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会带来这些疾病!做到3点,让你健康的瘦下来
肥胖是一种疾病,过度肥胖会诱发各种健康问题:
首先,肥胖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如高血压、冠心病和中风。过多的脂肪会增加血管壁的压力,导致血管弹性下降,血液流通不畅,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其次,肥胖容易诱发糖尿病。体内脂肪过多会影响胰岛素的正常功能,使血糖调节失衡,最终发展为糖尿病。
第三,肥胖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肥胖者的颈部和胸部脂肪堆积,会限制呼吸道的通畅,出现打鼾、睡眠呼吸障碍等问题。
第四,肥胖与脂肪肝、胆结石、关节炎、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结肠癌等)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相关。
总之,肥胖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减肥不仅是为了降低体重,追求苗条的身材,更是为了提升健康指数,减少疾病的威胁。
想要健康瘦下来,一定要避免过度节食、单一饮食等误区,我们要做到这几点:
第一点、合理控制热量摄入
每天的热量摄入不低于基础代谢值,减肥期间,我们的身体也需要足够的能量来维持基本的生理功能。如果摄入的热量过低,身体会误以为我们处于“饥荒”状态,从而降低代谢率,反而不利于减肥。
建议,每天的热量摄入不低于1000-1200大卡,用低热量、轻加工食物代替各种高热量,过度加工食品,才能降低饥饿感,健康的瘦下来。
第二点、多样化饮食,均衡膳食营养
多样化饮食,不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相互补充,能够更全面地满足身体的需求,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还能避免对单一食物的过度依赖,从而减少因饮食单调而产生的厌倦感和食欲失控。
比如,在碳水化合物的选择上,可以尝试燕麦、糙米、全麦面包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蛋白质方面,不仅要有鸡肉、鱼肉、牛肉等肉类,也要摄入豆类、蛋类、奶类等优质蛋白来源。
而蔬菜和水果更要多种多样,绿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橙色蔬菜如胡萝卜、南瓜,各类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有助于均衡膳食营养,让你健康的瘦下来。
第三点、适量运动,循序渐进提升强度。
健身运动减肥,需要从低强度的运动入手,慢慢提升心肺功能,再循序渐进提升强度。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可能会让身体“吃不消”,甚至导致受伤。
刚开始可以从慢跑、骑行、健身操等运动开始,再慢慢过渡为跳绳、高强度间歇训练、变速跑等运动,能让身体更好地适应,从而达到理想的瘦身效果。
别让肥胖成为健康的“绊脚石”!做好这些事告别负“重”前行
#长沙头条##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旨在唤起全球对体重与健康关注。肥胖早已不是单纯的“体态问题”,而是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明确定义的“慢性疾病”。
一、肥胖究竟会带来多大的死亡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其他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肥胖相关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高达约500万。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万荣文教授介绍,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类型的癌症,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肥胖所诱发的。BMI(身体质量指数)的升高与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之间也存在正相关关系。即随着BMI的增加,人们的死亡风险也会相应上升。
二、从超重到肥胖,健康是如何一步步 “滑坡” 的?
从超重到肥胖,再到因并发症被送入重症医学科(ICU),这条看似缓慢的“健康滑坡”背后,是代谢紊乱、器官衰竭和免疫崩溃的连锁反应。
在日常生活中,美食的诱惑无处不在,而多余的热量往往转化为体内堆积的脂肪。传统观念中,脂肪被视为能量储存库,但现代医学发现,脂肪组织(尤其是内脏脂肪)是一个活跃的“内分泌器官”,分泌多种炎症因子(如TNF-α、IL-6),引发全身慢性低度炎症。这种炎症如同无声的火灾,逐渐导致:
1.胰岛素抵抗:肥胖者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糖失控,最终发展为2型糖尿病;
2.心血管系统崩溃:脂肪包裹心脏、挤压血管,诱发高血压、动脉硬化,增加心梗、脑卒中风险;
3.器官功能受损: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等疾病接踵而至,长期缺氧则会加速器官老化。
三、肥胖患者进入ICU后救治有多难?
肥胖患者一旦因急性并发症(如重症肺炎、心衰、多器官衰竭)进入ICU,救治难度会成倍增加:
1.呼吸衰竭:胸腹部脂肪压迫肺部,机械通气困难,脱机失败率高达40%;
2.感染失控:慢性炎症削弱免疫系统,抗生素疗效降低,脓毒症风险升高;
3.多器官支持困境:肥胖者血管穿刺、影像检查、手术操作均受限,血液净化、ECMO(体外膜肺氧合)等救命技术实施困难。
四、面对肥胖危害,早期干预能带来什么改变?
肥胖的危害虽大,但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1.生活方式重塑:
饮食:采用低升糖指数(低GI)饮食,控制饱和脂肪摄入,增加膳食纤维;
运动:每周150分钟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结合抗阻训练增加肌肉量;
2.医学干预:
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可有效减重并改善代谢;
手术:对于BMI≥40或BMI≥35合并并发症者,代谢手术(如袖状胃切除)可降低40%的远期死亡率;
3.心理支持:肥胖常伴随焦虑、抑郁,认知行为疗法(CBT)可帮助建立长期健康习惯。
关键窗口期:研究显示,超重阶段(BMI 25-30)开始干预,可逆转80%的糖尿病前期状态,降低ICU入院风险60%。
五、中医在减肥方面有哪些方法?
中医认为,肥胖与体内湿气、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通过调理脾胃、利湿化痰、活血化瘀等中医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肥胖者的体质,达到减肥瘦身的目的。同时,中医还强调“药食同源”,通过合理搭配食物,如食用山楂、荷叶、冬瓜等具有减肥功效的食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减肥。
专家提醒
万荣文教授提醒:肥胖不是“福气”,而是生命的慢性毒药。从控制体重到守护健康,每一步都是对未来的投资。唯有正视肥胖的威胁,才能避免更多生命在ICU中与死神赛跑的悲剧。
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共同行动起来,为自己的健康负责,远离肥胖的隐形威胁,让生命之树常青!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 谭君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Wx)
世界肥胖日丨减重并非越快越好,预防肥胖从孕期就开始管理
在全球范围内,肥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全世界患有肥胖症的人数已超过10亿。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今年的主题是“改变系统,更健康的生活”。
“肥胖不仅是健康隐患,更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200余种疾病密切相关。‘体重调定点理论’揭示了减重反弹的深层原因:人体对原有体重存在记忆,短期减重易触发生理抵抗,因此需长期科学管理才能重塑代谢平衡。”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副院长张能维、肥胖与代谢病中心主任医师廉东波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提及,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通过多学科协作、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科学分阶治疗,为肥胖防控提供了新模式,将体重控制的战线前移至最前方的孕产妇群体。
减重并非减得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超重肥胖的现状非常严峻,不仅仅是治疗费用,还会损害劳动力、影响健康等。肥胖对健康的危害‘几乎无所不在’。最主要的就是损害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淋巴系统等,几乎所有人体系统,都会受到肥胖的影响。”张能维指出,除常见的高血压、呼吸暂停综合征外,肥胖还与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等肿瘤风险上升相关。研究显示,脂肪肝患者若长期未干预,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此外,肥胖带来的心理问题、社交障碍同样不容忽视。
“越来越多的肥胖患者到医院就诊,这与流行病学的趋势相关。此外,青少年肥胖也需要特别关注,每到假期,青少年肥胖患者就诊比例明显增加。”廉东波指出,许多人未将肥胖视为需要干预的疾病,通常倾向于自行探索减肥方法,如节食、医美等方法来自行减重,忽视了健康风险。
张能维强调,减重要科学合理,体重管理的目的是健康获益,并非减得越快、减得越多越好。有减重需求特别是需要通过医学减重管理体重的患者,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开展正规的减重治疗。
针对减重易反弹的问题,张能维表示,人体内有一个东西叫调定点,也可以称为“体重生物钟”,调定点的记忆最好是超过两三年,但目前网上、线下各种减重班只管一个月,心血来潮的减重还不如不减,可能体重反弹比以前更重。此外,减重一定是科学的、个性化的,要结合自己的状态选择能坚持住的方式。
建设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
“目前我国医疗机构的科室设置较为分散,面对复杂的肥胖问题,传统单一科室诊疗模式已显局限,无法满足肥胖症患者多学科协作的诊疗需求。”张能维指出,肥胖症的复杂性远超单一学科的范畴,以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与体重管理需多学科协作,长期体重管理还应涉及相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根据个体差异制定减重目标,关注患者整体健康问题。
北京世纪坛医院最早于2013年成立肥胖与代谢病中心,外科、营养科、心理科、呼吸科等十余科室联动,采用完整的MDT多学科体系,已成功实施3000余例减重与代谢手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寻求专业的治疗,建立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变得尤为重要。
2024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部门联合发布《“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提出要整合专业资源、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症防治中心。当年8月,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在第三届中国肥胖大会上正式启动。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整合内分泌、代谢外科、心理科等多学科资源,集诊断、治疗、教育、随访于一体,并通过持续监测与调整,确保减重效果的最大化与长期维持。同时减少了患者的重复检查和治疗,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从减重外科到肥胖和代谢病中心,再到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医院正在围绕减重人群构建多学科合作模式,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更多了,涵盖医疗、教学、科研、预防、科普宣传等多位一体。廉东波表示,标准化的体重管理中心将采用“医学 科技 社区”联动模式,同时引入AI算法分析用户行为数据,提升干预精准度。针对患者将开展多方面服务,包括健康评估、个性化干预计划、跟踪管理和教育支持。
关口前移,从孕产妇开始管理
“体重管理中心的服务对象针对所有人,不仅仅是特别胖的人。建设体重管理中心的初衷是预防肥胖,将战线推至最前方,从孕产妇人群就开始管理。预防比治疗更具公共卫生价值。”廉东波强调,体重管理,一定要做到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如果孕期不进行体重管理,不仅影响健康,今后减重也会成为负担,对于胎儿而言,出生后也可能是巨大儿,增加将来肥胖的发生几率。再进入青少年、大学生年龄段,未来迈入职场,面临着锻炼少、应酬多的情况,也会容易发胖。而老年人群肥胖也很麻烦,年龄越大越容易胖,且越难减。
目前,北京世纪坛医院妇产科的重点工作就是制定出更优化的孕妇体重控制方案。针对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将通过各种科普活动,让家长、年轻父母学会如何控制孩子体重,别等上初中、高中后才发现。这个年龄段的体重控制主要靠家长,也需要孩子学会如何管理美食的诱惑。大学生则是按成年人来管理,和职场人士、老年人群一样,计算好每天摄入的热卡、运动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各个体重管理中心都是奔着‘预防比治疗重要’的目标开展工作的,未来三年希望推出一系列与体重相关的措施,让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预防肥胖方案,并让这种生活方式固定下来,减少肥胖的发生。”廉东波说道。
新京报记者 王卡拉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