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表明局部减肥行不通
局部减肥是很多超重肥胖或者爱美人士的愿望,即通过特定的运动或方法减少身体某一部分的脂肪。然而,科学研究表明,局部减肥在生理学上是不可行的,这种认识往往混淆了塑形与减肥的区别。
塑形和减肥不同,它们在以下方面有区别:在目标上,减肥更多的是降低体脂率,而塑形是改善身体线条和肌肉轮廓,增强肌肉的紧致度和弹性。在方法上,减肥通常包括控制饮食、增加能量消耗(运动)等,而塑形是通过特定的锻炼,如力量训练、瑜伽、普拉提等,来塑造特定部位的肌肉。在重点上,减肥只能通过全身脂肪的减少进行,不能针对特定部位。塑形更注重于身体线条的美感和肌肉的均衡发展,可以针对性地对局部的肌肉进行塑造。在体形上看,塑形可以局部,而减肥只能整体,其共同点是两者都能够减少身体围度,改善身体的外观,使身体看起来更纤细,减肥与塑形两者可以同时进行。
为什么局部减肥行不通
第一,脂肪燃烧具有全身性。人体的脂肪,特别是皮下脂肪是全身流动相通的。脂肪细胞通过血液循环网络与全身相连,因此脂肪的减少是整体性的,而不是局部的。当身体燃烧脂肪时,这是一个全身性的过程。身体会从各个部位同时调用脂肪储备,而不仅是锻炼的区域。
第二,脂肪细胞的生理机制。脂肪从存储它们的细胞中释放出来,并不受到局部肌肉运动的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全身性的交感神经系统和激素(如肾上腺素)的作用来实现的。即使是针灸或拔罐等中医传统的方法也是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来调整全身的内分泌功能和新陈代谢,而不是实现局部的减肥效果。
第三,脂肪堆积的假象。有些人可能会感觉到在减肥的过程中某个部位先瘦下来,这是因为脂肪在那个部位堆积较多,给人一种局部瘦身的错觉,但实际上脂肪的减少是全身性的。
第四,运动与脂肪代谢。有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训练等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率,有助于全身脂肪的减少。力量训练可以增强和塑造特定部位的肌肉,但它们不能直接减少该部位的脂肪,只是通过改善肌肉的线条和紧实度,导致在视觉上产生局部减肥的效果,但实际的脂肪减少是全身性的,不能选择性地减少特定部位的脂肪。
如何科学减肥
第一,减肥应该通过良好的饮食控制和全身性的运动来实现,而不是期望通过局部运动来减少特定部位的脂肪。
第二,选择有效的科学锻炼方法。有效的减肥方法包括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以及合理的饮食调整。
第三,避免减肥的误区。一些声称可以局部减肥的产品或方法往往缺乏科学依据,应谨慎对待,并寻求科学和全面的方法或者咨询减肥方面的专业人士来达到科学减肥的目的。
第四,要有耐心。减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局部减肥在生理上不可行,但通过全身性的运动和健康饮食,可以有效地减少体脂,同时增强特定部位的肌肉,可以达到减脂和塑形的效果。
来源:北京晚报
肥胖人群怎样吃?国家卫健委手把手教你科学减肥
记者从国家卫生健康委了解到,今年被确定为“健康体重管理年”。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成人、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指南指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肥胖防控已刻不容缓。指南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肥胖人群提供了营养健康建议。
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
指南介绍,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而1982 年,我国7岁至17 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仅为0.2%。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农村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迅速。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
建议肥胖者吃饭八分饱 晚九点后尽量不进食
指南建议,成人肥胖患者膳食应全面均衡多样化、限制总能量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严格控制脂肪、盐、糖以及酒精的摄入。儿童青少年肥胖患者应做到吃饭八分饱;提高鱼类、蔬菜、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零食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每天总能量的10%;晚上9点以后尽可能不进食。减重过程中,建议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能量在正常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20%左右。
减重速度并非越快越好 过快易造成损伤
指南指出,科学减重需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大脑思维、体脂肪、肌肉和各个器官适应新能量状态,逐步达到新平衡。减重速度并非越快越好,过快的减重速度易对机体器官组织造成损伤,甚至危及生命。较为理想的减重目标应该是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10%,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减2~4公斤。
肥胖人群怎样吃?这些误区要避免
肥胖作为多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肥胖呢?肥胖人群如何做到合理饮食、科学运动?
生活中,一些体重正常的人为了追求身材苗条,盲目减肥。其实医学上对肥胖有明确的衡量标准——体重指数。它是基于身高和体重而计算出的指标。体重指数等于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得出的数字。例如一位女性,体重60公斤,身高1.60米,她的体重指数是23.44。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张忠涛:体重指数正常的范围是18~24,24~28这是超重的范围内,就要增加运动,控制饮食,如果BMI(体重指数)大于28以上,就应该积极干预了,包括药物治疗。特别是如果BMI(体重指数)大于30以上的这些人,比如说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等代谢性的问题出现以后,那就应该寻求手术治疗。
误区一:光靠运动就能减肥
减肥的原理就是让吸收的热量少于消耗的热量,运动是消耗人体热量的有效手段。肥胖人群应根据自身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比如有膝关节病变的人,可以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项目,尽量减少负重或长时间健步走。减肥80%靠饮食,20%靠运动。专家提醒,光靠“迈开腿”减不了肥,关键要“管住嘴”。比如,一个中等身材的人在跑步机上匀速慢跑30分钟,消耗的热量只相当于喝一罐可乐。
误区二:采取吃素食或不吃主食的方法减肥
为了减少热量的摄入,一些人陷入了另一个误区:采取吃素食或者不吃主食的方法减肥,这虽然能让人在短时间内掉秤,但难以持久,同时会带来副作用。比如,长期不吃主食容易引发低血糖、肠道功能异常等症状。如果只吃素食不吃肉,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肌肉衰减等症状。另外,部分蔬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并不比米饭低多少,比如土豆、芋头,山药、莲藕,可能让你越吃越胖。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陈伟:肥胖的防治是个长期行为,我们强调的是营养均衡,应该尽可能地让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搭配合理,符合一个正常人的基础能量和蛋白质基础的需求。
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中心减重与代谢外科主任医师张鹏:如果说超重状态了,甚至肥胖状态,我们的营养管理也是什么东西都要吃,但是对总的热量我们要进行控制,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食物搭配的改变,比如说我们蛋白质类食物稍微多一点,碳水少一点,肥肉这些饱和脂肪酸少一点。
(总台央视记者 龙晓勤 赵迎晨)
来源: 央视新闻
肥胖患者如何科学减重?
来源:【赣南日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发现裤腰紧了不少。一些人便下定决心减重,拼命运动甚至不吃饭。这样做不仅可能做了无用功,还损伤了身体。那么如何科学减重呢?
如何定义肥胖
肥胖症是指机体脂肪总含量过多或局部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是由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我国34.3%和16.4%的成人超重和肥胖,11.1%和7.9%的青少年超重和肥胖,肥胖人数居全球首位。
临床上用体重指数(BMI)诊断肥胖,BMI(kg/m2)=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一般认为,18.5≤BMI
此外,与西方人群相比,中国人群脂肪更易沉积在腹部的皮下,肝脏、胰腺、胃肠道等器官周围和内部,即产生“腹型肥胖”,多表现为“苹果型身材”。“腹型肥胖”的诊断标准为: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腹型肥胖更易增加患脂肪肝、胰岛素抵抗、Ⅱ型糖尿病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的风险。
如何有效控制体重
目前针对单纯性肥胖主要有三种治疗方法:1. 控制饮食,减少热量的摄入;2. 增加运动,增加能量的消耗;3. 药物治疗;4. 代谢手术治疗。
——饮食控制
●限制能量平衡膳食
限能量膳食是指在目标能量摄入基础上每日减少能量摄入500至1000kcal,或减少1/3摄入总能量,其中碳水化合物占每日总能量的55%至60%,脂肪占每日总能量的25%至30%。
●间歇性能量限制
间歇性能量限制是按照一定规律在规定时期内禁食或给予有限能量摄入的饮食模式。目前常用的方式包括:隔日禁食法(每24小时轮流禁食)等。在禁食期,能量供给通常在正常需求的0至25%。
●地中海膳食
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全谷类、豆类、蔬菜、水果、坚果等;鱼、家禽、蛋、乳制品适量,红肉及其产品少量;食用油主要是橄榄油;适量饮红葡萄酒。其营养特点:脂肪供能为25%至35%,其中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低(7%至8%),不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较高。
——增加体力活动
运动对减肥的影响取决于运动方式、强度、时间、频率和总量。肥胖患者应增加有氧运动(如快走)至每周150分钟以上,并建议更高水平的身体活动(每周200分钟至300分钟),以维持体重下降及防止减重后的体重反弹。值得注意的是,肥胖患者由于长期负重,需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运动导致膝关节受损。
——药物治疗
建议BMI≥28kg/m2且经过3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仍不能减重5%的人群,或BMI≥24kg/m2合并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肝、负重关节疼痛、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肥胖相关并发症之一的患者,在生活方式和行为干预基础上应用药物减重治疗。
(中山)
本文来自【赣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