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判断孩子是否超重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翁淑贤 通讯员白恬)重度脂肪肝、肝纤维化2期,肌酐、尿酸异常……很难想象这些症状会出现在一个12岁的孩子身上。前段时间,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医生就接诊了这样一位肥胖患者。专家提醒,儿童、青少年肥胖不仅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问题,还影响到身高、生长发育,应引起警惕,及早干预。
12岁的小陈(化名),177厘米的身高,体重却有79.8公斤!长得胖嘟嘟的他,无法跟同学们一起轻松跑跳。前段时间,他出现食欲不振、乏力、疼痛等症状,家人才意识到问题严重,带他到广医三院就诊。
体检发现,年仅12岁的小陈竟存在重度脂肪肝、肝纤维化2期,空腹胰岛素高,肌酐和尿酸异常……这些问题跟“肥胖”脱不了干系。随后的三个月里,小陈在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体重管理门诊专业营养医师的指导下坚持减重,足足瘦了21斤,脂肪肝也消失了,空腹胰岛素和尿酸都降下来了,整个人变得精神、自信、开朗起来。
广医三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刘佳提醒,儿童、青少年肥胖不仅易引发高血压、糖尿病等问题,还影响身高和生长发育,主要表现为:
激素紊乱
肥胖的男孩女孩都容易发育提前,发育提早一年,往往会损失5~7厘米左右的身高,成年后达不到遗传的身高。
骨龄提前
肥胖的孩子容易骨龄提前,可能会提前进入青春期,身高过早“封顶”。
缺乏维生素D
肥胖儿童体内过多的脂肪,会消耗更多的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钙沉积在干骺端,阻碍长高。
骨关节过度负重
肥胖的儿童体重超标,膝关节易负重过度,过度负重对于身高生长不利。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超重?刘佳支招,家长日常可以仔细观察,如果孩子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10%~19%为超重,超过20%者可诊断为肥胖症;超过20%~29%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
来源: 广州日报
孩子胖乎乎,出现这症状,当心慢性肾衰竭!
吃得多,动得少,营养过剩导致我国儿童肥胖率持续上升。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肾内科主任医师李颖杰指出,肥胖会加重孩子的肾脏损害,“相比原发性肾病,肥胖导致的肾病更为隐匿,家长要引起重视。如果孩子出现不明原因长时间疲劳,要警惕慢性肾衰竭,及时做个尿常规检查。”
孩子有这4种行为习惯,当心损害肾脏
“肥胖之后,体内脂肪堆积可以使肾小球肥大,甚至硬化,从而影响肾脏功能。”李颖杰表示,肥胖对儿童肾脏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导致尿液中出现蛋白,即蛋白尿。而持续的蛋白尿会损害肾脏,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根本原因。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处于长身体的阶段吃多点没关系,没有特别重视儿童肥胖问题,更不知道肥胖还会影响孩子的肾健康。当孩子长期有以下3种饮食习惯、1种运动习惯,当心造成肾脏损害,家长应注意引导孩子纠正。
1、暴饮暴食,吃肉太多。很多孩子偏爱吃肉不喜欢吃青菜,由于自制能力较差,容易暴饮暴食。肉类属于高蛋白食物,人在短时间内大量摄入大量的高蛋白,可以导致蛋白尿的出现。尽管孩子能吃能喝,吃完也没有不舒服,但是毕竟吃得太多,身体无法正常消受,必然要依赖肾脏代谢出去,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
2、嗜好巧克力等高糖食物。巧克力这类甜食对管不住嘴的孩子来说好比“美丽毒药”,糖分摄入过多会让孩子发胖,而体内糖代谢异常,过多的糖分得从尿中排出,尿糖可表现为泡沫尿。
3、乱喝凉茶。凉茶可以降火清热,在中医指导下辩证服用对身体有好处。有的家长乱给孩子喝凉茶,把凉茶当育儿保健茶,对肝肾有害无益。多数凉茶比较苦寒,可能对肾小管有不良影响。
4、剧烈运动。坚持运动可以强身健体,是帮助肥胖儿减重的有效途径。但是运动应该讲究循序渐进、适度适量,过于剧烈运动,超出身体的负荷,反会导致肾脏受损,出现蛋白尿。
李颖杰提醒家长,预防儿童肾脏病,孩子平时的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不要偏食,适当运动。
胖出来的肾病藏得深,孩子经常喊“累”要警惕
“肥胖症致病隐匿,早期肾损害表现不明显。”李颖杰说,出现手足踝浮肿、眼睑浮肿、日常尿量改变(尿量减少、尿频、夜尿增多)这些异常尚能引起家长警惕,但是不少慢性肾衰竭患儿早期仅仅表现为容易疲劳,家长常常难以发现。
“如果孩子疲劳在休息后仍不能恢复,或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疲劳,虽然能吃能喝,也能正常小便,但需要注意”李颖杰最近接诊了一位肾移植患儿,“150斤的高中男孩,平时能吃能睡,也经常打篮球,其实在半年前就开始容易疲劳,但由于家长工作忙,孩子又住校,没能及时发现,等到发现孩子肾脏出问题时,已是慢性肾衰竭终末期,必须换肾才能活命。”
他建议家中有肥胖孩子的家长平时尤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细节。有没有肾损伤?简单的尿常规就能查出蛛丝马迹。早期发现肾功能问题并及时干预,那么这个肾脏问题是可逆的,但如果等到肾功能失代偿、出现肾衰竭时,肾脏损害就变成不可逆了。
孩子体重超标不能任由发展 儿童肥胖症初期有何表现
小儿肥胖(儿科)症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也是现代社会很常见的一种疾病,那么孩子在肥胖的初期会有哪些表现呢?
1、发病年龄。易发生肥胖的三个时期为:出生后1岁以内,4-5岁及青春期。
2、食欲极佳,多食,喜甜食、油脂类食品,常有不良的饮食习惯。
3、皮下脂肪分布均匀,重度肥胖儿皮肤可见白色或淡红色条纹。注意识别假性乳房肥大及男孩外生殖器发育不良。
4、青春期可生长过速,骨龄正常或超过实际年龄。
5、肥胖女孩青春期启动可早于一般儿童,男孩则可能相反。
6、注意合并症。糖尿病(内分泌科)、代谢综合症、心血管损害、高血压(心胸外科心血管内科),内脏疾病,骨骼畸形,痛风(风湿科),肥胖肺通气不良综合征等。
小儿肥胖(儿科)饮食须知:
控制过度饮食。避免食用高能量、高脂肪食物,如巧克力、糖果、黄油、油炸食物、甜点心和甜饮料等。减慢用餐速度。多食含粗纤维的食品。三餐合理分配(早餐1/4、午餐2/4、晚餐1/4),晚餐后不加点心。
通常每天总热卡控制在推荐摄入量减去500千卡范围内。蛋白质不应低于总热卡的20%,其中乳类、蛋、鱼、虾、瘦牛肉、豆制品等优质蛋白应占总蛋白的50%以上;适当控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
另外,水溶性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纤维素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免疫功能和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要注意饮食种类多样化,不偏食,多吃新鲜的绿叶菜,必要时可添加口服复合维生素制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