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三个“肥胖危险期”体重超标,会影响身高和颜值,家长要当心
文|菁妈
01
孩子胖一点更可爱,孩子胖一点更健康,孩子胖一点才能长得高,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6%,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超过10%!
肥胖和超重已经大大地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所以家长们不要觉得孩子胖一点才健康了!
每次做儿童保健的时候,如果发现孩子体重是中上,甚至是上等就要注意了,如果孩子的身高比体重长得慢,那更加要警惕,你的孩子离肥胖不远了!
02
《儿科学(第八版)》就提到引起肥胖的原因,主要是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或者体积增大!
人体脂肪细胞数量增多主要在出生前三个月,出生第1年,11岁~13岁三个阶段!
也就是说这三个阶段是孩子的“肥胖危险期”,如果孩子在这三个阶段体重超重的话,那极有可能孩子增长的是脂肪细胞的个数,到了孩子长大以后再想减肥那是难上加难。
比如说孩子在这三个时期肥胖,他的脂肪细胞可能是10万个,如果在这三个时期孩子没有长胖,那他的脂肪细胞个数只是3万个,孩子脂肪细胞越多,想要减肥就越难。
★肥胖会影响孩子内分泌的变化
孩子肥胖的话,血浆中的生长激素减少,睡眠的时候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消失,在低血糖和精氨酸刺激下,生长激素分泌反应迟钝,直接影响到孩子身高的增长!
★肥胖的孩子容易出现性早熟
脂肪细胞会促进孩子雌性激素水平的增高,导致孩子骨龄提前,本来孩子能长到16岁的,但是因为骨龄提前了两年,14岁身高就定型了,也会影响到孩子身高的增长。
★肥胖会影响孩子的颜值
肥胖的孩子长不高,身上的肥肉又比较多,加上不喜欢运动,整个体型看起来非常的臃肿,孩子的颜值也会大受影响。
比如孩子小时候有一双大眼睛,但是却因为满脸的横肉把眼睛挤小了,把鼻子也挤得小小的,看起来五官也不好看。
★肥胖的孩子身高长不高,颜值受影响,孩子也容易自卑
比如同学们一起去跑步,肥胖的孩子跑得不快就成了最后一名,也容易被同学们排挤,被同学们嘲笑,孩子容易感到自卑。
作为家长一定要在孩子肥胖的三个危险期控制好体重。
1、一岁之前纯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相对于奶粉喂养来说,孩子更不容易发胖。
因为在吸吮母乳的时候,孩子其实在做体力活,一边喝奶,一边消耗能量,而且母乳中含有饱腹因子,孩子喝饱了一般就不愿意再喝了,喝母乳可以很好地预防孩子肥胖。
2、让运动变成孩子的生活方式
运动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孩子在一岁之前及时地让孩子多趴着,给孩子多爬,给孩子多锻炼,一岁之后孩子学会走路,每天带孩子户外运动一个小时。
让运动成为孩子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能量消耗掉,让孩子身体的脂肪消耗掉,变成结实的肌肉。
让孩子看起来更结实更挺拔,也能更好地刺激孩子身高的增长。
3、避免吃宵夜
建议孩子在一岁要完全地断掉夜奶,到了孩子两岁之后,睡前两小时最好不要吃东西,即使是喝奶也在睡前两个小时吃。
因为吃宵夜的时候,不仅会影响孩子的睡眠,影响到身高,而且晚上吃宵夜,我们的身体没有办法消耗掉能量,会导致宵夜囤积在我们体内变成脂肪,导致肥胖。
4、从小正确地给孩子添加辅食
孩子在添加辅食的时候,一岁之前不放盐,孩子吃辅食的油尽可能是植物油,少给孩子吃过于油腻的食物,孩子的辅食多样化,才能给孩子提供多种的营养素。
而孩子的营养均衡,身体的脂肪才不容易堆积。
想要孩子通过吃东西长得更高,通过吃东西避免生病,推荐购买一本《儿童长高食谱》。
菁妈的女儿菁菁,今年也刚好上小学二年级,也是在长高的关键期,之前我做饭的时候孩子都不太爱吃。
于是就买了这本长高食谱回来,照着上面的食谱给孩子做菜,每一餐孩子都吃得很好,还说妈妈做的饭菜真好吃,而且照着上面的长高食谱做,孩子身高也长得比较快。
菁妈也跟好几个妈妈安利了这本长高食谱,因为这本书里面包含了上百道长高食谱,很多父母对于给孩子吃什么能长高是没有太多了解的,买回来就按照上面的食谱来做。
不仅仅有文字的教程,还有视频教程,家长每天做不同的菜做给孩子吃,孩子吃了就能长得更高。
而且还有孩子一些日常小病症的调理餐,比如假性近视,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等。孩子只有胃口好,吃得好,才能长得高。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
孩子被100度开水烫伤,妈妈用一小时五字诀处理,医生:做得好
隐翅虫飞到孩子脸上,妈妈用3分钟处理法救了娃,医生:干得好
肥胖会不会对身高增长造成影响?能否长高,和4点有关
在成长的道路上,孩子们的身高总牵动着家长的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在讨论孩子的身高增长时,一个常被提及的问题是:肥胖到底会不会影响长高?答案并不是非黑即白,它涉及到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理机制与生活习惯。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肥胖与身高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影响孩子长高的4个关键因素!
肥胖与身高的直接关联
首先明确一点,肥胖确实可能对儿童的身高增长造成不利影响。儿童时期的肥胖,尤其是重度肥胖,可能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这些变化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到身高的发育。
1、骨龄提前与骨骺闭合
肥胖儿童体内过多的脂肪会促使性激素提前分泌,导致骨龄提前,骨骺线(骨骼生长的部位)提前闭合。一旦骨骺闭合,就意味着身高增长的空间大大缩小,从而影响最终的成年身高。
2、生长激素受影响
肥胖会影响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生长激素是促进儿童长高的关键激素。过量的脂肪细胞会抑制生长激素的活性,减少其在体内的有效利用,从而影响身高增长。
3、运动能力受限
体重过重的儿童往往不愿意或无法参与足够的体育活动,这限制了他们的运动量,减少了骨骼受到的机械应力,进而影响骨骼的生长和发育。
4、营养失衡
虽然肥胖常常与营养过剩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许多肥胖儿童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他们可能摄入了过多的热量,但缺乏必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这些营养素对骨骼和身体的整体发育非常重要。
影响长高的4大因素
在探讨肥胖与身高关系的基础上,我们还需关注4个直接影响身高的关键因素:
1、遗传基因
遗传是决定身高的首要因素。父母的身高很大程度上预示了子女的身高潜力。尽管如此,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营养状况仍可在遗传基础上发挥重要作用,帮助孩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长潜力。
2、均衡营养
营养是支持儿童生长发育的基石。均衡摄入钙、维生素D、蛋白质以及其他多种营养素,对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非常重要。过量或不足都会影响身高增长。
3、充足睡眠
生长激素在夜间深度睡眠时分泌最为旺盛。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支持身高的增长。
4、适度运动
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刺激骨骼生长,增加骨密度,同时帮助控制体重,避免肥胖。跳跃、游泳、篮球等运动特别有利于促进儿童的身高增长。
实践中的应对策略
面对肥胖可能带来的身高增长障碍,家长和孩子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充足睡眠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确保孩子每晚有8-10小时的睡眠,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2、心理关怀
过度的压力和焦虑可能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家长应鼓励孩子建立自信,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3、定期体检
关注孩子的体重和身高增长情况,必要时寻求医生或营养师的帮助,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
记住,身高增长是一个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成长的路上,每一步都值得我们细心呵护,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自信地迈向属于他们的灿烂未来!
(新华全媒+)近两成超重肥胖!青少年不能承受之“重”
新华社北京5月20日电 题:近两成超重肥胖!青少年不能承受之“重”
新华社记者
6至17岁儿童青少年,仍有近两成超重肥胖——5月20日,又一个学生营养日到来之际,仍居高不下的青少年肥胖率,让出席2022食育中国高峰论坛的专家学者们忧心忡忡。
专家呼吁,当务之急要切实加强食育教育,加强学校、幼儿园、托育机构的营养健康教育和膳食指导,引导广大青少年科学均衡饮食、吃动平衡,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制定的“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进一步落到实处。
(小标题)“吃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数据显示,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高达19.0%,意味着每五个儿童青少年中约有一个超重肥胖,2015年这一比例为18%。
专家表示,近年来,青少年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身高跑不过体重”的现象。2002年至2017年的15年间,以我国城市16岁男性为例,其平均身高增长3.9厘米的同时,体重增长了14.8斤。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目前我国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约30g,其中儿童、青少年摄入量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进入新时代,我国食物种类和数量得到极大丰富,食物消费水平显著提升,城乡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显著改善,与此同时,老百姓对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认识不足、知识不足,吃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如膳食结构不合理,隐形饥饿严重,超重肥胖快速增长的势头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营养相关慢性病低龄化发展,居民尤其是学生体质提升任务依然艰巨。”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陈萌山在2022食育中国高峰论坛视频致辞中说。
(小标题)小胖墩,大问题
“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指出,“中小学生肥胖、近视等健康问题突出。”
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带来诸多问题:
——表面上看是营养过剩,其实是隐性营养不良。
长期从事学生营养研究的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朱文丽说,肥胖本身就是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形式。调查表明,多数小胖墩在能量过剩的同时,依然存在微量营养素缺乏。
“肥胖表面上看是营养过剩,其实很容易存在隐性营养不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教授米杰说,由于体内脂肪太多,肥胖的孩子很容易缺乏维生素D,从而影响钙的吸收和骨骼发育、身高发育,还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等问题。
——慢病风险增加。
研究表明,儿童变身“小糖人”,多是肥胖惹的祸。“肥胖是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成年期高发疾病的危险因素。”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说,有长期随访研究发现,儿童时期肥胖者在成年期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约24倍。
——伤身,更伤心。
超重肥胖将引发社交和心理问题。马军说,除危及身体健康外,有研究发现,超重肥胖会降低儿童青少年的自尊感和自信心,带来更高的被欺凌风险和低成绩表现。肥胖儿童还容易给同伴带来不勤快、身材差、活动不灵活、不爱运动、反应迟钝和易生病等负面刻板印象,导致孩子出现不合群、抑郁等问题。
(小标题)健康,从加强“食育”起步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2021年9月,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了“儿童超重、肥胖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的目标。
科学减重,要从调整膳食结构入手。“油盐肉摄入过多、蔬菜摄入显著不足,青少年的膳食结构必须调整。”中国粮油学会粮油营养分会秘书长贾健斌说。
为“保持健康体重”,《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开出“药方”,倡导中小学生“学会选择食物和合理搭配食物的生活技能。每天吃早餐,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自我监测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指标”“避免高糖、高盐、高油等食品的摄入”。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提出,要“强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是儿童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专家呼吁,家长对孩子最好的爱不是盲目满足其口腹之欲,而是帮孩子从小建立健康生活理念,养成良好饮食运动习惯,管住嘴、迈开腿。
“中国的营养教育还缺乏科学系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有效策略,缺乏政策尤其法规支持,学校、家庭、社区未建立良好的互动。”朱文丽认为,政府应积极主导,以法律形式确保营养教育顺利开展,逐渐丰富教育内容,发展、完善教育体系。
“从当前实际看,相对于德智体美劳,食育更凸显其基础性和紧迫性。应从提高认知着手,从加强食育起步,全面推进国民营养健康素养的提升。”陈萌山说。(记者李斌、王君璐、张漫子、林苗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