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中国的肥胖率在10年内增长了200%
2019-10-30 05:16 辛迪雅·拉杜,丁雨晴译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0月28日文章,原题:中国的肥胖率在10年内增长了两倍中国国家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研究人员发表在美国《内科医学年鉴》上的一项研究显示,2004年到2014年,中国的全身性肥胖率已经增长了2倍多,中心性肥胖(腹部)肥胖的增长超过了50%。
利用来自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系统调查的数据,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对全国和各省份成年人中的全身性及中心性肥胖率进行了估计。他们定义的全身性肥胖为身体质量指数(BMI)达到28或更高,中心性肥胖为男性腰围大于等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5厘米。
在该研究分析的31个省区市中,肥胖发病率有所不同,在北京、天津和河北,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全身性及中心性肥胖比例普遍较高。
研究人员还将这些数据置于世界范围内肥胖率与日俱增的国际大背景下。相比之下,中国的肥胖率仍低于西方国家。上述报告称,中国的全身性及中心性肥胖发病率远低于美国成年人,后者2009年至2010年的这两种比例分别为35.4%和61.5%。(作者辛迪雅·拉杜,丁雨晴译)
责编:杨阳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 huanqiu.com 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预计2030年我国超六成成年人超重肥胖,官方发布“减肥指南”
我国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 年版)》,从肥胖的界定、饮食热量控制的程度、具体摄入食物种类等方面提供指导。
我国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全球超重和肥胖率正快速增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问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其中18~44 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居民肥胖率分别为16.4%、18.3%和13.6%,我国居民肥胖率呈上升趋势。
肥胖不但导致较高的过早死亡风险,还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相关,包括2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骨关节炎和胆结石等。有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可能为418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
如何界定肥胖?
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为18.5kg/㎡≤BMI
推荐每日摄入能量平均降低三至五成
《指南》中提出,控制总能量摄入和保持合理膳食是体重管理的关键。
控制总能量摄入,可基于不同人群每天的能量需要量,推荐每日能量摄入平均降低30%~50%或降低500~1000kcal, 或推荐每日能量摄入男性1200~1500kcal、女性1000~1200kcal的限能量平衡膳食;另一方面,也可根据不同个体基础代谢率和身体活动相应的实际能量需要量,分别给予超重和肥胖个体85%和80%的摄入标准,以达到能量负平衡,同时能满足能量摄入高于人体基础代谢率的基本需求,帮助减重、减少体脂。
临床上还可根据身高(cm)-105计算出理想体重(kg),再乘以能量系数15~35kcal/kg(一般卧床者15kcal/kg、轻身体活动者20~25kcal/kg、中身体活动者30kcal/kg、重身体活动者35kcal/kg),计算成人个体化的一日能量。以上方法可根据实际需要任选其一用来指导超重肥胖患者膳食,达到控制总能量摄入的目标。
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 吃饭先吃蔬菜、肉类
合理膳食方面,少吃高能量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鼓励主食以全谷物为主,至少占谷物的一半,适当增加粗粮并减少精白米面摄入;保障足量的新鲜蔬菜水果摄入,蔬菜水果品种多样化,但要减少高糖水果及高淀粉含量蔬菜的摄入;动物性食物应优先选择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应优先选择低脂或脱脂奶类。
严格控制脂肪/油、盐、添加糖的摄入量,严格限制饮酒。在控制总能量摄入的基础上保持一日三餐的时间相对固定,定时定量规律进餐,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
同时,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可针对不同证型选用食药物质。若选用高蛋白膳食、低碳水化合物膳食、间歇式断食膳食或营养代餐等其他膳食减重干预措施,请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每克酒精可产生约7kcal能量,远高于同质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值。酒精除可以带来能量以外,其他对人体有用的营养素含量极少。因此,在减重期间应严格限制饮酒。
合并其他慢性病患者 膳食需有专业人士指导
《指南》根据肥胖的疾病特点和中医辨证分型,给出了食养原则和建议,在附录中详细描述了成人肥胖患者的食物选择,不同证型推荐食药物质和食养方举例,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食谱示例和常见食物交换表等工具。其中,每个地区、每个季节列举了3个能量水平的食谱(含食药物质)。
该《指南》主要面向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成人肥胖患者,为肥胖防控提供食养指导。
鼓励成人肥胖患者参考《指南》推荐内容,结合自身情况,合理搭配日常膳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鼓励基层卫生工作者(包括营养指导人员)结合工作需要及患者实际情况,参考《指南》设计个性化食养方案。
肥胖合并其他急或慢性病的患者或有并发症者,请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合理膳食。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刘军
我国成人平均身高继续增长,超重肥胖问题凸显
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记者陈聪)国务院新闻办23日就《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根据报告,我国成人平均身高继续增长,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持续改善。与此同时,我国居民超重肥胖形势严峻,城乡各年龄段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在发布会上说,我国18-44岁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厘米,与2015年发布数据结果相比分别增加1.2厘米和0.8厘米。
根据报告,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男性和女性的平均体重分别为69.6千克和59千克,与2015年发布结果相比分别增加3.4千克和1.7千克。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说,我国癌症五年生存率在近十年来已经从30.9%上升到40.5%。我国已采取扩大癌症筛查覆盖范围、积极探索推广筛查适宜技术等措施助力提高癌症生存率。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局长常继乐说,我国居民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人群逐渐增加,民众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根据2019年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患病率为2.1%,焦虑障碍患病率为4.98%。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