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型肥胖能减肥方法(胖体质可以改变成瘦体质吗)

文章目录:

胃口大吃饭快的湿热型肥胖,有救了

运动了吗?减肥了吗?肥胖的你,该减肥啦!

「管住嘴,迈开腿」是大家都知道的减肥秘诀,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张开嘴,收紧腿」,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嘴巴更是像吃了「炫迈」一样(bushi),根本停不下来!

不仅管不住嘴,迈不开腿,还吃不对,你不胖谁胖?

今天照例给大家分享一个案例吧。

减肥案例

最近门诊来了一个身高168cm,体重已经达到84.5kg的小哥来找我调理减肥;

在门诊简单地给他算了一下BMI,已经接近30了,属于肥胖了,一定要减肥,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根据他的体质给这位小哥制定了专属的易瘦体质方案,一边调理身体,一边帮助减肥,双管齐下。

减肥前期,这位小哥的饮食执行地非常不好,不听劝,晚餐经常吃面食,中午吃代餐,有时候忙起来,午餐也不吃,吃的太少了,这样对减肥真的很不利啊!

(前期饮食)

(前期饮食)

经过营养师的耐心地劝导,小哥开始听进去了,慢慢地在调整自己的饮食;

经常应酬的他,虽说还是会吃面食,但是比起前期已经少了很多,面食也会注意选择清汤、加肉,点外卖也会选择轻食类的,堂食也是肉饭菜组合,比起前期真的好太多了。

(后期饮食)

(后期饮食)

从6月2号开始执行易瘦体质方案到7月10号,42天一共减重6.7kg,对于饮食执行不规范的他来说,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减重成绩)

总结

从他的减重成绩来看,前期体重下降地比较快,这跟他吃得太少有关;吃得少的确可以将体重减下去,但是容易陷入减肥陷阱,使自己越减越胖,后面经过营养师的指导,饮食越来越好的他,体重开始稳步下降。

这位小哥还是一位湿热型的肥胖者,湿热型的人通常都有这几个特点:口气大、吃饭快、胃口大、饿的快、舌苔黄腻等。

湿热型肥胖减肥方法

那么湿热型的肥胖者应该如何减肥呢?

今天给大家总结了几点,大家一起接着往下看。

1、饭前喝一杯水

湿热型肥胖者的胃口比较大,食欲好,饭前喝一杯水,可以增加饱腹感,防止自己进食太多,控制好进食总量。

2、细嚼慢咽

湿热型肥胖者进食速度比较快,在大脑没有给你发出「饱」的信号之前,已经吭哧吭哧地吃撑了;

无论你是湿热型肥胖者还是虚胖型肥胖者,只要是胖家族,你需要记住一点:吃饭时要细嚼慢咽,给大脑一个反应的时间。

3、改变进食顺序

很多人吃饭的时候是不讲究进食顺序的,认为这个进食顺序并不重要,想先吃啥就吃啥;

其实进食顺序还是大有讲究的,我们中餐、午餐的组合一般都是肉饭菜,我们可以先吃一半青菜,垫垫肚子,不仅可以延缓血糖的升高速度,还可以帮助控制食量,后面再肉饭菜一起混合吃。

减肥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你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达「终点」,你所需要做的是「管住嘴,迈开腿」,不断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优化运动方式,相信你会走到「终点」。

THE END

我是中医邱超平医生,感谢大家的关注、点赞和收藏。

减脂先调体质,分享6个调理肥胖体质的方子,不运动也能减肉肉

生活中有多少人是越减越胖的呢?还不少吧。为什么这些人运动也减不下去呢,原因在于身体易肥胖的体质没有改变,尤其是脾胃虚,痰湿重的,体质不改变,减肥更容易事倍功半。

第一个方子:温胆汤

组成中药:茯苓、半夏、枳实、炙甘草、陈皮、竹茹

作用:和胃,理气化痰,消烦去火

参考人群:脾胃弱、痰湿重的体质

第二个方子:三七脂肝汤

组成中药:三七、荷叶、山楂、泽泻、白术、白芍、赤芍、菊花、莪术、青皮、菟丝子等

作用:健脾去湿,软坚消痰,活血去瘀,破积止痛

参考人群:高血脂、兼有食滞血瘀的痰湿肥胖体质

第三个方子:二陈汤

组成中药:陈皮、半夏、茯苓、生姜、甘草

作用:化痰去湿,和中燥湿

参考人群:脾虚痰湿重的肥胖人群

第四个方子:清消饮

组成中药:荷叶、泽泻、茯苓、草决明、薏苡仁、防己、生白术、陈皮、黄芪。

作用:健脾去湿,利水通便

参考人群:痰湿重,脂、膏、瘀、积而成肥胖

第五个方子:枳实导滞汤

组成中药:枳实、白术、神曲、茯苓、黄芩、黄连、泽泻、生姜等

作用:消滞除满,清热去湿,行气健脾。

参考人群:湿热壅滞脾胃、气机不畅的痰湿肥胖人群

第六个方子:右归饮

组成中药:制附子、杜仲、肉桂、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炙甘草等

作用:温补肾阳,补命门火,温脾止泻。

参考人群:脾肾阳虚、湿重的肥胖人群

以上方子你收藏了吗?你了解自己是哪种体质,知道应该如何调理吗?如您有更好的建议,也可以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经验。

PS:本文不推广中药及调理方案,仅用于中医科普。

代谢差体重高,以下四点,改善易胖体质

代谢差体重高,以下四点,改善易胖体质

如果你的体重在130斤以上,时常疲劳乏力,减肥反复失败,建议你点赞收藏,因为它可以帮你很好地提高基础代谢,改善易胖体质。1.保证充足的睡眠。2.保证蛋白质摄入充足。3.保证充足饮水。4.饮食要科学,日常生活当中要多吃粗粮和绿叶蔬菜,饮食要清淡。您记住了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