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代谢和肥胖的关系(新陈代谢肥胖症针炎能治好吗)

文章目录:

超重和肥胖会增加代谢综合征风险,请务必做好健康管理!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哎呀,肥胖这事儿,咱们得好好唠唠。要不怎么说,肉长得快,病找得也勤呢?有些人觉得胖点没啥,吃得香、睡得沉,甚至还自嘲“富态”“有福相”。

可我得提醒一句,肥胖这东西,表面看着是块“福肉”,实则是“病根”。尤其是超重和肥胖,简直就是代谢综合征的“温床”,让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等一系列疾病排着队来敲门。

有的人听到这里可能不服:“医生,我就是胖点,体检指标也没啥大问题,您这是不是有点危言耸听?”

可惜,身体可不像考试,合格线不是一条明晃晃的红线,而是个隐形的“警戒区”。等指标真超标了,往往已经晚了一步

所以,今天咱们就聊聊超重、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那些事儿,看看到底该如何未雨绸缪。


肥胖不只是“胖”那么简单,它是代谢的“绊脚石”

先说说代谢综合征,这是个啥?简单点说,它是一群“坏毛病”扎堆出现的情况,主要包括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

你看,这些病单拎出来一个都够折腾人的,要是凑一块儿,那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那肥胖跟这个“代谢综合征”有啥关系呢?打个比方,身体就像个锅炉,吃进去的食物是燃料,代谢系统负责把它们燃烧成能量。

正常情况下,锅炉火候正好,燃料烧得干干净净,既不会堆积成炭(脂肪),也不会烧坏锅炉(血管)。

但如果吃得太多、动得太少,锅炉里的燃料烧不完,就会形成“煤渣”——脂肪堆积在肝脏、血管、腹部,影响整个代谢系统的正常运作。

特别是腹部脂肪,它可是个“坏家伙”,不仅占地方,还会分泌各种炎性因子,让胰岛素变得“耳背”,血糖控制变差,血管壁变厚,血压升高,久而久之,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就来了。

有人说:“那我只是腿粗、胳膊胖,没啥事吧?”可惜,真正危险的是“腰围”,腰围超标的人,更容易得代谢综合征。


别再被这些“谣言”忽悠了,关于肥胖的几个误区

现在网上“养生秘籍”满天飞,但有些说法真是误导人。咱们今天就来“拆穿”几个常见的误区。

误区一:BMI正常就没事?


很多人只看BMI(体重指数),觉得自己不算肥胖就万事大吉。可BMI只是个粗略的计算方法,真正危险的是内脏脂肪!有些人外表看着不胖,但内脏脂肪超标,血脂、血糖、血压悄悄升高,这种被称为“隐形肥胖”或者“瘦胖子”。别被外表骗了,腰围更重要!

误区二:胖点没关系,只要不吃糖就行?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可真相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同样会导致胰岛素抵抗

长期摄入高热量食物,脂肪堆积,胰岛素的工作效率下降,血糖还是会升高。想预防代谢综合征,控制总热量才是关键。

误区三:减肥只要少吃就行?
有些人为了减肥,拼命节食,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可这样做,不仅容易反弹,还会损害代谢功能。

长期极端节食,身体会进入“饥荒模式”,基础代谢率降低,稍微多吃一点就囤积脂肪。科学减肥,必须结合饮食调整和运动,单靠饿瘦的,往往瘦得快、胖得更快。


代谢综合征来了,身体会发出的几个“信号”

代谢综合征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它会悄悄地给你发“预警信号”。如果你有以下几个情况,就要小心了:

1. 腰围越来越粗——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危险信号!

2. 血压悄悄升高——哪怕只是“高一点点”,也别大意。

3. 空腹血糖偏高——正常范围是3.9-6.1mmol/L,超过6.1就是问题。

4. 餐后犯困、乏力——血糖波动过大,可能是胰岛素出了问题。

5. 脂肪肝找上门——肝脏堆积脂肪,说明代谢有问题。

如果你中招了几个,那就要赶紧调整生活方式了!


别怕,做好这几件事,身体会感谢你!

好消息是,代谢综合征并不是“绝症”,生活方式调整才是最好的“药”。以下几点,能帮你逆转代谢综合征,甚至摆脱它!

1. 控制饮食,学会“聪明吃”
别听信“生酮饮食”“断糖饮食”这些极端方法,真正有效的是均衡饮食

· 少吃精制碳水(白米饭、白面包、甜点),多吃全谷物(糙米、燕麦)。

· 增加膳食纤维,多吃蔬菜、豆类,有助于稳定血糖。

· 优质蛋白不能少鸡蛋、鱼肉、豆制品都是好选择。

· 减少加工食品,少吃香肠、薯片、奶茶这些“隐形杀手”。

2. 运动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哪怕是快走、跳舞、爬楼梯,都比不动强。肌肉是最好的“降糖药”,力量训练 有氧运动,效果更佳!

3. 睡眠和压力管理别忽视
睡眠不足、压力过大,会让激素紊乱,增加胰岛素抵抗。保证7-8小时高质量睡眠,学会放松,身体才不会“闹脾气”。


最后的唠叨:健康是自己的,别等问题严重了才后悔

说到底,超重、肥胖不是“面子问题”,而是“生死问题”。别等身体亮红灯了,才想着去修补。健康管理,从现在开始,听进去、做起来,你的身体会感谢你!


参考文献

1. 中国肥胖问题专家共识(2023年版)

2. 《柳叶刀》发表的全球肥胖趋势研究(2022)

3.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2023年糖尿病诊疗指南

4.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肥胖与代谢综合征的研究报告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肥胖不仅关乎美丽,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都与肥胖密切相关!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

这个健康日的设立旨在引起全球对肥胖问题的关注,并倡导预防和治疗肥胖的相关措施。

现代社会大家的减肥意识越来越高,但很多人控制体重还是为了能有一个美丽的体型,而没有意识到肥胖是一种病。

但肥胖确实是一种慢性代谢病,与高血压、糖尿病同属代谢综合征,需在医生监督下治疗,这个世界上不存在 “健康的胖子”。

而且肥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并可能带来较高的早期死亡风险。脂肪组织过多的质量效应或其直接的代谢效应,还与各种慢性病发生相关,包括糖尿病、脑卒中、冠状动脉疾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骨关节炎和胆石症等。肥胖甚至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

此外,肥胖可能给个体带来不良心理和社会后果。多项调查研究显示,有超过 200 种与肥胖相关的共存疾病,但即使小幅度减重也能改善这些共存疾病。

肥胖:与高血脂如影随形

高血脂指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指标超过正常值。肥胖者脂肪代谢特点为血浆游离脂肪酸升高,胆固醇、三酰甘油、总脂等指标普遍升高,脂肪代谢紊乱。肥胖人群中,血浆胆固醇水平在 5.2 毫摩尔 / 升以上者占 55.8%,60 岁后肥胖男性、50 岁后肥胖女性血浆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

高血脂主要危害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的血液供应依赖冠状动脉,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管腔狭窄,会引起心脏缺血,导致冠心病;脂质异常还会造成脑血管硬化,易引发脑卒中。肥胖者的脂质异常可通过适当减肥治疗、饮食调整及降脂药物,将血脂降至正常水平。

肥胖:让心脏如此沉重


研究发现,肥胖者心绞痛和猝死发生率比正常体重者高 4 倍,体重超过标准体重 30% 者,10 年内发生冠心病的概率大增,说明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造成心脏损害。

肥胖者血液中脂肪过多,血液总量增加,心脏需增强收缩力,负荷过重时会导致心功能衰竭;另外,肥胖者常有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脂肪堆积,心肌可能代偿性肥厚,但肥厚心肌收缩能力下降,使心脏血液供应不足,进一步降低心脏功能。

肥胖还会并发其他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这些疾病会进一步影响心脏,导致冠心病,增加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风险。一般来说,肥胖者体重降低 10%,患冠心病风险可减少 20%。

肥胖:诱发 2 型糖尿病的元凶之一


肥胖是 2 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患病风险与肥胖持续时间和程度有关,长期、持续肥胖者 2 型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数倍。

2 型糖尿病是慢性糖代谢异常疾病,长期高血糖有多种毒性作用,会侵蚀动脉血管组织细胞。从肥胖到 2 型糖尿病的进展一般为:肥胖→糖耐量减低→2 型糖尿病→难以控制的高血糖→糖尿病并发症。

肥胖:罹患癌症的高风险因素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专家指出,33% 的癌症发生在肥胖人群中,肥胖女性患恶性肿瘤风险高于肥胖男性。

肥胖诱发癌症是因体内脂肪过多导致激素水平升高,如脂肪细胞释放雌激素增加女性患乳腺癌风险,腹部脂肪细胞促使人体产生生长激素,这些是诱发多种癌症的关键因素。

更 “青睐” 肥胖者的肿瘤有食管癌、胰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肾癌和乳腺癌等,小肠癌、胆囊癌等也与肥胖有一定关系。

儿童期肥胖也会为日后患癌埋下隐患,英国研究表明,儿童越胖,日后患胰腺癌、膀胱癌、呼吸道癌症和口腔癌等概率越高,所以应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

肥胖:让皮肤不再美丽


肥胖者皮肤易出现问题,如黑棘皮病,症状为身体某些部位皮肤色素过度沉着,变成黑色、棕色或褐色,伴有皮肤增厚,主要发生在颈部、腋下、腹股沟、肘关节及手背等褶皱处皮肤,与胰岛素抵抗及 2 型糖尿病有关,患黑棘皮病需检查血糖代谢是否异常。

此外,肥胖者更易发生皮肤感染,一是真菌感染(“长癣”),二是毛囊炎(长疖子)。因为肥胖者皮肤薄弱易擦伤,皮肤表浅静脉过度充盈,血液回流功能差,且全身免疫功能下降。长疖子还因为皮肤分泌油脂多,堵塞毛囊旁皮脂腺出口,使细菌在毛囊内繁殖,严重时可引起败血症。治疗皮肤感染除局部擦皮肤科外用药,要少吃油腻食物减少油脂分泌,注意皮肤卫生,减肥是根本解决办法。

肥胖:不孕不育的隐蔽因素


肥胖相关疾病发生与脂肪分布密切相关,腹部型肥胖(向心性肥胖)的女性生殖功能易受影响。据调查,BMI>25 的女性因不能排卵造成不育的概率比体重正常女性多 1 倍。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常见生殖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异常、不孕、高雄激素血症、卵巢多囊样表现等,常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等,是 2 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与正常体重患者相比,肥胖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多数代谢和生殖指标异常,减重(5% - 10%)可使血清睾酮浓度下降,恢复正常排卵周期,提高妊娠成功率。

男性生殖能力也受体重影响,肥胖会降低男性睾酮分泌,降低精子数量和质量,导致少精子症、精子活动力下降,影响生殖能力。丹麦研究显示,BMI>25 的男性精液浓度比正常体重男性低 22% ,弱精症发生率随 BMI 升高而升高,备孕男性需注重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以保持健康体重。

肥胖:与痛风相伴而行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疾病,嘌呤是人体核酸代谢产物和食物重要成分,其发病率随生活水平提高逐年升高,动物内脏、海产品及酵母等食物嘌呤或嘌呤前身物含量较多。

嘌呤在血液中转化为尿酸,通过肾脏排出,若摄入超过排出,尿酸在关节和软骨处沉积,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痛风,典型症状是关节红肿、剧痛,以脚拇趾常见,还会发生寒战和高热,影响生活,尿酸沉积在肾脏会造成慢性肾炎或肾结石。

肥胖者痛风发病率比非肥胖者高 3 倍,血尿酸水平与体重、BMI 成正比,腹部型肥胖女性更易患痛风,腰围 / 臀围比值越大,发病率越高。肥胖从以下方面影响血尿酸水平:一是饮食中高嘌呤食物多且食量比 BMI 正常者大,使尿酸合成增加;二是存在胰岛素抵抗,肾脏对尿酸清除率下降,排出减少;三是减肥过程中体内易产生酮体,使尿酸从尿液排出减少 。

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为:两次采集非同日空腹血,男性血尿酸值>420 微摩尔 / 升,女性>360 微摩尔 / 升。

痛风患者应通过医学营养治疗建立合理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限制高嘌呤食物,控制食物热量及营养素供能比例,保持健康体重,配合药物治疗,痛风急性发作时避免药物控制效果不佳,还应禁饮酒精饮料。

肥胖:最易导致脂肪肝


脂肪肝又称肝脂肪变性,是过多脂肪堆积在肝脏造成的疾病,约一半肥胖者患有脂肪肝。

正常肝脏内脂肪体积占肝脏体积的 4% - 7%,其中一半为三酰甘油,另一半为卵磷脂和胆固醇,肝脏是将血液中脂肪酸合成三酰甘油的场所,但储存空间有限,三酰甘油合成后与载脂蛋白结合为脂蛋白(主要是极低密度脂蛋白)释放入血液。

肥胖者体内,一方面脂肪酸摄入过多,肝脏合成的三酰甘油增多;另一方面血液内极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过高,肝脏合成的极低密度脂蛋白难以输出到血液中,大量三酰甘油堆积在肝脏内,形成脂肪肝。

患上脂肪肝后,早期几乎无症状,随脂肪堆积加重,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下降、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此时应就医。轻、中度脂肪肝多数可逆,通过减肥和调整膳食,脂肪肝可减轻甚至消失,若不重视,可能引发脂肪性肝炎,后期甚至导致肝硬化,严重危害健康。

肥胖不仅会带来各种疾病,给患者造成很多生活上的不便,而且会给人的心理带来潜在的危害。肥胖者容易因为肥胖受到排斥与嘲笑,同时对一些心脑血管疾病忧心忡忡,长时间笼罩在心理阴影之下。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精神症状与女性肥胖及脂肪分布有关。肥胖者限制饮食后更易出现暴食的情况。

肥胖的流行及其高昂的医疗费用还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临床数据表明,肥胖与个人年医疗支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除了增加 31.8% 的直接医疗成本,还增加 61.8% 的间接负担,即因肥胖引起的机会成本损失,包括日常活动能力下降、丧失工作生产力、劳动时间减少和家庭收入降低。

大家如果有减重方面的问题,想咨询陈伟教授,可以发邮件到邮箱,陈教授会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问答邮箱:yixuejianzhong@163.com

不是所有肥胖者都会患上代谢疾病,看看什么原因?

原创 GlobalMD 全球医生组织

2025年02月10日 08:31 湖北

研究人员发现健康和不健康肥胖者脂肪组织中基因存在差异,该研究揭示了内脏脂肪和间皮细胞的功能作用,有助于寻找代谢疾病风险的生物标志物。

阅读文摘

尽管肥胖者患糖尿病、高血压或高胆固醇等代谢性疾病的风险更高,但并非所有肥胖者都会发展成代谢性疾病。最新一项综合研究揭示了健康和不健康肥胖者脂肪组织中的基因数据差异。

研究使用了肥胖生物库中的样本,包括皮下脂肪组织和内脏脂肪组织的数据。内脏脂肪被认为是导致代谢疾病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不健康肥胖者的脂肪细胞无法有效燃烧脂肪,反而产生更多免疫信使分子,引发免疫反应。此外,健康肥胖者的内脏脂肪中含有更多功能性更强的间皮细胞,这些细胞能够转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有助于组织扩张。

研究还发现性别差异,某些祖细胞仅存在于女性的内脏脂肪中,可能解释了男女代谢疾病发展的差异。该研究为寻找代谢疾病风险的生物标志物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改善治疗策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