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防治肥胖日:你应知道的健康有效减肥方法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你知道哪些公认的最健康最有效的减肥方式吗?新华社记者采访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主任刘菊英,我们一起听听专家怎么说。
【同期】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营养科主任 刘菊英
2021年《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刚刚颁布不久,里面明确表达了几种减肥方法,我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限制能量饮食,顾名思义就是稍微少吃一点,造成能量缺口。这个方法的重点在于比例是均衡的,就是把日常的一日三餐减少量。
二、高蛋白饮食。每天提高优质蛋白质的量,比如水煮鸡蛋,鸡胸肉,蒸鱼等等,增加蛋白质的同时并没有增加油脂的摄入。这个高,也不是一味地高,一般达到体重乘以1.5g是最好的,最好不要超过2g/kg体重。
三、低碳水饮食。每天碳水化合物供能量<40%,相应提高蛋白质和脂肪的供能。该方法短期效果明显,但是长期应用可能会引起微量营养素的缺乏,儿童和青少年一般不推荐使用。
四、间歇性能量限制,也就是最近非常流行的轻断食。我们采取的是5 2(轻断食)、或隔日进食等方式。
五、低血糖指数饮食,也称为低GI饮食。这类食物具有低能量、高膳食纤维的特点,在日常饮食中选择如全谷物而非精米白面作为主食,同时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不吃高糖加工的点心零食等。
六、多种饮食方式。如代餐法、地中海饮食、DASH(得舒)饮食等。以上所说这几种饮食模式管理,都有明显的减重作用,加上体育锻炼才能达到最佳的减重效果。
新华社记者姚羽在湖南长沙为您报道。
来源: 新华社
健康管理 从控制体重做起
体重过大 危害不容忽视
健康管理中,体重指数(BMI)是重要参数之一。对于一般成年人来说,BMI的正常范围是18.5~24。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BMI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
笔者所在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对2021年11月至2022年2月、620例成人体检中的动脉硬化项目检测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4的占48.87%,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8的占12.58%,这些人较体重指数小于24的人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升高。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是动脉硬化形成的显著危险因素,而动脉硬化可引起全身组织器官供血不良,也是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和根源。
健康体重,人人有责。笔者在工作中的一些所见所闻使人非常不安,例如,有些四五十岁、患心肌梗死、已安放支架的体检者,体重仍处于超重、肥胖范围。在此,呼吁更多的人意识到超重和肥胖问题的严峻性,并积极行动起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切实可行的健康管理体重方案。健康行动贵在坚持,如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管好体重 大家行动起来
“健康管理,理想体重”不只是口号,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不应仅仅依赖于一两年才进行一次的健康体检。
对个人而言,自行测量体重每周、每月即可实施,可根据结果适时调整生活方式,便于自行控制;对亲朋好友而言,可进行互测、互助,互相鼓励,共同监督,结伴运动,享受快乐;对团体、社区而言,同查同防,还可创造有利条件,方便人群自查自测,充分发挥公共健身器材的作用,还可有组织、有计划地宣传健康管理知识。
管好体重,每个人具体可从以下方面做起:
第一,减少每日饮食总热量。可根据自身生活、工作情况,合理分配一日三餐。注意饮食营养均衡,采取低盐、低脂饮食,保证食物多样化,特别是保证蛋白质摄入量,多食用新鲜蔬菜,适量食用水果、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第二,坚持适量运动。根据个性化原则,结合自身兴趣爱好,选择易于长期坚持的运动项目,采取多项综合措施,量力而行,保持适量的运动频率和运动速度。可在实施过程中随时调整,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以免造成运动损伤。运动贵在持之以恒。
第三,增加日常体力活动。无论是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在闲暇时,都要有意识地增加体力活动,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增加能量消耗。
第四,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宁站勿坐,以步代车,戒烟限酒,少吃零食,不要熬夜,精神饱满,心情舒畅。
为保持健康体重,只有结合定期体检,及时获取专业人士的科学指导,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远离疾病,不断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文:西安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阴秀霞
编辑:杨真宇 胡彬
校对:管仲瑶
审核:徐秉楠 陈飞
肥胖已成严重社会性健康问题 如何科学减重?专家建议→
今天(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目前,肥胖症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肥胖协会最新发布的《2023年全球肥胖地图》显示,到2035年,全球将有超过40亿人属于肥胖或超重,占全球人口的51%。
肥胖已成为严重的社会性健康问题
随着世界范围内肥胖人群的增多,肥胖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性健康问题。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中国成人中已经有超过一半的人存在超重或肥胖,成年居民(≥18岁)超重率为34.3%、肥胖率为16.4%。肥胖与健康的关系极为密切,肥胖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痛风、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疾病。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张能维:肥胖就是因为过度的脂肪积聚。脂肪是体内最大的一个分泌器官,它会分泌很多很多激素。当这个脂肪要超过正常量的时候,分泌的激素是非常可怕的,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胰岛素抵抗,它会让胰岛素的功能大大减弱,这就是糖尿病的来源。当然它还会分泌其他的激素,会分泌性激素,会干扰性激素代谢。男性发育会有问题,女性会有多囊卵巢、月经不调等问题,还有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概率都会增加。
儿童肥胖发生率不断上升
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每五个成年人中,就至少有两人遭受着超重或肥胖的困扰,与此同时,儿童和青少年的超重肥胖问题也日趋严重,影响着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超过50%的成年人和20%的学龄儿童超重或肥胖,其中6岁以下的儿童占比达到10%,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专家指出,儿童青少年期超重肥胖增长趋势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将极大影响我国年轻一代的健康水平。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委员 张能维:如果说儿童体重增加,肥胖的因素增加,那么他未来出现心血管相关疾病的概率要比后期再胖严重很多,所以说现在的儿童肥胖,对我们来说,比起成年人的肥胖,更应该值得关注、关切,而且应该提前干预。
科学减肥 规范减重 开启健康生活
专家呼吁,公众要用科学的态度正确对待肥胖问题,认识重度肥胖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积极干预。专家提示,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减肥的关键。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 谷伟军:比如说控制全天的热量,起码控制在1000大卡之内,当然了我们也不建议极低的热量控制。另外在饮食的种类上,我们建议营养均衡,原则上要低盐、低脂、低糖,要规律饮食,不建议暴饮暴食。要坚持长期的合理运动,比如每周至少要有三次运动,每次的运动大概半个小时到150分钟,可以采取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走路、跑步、游泳或者是打篮球、打羽毛球等等都可以。
(总台央视记者 李斌 曹筱征)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