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属于哪种肥胖(怎么判断属于哪类ip地址)

文章目录:

你属于哪种类型的肥胖?进来了解一下

//

关于肥胖,很多青年男女只关注肥胖带来身材走样的问题,而更多的中老年人已经开始承受肥胖相关的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困扰。但是努力减肥谈何容易,减重真的只是“管住嘴,迈开腿”这么简单的事情吗?有些人哭诉自己喝凉水都胖,有些年轻人看起来明明不胖却还在拼命节食,也有些人把自己的肥胖归咎于父母的遗传……肥胖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你又是属于哪种肥胖类型?了解这些,你才不会在减重的路上越走越艰难。

由于导致肥胖发生的原因、部位、程度不同,临床上对肥胖的分类也不尽相同。

以肥胖原因分类

根据肥胖发生的原因,可将肥胖分为原发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医源性肥胖等。

原发性肥胖又叫单纯性肥胖,一般与遗传和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有关。而继发性肥胖(也叫获得性肥胖),则是由于某些诊断明确的疾病导致的,这些疾病包括下丘脑—垂体炎症、肿瘤、库欣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性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继发性肥胖一般占总肥胖人群的1%。医源性肥胖是治疗其他疾病过程中,因为药物和治疗方式等医疗手段而导致的肥胖。

以脂肪分布分类

根据脂肪分布的不同,肥胖还可以分为外周性肥胖(也叫均匀性肥胖、全身性肥胖等)和中心性肥胖(也叫内脏性肥胖、腹型肥胖等),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肥胖分类。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是利用人体成分检测仪器来判断是哪一种肥胖。如果脂肪均匀分布于四肢及皮下,或者下半身(臀部及大腿)脂肪较多(常见于“梨形身材”),我们称为外周性肥胖。而脂肪主要集中在躯干部、腹内,或仪器检测出内脏脂肪超标而四肢较细的“苹果型”身材,则被称为中心性肥胖。

苹果型身材常见于男性,因而也被称为男性型肥胖,但近期的研究也发现,在我国老年人群中,女性的中心性肥胖率超过男性。

由于脂肪分布的差异,脂肪集中于腹部和内脏的中心性肥胖的危害,远大于脂肪分布于四肢或下半身的外周性肥胖。研究发现,中心性肥胖的人群患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代谢性疾病和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更高,同时内脏脂肪的聚积还可能导致脂肪肝、脂肪心、脂肪肾、脂肪胰等,最终使得这些内脏器官的功能出现异常。

另外,中心性肥胖也与一些妇科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有研究指出,腰臀比(更能代表中心性肥胖的特征)的升高会使绝经前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79%,使绝经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50%。也有研究指出,由于中心性肥胖者体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浓度下降,游离雌激素水平升高,且常伴有胰岛素抵抗和全身炎症反应,因而较外周性肥胖者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相较于中心性肥胖,外周性肥胖者由于脂肪主要集中在大腿及臀部的皮下,因而患以上疾病的概率也大大降低了。

其他分类方式

近几年,有科学家依据人体是否存在肥胖伴发的相关疾病,将肥胖分为代谢正常性肥胖和代谢异常性肥胖。也有专家根据个人的BMI数值大小,将肥胖分为轻、中和重度肥胖。

由于肥胖发生的原因复杂,目前临床上的干预和治疗手段也不尽相同。不分原因的盲目减重很有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无论怎样,正确认识肥胖,保持身体健康最重要。

来源:大众健康杂志微信公众号

文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营养科 秦桐

来源: 健康报

这两种方法可以判断你是否肥胖

【这两种方法可以判断你是否肥胖】1.体重指数法:体重指数=体重的公斤数(kg)/身高(m)的平方。当体重指数在18.5至22.9之间,为正常体重;在23至24.9之间为超重;在25至29.9之间为肥胖;在30以上为严重肥胖。 2.腰围法:女性腰围大于2尺4寸、男性腰围大于2尺7寸即为肥胖。若体重指数正常,但腰围超标,也属于肥胖。很多疾病都与肥胖相关,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骨关节疾病等。因此肥胖人群,要做好减肥计划,控制能量的摄入和消耗,保持合理的体重。(来源:北京华信医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你是哪种“胖”?痰湿、气郁、脾虚……不同证型,“瘦”法不一样

前不久,35 岁的张女士因肥胖问题前来就诊,身高160,体重就达到了180斤。近两年来,她的体重持续攀升,尽管尝试了多种减肥方法,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张女士自述平日总感觉身体困重,尤其是晨起时更为明显,整个人懒洋洋的,毫无精神,且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症状。更让她忧心的是,近期体检发现,除了体重超标,她的血压和血糖数值也亮起了红灯,初步诊断为高血压和高血糖前期。

在现代医学中,肥胖与高血压、高血糖紧密相关,肥胖者体内脂肪堆积,会干扰正常的代谢功能,导致血压升高、血糖调节异常。

经中医诊断,张女士舌苔白腻,脉象濡缓,综合判断为脾虚湿盛型肥胖。针对她的情况,医生采用了健脾利湿的中药方剂,并配合饮食和运动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张女士的身体困重感减轻,食欲恢复正常,大便也逐渐成形,体重开始有所下降,同时血压和血糖数值也趋于稳定。

中医认为,肥胖的发生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体阴阳平衡失调,直接影响到人体体液的酸碱度及体内酶的存活度。肥胖病多为本虚标实之症,本虚以气虚为主,若兼阴阳失调,可有阳虚或气阴虚,病在脾、肾、肝、胆及心、肺,临床以脾肾气虚为主,肝胆疏泄失调亦可见。标实以膏脂、痰浊为主,常兼有水湿,亦可见血淤、气滞者。

中医肥胖分型及对应治疗

脾虚湿盛型

症状:形体肥胖,肢体困重,神疲乏力,脘腹胀满,纳差食少,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腻,脉缓或濡细。此型在临床上最为常见。

治疗原则:健脾化湿。

食药推荐:可选用薏苡仁、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等。这些食药具有健脾益气、利水渗湿的功效。例如,薏苡仁粥就是一道简单有效的食疗方,将薏苡仁与大米一起煮粥,经常食用有助于改善脾虚湿盛的症状。此外,还可将茯苓、白术等煮水代茶饮。

胃热滞脾型

症状:形体肥胖壮实,多食,脘腹胀满,胃脘灼痛,口臭口干,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此型多为体壮的中青年肥胖者。

治疗原则:清热化湿,通腑泄浊。

食药推荐:可选用黄连、黄芩、大黄、荷叶、山楂等。黄连、黄芩能清热燥湿,大黄可通腑泄浊,荷叶、山楂则有消脂化积的作用。比如,用荷叶、山楂泡茶饮用,能帮助清除体内积热和多余脂肪。但需注意,大黄等药物不宜长期大量使用,以免损伤正气。

脾肾阳虚型

症状:形体肥胖,四肢不温,怕冷,喜食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薄或五更泄泻,男性阳痿,女性月经不调,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重度肥胖症患者多为此型。

治疗原则温阳补肾,健脾利水。

食药推荐:可选用肉桂、附子、干姜、山药、芡实等。肉桂、附子、干姜能温补肾阳,山药、芡实则可健脾止泻。如用肉桂、干姜煮水,加入适量蜂蜜调味,既能温阳散寒,又可改善脾胃功能。同时,可多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核桃等。

肝郁气滞型

症状:形体肥胖,两胁胀满,胃脘痞满,烦躁易怒,口干舌燥,头晕目眩,失眠多梦,月经不调或闭经,舌质暗有瘀斑,脉弦数或细弦。肥胖日久者可见此型。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食药推荐:可选用柴胡、枳壳、白芍、当归、川芎等。柴胡、枳壳能疏肝理气,白芍、当归、川芎可活血化瘀。例如,将柴胡、枳壳、白芍煮水饮用,有助于缓解肝郁气滞的症状。此外,玫瑰花茶也有疏肝理气的作用,可经常饮用。

痰浊内阻型

症状:形体肥胖,身体沉重,头晕目眩,胸闷脘痞,口黏腻,舌苔白腻,脉滑。

治疗原则:化痰祛湿,理气消脂

食药推荐:可选用半夏、陈皮、茯苓、苍术、瓜蒌等。半夏、陈皮、茯苓是二陈汤的主要成分,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苍术能健脾燥湿,瓜蒌可宽胸化痰。如用陈皮、茯苓煮水,加入适量冰糖,既能化痰祛湿,又可改善口感。同时,应减少肥甘厚腻食物的摄入,以免加重痰浊。

最近有很多朋友说主任分享的一些方子没有标明剂量,不是诚心给的方子。其实,中医治病最看重的就是辨病、辨证、辨证论治,因人而异,一人一方。在众多的患者当中,有刚刚患病的,有久病成医的,有理性分析咨询的,有直接拿自己做尝试的。主任秉持着一颗治病救人的心,想要和大家分享重多关于中医的知识,所以一定是要为更多人负责的。现在不标明剂量,以后也不会。不标明克数也是对患者的负责。有细节问题可以直接和我详谈。请找专业人士,不要私自使用,以免药不对症,对身体造成更大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