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长期消瘦,营养吸收不好,怎么增肥?增重方案含食谱分享
"家人们,咱就是说,减肥的人天天喊着 “管住嘴,迈开腿”,可对于怎么吃都胖不起来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的难题!看着别人为了减肥愁眉苦脸,自己呢,每天胡吃海塞,体重却像是被封印了一样,死活都上不去。旁人还总是一脸羡慕地说:“你可太幸福了,怎么吃都不胖。” 幸福?根本不存在!衣服穿在身上空荡荡的,撑不起来,冬天别人穿一件薄外套就行,自己裹得像个粽子还是冷得直哆嗦。稍微生个小病,体重就像坐滑梯一样,“嗖” 地一下往下降。家里长辈们更是各种担忧,“你是不是生病了呀,怎么这么瘦”,这种话听多了,心里别提多不是滋味。
别着急,今天就把科学增重的秘籍分享给大家,帮你成功摆脱 “纸片人” 的称号。
先测一测,你真的需要增肥吗?
准备开启增肥大业之前,先别急着往嘴里塞高热量食物,得先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增肥。有些朋友可能只是天生骨架小,肌肉含量少,但身体各项指标都正常,这种情况可不算是病态的消瘦,也就没必要刻意去增肥啦。不过,要是你符合下面这些情况,那可就得认真考虑增重这件事了。
BMI 低于 18.5:BMI 也就是身体质量指数,计算公式是体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要是算出来的数值低于 18.5,那就说明你可能太瘦了,需要适当增重。比如,身高 1.7 米,体重只有 50 公斤,算下来 BMI 大约是 17.3,就明显低于正常范围了。
长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吃饭总是没什么胃口,吃进去的东西也很难被身体消化吸收,不管怎么吃,体重都不见长。像有些人吃点油腻的食物就拉肚子,或者吃一点点就感觉胃胀得难受,这就是典型的消化吸收不好,很影响体重增长。
体力差、免疫力低:爬几层楼梯就气喘吁吁,稍微运动一下就累得不行。而且还特别容易生病,三天两头感冒,这也说明你的身体状态可能不太好,适当增重或许能改善这种情况。
月经紊乱(女生注意):对于女生来说,如果体脂过低,很可能会影响激素分泌,导致月经不规律。比如月经周期时长时短,月经量也不稳定,这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体重太轻引起的,适当增重或许能让月经恢复正常。
要是上面这些情况你符合两条以上,那就别再觉得自己是 “天生瘦” 了,很可能是营养吸收方面出了问题,得赶紧调整饮食和作息啦。
为啥怎么吃都不胖?背后的原因找到了
很多人都纳闷,自己明明吃了不少,可体重就是不涨,这到底是为啥呢?其实,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吃的量不够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吃得挺多,可实际上,一天摄入的卡路里根本没达到身体需要的量。就拿早餐来说,以为吃了一个面包、一杯牛奶就够了,可这些食物的热量并不高。要是把面包换成两个,再加上一个鸡蛋,或者搭配一些坚果,热量就会高很多。又比如午餐,一份简单的蔬菜沙拉和半碗米饭,肯定比不上一份荤素搭配、分量充足的盖浇饭提供的热量多。所以,有时候不是你吃得多,而是你吃的量根本不够身体储存脂肪和增长肌肉。
消化吸收不好
吃进去的食物并不一定都能被身体吸收。有些朋友肠胃功能比较弱,食物在肠道里还没来得及被充分消化,就匆匆排出体外了。比如,吃了很多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像牛肉、鸡蛋,可身体却没办法把这些蛋白质转化为肌肉,这就是消化吸收出了问题。还有些人可能肠道里缺乏有益菌,影响了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即使吃再多有营养的食物,也只是 “穿肠而过”。
基础代谢高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天生就像是带着一台超级 “燃脂发动机”,身体的基础代谢率特别高。就算每天什么都不做,只是静静地坐着,身体消耗的热量也比别人多。比如,别人一天基础代谢消耗 1200 千卡热量,他们可能要消耗 1500 千卡甚至更多。这样一来,吃进去的食物很快就被消耗掉了,根本存不住,自然也就胖不起来。像运动员、体力劳动者,他们的基础代谢就普遍比普通人高。
压力大、睡眠差
现代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压力大不仅会影响食欲,还会干扰身体对营养的吸收。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的状态,再加上熬夜,肠胃就容易 “闹脾气”,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比如,有些人一紧张就吃不下东西,或者晚上熬夜后,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点胃口都没有,这样长期下去,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体重自然就很难增加。
科学增重,这些方法赶紧学起来
搞清楚了自己瘦的原因,接下来就该对症下药,开启科学增重之旅啦。
吃得对,比吃得多更重要
增重可不是让你毫无节制地吃炸鸡、喝奶茶,而是要选择那些 “高热量 高营养” 的食物。
优质蛋白质:鸡蛋、牛奶、鱼虾、瘦肉、大豆制品等,这些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蛋白质是身体构建肌肉的重要原料,多吃这些食物,能让肌肉慢慢长起来。就拿健身的人来说,他们每天都会摄入大量的蛋白质,像鸡胸肉、蛋白粉等,就是为了增加肌肉量。比如,早餐可以吃两个水煮蛋,一杯牛奶;午餐来一份香煎三文鱼,搭配一份清炒虾仁;晚餐吃一碗豆腐脑,再加上几块卤牛肉。
健康脂肪:别再只吃炸鸡薯条里那些不健康的脂肪了,像牛油果、坚果、橄榄油等,这些都是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牛油果可以直接切片吃,也可以和酸奶一起打成奶昔;坚果可以在两餐之间当零食吃,一小把杏仁或者腰果,既能补充能量,又能提供健康的脂肪;炒菜的时候用橄榄油代替普通的食用油,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增加食物的风味。
复合碳水:糙米、燕麦、红薯等复合碳水化合物,要比白米饭、白面包更有营养。它们富含膳食纤维,消化吸收相对较慢,能持续为身体提供能量。早餐可以吃一碗燕麦粥,里面加点水果干和坚果;午餐把白米饭换成糙米饭,或者来一份红薯饭;晚餐用红薯或者玉米代替主食。
新鲜蔬果:可别因为想增肥就不吃蔬菜和水果了,它们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帮助身体更好地消化吸收其他营养物质。每天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比如午餐和晚餐都要有一份蔬菜沙拉,下午可以吃一个苹果或者一根香蕉。
这里还有几个小妙招,能让你吃得更科学。每顿饭都可以在食物里加点健康脂肪,比如在煮好的米饭里滴几滴橄榄油,搅拌均匀,这样米饭不仅更香,热量也更高;喝粥的时候撒上一些坚果碎,既增加了口感,又补充了营养。吃饭的时候别狼吞虎咽,要细嚼慢咽,这样能让食物在口腔里充分咀嚼,有助于消化吸收。而且,三餐之外可以适当加点心,比如下午来一份坚果搭配酸奶,或者吃两片涂了花生酱的全麦面包,再或者来一份牛油果鸡蛋沙拉,既能补充热量,又能让你不会觉得太饿。
运动可不只是减肥,增肥也得动起来
可别以为增肥就是天天躺着吃,不运动的话,就算体重增加了,也只是 “虚胖”,身体还是不健康。正确的做法是进行力量训练,再搭配适量的有氧运动。
力量训练:深蹲、硬拉、俯卧撑、哑铃训练等,这些力量训练能刺激肌肉生长,让你的体重长在该长的地方,也就是肌肉上,而不是全变成脂肪。比如,每周可以安排三次力量训练,每次 30 分钟左右。先从简单的动作开始,像深蹲,每次做 3 组,每组 10 - 15 个;俯卧撑做 2 组,每组 8 - 10 个。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增强,可以逐渐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重量。
适量有氧:虽然是增肥,但也不能完全不做有氧运动。不用像减肥的人那样去跑马拉松,每天进行 30 分钟左右的快走或者骑车就可以了。这样既能保证心肺健康,还能促进食欲。比如,每天晚饭后,去小区里快走半个小时,一边走一边欣赏风景,放松身心;或者周末找个好天气,骑上自行车去郊外兜风,既锻炼了身体,又享受了生活。
养好肠胃,营养吸收才给力
肠胃可是营养吸收的关键,如果肠胃功能不好,吃再多有营养的食物都是白搭。所以,一定要好好呵护我们的肠胃。
少吃刺激性食物:像那些特别辣、特别油的食物,尽量少吃。比如火锅、烧烤、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容易刺激肠胃,引起消化不良、胃痛等问题。要是你肠胃比较敏感,吃了一顿麻辣火锅,可能第二天就拉肚子,这样不仅吸收不了营养,还会让身体更虚弱。
多吃促进消化的食物:酸奶、泡菜等食物富含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肠道健康。每天可以喝一杯酸奶,最好选择低糖或者无糖的,既能补充营养,又能帮助消化。泡菜可以在吃饭的时候当配菜吃一点,但要注意不要吃太咸的。
饭后别立刻躺下或剧烈运动:饭后马上躺下,食物容易反流,引起烧心等不适;而立刻进行剧烈运动,会让血液流向肌肉,影响肠胃的消化功能。饭后可以先散散步,或者休息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再进行其他活动。
照着这份增重食谱吃,体重悄悄涨起来
光说不练假把式,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份超实用的增重食谱,照着吃,让你的体重慢慢涨起来。
早餐(高能量启动):可以选择燕麦牛奶,把燕麦用热水泡开,再加入适量的牛奶,喜欢甜的可以加一点蜂蜜;搭配一个水煮蛋,补充蛋白质;再来两片全麦面包,涂上一层厚厚的花生酱,满满的能量。或者换成米饭,煎一个金黄的鸡蛋放在上面,再切半个牛油果,撒上一些坚果碎,营养又美味。
午餐(均衡营养):来一碗糙米饭,搭配一块烤得外焦里嫩的鸡胸肉,再炒一盘西兰花,用橄榄油炒一些蘑菇,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要是喜欢吃西餐,也可以选择意面,加上炖得软烂的牛肉,再铺上一层香浓的芝士,淋上酸甜的番茄酱,保证让你吃得满足。
下午加餐(补充热量):下午容易饿,这时候来一根香蕉,搭配一杯酸奶,再撒上一把坚果,既能补充能量,又能提供饱腹感。或者做一杯牛油果奶昔,把牛油果和牛奶一起打成汁,再配上几片全麦饼干,就是一份美味又健康的加餐。
晚餐(高蛋白 健康脂肪):吃一个红薯作为主食,再煎一块鲜嫩的三文鱼,搭配一份炒菠菜,营养丰富又不会太油腻。要是喜欢吃炖菜,那就来一份炖牛肉,配上藜麦,再用橄榄油拌一份蔬菜沙拉,清爽解腻。
睡前加餐(促进肌肉修复):睡前喝一杯温牛奶,帮助睡眠;再搭配一杯无糖酸奶,撒上一些坚果,既能补充蛋白质,又能促进肌肉的修复和生长。或者煮一碗花生酱燕麦粥,暖暖地喝下去,满足感十足。
现在,就行动起来吧!告别 “竹竿” 身材,迎接健康又结实的自己 。"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身体长期消瘦,营养吸收不好,怎么增肥?增重方案含食谱分享
今天咱来唠唠那些怎么吃都不胖的 “瘦子” 们的烦恼!走在大街上,别人为减肥愁得茶不思饭不想,可有些人呢,天天敞开了吃,炸鸡、奶茶、蛋糕,一样不落,体重却像是被胶水粘住了,死活都不往上蹿。
穿衣服的时候最闹心,衣服挂在身上晃晃荡荡,撑不出一点型儿,活脱脱像个 “衣架子”。一到冬天,更是遭罪,别人裹一件薄羽绒服就能出门,他们恨不得把被子披身上,还是觉得冷飕飕的。而且只要稍微有点头疼脑热,体重就像坐过山车似的直线下降。家里亲戚每次见面,都一脸担忧:“哎呀,你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呀?怎么这么瘦!” 听着心里别提多无奈了。要是你也有这些困扰,别急,今天就带你找到科学增重的方法,和 “纸片人” 体质说拜拜!
你真的需要增肥吗?先来自测一下!
在一股脑地往嘴里塞各种高热量食物之前,咱得先搞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增肥。有些朋友天生骨架小,身上肌肉也不多,但身体没啥毛病,精神头也足,这种情况就不算病态消瘦,不用非得强迫自己长胖。不过,要是符合下面这些情况,那可就得认真考虑增重这回事儿了。
拿出手机,简单算一算 BMI 指数,也就是用你的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要是算出来的数值低于 18.5,那你可能就属于偏瘦范畴了。
还有些人,长期对吃饭提不起兴趣,吃点东西就胃胀不消化,不管怎么胡吃海塞,体重就是没变化。平时也没干啥重活,却总感觉浑身没劲儿,免疫力差得不行,三天两头就感冒生病。女生们更要注意,如果发现自己月经变得不规律,这可能和体脂过低影响激素分泌有关。要是上面这些情况你中了两条以上,那就别再觉得自己是 “天生丽质难自胖” 了,大概率是营养吸收出了问题,得赶紧调整饮食和作息啦!
“吃不胖” 的背后,原来是这些在捣鬼!
好多人觉得自己吃得够多了,可为啥就是胖不起来呢?这里面其实藏着不少误会。
有的人总觉得自己一顿饭能吃下好几个大包子,食量不小了,可实际上一天摄入的卡路里远远没达到身体所需。仔细想想,是不是吃的那些食物,看似量多,实际上都是低热量的,比如光吃蔬菜沙拉,虽然吃了满满一盘,但热量可能还比不上一块小小的蛋糕。
还有些人,肠胃功能不太好,吃进去的食物还没来得及被身体好好吸收转化成脂肪和肌肉,就匆匆排出体外了。就像一个漏斗,装进去多少,就漏掉多少,怎么能长胖呢?
还有一类人,天生基础代谢就高,身体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 “燃脂发动机”,哪怕只是简单地走几步路、伸个懒腰,都能消耗不少热量。吃进去的东西还没在身体里 “捂热乎”,就被消耗光了,根本存不住。
另外,现在生活压力大,很多人长期处于焦虑状态,晚上还经常熬夜。压力大会影响食欲,让你吃饭都不香,而且还会干扰肠胃的正常工作,导致营养吸收不良。肠胃都 “罢工” 了,又怎么能指望它好好吸收营养,让你长胖呢?
增肥可不只是胡吃海塞,得这么科学增重!
吃得多,更要吃得对!
想要健康增重,可不是让你毫无节制地狂吃炸鸡、喝奶茶,这些垃圾食品虽然热量高,但没什么营养。咱们要选择 “高热量 高营养” 的食物。
蛋白质是增肌的关键,鸡蛋、牛奶、鱼虾、瘦肉,还有大豆制品,这些都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多吃能让肌肉一点点长起来。别小瞧肌肉,它可是让你看起来壮实又健康的 “秘密武器”。
健康脂肪也不能少,像牛油果、坚果、橄榄油,这些食物里的脂肪对身体有益。可别再只盯着炸鸡薯条里的那些坏脂肪了,吃多了不仅容易长胖,还对健康有害。
复合碳水化合物也是不错的选择,糙米、燕麦、红薯,它们能提供持久的能量,比白米饭、白面包更有营养。别总觉得白米饭、白面包吃起来顺口,就顿顿都吃,偶尔也该给这些粗粮一些 “表现” 的机会。
新鲜蔬果也不能落下,它们能补充维生素,帮助肠胃更好地消化吸收。可别因为想增肥,就光吃肉,一口菜都不碰,这样营养不均衡,反而不利于增重。
给大家分享几个小妙招,每顿饭都可以加点健康脂肪,比如在煮好的米饭里拌上一点橄榄油,不仅香,还能增加热量。煮粥的时候撒上一些坚果碎,口感丰富又营养。吃饭的时候别狼吞虎咽,细嚼慢咽,让消化系统有足够的时间去吸收营养。除了一日三餐,还可以在两餐之间加点心,坚果搭配酸奶,或者来一份花生酱全麦面包、牛油果蛋沙拉,都是不错的选择。
运动可不只是为了减肥,增肥同样需要!
可别以为增重就是每天躺着吃吃喝喝,光吃不运动,长出来的肉可都是松松垮垮的 “虚胖”。想要健康增重,就得把力量训练和适量有氧结合起来。
力量训练很重要,深蹲、硬拉、俯卧撑、哑铃训练,这些动作都能帮你把体重长在肌肉上。想象一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力量训练,你的胳膊变得粗壮有力,穿衣服的时候都能撑起袖子,是不是超有成就感?
适量的有氧运动也不能少,不用去跑马拉松那么夸张,每天快走一会儿,或者骑骑自行车,既能保证心肺健康,还能促进食欲。运动完之后,你会发现自己吃饭都更香了,吃得多了,自然也就更容易增重啦!
养好肠胃,吸收才能更给力!
肠胃可是吸收营养的关键,如果肠胃功能不好,吃再多都白搭。那些太辣、太油的刺激性食物,还是少吃为妙,它们会刺激肠胃,影响消化吸收。
可以多吃一些促进消化的食物,像酸奶、泡菜,里面含有益生菌,对肠道健康很有帮助。吃完饭之后,别立刻就躺下或者去剧烈运动,给胃一点时间,让它能安安静静地消化食物。
照着这份 “增重食谱” 吃,效果看得见!
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份增重食谱,简单又营养。
早餐要吃得丰盛,为一天的生活提供充足能量。可以来一份燕麦牛奶,再搭配一个水煮蛋、几片全麦面包,最后抹上一层花生酱,又香又扛饿。或者吃一碗米饭,配上煎得金黄的鸡蛋、半个牛油果,再来一小把坚果,营养满满。
午餐讲究均衡营养。糙米饭搭配上鲜嫩的鸡胸肉,再加上西兰花和用橄榄油炒的蘑菇,色香味俱全。喜欢吃西餐的朋友,意面加上牛肉、芝士,再淋上番茄酱,好吃又能补充能量。
下午容易饿,这时候来一份加餐正合适。一根香蕉搭配一杯酸奶,再撒上一些坚果,简单又美味。或者来一杯牛油果奶昔,配上几片全麦饼干,既能补充热量,又不会给肠胃造成太大负担。
晚餐要保证高蛋白和健康脂肪。红薯搭配三文鱼,再炒一盘菠菜,营养均衡。喜欢吃炖菜的朋友,可以试试炖牛肉,配上藜麦和用橄榄油拌的沙拉,好吃又健康。
睡前还可以再来一份加餐,帮助肌肉修复。一杯温牛奶,加上无糖酸奶和坚果,或者来一碗花生酱燕麦粥,既能补充营养,又有助于睡眠。
家人们,要是你或者身边的朋友也有怎么吃都不胖的烦恼,别犹豫,赶紧行动起来!按照这些方法,调整饮食、坚持运动、好好睡觉,相信不久之后,你也能拥有结实健康的好身材!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易胖体质”真的存在吗?来Get减肥的正确方式📝
最近,“减肥爆改的杀伤力”上了网络热搜,看到网友晒出减肥前后判若两人的对比照片,你是不是在默默流泪:为什么别人减重那么容易,我喝凉水都胖呢?我一定是“易胖体质”!这话听着像自我安慰,“易胖体质”真的存在吗?
01
“易胖体质”确实存在
肥胖是全球第二大可预防性死因,它会增加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的发病风险。目前,全球有超过10亿的肥胖人群,肥胖正成为全球日益严重的健康危机。
除了不当的生活方式会引起肥胖,“易胖基因”作祟也是原因之一。目前,已有研究确定与肥胖相关的750余个基因,如肥胖相关基因(FTO)、黑皮质素4受体(MC4R)等。这些基因的某些点位一旦发生变异,会让人经常感觉饥饿,不容易吃饱,并且更有欲望摄入高脂肪、高碳水、高蛋白的食物,从而导致代谢紊乱,体重、体质量指数、腰围等出现异常。
其实不只人有“易胖体质”,一些动物也有。例如,拉布拉多犬大多食量大、肥胖率高,这其实是因为它们可能携带有一种变异的POMC基因,导致其大脑无法接收足够的“吃饱”信号,这使得它们的食欲非常旺盛。
02
基因差异不是“摆烂”的借口
尽管“易胖体质”确实存在,但这并不能成为你“摆烂”、偷懒的借口。
特定基因差异可能会诱导不健康的个人饮食偏好,但并不代表肥胖基因变异者一定会变胖。研究显示,肥胖的遗传易感性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减弱,高水平的体育活动可使常见肥胖的遗传易感性降低40%。此外,饮食习惯与基因相互作用也可以调节肥胖的易感性。所以,记住六字秘诀:管住嘴,迈开腿。
03
管住嘴,迈开腿
应该这样做
- 少吃油炸食物:多吃油炸食物会导致脂肪摄入过量。
- 不喝含糖饮料:饮料中的糖极易被人体吸收,造成营养过剩。
- 不要过分控制主食摄入量:当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时,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就会减缓。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谷类食物应为200~300克,并要注意粗细搭配。
- 不要只吃单一食材:饮食单一会导致营养素缺乏,也会影响减重效果。
- 不要断食成瘾:轻断食可加快瘦身速度,也有可能导致暴饮暴食。
- 减少盐摄入:高盐饮食可能导致身体储存过量的水分。
- 饭前喝水:饭前喝一杯水,可以帮助抑制食欲,但肠胃功能不佳者不建议饭前喝水。
- 每天吃早餐:不吃早餐对健康危害大,还会影响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 晚餐宜清淡:晚餐要选择营养丰富且能量较低的食物,不要吃得太晚。
- 少吃加工食品:减重期间建议多吃不含淀粉的蔬菜、未加工的全谷物、瘦肉蛋白和健康脂肪。
- 不要选择单一运动项目:减重期间的运动项目要定期调整,否则减重效果会“打折扣”,建议结合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和柔韧性练习。力量训练能刺激肌肉生长,提高燃脂塑形效率。
- 不要相信快速减重:快速减重通常减去的是身体里的水分,减重速度以每月2~4千克为宜。
- 不要久坐:每伏案1小时站起来活动一下,可进行伸展运动或做健身操。
- 运动时长要充足:运动持续时间越长,身体消耗脂肪供能的比例越高。
- 保证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内分泌紊乱、激素水平改变并刺激食欲。
(来源:健康北京)
责任编辑:李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