为正常,24-27.9kg/ m²为超重,≥28kg/ m²为肥胖。当然,还有腰围、体脂比和腰围/臀围比,腰围男性超过90厘米、女性超过85厘米,或者体脂比男性超过25%、女性超过30%,以及当腰围/臀围比≥0.90(男性)和≥0.85(女性)时,也得小心肥胖症找上门。

如何科学减重?

减肥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得慢慢来,还得科学合理。

首先,得管住嘴。饮食均衡清淡,少食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如冰激凌、火锅、串串等,不能吃太多瓜子、花生等零食,多食天然高纤维食物,而不是甜滋滋的面包、栗子、红薯、南瓜、芋头等食物,不过量饮食,吃到7分饱就好。

其次,迈开腿。多运动,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比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不仅能消耗热量,还能增强体质,让人更有活力。

再者,调整心态,生活规律。别因为减肥就给自己太大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尽量不要超负荷工作,减少应酬,不吃夜宵,不熬夜,保持良好的睡眠。

减肥的时候别急着追求快速见效,慢慢来,每个月减掉 1-2公斤就很不错了。要是减得太快,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还有,减肥期间别忘了多喝水,水能帮助身体代谢,让减肥效果更好。

朋友们,肥胖可不是小事,它会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所以,要是发现自己有肥胖的倾向,一定要及时采取措施。要是自己努力了一段时间还是瘦不下来,或者减肥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那可别硬撑着,一定要及时去医院看看,找专业的医生帮忙。说不定需要药物治疗,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特殊的治疗。

文/蒋倩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