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儿观察记录(肥胖儿个案观察)

文章目录:

疫情宅家,有娃一下长胖12斤!你家孩子的体重还正常吗?这张表格赶紧自查

来源:微信公众号“西湖之声”

这段时间,浙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的门诊又热闹了起来,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生长发育的问题

一天门诊下来,儿童内分泌学专家傅君芬教授看了八、九十个患儿,她和团队的医生都惊讶地发现:疫情期间孩子们都长胖了不少!

傅教授介绍,门诊中30~40%的患儿都或多或少增重了,其中每天10个左右是专门来看肥胖的。

8岁性早熟小女孩,3个月长胖了12斤

今年8岁的小妮(化名)是傅教授的老病人,一年前因乳房提前发育前来就诊,检查发现她骨龄超前,卵巢子宫增大,被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

这一年里,小妮妈妈一直带着她来浙医儿院复诊,每3个月注射一次抑制发育的药物,调节她生长发育的节奏。

受疫情影响,傅教授已经3个多月没见过小妮了。这次小妮一走进诊室,她心里就咯噔一下:怎么整个人胖了一大圈?

小妮妈妈告诉医生,女儿3个月来整整胖了6公斤,从24公斤长到了30公斤!小姑娘也知道自己胖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傅教授说,按照小妮131公分的身高来算,体重指数(BMI)超过18,已经达到了儿童肥胖的标准。后续的检查显示,她的胆固醇和尿酸都超过正常值。这既不利于性早熟的控制,也带来了代谢综合征的风险。

短短3个月时间,小姑娘怎么就吹气球似的发胖了呢?小妮妈妈无奈地说,疫情期间,家里的老人每天研究新菜谱,变着花样给孩子做好吃的,“她吃起来毫无节制,我们当着老人的面也不好让她少吃点,体重就这样蹭蹭蹭往上涨”。

一顿吃2碗米饭,一天吃2个红糖鸡蛋,4、5罐牛奶,这么胡吃海喝3个月,可不得发胖嘛!

原本就超重的小胖子,这次胖到脖子都发黑

傅教授说,原先就患儿童肥胖症的小胖子们,这段时间也松懈下来,没有好好减肥。比如一个9岁的男孩,以前就有35公斤,超出标准体重不少,有非酒精性脂肪肝。这2个月里,他体重飙升3.5公斤,接近40公斤大关。

他走进诊室后,傅教授发现他颈部发黑、增厚,摸起来有天鹅绒的触感。她解释说,这是黑棘皮症的表现,说明患儿存在胰岛素抵抗等代谢异常,“这样发展下去,他以后得二型糖尿病的概率大大增加。”

这个男孩家里有肥胖的基因,从奶奶到父母再到他,体重都超标。所以,家长很早就带着他到浙医儿院看肥胖问题,全家督促他减肥。

但疫情期间,不方便运动,孩子的运动量大大减少。再加上作息改变,每天玩手机玩到晚上11点多才睡觉,睡眠时间不足,也不利于减肥。

疫情期很多孩子都胖了,适当饥饿多运动

据傅教授观察,不光这个男孩变胖了,带他来看病的爸爸妈妈也比以前胖了些,“其实窝在家里,长胖一点是普遍现象。但家长还是要监督好自己的孩子,管住嘴、迈开腿,均衡饮食,坚持运动。

傅教授建议,体重正常的孩子,一天碳水化合物摄入比控制在50%以内,摄入过多会转化为糖分,进而成为脂肪堆积在体内。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比分别为15%和25%,千万不能让孩子暴饮暴食。

已经发胖,或者食欲特别旺盛的孩子,保证常规的一日三餐即可,每顿吃7、8分饱就好了,别看孩子胃口好就随意加量。三餐之外尽量不要加餐,特别是晚上要做到饥饿12个小时,前一晚7点到次日早上7点不要进食,让体内胰岛素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她还强调,在家上网课的孩子,一定不能落下体育课。低强度活动5~10分钟没什么效果,一节课45分钟的运动,一般能达到有效运动心率。一些对抗阻力的运动,如仰卧起坐、俯卧撑等,也能起到锻炼的效果。

算一算,你家娃胖不胖?

肥胖主要是通过BMI指数判断,测量出孩子的体重身高,通过公式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²)算出数值,可直观地判断孩子是否肥胖。

复课后儿童体质健康观察 个别孩子现“气球胖”

“一月放假五月回,童音未改人愈肥。老师见面不相识,惊问小胖你是谁?”——近日朋友圈流行的一幅诙谐漫画,道出了不少家长对孩子们在“史上最长假期”体能下降的担心。

当前,多数地区的大中小学已陆续复学复课。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居家学习约4个月的孩子们锻炼了吗?他们的身体素质该如何顺利恢复?

复课后体质下降 个别孩子现“气球胖”

“有几个孩子胖得我都认不出来了。”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长凝小学校长范妹锁说,学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吃得多,在家体育锻炼少,很容易长胖。返校复课后,发现不少同学都长胖了。

正在上体育课的小伟在同学中较为显眼,1.5米的个头,体重却达到160斤。“这还是开学后已经减了5斤。”小伟说,疫情期间在家待了约4个月,胖了20斤。一旁老师问:“不是每天让你们跳绳吗?”小伟憨笑着低头不说话了。

贵州省贵阳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班主任王海霞说,放眼望去,不少孩子明显长胖了。学校虽然通过网课指导学生们居家锻炼,但由于缺少有效监督,孩子们的居家锻炼“打折扣了”。

北京小学丰台万年花城分校体育老师周会说,我们对学校5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居家锻炼主要以羽毛球、骑自行车等休闲体育为主,运动强度和运动量与在校期间差别很大。

山西省太原市通宝育杰学校初中部校长李新告诉记者,尽管上网课期间体育老师坚持带领同学每天进行两次半小时的运动,但不少孩子到校后还是变胖了,身体素质也明显下降。寒假前,初三年级266人体育均分46分(满分50分),返校一周后采取学生自由组合,个人检测均分只有42分,有的同学甚至从体育满分降到了35分。

体育课上摘口罩 暂不开展对抗运动

在复课初期,有些学生出现体力不支,甚至在太阳下晕倒等情况。各地针对学生体能情况摸底后,纷纷开展循序渐进的恢复训练,并明确低风险地区学生在校参加体育活动时不需戴口罩。

——系统开展恢复性锻炼。“开学后,我们第一课将进行室内体育卫生课,详细讲解防护、人员距离、运动强度自我控制,口罩的摘放和保存,课后卫生等知识。”周会说,初期以游戏和身体适应性练习为主,跑步距离控制在600米以内,根据学生体能的恢复情况逐渐提高强度。

贵阳市第十六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涂栋军说,较早开学的初三学生,很多孩子返校后刚开始恢复训练时比较吃力,经过一个月左右系统训练,体能逐渐恢复。目前已经参加中考体育考试,整体成绩还不错。

——暂不开展对抗运动、体育比赛等。“往年的5月底,是应该进行球类运动、开展篮球联赛的时候了,孩子们训练会很多。”山西省太原市第十二中学体育老师王喆说,今年情况特殊,居家学习对孩子的身体素质影响比较明显,因此学校不会安排1000米测试、比赛等项目,以免孩子因为争强好胜而体力透支。

——在安全距离摘口罩,做好监测记录。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副主任尤娜说:“进行恢复性体能训练时,在保持安全距离的情况下,孩子是可以摘口罩的。我们也特别嘱咐孩子,要注意运动安全,不要佩戴N95口罩进行体育运动。”

北京光明小学体育教研组组长吕棣说,学校通过数据监测引导家庭培养孩子的锻炼意识。“从2014年起,我们倡导学生坚持每日家庭锻炼,每月自主测试、自主上报,并针对数据进行分析。习惯养成后,在疫情期间,1分钟跳绳、坐位体前屈、1分钟仰卧起坐三个项目成绩与往年相比差别不大。”

做好复课后体育衔接 让体育课安全又有趣

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切实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要求,在确保师生安全和身体健康前提下,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体育老师马珞建议,在恢复学生体能上要多安排非身体接触性的体能练习和以发展心肺功能为主的单人项目,如跳绳、踢毽、健身操等运动,活动强度适中,危险系数小,可以增加学生运动量。

贵州大学新闻社会学教授翁泽仁说,学生体质提升是一个长期工作,当前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有很多考核注重训练成绩,针对学生体质训练,还应探索多元的方式,将更多娱乐化、趣味性的活动融入体育锻炼,从而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院长陈安平说,在青少年时期,体育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在磨砺意志、塑造人格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在遵守疫情防控总体要求下,建议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丰富锻炼项目,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来源:新华网

每逢佳节胖三斤,小儿也一样!体重管理大作战来了

(荔枝新闻讯 通讯员/王凝嫣)新春佳节接近尾声,“每逢佳节胖三斤”又成了热门的话题。“肥胖”不仅是成年人的烦恼,儿童肥胖问题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觑的。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家里的“小胖墩”们在节后进行体重管理呢?

儿童肥胖症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已成为严峻的问题,其发生率呈现上升并低龄化趋势,据数据显示,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已分别达到6.8%、3.6%,6岁以上儿童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1.1%、7.9%。

儿童保健科副主任张敏介绍,儿童肥胖症本质上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是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疾病。儿童青少年期的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性早熟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还会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和骨骼发育,损害儿童健康。所以,儿童青少年期的超重、肥胖需要从小引起重视。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肥胖?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可以用体质指数(BMI)来评估孩子是否超重/肥胖,计算方法如下:

张敏主任提醒家长们,可以根据体质指数计算方法和结果对照表,来判断孩子是否有肥胖倾向哦!

如何帮助孩子管理体重?

饮食干预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均衡膳食,合理摄入各类营养素,尽可能做到不偏食、不挑食,少吃/不吃垃圾食品,限制吃高脂、高糖类食物。

运动干预

睡眠不足或过多都不利于体重控制和身体健康,而规律和充足的睡眠有利于调节激素水平,控制食欲,有助于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和代谢平衡,从而帮助孩子保持健康的体重。

重视生长监测

肥胖的孩子,家庭可以每月测量并记录1次身高和晨起空腹体重,并观察趋势,若有异常,及时就医。

特别提醒

针对肥胖儿童的管理应在专业医务人员评估和指导下进行。儿童肥胖的有效干预应能保证儿童正常生长发育、增强儿童有氧代谢、提高体健康水平,干预方案应以生活方式为基础,科学饮食、合理运动、结合行为矫正与健康教育,以日常家庭生活为主要场地实施综合治疗。

不恰当的干预不仅不能维持儿童正常体型,甚至可能造成神经心理或生理上的异常,阻碍儿童的健康成长。

儿童体重管理门诊简介

儿童体重管理门诊主要针对体重增长速度异常、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进行膳食调查与分析、营养行为与环境评估、体能与运动评估、饮食相关脑功能评估、肥胖并发症与合并症的筛查与诊治,为管理儿童体重提供全面的膳食、运动、行为调整措施。

来源: 荔枝新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