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肥胖症(中医如何治疗肥厚性心肌病)

文章目录:

单纯性肥胖症与中成药治疗

吴文博中医药科普

声明:介绍现代疾病与中成药治疗,只是为了介绍中成药的临床应用相关知识,不涉及第三方利益。使用中成药,需要中医师或中药师的指导。主要参考文献《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

1. 单纯性肥胖

肥胖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体内脂肪细胞的体积和细胞数增加致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高并在某些局部过多沉积脂肪为特点。单纯性肥胖患者全身脂肪分布比较均匀,没有内分泌紊乱现象,也无代谢障碍性疾病,其家族往往有肥胖病史。(概念摘自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2. 化浊轻身颗粒

在2005年《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药卷》中,明言可以治疗“营养性疾病之肥胖症”的中成药 是化浊轻身颗粒(治疗单纯性肥胖)。现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 何首乌、龙胆草、夏枯草、玄参、陈皮、益母草、黄芪、冬瓜皮、夏枯草。

[功能与主治] 滋补肝肾、清热降浊。用于肝肾阴虚、痰湿郁结而致的单纯性肥胖症,以及肥胖症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闭经、月经不调。

[方解]方中何首乌味苦、甘、涩、微温,功擅补肝肾,益精血,润肠通便,化浊降脂,为君药。龙胆草清肝胆实火,除下焦湿热;夏枯草清肝火,散瘀结:玄参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三药合用,助君药清热降浊,以为臣药。陈皮理气除湿;益母草活血化瘀;黄芪健脾升阳,利水消肿;冬瓜皮淡渗利湿,利水消肿;合用佐助君药活血化痰,除湿降浊,以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滋补肝肾,清热降浊之功。

[临床应用] 肥胖此因肝肾阴虚,痰湿郁结所致,症见头晕月眩,耳鸣耳聋,腰膝瘦软,胸中烦闷,痰多,肢体麻木,口苦咽干,二便不畅,闭经或月经不调,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或弦滑。

[注意事项]1.脾胃虚寒者不宜用。2.饮食宜清淡、低糖、低盐、低食勿过饱。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用法与用量]用开水冲服。一次2.5~5g,一日2次。饭前服.

世界肥胖日丨传统中医有这些减肥的妙招

川观新闻记者 石小宏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据了解,目前我国的超重或肥胖人群已超过50%。肥胖不但有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与2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等各种慢性疾病相关。

为了减肥不少人使出了各种方法,有的节食,有的吃药,还有的手术等。那传统的中医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肥?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中医特色专病整合门诊的陶陶医生为大家支招。

判断自己是否超重或肥胖,在医学上通常使用体重指数(BMI)作为衡量全身性肥胖的通用标准,BMI是基于身高和体重计算出的指标。BMI=体重(kg)/身高(m)²。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在18.5至24之间,24kg/㎡≤BMI

其实,中医对肥胖的干预方法有很多,在针灸上可采用火龙灸。火龙灸,是因其在督脉上施灸的过程,好似一条火龙盘旋在背后喷云吐雾而得名。中医认为多数肥胖的产生与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有关,当脾虚、湿盛、痰湿阻滞聚集于体内,日久不化,就会聚为膏脂。火龙灸具有温、通、调、补四大功效,可激发人体经络,振奋阳气,强壮元阳、疏通气血,改善脏腑气血运行状态,从而起到减重祛湿的功效。

中药:中医认为,脾虚与痰湿是肥胖发生的主要病因,此外还与年龄、体质、饮食、情志、劳逸因素有关,调理肥胖的方法多种多样,病位多在脾胃,与肺、肾、肝关系密切。准确辨证,可采用中药汤剂或代茶饮的形式服药,有利于恢复脏腑功能状态。

穴位埋线: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学的延伸和发展,是以中医及经络理论为指导,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不同症状及不同肥胖机制进行合理有效的辨证选穴,将可吸收的生物蛋白线或胶原蛋白线埋入人体特定穴位和区域后,通过柔和、缓慢、长久、良性的穴位针感刺激,激发经络之气,协调人体机能,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医疗手段和方法。

拔罐: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的拔罐疗法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分理肌腠进而调和脏腑的功能,通过罐体边缘及负压吸吮牵拉并循经感传,以达脉道通、虚实调、血气行、阴阳平和,促进多余脂浊消散的目的。

耳穴压豆:小耳朵藏着大秘密,耳朵上分布着93个耳穴。耳穴压豆即是通过在耳廓上特定穴位贴上王不留行籽,刺激耳部穴位,从而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副作用小。减肥塑形通常选用下屏(饥点)、胃、大肠、三焦、腹等耳穴,三餐前半小时刺激贴压的耳穴达到控制食欲的作用。

肥胖水肿,是身体太虚,一把黄芪,熬成“补气汤”,断了7年肥胖

倪海厦治疗肥胖症的方子中,有一个观点:十个肥胖九个虚,这是什么意思呢?

很多肥胖患者身体疲乏,虚弱无力,不想动哪怕就是走两步,也会气喘吁吁。这就是“虚”的表现,追溯到根本,是身体里的“气血”和“脾胃”出问题了。

中医看来,气血是人体必须的物质,共同维持人体生命机能,气血不足,脏腑就没有足够的力量运作,不能及时将人体中的垃圾排出体外。这些垃圾在身体的内部组织出现堆积,有可能会引起人体经脉瘀阻,随着堆积垃圾的越来越多,就会出现肥胖。

脾主运化,脾胃功能失调,我们吃进去的食物,不能转化为精微物质被人体吸收,越堆越多,就会形成脂肪,变得肥胖。

所以调理的思路很简单,健脾补气养血就可以了。

张仲景有一个——防己黄芪汤,是非常厉害的补气血汤,对于治疗脾虚气血虚引起的肥胖效果显著。

方中包括:防己、黄芪、炙甘草、白术、生姜片、大枣。临床遇到脾虚气血虚的肥胖患者,我常用它加减治疗。

分享一个门诊真实医案:

患者31岁,女性,已经肥胖7年了双腿脚踝经常水肿发胀,两腿上楼无力,上眼皮经常肿,严重时脸部、双手都肿。每天口渴能喝水,汗多,后背头部居多。自觉身体沉,头不清醒。小便每晚上两次,大便正常,月经周期自长胖后就不规律,经常几个月不来,血量少。舌软苔白腻。

辨证:脾虚湿重,还有点气血不足。

拟方:防己黄芪汤加减——黄芪、防己、白术、炙甘草、桂枝、茯苓、泽泻、猪苓、生姜、大枣等。

注意:中医讲一人一方,体质不同,用量不同,必须辨证用药!

结果如何呢?

一个月后,水肿消了大半,虽还有口渴但喝水量已减少,身体也觉轻快,头也清醒了很多,小便每晚一次了。调方续服三个月后,患者瘦了30多斤,身体轻快多了,水肿发胀都没了,月经周期规律了,每月都来,量也正常,患者现在面色红润有光泽,身材也匀称了。

方子这样用有何道理呢?

【白术】是脾胃病之要药。一边恢复脾胃功能,一边把脾胃讨厌的水湿气化掉。

【黄芪】可以补脾,主要是补脾胃之气,让脾胃恢复活力,水肿的肥胖患者一般要重用黄芪。

【防己】【茯苓】【泽泻】【猪苓】可以利水渗湿,湿气重的人用它们,喝完之后湿气就从小便一点点走掉了。

因为防己比较苦寒,所以加了【生姜】【大枣】,可以补脾胃,对苦寒的药物起到牵制作用。另外生姜 大枣的组合,还可以补血益气健脾,治疗水肿虚胖。

【桂枝】甘温,既温脾阳,又温肾阳,入膀胱经,可以消除水湿痰饮之邪,通月经,消水肿。

【炙甘草】用来调和诸药,增强全方补益之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