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肥胖 饮食(肥胖型糖尿病减肥食谱)

文章目录:

为什么肥胖者易患糖尿病?做好饮食8大原则,控制好体重

一般认为,肥胖程度越高,患糖尿病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国外研究发现,中度肥胖者糖尿病患病率为正常体重者的4倍,高度肥胖者则为正常体重者的21倍。肥胖者体内多会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人体内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由于胰岛素的作用下降,因此机体会代偿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发挥降低血糖作用。这是为什么呢?

它与肥胖者存在糖代谢异常不无关系,肥胖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高胰岛素血症:肥胖的人血中胰岛素水平高于常人。其升高程度与肥胖度是平行的,但可随着体重的减轻而得到降低。引起肥胖者体内高胰岛素血症的原因有二:一是肥胖的人胰岛素分泌亢进;二是肥胖者肝脏内胰岛素清除率降低,这都是经过研究而被证实的。

(2)胰岛素抵抗:肥胖者体内多会存在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指人体内胰岛素促进葡萄糖摄取和利用的效率下降,由于胰岛素的作用下降,因此机体会代偿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发挥降低血糖作用。然而,高胰岛素血症又可加剧组织对胰岛素抵抗,由此形成恶性循环。靶组织胰岛素抵抗发生有以下几个原因:①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②胰岛素亲和力下降。③第二信使异常。④葡萄糖转运蛋白异常。⑤游离脂肪酸的“毒性”作用。

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饮食原则

1.基本为低脂肪、低糖、低胆固醇和高钾低钠膳食为主,可选用富含必须脂肪酸的植物油控制饮食总能量,膳食营养均衡,每顿饭以“半饱”为好。

2.饮食要清淡,烹调宜采用蒸、煮、烧、炒、拌等方式,少用油炸、腌、熏等方式。

3.食谱中要有丰富的食物来源,食物种类多、种属远、营养素含量丰富。保证蛋白质的充分摄入,供给量以每日每千克体重1克蛋白质为宜。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不能过低,以免造成免疫力下降。

4.吃些杂粮或粗粮,增加饱腹感,这样有助于减肥,对控制血糖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5.多吃些新鲜蔬菜,有助于减肥。最好每天一斤半左右的蔬菜,菜肴花样要每日更新。

6.禁食甜食、水果和花生、瓜子等坚果类食品。

7.戒烟戒酒和甜饮料。

8.少量多餐,细嚼慢咽,用餐时间不少于20分钟。

体重标准

如何进行体重的自我评价?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是:标准体重(千克)=身高(cm)-105。超过理想体重的10%为超重,超过20%为肥胖。

较精确的计算方法是采用体重指数(BMI):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按照亚太地区标准,BMI值<23为正常,BMI值23~25为超重,BMI值≥25为肥胖。建议每周测量一次身高和体重,评估体重的变化,以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

糖尿病患者,如何保持健康体重?

减重能够给2型糖尿病患者带来哪些益处?

① 改善血糖:减重是延缓糖尿病前期进展为2型糖尿病的主要生活方式干预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适度减重可以改善血糖水平,并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此外,减重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和改善血脂。

② 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减重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及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③ 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减轻体重可改善身体成分,增加肌肉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减少降糖药物的使用。

对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减重不仅是改善血糖的重要方式,也是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体重控制在什么范围更为合适?

在体重管理目标中,我国成人正常体重指数(BMI)为18.5~23.9 kg/m2之间。超重(BMI≥24 kg/m2)和肥胖(BMI≥28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减重3%~5%,就能产生有临床意义的健康获益。

建议超重肥胖患者按照每月减少1~2 kg的速度,3~6个月减少体重5%~10%。对于超重和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降低体重与2型糖尿病代谢改善有关,也有助于2型糖尿病管理的综合达标。

为了避免体重下降后的反弹,建议定期监测体重和腰围,并合理设置减重目标。大多数患者建议3~6个月减轻体重的5%~10%,并在实现减重目标后继续维持体重稳定。

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实现减重?

①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整个减重过程。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体重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以实现糖尿病缓解,而且体重减轻程度越大,缓解率越高。

② 饮食调整:减少总热量摄入,保证膳食营养素平衡。选择较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控制体重并稳定血糖水平。餐餐都应有蔬菜,每天应达500 g,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常吃鱼、禽,适量的蛋、畜肉、牛奶、大豆等,这些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减少肥肉摄入,少吃烟熏、烘烤、腌制等加工肉类制品,控制盐、糖和油的使用量;糖尿病患者膳食能量的宏量营养素占总能量比分别为:蛋白质15%~20%、碳水化合物45%~60%、脂肪20%~35%;合理的减重饮食应是在保证膳食营养素平衡的基础上每日总热量摄入平均减少500~750 kcal,可以根据个人的基础体重进行调整。

③ 适度运动:建议解糖尿病患者每周进行大约150分钟得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同时可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3],以减少内脏脂肪并预防减重后体重反弹。

④ 药物治疗:在选择降糖药时,优先考虑兼有减重作用的降糖药物,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或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这两类药物既可以降糖,又可以减重,应用后可以实现一举两得的目的。

⑤ 代谢手术:代谢手术通常可使体重持续减轻25%左右,并快速持续改善肥胖并发症。然而,这种手术并不适合所有人,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最重要的是长期维持:减重后,患者应制定长期(≥1年)的减重维持计划,至少每个月由医师或营养师随访1次,持续监测体重,跟踪饮食及运动情况。

总之,合理的健康管理搭配药物、手术等辅助措施可以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体重,进而改善血糖控制和整体健康状况。

END

来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科

膳食结构与糖胖病管理:科学饮食,健康同行!

【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必看!】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糖胖病(糖尿病与肥胖症的统称)已成为困扰许多人的健康难题。面对这一挑战,科学合理的饮食干预成为了缓解病情、提升生活质量的关键一环。从限制热量膳食(CRD)、高蛋白膳食(HPD)、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s)到间歇性能量限制(IER),一系列饮食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糖胖病患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但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饮食方案,我们应如何理性看待?哪种饮食模式最适合自己?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为您的健康之路点亮明灯。

科学饮食:糖胖病管理的基石

在糖胖病的管理中,科学合理的饮食干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减轻体重,还能提升整体健康状况,降低并发症的风险。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一系列饮食模式应运而生,为糖胖病患者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一、限制热量膳食(CRD):平衡与节制的艺术

限制热量膳食(CRD)是糖胖病管理中最常见的饮食干预方式之一。其核心在于通过减少日常热量摄入,达到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的目的。根据最新研究,CRD主要有三种类型:

  1. 在摄入热量目标基础上减少30%~50%:这种方案适用于需要快速减重或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通过大幅度减少热量摄入,可以迅速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案可能带来较强的饥饿感,需要患者具备较高的自律性和心理承受能力。
  2. 在摄入热量目标基础上每日减少约500 kcal热量摄入:这是一种相对温和的饮食干预方式,适用于需要长期管理体重和血糖的患者。通过每日减少500千卡的热量摄入,可以在不影响正常生理功能的前提下,逐步减轻体重,改善糖代谢。
  3. 摄入热量1000~1500 kcal/d:这种极低热量饮食方案通常用于短期快速减重或特殊医疗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长期维持这种极低热量摄入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健康风险,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对于糖胖病患者而言,选择适合自己的CRD方案至关重要。家庭医生签约居民可以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个性化签约服务,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同时,结合持续血糖监测,实时调整饮食方案,确保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二、高蛋白膳食(HPD):肌肉与代谢的守护者

高蛋白膳食(HPD)是近年来备受推崇的一种饮食模式。它通过增加蛋白质摄入量,促进肌肉合成,提高基础代谢率,从而达到减轻体重、改善糖代谢的目的。对于糖胖病患者而言,HPD具有以下优势:

  • 增强饱腹感:蛋白质具有较高的饱腹感,有助于减少总热量摄入。
  • 促进肌肉合成:蛋白质是肌肉合成的重要原料,有助于维持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
  • 改善糖代谢:蛋白质摄入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波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HPD并非适用于所有糖胖病患者。对于肾功能受损的患者而言,高蛋白摄入可能加重肾脏负担。因此,在选择HPD方案时,务必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三、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s):血糖控制的双刃剑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CDs)通过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降低餐后血糖波动,从而达到改善糖代谢的目的。对于糖胖病患者而言,LCDs具有以下优势:

  • 快速降低血糖: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有助于迅速降低餐后血糖水平。
  • 减轻体重:低碳水化合物饮食通常伴随较低的总热量摄入,有助于减轻体重。
  •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长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风险。

然而,LCDs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长期低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能导致营养不良、酮症酸中毒等健康问题。因此,在选择LCDs方案时,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饮食均衡、营养全面。

四、间歇性能量限制(IER):灵活与高效的结合

间歇性能量限制(IER)是一种新兴的饮食模式,它通过周期性地限制热量摄入,达到减轻体重、改善代谢的目的。IER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的特点,适用于需要灵活调整饮食方案的患者。

常见的IER方案包括5:2饮食法(每周5天正常饮食,2天轻断食)和16/8饮食法(每天16小时禁食,8小时进食)。这些方案通过周期性地限制热量摄入,有助于减轻体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需要注意的是,IER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患有特定疾病的患者而言,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选择。

五、个性化签约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助力

在糖胖病管理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载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提供基本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还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签约服务。

对于家庭医生签约居民而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提供以下个性化服务:

  • 持续血糖监测:通过先进的血糖监测设备和技术,实时监测患者血糖水平,为饮食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 个性化饮食计划: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确保营养均衡、热量适宜。
  • 健康教育与指导: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和指导活动,帮助患者了解糖胖病管理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 定期评估与调整方案: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

六、饮食与运动相结合:双管齐下,健康同行

在糖胖病管理中,饮食干预与运动干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有助于控制热量摄入、改善代谢状况;而适量的运动则有助于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心肺功能。

对于家庭医生签约居民而言,可以将饮食干预与运动干预相结合,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例如,在限制热量摄入的同时,增加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和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以达到更好的减重和控糖效果。同时,务必定期评估身体状况和运动效果,及时调整运动方案,确保运动安全有效。

结语:科学饮食,健康同行

综上所述,科学合理的饮食干预是糖胖病管理的重要基石。从限制热量膳食、高蛋白膳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到间歇性能量限制,一系列饮食模式为患者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但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饮食方案,我们应保持理性态度,根据自身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个性化签约服务,结合持续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指导,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让我们携手并进,在科学饮食的道路上健康同行!#大年初四,迎灶神!##天南地北大拜年##特朗普关税大棒落地 加拿大如何应对#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在使用任何饮食干预方案前,请务必咨询专业医生或相关机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