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黄红黑!你是哪种“颜色”的胖子
511,我要腰! 世界防治肥胖日
5月11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防治肥胖日。
“511”,谐音是“我要1”,最后的那个“1”代表苗条,通俗地讲就是“我要瘦”,“我要腰”。
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事——除了发胖。肥胖已经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和近20%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
预防控制肥胖,迫在眉睫,今天,你努力减肥了吗?
我国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
肥胖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是当今社会仅次于吸烟的致死原因,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中显示,我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超过50%。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
2016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联合美国内分泌学会建议将“肥胖”更名为“以肥胖为基础的慢性疾病”。
肥胖不仅仅是让人身材走样,更严重的是,因超重和肥胖引发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代谢性疾病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肥胖已成为严重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肥胖若不及早干预、治疗,任其发展下去不但会引起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还会引起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自身免疫疾病和多种癌症等,同时还会影响到下肢关节、脊柱等,严重时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对于女性来讲,肥胖还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不育及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45岁就跨入“胖的年龄坎”
据了解,江苏省疾控中心曾经做过统计,在江苏,18岁以上成人体重平均为61.5公斤,男性为65.8公斤,女性为58.4公斤。总体体重超重率为33.6%,总体肥胖率为11.3%,两者之和为44.9%。
进入45岁,江苏人就迈入了“胖的年龄坎”。在江苏居民的BMI(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情况曲线图中,45-59岁是BMI的最高峰“年纪段”,不管男女,而此年龄段的超重肥胖率也达到了一个最高值,接近60%。
过了这个年龄段,BMI值慢慢下降,其中,女性的BMI值一直到74岁以后才有明显的下降。
很多人觉得,人到中年更容易发胖?除了吃得多,代谢能力下降,运动量偏少也是现代人的一个“通病”。
来自江苏省疾控中心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江苏居民真正运动的其实并不多。江苏省疾控中心曾对部分15-69岁江苏居民的身体活动情况进行过调查,每日活动量来自主动锻炼的不足9%。由此可见,江苏居民主动锻炼的意识不高。
专家说,现在虽然看电视的人少了,可是每天下班后、空余时“刷手机”的时间太久了。另外,现代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生活节奏加快,一些人已经没有时间去锻炼了。
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胖子”
目前通常是靠BMI指数判断: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
成人的BMI数值对应体重情况:消瘦:低于18.5,正常:18.5-23.9,超重:24-27.9,肥胖:28以上。
肥胖的临床分型分为腹型肥胖、周围型肥胖和混合型肥胖。
腹型肥胖:又称中心型肥胖,也是人们常说的“苹果型”身材。多余的白色脂肪主要分布于腹部,尤其是腹部、皮下、网膜和内脏器官。
我国定义腹型肥胖的最新标准为,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腰围(也称“苹果型”身材)大于臀围,腰臀比=腰围/臀围:男性WHR大于0.9,女性WHR大于0.8。
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腹型肥胖的患病率平均年增长1.1%,显著高于肥胖的增长速度。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成人腹型肥胖患病率31.5%。腹型肥胖发生代谢综合征、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脑血管病的风险高于周围型肥胖和混合型肥胖者。
周围型肥胖:其多余的白色脂肪主要分布于髋部、大腿和下部躯干的皮下,也称“鸭梨型”身材,多见于女性。
混合型肥胖:兼有腹型肥胖和周围型肥胖的特征。
看看你是哪种颜色的胖子
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科的专家还有一种用颜色分类的方法:根据肥胖者的不同症状和体征,分为白、黑、黄、红四种颜色。每种颜色都有其特殊的病理变化,对应的减肥方法和治疗手段也各有不同。
白胖子(代谢正常型肥胖):皮肤白润,体型均匀,皮下脂肪增多但分布基本正常,各项代谢指标及激素分泌正常。这类胖子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科学减重以防止体重增加带来的物理性损伤,如关节炎症,心肺功能负担加重。
黄胖子(低代谢型肥胖):皮肤萎黄无弹性、无光泽;脂肪分布多以腹型肥胖为主;低代谢率、低激素水平,可伴有严重脂肪肝和其他代谢异常。精神萎靡、气血均乏。
红胖子(高代谢型肥胖):多为红胖血淤之人,血供丰富、皮肤菲薄,体表可见紫纹及毛细血管增生等;脂肪分布以内脏脂肪为主,代谢率高、激素水平偏高,易发生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
黑胖子(炎症代谢型肥胖):皮肤色素沉着(黑棘皮病多见)、皮厚肉多;脂肪肌肉均丰富;代谢率高,常伴有高胰岛素血症、高瘦素血症及高尿酸等炎症状态。
【相关】
“局部瘦身”不科学
“管住嘴,迈开腿”是健康减肥的核心六字真言。如何做到科学地“迈开腿”?有没有专门瘦腰瘦腿的局部瘦身运动?最近火热的毽子操,是不是所有人都能练习?运动医学专家一一回答减肥热点问题。
运动减肥也有科学讲究。所谓“减肥”,准确地说,应该是减脂。广东省中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杨伟毅表示,运动不仅能消耗体内脂肪和糖原,还可以改善神经与内分泌系统,调节新陈代谢,减少脂肪沉积,从而健康减肥。
怎样运动能更高效安全减脂?“一般情况下,有氧运动比无氧运动更利于减肥。”杨伟毅解释,在有氧运动初期,身体供能更多依靠燃烧糖原;而持续有氧运动时,则更多通过燃烧脂肪供能。因此一般建议运动强度保持在有氧运动最佳心率区间内,每次持续40分钟以上,更有利于减脂。而无氧运动主要消耗糖原而非脂肪,且容易造成乳酸堆积,也就是说,运动后3天内会产生延迟性肌肉疼痛的,则是进行了无氧运动的表现。
“运动减肥贵在坚持,应选择能使锻炼者感兴趣、能长久坚持的方式,配合饮食管理。”杨伟毅表示,选择具体运动方案时要视年龄、心肺功能、健康状况及肥胖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对于从不运动或体能基础较差的人,刚开始运动时,可采用低强度、多组数的方法;当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逐渐提升,再逐步加量。比如快走与慢跑穿插进行,跳绳分为间断多组完成。
“局部减肥的方法是不存在的。”杨伟毅提醒,“运动时的卡路里消耗是全身性的,脂肪的分解也是全身性的,所以并不会练哪儿瘦哪儿。”
那么,针对特定部位的运动,意义何在?杨伟毅表示,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有不同意义。例如一些针对腰腹部的力量训练,属于无氧训练,虽然燃脂效率不如有氧运动高,无法让你直接减掉腰腹赘肉,但可以增强特定部位的肌肉力量,令身体线条更紧实精干。同时身体肌肉含量增加,也会增加基础代谢率,能令你的基础能量消耗增加。
不少人最近都迷上了毽子操,觉得看起来简单易学。杨伟毅表示,毽子操的动作看起来容易跟学,对腹、髋、臀、腿部等部位肌肉力量训练都有好处。不过,这其实是一种高强度间歇性运动(HIIT)。尽管燃脂效率很高,但可能更适合基础条件较好的年轻人。而且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若简单重复某个动作时间过长,要当心因疲劳和动作僵硬带来的运动损伤风险。
综合《扬子晚报》《羊城晚报》报道
来源: 羊城晚报
跟肉肉说拜拜的季节,科学减“腹”了解一下?
成年人烦恼的一天
大概是从早上开始的
除了纠结今天吃什么
还要担心
去年买的衣服
拉裤链时会不会有点费劲
肚子、臀部、大腿
……
想减掉身上多余的脂肪
你可能得从
它们的诞生过程分析起
人有两种“胖法”
根据脂肪分布特点
肥胖主要分为中心性肥胖
和外周性肥胖两类
中心性肥胖→苹果型身材
中心性肥胖是内脏脂肪增加,脂肪多堆积在腹部,形成苹果型体型,又称腹型肥胖。
这类人通常胳膊腿细肚子大,但是腰腹浑圆,就像苹果一样,是减肥相对容易成功的体型,男性所占比例较多。研究发现,腹型肥胖和人体18个部位的癌症发病率呈现正相关关系,如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胆道癌等。
外周性肥胖→梨型身材
外周性肥胖,增加的是皮下脂肪,脂肪多堆积在臀部,形成梨型体型。梨型身材的人脂肪主要沉积在臀部及大腿上,上半身不胖下半身胖,也称周围性肥胖。
这类人大多从小就胖或是青春期肥胖、产后发胖,女性肥胖多属这种类型。大腿、臀部这些地方的脂肪一旦生成就很难减下来,不过这一类型的肥胖引起并发症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给胖人开一张减重“处方”
那么,梨型身材和苹果型身材
在减肥时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苹果型身材:重在控制摄入
极端的节食难以坚持,而且由于无法给机体提供充足能量极易伤身。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调整饮食结构,在保证营养平衡的前提下限制油盐摄入量,改善烹调方法,多用炖、煮、蒸、拌等。
调整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比例,适当吃鸡、鱼、虾、各类瘦肉等好蛋白。注意看食品营养标签,学会计算食物能量,以控制热量摄入。
进餐速度不能太快,七分饱为宜,尽量不喝酒。运动方面可以选择仰卧起坐等增加腰腹部肌肉力量的。
梨型身材:重在运动
可以慢跑、骑自行车、打球、登山、爬楼梯、站起蹲下以及瑜伽等,都会增加肌肉力量,促使机体脂肪消耗达到减肥效果。
不要总盯着高强度锻炼,这样不但难以坚持,还不利于身体恢复。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相结合是较好的运动方式,具体方法是:
先做无氧运动(如卷腹、仰卧举腿等),后做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等)。
无氧运动每次15分钟到20分钟,有氧运动半小时到40分钟,一周至少做4~5次,最好坚持每天训练。
3种减重饮食模式
最后为有瘦身需求的人
推荐3种饮食模式
高蛋白膳食模式
限能量平衡膳食模式
和轻断食膳食模式
高蛋白膳食模式
把饮食中的蛋白质供给比例增加到20%以上,多吃瘦肉、蛋、禽、鱼等。
限能量平衡膳食模式
在保证膳食平衡的情况下,减少每种营养物质的摄入。
轻断食模式
1周内5天正常进食,其他2天(非连续)摄取平常的1/4能量(女性约500千卡/天,男性600千卡/天),并且长期坚持。
普通的肥胖者,一般建议选用高蛋白膳食模式;有肾病的患者要用限能量平衡膳食模式;无法接受以上两种膳食模式的人,可用第三种轻断食模式。以上几种模式可间歇性混合用。
你身边也有
苹果型或梨型身材的朋友吗
转给他们
科学减重吧~
更多精彩内容:
1、下半年,这些新规将影响你的生活(包括怎样扔垃圾)!
2、压力危害堪比二手烟!9个表现提醒你,该减压了
3、黄瓜的4种“神仙吃法”,不浪费每一口营养!
【本期编辑:杨君君】
来源:综合网络整理
END
长按二维码关注CCTV4官方微信、微博
觉得不错请转发
【健康】腰围大一点,油腻多一点!腹型肥胖要注意→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
夏肥还没减完
你就开始“贴秋膘”了?
贴秋膘
是希望通过增加饮食来储备能量
迎接即将到来的寒冬
然而
你会不会只是局部“贴膘”?
尤其肉长在是肚子上
不仅影响美观
还有健康风险
01
什么是腹型肥胖?
腹型肥胖,顾名思义,是指腹部脂肪堆积过多导致的肥胖。根据脂肪分布的不同,
腹型肥胖可分为几种类型:
1. 上腹凸起:这通常与内脏脂肪过多有关,常见于暴饮暴食、过量摄入高热量食物的人群。内脏脂肪不仅影响外观,更重要的是它会释放炎性物质,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风险。
2. 下腹凸起:这多是由于脂肪积累过多,加上便秘和运动不足导致的。下腹肥胖者往往肠道功能不佳,需要改善饮食习惯和增加运动来调理。
3. 腰侧赘肉:常见于产后女性,由于肚皮松弛,腹直肌分离,导致两侧肌肉下垂。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体型,还可能影响腰部力量和核心稳定性。
4. 整体凸起:这通常意味着体重超标,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均过多。全身性的肥胖需要全面的饮食控制和运动计划来改善。
02
如何判断腹型肥胖?
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腹型肥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简单的方法:
测腰围: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即为腹型肥胖。
测腰臀比:男性腰臀比≥0.9,女性≥0.85,提示中心性肥胖。
看身形:苹果型身材(肚子大、四肢瘦)是典型的腹型肥胖,而梨型身材(下半身胖、上半身瘦)则相对安全。
03
腹型肥胖的危害
腹型肥胖不仅影响美观,更重要的是它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不容小觑:
心血管疾病:腹型肥胖与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糖尿病:腹部脂肪堆积过多会干扰胰岛素的正常功能,导致血糖不稳定,增加糖尿病风险。
脂肪肝:过多的腹部脂肪会堆积在肝脏周围,导致脂肪肝,影响肝脏功能。
高脂血症:腹部脂肪比其他部位的脂肪更活跃,更容易进入血液系统,引发高脂血症。
内分泌失调:对女性而言,腹部脂肪堆积会导致雌激素水平升高,增加子宫肌瘤、乳腺癌等妇科疾病的风险。
癌症:研究表明,腹型肥胖与多种癌症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包括胃癌、结直肠癌、肝癌等。
04
如何消除腹型肥胖?
面对腹型肥胖,科学的方法是关键:
控制饮食: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建议摄入高纤维、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物。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比例,减少油炸和高糖食品的摄入。
适量运动: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车等有助于燃烧全身脂肪,而针对腹部的力量训练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则能增强腹部肌肉,改善腹部线条。同时,定期按摩腹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脂肪分解。
改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压力,避免长时间久坐。工作间隙可以适当起身活动,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
专业指导:对于严重腹型肥胖者,建议在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减重,避免盲目节食或过度运动带来的健康风险。
贴秋膘虽好
但应以健康为前提哦!
编辑:温嘉林 程焕映
责编:陈广泰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