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肥胖血脂高怎么办(不肥胖血脂高怎么降下来)

文章目录:

体型不胖,为什么也会血脂高?来看专家的意见→

前不久,20多岁的小王因急性腹痛被送进急诊科抢救。抽血化验时,让检验科医生大为吃惊的是,小王的血液竟凝固成乳白色油脂,“甘油三酯”指标达到40mmol/L(正常范围在0.38-1.7mmol/l)。经诊断,小王是因高脂血症引发了胰腺炎。医生表示,如果之后小王的饮食各方面没有调整,他的血脂还有可能再次升高,且存在引发血管粥样硬化、心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对此,小王很疑惑:“听说,老年人才会得高脂血症。我年纪轻轻,怎么会这样呢?”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王涛在东上海之声《健康有道》节目中指出,久坐不起、加班熬夜、烟酒过度、爱吃油腻不爱动……存在这些情况的年轻人都要留心自己的血脂。

什么是高脂血症?王医生介绍,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年龄、性别、生活习惯、药物等因素引起的机体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血脂异常沉积。主要临床表现为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此外,高密度胆固醇(HDL-C)异常降低。“因此严格来说,针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不应该叫‘降脂’,而是叫‘调脂’更准确些。”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清中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mmol/l,可诊断为高脂血症。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可分为四种类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目前,我国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0.4%,就是说每10人当中,就有4人“中招”。近年来,在临床患者中,年轻人的占比越来越高。

为什么同样是血脂,低密度脂蛋白低了好,高密度脂蛋白低了却不好呢?对此,王医生分析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人们称为“坏胆固醇”,它的功能是将胆固醇从肝脏运输到身体各处加以利用。如果LDL-C升高,运送的胆固醇增加,身体消耗不了,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硬化,引发心梗、脑梗等并发症。高密度胆固醇(HDL-C)被称为“好胆固醇”,它的功能是把胆固醇运送回肝脏,经过加工重新利用。如果HDL-C升高,就会把周身多余的胆固醇运回肝脏,减少对血管的损害。

“我体型不胖,为什么也会血脂高?”面对大家的疑惑,王医生表示,肥胖容易得高脂血症,但不胖的人也可能存在高血脂。

血脂异常的原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高脂血症主要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包括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减等疾病。此外,某些药物例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脂血症除了与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能量、高糖饮食有关外,大部分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由于基因突变所致的高脂血症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遗传倾向,因此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所以说,体型不胖,不一定血脂不高。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血脂高的朋友不会出现明显的身体不适。但是,血脂升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险因素。此外,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周围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等疾病。

王医生提醒,在高血脂的初期,大多数患者都没有任何的临床表现,即使这样,患者也要引起重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干预治疗。同时,如果知道自己有高脂血症,还需多多关注自己的血脂状况。他建议,20至40岁成年人每2至5年检查一次血脂;40岁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检查一次血脂;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3至6个月检查一次。

此外,不少高脂血症的患者认为,吃了药就可以什么都不管了,其实非药物治疗对于血脂的控制更加重要。王医生建议,患者在服药的同时还需“管住嘴、迈开腿”,控制饮食中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纤维的含量,还要控制盐量,戒烟、限酒、增加运动等。

责任编辑 谢佳益

文字 蔡艳

来源 浦东发布

不胖为啥也血脂高?

大腹便便的人血脂高,大家似乎觉得很符合情理。但是一个体型消瘦的人,怎么血脂也很高呢?

血脂高,未必是吃出来!

血脂高一定是吃惹的祸吗?

未必!

事实上,食物摄入只是影响血液血脂水平的一方面。

肝脏、肠道、脂肪组织也能合成脂类进入到血液,如果它们出现问题,血脂代谢受阻,也会出现血脂升高。

这些人不是吃出来!

血脂高未必都是“吃出来”,例如以下这些人:

1.先天血脂高

即患有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这类人先天性LDL受体缺陷,血液中的胆固醇转化受阻,血脂通常都显著升高,且一般的降脂药物效果较普通人要差些。

2.肾病综合征:增加合成

因为有大量蛋白尿,身体流失大量蛋白,肝脏要代偿性合成蛋白,脂蛋白合成也就随之增加。

3.激素分泌异常:影响代谢

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库欣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

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脂蛋白的代谢受很多激素的调控,与这些激素密切相关的脏器是肾上腺、甲状腺及胰腺。当这些脏器的功能障碍时,激素分泌紊乱,导致高脂血症。

4.肝病:影响代谢

脂质和脂蛋白等是在肝脏进行加工、生产和分解、排泄的。肝脏出现问题,脂质和脂蛋白代谢也必将发生紊乱。例如脂肪肝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

那该怎么办呢?

其实就是“有病治病”:

上述由于其他疾病引起血脂升高的,治疗原发疾病后,血脂异常通常就会得到改善。

但无论是不是吃出来的血脂高,都记得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管住嘴、迈开腿”!

体型不胖,为什么也会血脂高?来看专家的意见→

前不久,20多岁的小王因急性腹痛被送进急诊科抢救。抽血化验时,让检验科医生大为吃惊的是,小王的血液竟凝固成乳白色油脂,“甘油三酯”指标达到40mmol/L(正常范围在0.38-1.7mmol/l)。经诊断,小王是因高脂血症引发了胰腺炎。医生表示,如果之后小王的饮食各方面没有调整,他的血脂还有可能再次升高,且存在引发血管粥样硬化、心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对此,小王很疑惑:“听说,老年人才会得高脂血症。我年纪轻轻,怎么会这样呢?”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王涛在东上海之声《健康有道》节目中指出,久坐不起、加班熬夜、烟酒过度、爱吃油腻不爱动……存在这些情况的年轻人都要留心自己的血脂。

什么是高脂血症?王医生介绍,高脂血症是指由于年龄、性别、生活习惯、药物等因素引起的机体脂质代谢紊乱,导致血脂异常沉积。主要临床表现为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此外,高密度胆固醇(HDL-C)异常降低。“因此严格来说,针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不应该叫‘降脂’,而是叫‘调脂’更准确些。”

一般成年人空腹血清中总胆固醇超过5.72mmol/l、甘油三酯超过1.7mmol/l,可诊断为高脂血症。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可分为四种类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目前,我国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0.4%,就是说每10人当中,就有4人“中招”。近年来,在临床患者中,年轻人的占比越来越高。

为什么同样是血脂,低密度脂蛋白低了好,高密度脂蛋白低了却不好呢?对此,王医生分析到,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人们称为“坏胆固醇”,它的功能是将胆固醇从肝脏运输到身体各处加以利用。如果LDL-C升高,运送的胆固醇增加,身体消耗不了,就会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动脉硬化,引发心梗、脑梗等并发症。高密度胆固醇(HDL-C)被称为“好胆固醇”,它的功能是把胆固醇运送回肝脏,经过加工重新利用。如果HDL-C升高,就会把周身多余的胆固醇运回肝脏,减少对血管的损害。

“我体型不胖,为什么也会血脂高?”面对大家的疑惑,王医生表示,肥胖容易得高脂血症,但不胖的人也可能存在高血脂。

血脂异常的原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高脂血症主要是指由于其他疾病所引起,包括肥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减等疾病。此外,某些药物例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能引起继发性血脂异常。原发性高脂血症除了与一些不良生活方式如高能量、高糖饮食有关外,大部分是由于单一基因或多个基因突变所致。由于基因突变所致的高脂血症多具有家族聚集性,有明显遗传倾向,因此临床上通常称为家族性高脂血症。所以说,体型不胖,不一定血脂不高。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血脂高的朋友不会出现明显的身体不适。但是,血脂升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概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险因素。此外,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周围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等疾病。

王医生提醒,在高血脂的初期,大多数患者都没有任何的临床表现,即使这样,患者也要引起重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干预治疗。同时,如果知道自己有高脂血症,还需多多关注自己的血脂状况。他建议,20至40岁成年人每2至5年检查一次血脂;40岁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检查一次血脂;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3至6个月检查一次。

此外,不少高脂血症的患者认为,吃了药就可以什么都不管了,其实非药物治疗对于血脂的控制更加重要。王医生建议,患者在服药的同时还需“管住嘴、迈开腿”,控制饮食中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纤维的含量,还要控制盐量,戒烟、限酒、增加运动等。

来源:浦东发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