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减重,打鼾缓
肥胖的原因
肥胖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饮食因素:
- 摄入热量超过自身消耗,过多食用油脂成分或糖类食物。
- 生活水平提高,饮食改善,过多摄入高热量食品。
2. 遗传因素:
- 父母肥胖者,子女肥胖发生率较高。
3. 职业与环境因素:
- 办公室工作人员、教师、炊事员等长期坐办公室或工作规律化的人容易肥胖。
- 生活环境中的便捷餐饮、快餐文化等也促进了肥胖的发生。
4. 年龄与性别因素:
- 30~39岁开始发胖的人最多,可能与活动减少、生活趋于安定有关。
- 女性在中年以后肥胖人数增加,而男性则相对稳定。
5. 基础代谢率:
- 基础代谢率低的人容易发胖。
6. 内分泌因素:
- 内分泌异常可能导致脂肪代谢异常,引起肥胖。
7. 心理因素:
- 如强烈食欲、习惯性摄食等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肥胖。
8. 饮酒因素:
- 饮酒过量或习惯性饮酒可能导致热量过剩,引起肥胖。
减重方法
针对肥胖问题,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减重方法:
1. 减少能量摄入:
- 总体原则为消耗量大于摄入量,以降低体重。
- 减少足食(如米饭、馒头等)的摄入,降低碳水化合物比例。
- 适当增加蔬菜、优质蛋白的摄入。
2. 运动:
- 配合运动可以极大增加减重的成功率。
- 建议每天慢跑30~40分钟或游泳30~40分钟,需要每天坚持,一般1~2月后可以看到明显效果。
3. 药物辅助治疗:
- 适用于体重指数很高、减肥运动后关节损伤、饮食控制困难的人群。
- 脂肪酶抑制剂等药物可以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达到一定的减重效果。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打鼾缓解方法
打鼾的缓解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减肥:
- 肥胖可能导致咽部变窄,影响呼吸,需通过饮食配合运动科学减肥。
2. 改变睡姿:
- 仰卧可能影响气流,建议改为侧卧以缓解打鼾。
3. 药物治疗:
- 对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疾病导致的打鼾,可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剂等药物治疗。
4. 手术治疗:
- 若因鼻中隔偏曲、腺样体肥大等导致的打鼾,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肥胖的原因多种多样,减重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运动、药物等多方面因素。同时,打鼾的缓解也需要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在采取任何减重或打鼾缓解方法前,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
长胖只因“多吃少动”?不!你根本不知道,长胖的原因有多离谱
不少人认为长胖只因“多吃少动”,仿佛少吃多运动,身上赘肉就能消失。然而现实是,有人吃得不多体重却猛涨,有人天天运动肚子赘肉却越积越厚。这究竟为何?导致长胖的原因远比想象复杂,有些甚至出人意料。下面揭开肥胖“真面目”。
1. 睡眠不足,身体自行“存脂”很多人觉得熬夜顶多黑眼圈重、精神差,怎会与长胖有关?但长期熬夜是肥胖“帮凶”。人体内有两种“管食欲的激素”,瘦素像“管家”,告知大脑“吃够了,别吃了!”饥饿素似“催促者”,不断提醒“饿了,快找吃的!”熬夜时,瘦素分泌减少,饥饿素分泌增加,意味着大脑更易觉“饿”,且难有“吃饱”信号。
很多人熬夜时总忍不住吃甜食、油炸食品等高热量食物,虽能获短暂满足,却最易囤积脂肪。更糟糕的是,长期睡眠不足会使身体进入“节能模式”,新陈代谢变慢,吃进的热量更易转化为脂肪。想减肥,先保证充足睡眠。
2. 压力太大,脂肪堆积加速有人吃得不多,体重却失控上涨,压力可能是罪魁祸首。人长期处于高压状态,如工作忙、生活焦虑、长期紧张,身体会分泌大量“压力激素”——皮质醇。皮质醇作用之一是让身体囤积能量,以备不时之需,这能量易堆积在肚子上,形成“啤酒肚”。
压力大的人更易“情绪性进食”,心情不好、焦虑、烦闷时靠吃东西寻求安慰,尤其爱吃甜食、高脂肪食物,如奶茶、炸鸡、蛋糕,这些食物带来短暂愉悦感且让人上瘾,越吃越胖,身体越来越圆。学会释放压力、保持好心情,或许比节食更重要。
3. 肠道菌群失衡,吃啥都胖很多人不知肠道里“细菌”也影响胖瘦。人体肠道内住着上百亿细菌,有“好”有“坏”,共同影响营养吸收、食欲调控、脂肪存储。研究发现,胖人与瘦人肠道菌群不同。胖人肠道里负责“吸收热量”的细菌格外活跃,吃同样食物,胖人肠道比瘦人吸收热量更多。
瘦人体内某些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菌,可帮助分解食物,让热量更易消耗而非存为脂肪。若肠道菌群失衡,身体易“囤积能量”,一吃就胖。养护肠道,可能比少吃更重要。多吃富含膳食纤维食物(如香蕉、燕麦、红薯)及含益生菌食物(如酸奶、泡菜),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助身体更好管理体重。
4. 激素失调,减肥难度增大人体诸多激素参与“体重管理”,胰岛素和甲状腺激素尤为重要。胰岛素主要作用是降血糖并“存储脂肪”,若胰岛素分泌异常,如胰岛素抵抗,身体更易囤积脂肪,特别是腹部脂肪。这种情况多见于长期爱吃甜食、精制碳水(如白米饭、白面包、蛋糕)的人,以及长期缺乏运动的人。
甲状腺激素是身体“发动机”,能调节新陈代谢,若甲状腺功能低下,代谢减慢,消耗热量减少,即便吃得不多也易发胖,多见于甲状腺疾病患者,尤其是女性。若吃得少、运动多,体重却降不下来甚至莫名发胖,要警惕激素问题,最好去医院检查。
5. 吃饭速度太快,吃得更多很多人吃饭“狼吞虎咽”,以为能省时间,却不知这是长胖“催化剂”。人体饱腹感需20分钟左右才产生,吃饭速度太快,大脑没收到“饱了”信号,就已吃下超身体所需食物,摄入热量远超实际需要,多余热量便转化为脂肪。慢慢吃饭、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还能减少食物摄入量,对控制体重很有帮助。
6. 选择“假健康食品”,越吃越胖很多人以为吃“低脂”食品、“无糖”饮料不会胖,实则这些“健康食品”可能更易让人发胖。很多“低脂酸奶”去掉脂肪后为改善味道加大量糖,热量不低甚至更高。“无糖饮料”虽不含真糖,但含人工甜味剂,会欺骗大脑,让身体误以为摄入糖分,结果让人吃得更多。想控制体重,别被食品包装“健康”标签误导,吃天然、少加工食物才是关键。
结语长胖原因不止“多吃少动”,睡眠、压力、肠道菌群、激素、吃饭习惯、食物选择等因素都会影响体重管理。与其盲目节食、拼命运动,不如从改善生活习惯入手,调整睡眠、放松心情、养护肠道、合理饮食,真正实现健康瘦身。
肥胖可能是营养不良
近日,经媒体报道,杭州有女子172cm100斤确诊营养不良型肥胖。 在大家的印象中肥胖就是“大腹便便”、营养过剩所导致,实际上肥胖是因为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导致体内营养不平衡产生的。 营养不良是指身体摄入的营养不足或者比例失衡,任何人没有摄取足够营养就是营养不良,包括食量和体型较大的肥胖和超重人群。大家对热量和营养的概念有所混淆,认为吃得多、吃的zhan胖就是吃的有营养,这是一个误区。胃里觉得吃的很饱了,但只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满足了身体的需求,甚至过剩,而维生素及矿物质等的摄入量还远远不够,体内是一种缺乏状态。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也显示我国民众膳食结构不合理,钙、铁、硒、维生素A、维生素D等矿物质和维生素没有达到推荐摄入量,仅2016年国内营养不良人口数量就高达3亿。
1.肥胖人员过于喜好高碳水化合物、高脂肪的高油高脂食物,深加工的大米、白面和冰激凌蛋糕等食物,再加上煎、烤、炸、炒等油腻菜品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但是此类食物远不如全谷物粮食、薯类和优质蛋白质富含丰富的营养,同时缺乏蔬菜、水果和优质肉类提供的维生素、矿物质和优质蛋白。长期的高油高脂饮食是造成营养不良性肥胖的重要原因。
2.不良生活习惯:例如三餐不定时,晚睡晚起,不吃早餐,晚上暴饮暴食、抽烟喝酒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会消耗肥胖人士体内本来就不多的营养素,缺乏营养素,影响人体正常的基础代谢,也是造成肥胖的因素。
3.缺乏体育锻炼,现在很多人生活工作中长期久坐久站,缺乏锻炼,热量消耗少导致肥胖。
4.肥胖人士相对“体积”较大,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较正常人多,但很多研究发现,在肥胖人群中普遍存在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的情况。有研究表明,低钙与肥胖有关,低钙会减少脂肪分解,使更多的脂肪储存;有大量的研究证实,维生素D缺乏与肥胖密切相关,补充维生素D可以抑制前脂肪分化过程,影响脂肪形成,可以起到预防肥胖的作用。
(成都市新都区第三人民医院)
来源: 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