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高更容易腰间盘突出?
流言
“身材高的人身体负担重,更容易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有网友称身材高大者患腰椎间盘突出风险非常高,这引起了身高较高的朋友们的焦虑。
流言分析
这种说法并不正确。
根据我国腰椎间盘突出诊疗相关的专家共识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因素有很多,但其中并不包括身高。个子高的朋友们不用过分焦虑,可以按照本文内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远离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因素,呵护自己的腰。
长得高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小时候父母为了让我们长高可没少下功夫。但是笔者最近却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个段子,说长得太高容易有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这可让许多“高海拔”的朋友都捏了一把汗,事实真的是如此吗?腰椎间盘突出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
图片来自网络
先说结论:目前没有研究表明个子高与腰突的发病率有因果关系。但是高个子的人却可能遭遇另一种隐藏的伤害,需要引起“高人”们的注意。
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症指的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病变后,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髓核单独或者连同纤维环、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成年人。国外相关研究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大约 2%~3%,而 35 岁以上的男性发病率约 4.8%,女性约 2.5%。
较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一例,图片来自 wiki
近年来,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它已成为常见的困扰广大打工人的职业健康问题,并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腰突症状有哪些?
1
腰痛
腰痛常为首发症状。疼痛一般在腰骶部,大多为酸胀痛,可放射到臀部,反复发作,久坐、久站或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2
下肢疼痛
表现为下肢放射性疼痛,站立、行走、打喷嚏或咳嗽时症状加重,卧床休息可缓解,严重者可伴随相应神经分布区域感觉异常或麻木。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 L4/5 和 L5/S1,可导致坐骨神经痛,表现为出现下肢后外侧放射性疼痛,少数患者表现为腹股沟区或下肢前内侧疼痛。症状多为单侧,少数人亦可表现为双下肢症状。
3
马尾神经症状
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脱垂或游离椎间盘组织可压迫马尾神经,出现双下肢及会阴部疼痛、感觉减退或麻木,甚至大小便功能及性功能障碍。
温馨提示:虽然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发生在腰椎的疾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有腰痛的症状。
长得越高,就越容易腰突吗?
身高非常容易测量和统计,其对腰椎间盘的影响似乎也说得通,但事实究竟如何呢?尽管1987年有文献称个子高似乎与腰突风险增加有关,可是目前来看,我国近年来的权威文献(比如各种腰椎间盘突出诊疗相关的专家共识)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项,但其中并不包括身高,这些因素包括:
1
运动和创伤因素
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发展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大部分的腰椎间盘突出病人都是在过度运动及创伤后,出现症状或症状加重。
2
肥胖
肥胖患者的椎间盘与脊柱小关节等,承受的压力更大,同时肥胖患者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钙化,引起椎间盘细胞的血液供应不足,最终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3
吸烟
有研究表明,香烟中的尼古丁是髓核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的重要抑制剂,同时它会抑制椎体-椎间盘连接处的毛细血管血液流通,阻断椎间盘的营养来源,加速退变。
4
小关节不对称
当腰椎活动时,若两小关节不对称,椎体两侧的受力不均等,椎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这种应力失衡可能加速小关节和椎间盘的退变。
5
工作姿势
相关研究表明与正确坐姿相比,懒散姿势中椎间盘的胶原纤维承受了更高的应力,其纤维环、髓核的含水量及张力处于持续下降状态,使得椎间盘弹性降低、椎间隙变窄、周围肌肉韧带松弛,进而导致椎间盘退变。
6
性别与职业
也有研究表明,男性较女性患病几率更大,学生、工人等职业更容易患腰椎间盘突出。
7
合并疾病
当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时,常致远端小动脉闭塞,破坏椎间盘的营养来源,也易加速椎间盘退变。
通过上面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出身高与腰椎间盘突出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人高马大的朋友们不必太过焦虑。
不过,“高人”们还是需要注意一点——身高远超平均的朋友们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办公区域,都有较大概率匹配到并不适合自己身高尺寸的桌椅,从而更容易出现坐姿不良的问题,这的确会增加对腰椎的负荷,这样的情况下,腰椎间盘突出的风险确实可能增加,但这不是身高本身带来的。
预防腰突,从小事做起
接下来咱们再谈谈怎么预防腰突。所有的疾病都是预防大于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同样也是如此。注意以下几点你就能远离突出的椎间盘:
1
良好的用腰习惯
避免久坐久站、“葛优躺”等等不良习惯,像打工人、学生实在难以避免久坐或久站,那么需要注意坐姿端正或在腰后放置垫枕,或者使用人体工学椅,定时变换体位、缩短单次坐或者站立的时间。避免弯腰抬重物,这是最伤腰的一个动作,正确的拾物姿势为:走到重物旁缓慢蹲下,双手抱起重物缓慢起身,以减轻对腰椎的负荷。
2
腰背肌肉力量的锻炼
如平板支撑、三点式支撑、五点式支撑、飞燕式等。通过腰背肌肉力量的锻炼,可以大大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延缓腰椎退变。需要注意的是在腰椎间盘突出急性发作的时候,最好不要进行以上功能锻炼。
3
减轻体重
减重可以大大降低腰椎及下肢负重关节的负荷,不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预防,还是对于身体健康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他诸如戒烟、注意保暖、选择稍硬的床垫也是重要的预防椎间盘突出的措施。综上所述,如果你还在担心自己是不是长得过高了,看完这篇文你就知道大可不必了,只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是“应长尽长”吧!
参考文献
[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中国疼痛专家共识[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0,26(01):2-6.
[2]冯磊,厉伟,杨伟豪,等.复发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23,33(05):468-472.[3]J.Li,L.Gössel,B.Kunze,etc,Traumatic lumbar disc herniation: A systemic case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rain and Spine, 10.1016/j.bas.2023.102350, 3, (102350), (2023).
[4]Mirza Pojskic, Erica Bisson,etc,Lumbar disc herniation: Epidemiology, clinical and radiologic diagnosis WFNS spine committee recommendations,World Neurosurgery:X,Volume 22,2024,100279,ISSN 2590-1397.
[5] Heliövaara M. Body height, obesity, and risk of herniated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Spine (Phila Pa 1976). 1987 Jun;12(5):469-72.
转自:科学辟谣
来源: 蝌蚪五线谱
杭州27岁女子摔跤后被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妈妈崩溃,医生:这习惯很多人都有!
来源:杭州网
“年纪轻轻,一身毛病”
成了当代年轻人调侃自己的话
让伊伊(化名)怎么也想不到的是
就因为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
竟然发现自己患了腰椎间盘突出
真的成了“一身毛病”
这可把她妈妈急坏了
“这不是老年病吗?”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统疗法中心倪锋副主任中医师解释道,现在年轻人长时间久坐,玩手机、用电脑时不注意姿态,导致这病年轻化趋势明显,甚至也有高中生患腰椎间盘突出症。
刚开始还以为只是扭到腰
CT一拍感觉“天都塌了”
近日中午,伊伊在过红绿灯的时候不小心被马路牙子绊了一下,摔了个“狗啃泥”,连手机都摔出老远。原以为只是膝盖磕破点皮,消了毒、贴了创可贴就没事了,没成想,到了下午,伊伊觉得腰越来越疼,起身倒水也弯不下身,到了一度感觉动不了的程度,起身会疼、走路也会疼,甚至坐着还会觉得屁股疼。
“这可怎么办?不会扭到了吧?”伊伊着急了起来,妈妈便陪着她来到公司附近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生安排了影像检查,排查是否有骨折。拿到报告一看,显示是腰5/骶1椎间盘突出(中央型)。“好消息是,没骨折。坏消息是,我好像腰椎间盘突出了。”伊伊和妈妈说道。
“这不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吗?这么年轻就患腰椎间盘突出可怎么办?以后严重起来会不会瘫痪呀?”妈妈一听着急了,没想到她认知里的老年病竟然会落到自己女儿身上,感觉“天都塌了”。
倪锋医生表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非只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现在的年轻人因为长时间伏案久坐、缺乏运动、肥胖等关系,导致这个疾病越来越年轻化。医生建议可以先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通过针灸和推拿缓解疼痛症状,再通过矫正坐姿、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以防止后期复发。
由于长时间久坐且习惯性跷二郎腿,伊伊的腰椎其实早就出现了问题,前几天的这一摔只是加重了腰椎的负担和疼痛,这才让她发现自己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毛病。“别担心,我身边的朋友多多少少都有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伊伊的朋友安慰道。
所幸,目前通过几次针灸、牵引治疗,辅以药物内服,伊伊已经感觉好多了。
年轻人患病比例不断上升
好多高中生的腰椎也不行了
的确,年轻人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据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统计,去年一年接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虽然仍以中老年患者居多,但年轻化趋势明显,40岁以下的患者约占30%。
“到我这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大学生、高中生都有很多。”据倪锋分析,不少高中生因为长期伏案写作业,课间也懒得起身动一动,双休也很少出门转转,不断加剧腰椎的压力,再加上坐姿、站姿不标准等原因,极易患上这类疾病。
当然,年轻人患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存在先天因素。不少人患有先天性的腰椎发育异常,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等问题,都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对于这类先天性的发育异常,最好的方法便是始终保持良好的坐姿,经常性地活动腰椎肌,避免问题加重。”倪锋说道。
不少年轻人都担心腰椎间盘突出症无法治愈,疼痛会伴随一辈子。据倪锋说,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期大多表现为急症,就像一条平坦的大路上出了一些微小的刮蹭事故,并不影响整条道路的通畅程度。
急性期有伴随局部水肿和炎症反应,症状和疼痛明显,可通过药物和外力辅助等治疗方式,缓解疼痛。当急性期过后,水肿炎性反应消退,“交通”基本恢复。但倘若遇上天气不好受寒、过度疲劳、持续不恰当的动作等因素,便会将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如何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医生提醒,预防腰椎间盘突出需保持“指令通讯”畅通,可以通过睡醒时伸懒腰、做个床上拉伸、起床后做几个站立拉伸等方式来缓解疲劳,专注工作或玩手机感到困乏疲劳时要常进行腰部活动,使人体的自主平衡协调系统保持畅通。
对于还未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来说,要避免久坐,站姿坐姿都要做到中正自然、抬头挺胸,防止一些过度负重的劳动给腰椎增加压力。在单位或出差,避免在沙发,不平整的躺椅,趴在桌子午休。
而不少年轻人喜欢跷二郎腿,也恰恰是由于腰椎或腰肌一侧有劳损,通过改变腰部的左右平衡来缓解不适,但长期保持这种坐姿却更易加重左右的平衡失调。因此,对于已有腰肌劳损或是轻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来说,避免长时间跷二郎腿,避免受寒、过度疲劳,还需避免一些对抗性运动,如易受外力冲击的篮球、滑冰、网球、羽毛球等,以防加重原有的疾病;尽可能选择低强度可自控的运动,如游泳、跳操、慢跑、慢走、拉伸站桩等。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时,应以卧床休息为主,采取舒适体位。可以通过佩戴腰托或者垫腰枕,对腰部加以保护和支撑。每天可以使用筋膜球、泡沫滚轴等运动用具辅助放松腰背部肌肉,帮助拉伸。久坐办公室的,尤其需要注意桌椅高度,时刻保持腰部姿势正确,也可以通过摇胯、拉伸等动作来进行放松。
此外,医生也建议要进行一定频率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肌肉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松解软组织的粘连、控制体重、提高腰椎的稳定性。
来源:杭州网微信公众号
杭州27岁女子摔跤后被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妈妈崩溃,医生:这习惯很多人都有!
“年纪轻轻,一身毛病”
成了当代年轻人调侃自己的话
让伊伊(化名)怎么也想不到的是
就因为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
竟然发现自己患了腰椎间盘突出
真的成了“一身毛病”
这可把她妈妈急坏了
“这不是老年病吗?”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传统疗法中心倪锋副主任中医师解释道,现在年轻人长时间久坐,玩手机、用电脑时不注意姿态,导致这病年轻化趋势明显,甚至也有高中生患腰椎间盘突出症。
刚开始还以为只是扭到腰
CT一拍感觉“天都塌了”
近日中午,伊伊在过红绿灯的时候不小心被马路牙子绊了一下,摔了个“狗啃泥”,连手机都摔出老远。原以为只是膝盖磕破点皮,消了毒、贴了创可贴就没事了,没成想,到了下午,伊伊觉得腰越来越疼,起身倒水也弯不下身,到了一度感觉动不了的程度,起身会疼、走路也会疼,甚至坐着还会觉得屁股疼。
“这可怎么办?不会扭到了吧?”伊伊着急了起来,妈妈便陪着她来到公司附近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生安排了影像检查,排查是否有骨折。拿到报告一看,显示是腰5/骶1椎间盘突出(中央型)。“好消息是,没骨折。坏消息是,我好像腰椎间盘突出了。”伊伊和妈妈说道。
“这不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病吗?这么年轻就患腰椎间盘突出可怎么办?以后严重起来会不会瘫痪呀?”妈妈一听着急了,没想到她认知里的老年病竟然会落到自己女儿身上,感觉“天都塌了”。
倪锋医生表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非只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现在的年轻人因为长时间伏案久坐、缺乏运动、肥胖等关系,导致这个疾病越来越年轻化。医生建议可以先采取保守治疗的方式,通过针灸和推拿缓解疼痛症状,再通过矫正坐姿、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以防止后期复发。
由于长时间久坐且习惯性跷二郎腿,伊伊的腰椎其实早就出现了问题,前几天的这一摔只是加重了腰椎的负担和疼痛,这才让她发现自己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毛病。“别担心,我身边的朋友多多少少都有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伊伊的朋友安慰道。
所幸,目前通过几次针灸、牵引治疗,辅以药物内服,伊伊已经感觉好多了。
年轻人患病比例不断上升
好多高中生的腰椎也不行了
的确,年轻人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据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统计,去年一年接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虽然仍以中老年患者居多,但年轻化趋势明显,40岁以下的患者约占30%。
“到我这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大学生、高中生都有很多。”据倪锋分析,不少高中生因为长期伏案写作业,课间也懒得起身动一动,双休也很少出门转转,不断加剧腰椎的压力,再加上坐姿、站姿不标准等原因,极易患上这类疾病。
当然,年轻人患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存在先天因素。不少人患有先天性的腰椎发育异常,如腰椎骶化、骶椎腰化等问题,都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对于这类先天性的发育异常,最好的方法便是始终保持良好的坐姿,经常性地活动腰椎肌,避免问题加重。”倪锋说道。
不少年轻人都担心腰椎间盘突出症无法治愈,疼痛会伴随一辈子。据倪锋说,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期大多表现为急症,就像一条平坦的大路上出了一些微小的刮蹭事故,并不影响整条道路的通畅程度。
急性期有伴随局部水肿和炎症反应,症状和疼痛明显,可通过药物和外力辅助等治疗方式,缓解疼痛。当急性期过后,水肿炎性反应消退,“交通”基本恢复。但倘若遇上天气不好受寒、过度疲劳、持续不恰当的动作等因素,便会将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如何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医生提醒,预防腰椎间盘突出需保持“指令通讯”畅通,可以通过睡醒时伸懒腰、做个床上拉伸、起床后做几个站立拉伸等方式来缓解疲劳,专注工作或玩手机感到困乏疲劳时要常进行腰部活动,使人体的自主平衡协调系统保持畅通。
对于还未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来说,要避免久坐,站姿坐姿都要做到中正自然、抬头挺胸,防止一些过度负重的劳动给腰椎增加压力。在单位或出差,避免在沙发,不平整的躺椅,趴在桌子午休。
而不少年轻人喜欢跷二郎腿,也恰恰是由于腰椎或腰肌一侧有劳损,通过改变腰部的左右平衡来缓解不适,但长期保持这种坐姿却更易加重左右的平衡失调。因此,对于已有腰肌劳损或是轻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来说,避免长时间跷二郎腿,避免受寒、过度疲劳,还需避免一些对抗性运动,如易受外力冲击的篮球、滑冰、网球、羽毛球等,以防加重原有的疾病;尽可能选择低强度可自控的运动,如游泳、跳操、慢跑、慢走、拉伸站桩等。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时,应以卧床休息为主,采取舒适体位。可以通过佩戴腰托或者垫腰枕,对腰部加以保护和支撑。每天可以使用筋膜球、泡沫滚轴等运动用具辅助放松腰背部肌肉,帮助拉伸。久坐办公室的,尤其需要注意桌椅高度,时刻保持腰部姿势正确,也可以通过摇胯、拉伸等动作来进行放松。
此外,医生也建议要进行一定频率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肌肉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松解软组织的粘连、控制体重、提高腰椎的稳定性。
来源: 杭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