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乳素 肥胖(泌乳素导致肥胖)

文章目录:

高泌乳素血症及其治疗方案

一、高泌乳素血症的定义

高泌乳素血症(Hyperprolactinemia)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异常升高,通常育龄期女性血清PRL水平一般低于30 ng/mL,而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血清PRL水平超过25 ng/mL。根据血清泌乳素水平,高泌乳素血症可分为轻度(25-50 ng/mL)、中度(50-100 ng/mL)和重度(>100 ng/mL)。

二、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

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生理性因素:妊娠、哺乳、应激状态(如情绪紧张、寒冷、麻醉、手术、低血糖等)、进餐等均可导致泌乳素短暂性升高。

药理性因素:某些药物如吩噻嗪类、利培酮、口服避孕药等会通过拮抗下丘脑多巴胺或增强泌乳素释放因子(PRF)刺激而引起高泌乳素血症。

病理性因素:

下丘脑病变:颅咽管瘤、神经胶质瘤、结节病等压迫垂体柄。

垂体疾病:泌乳素型垂体微腺瘤、垂体促生长激素腺瘤等。

系统性疾病: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肝病等。

神经源性因素:胸壁病变、带状疱疹神经炎、乳腺手术等。

其他:多囊卵巢综合征。

特发性:部分患者血清泌乳素轻度升高,但垂体、中枢神经和系统检查阴性,可能与泌乳素分子存在异型结构相关。

三、高泌乳素血症的症状

高泌乳素血症的症状主要与泌乳素水平升高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有关,常见的症状包括:

泌乳:约2/3的患者会在非妊娠、非哺乳期出现泌乳,男性患者也可出现乳房发育和泌乳。

月经失调与闭经:85%以上的患者会发生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量少、月经稀发、无排卵性月经等,闭经的发病率随着血泌乳素数值增加而增高。

不孕:高泌乳素血症可通过抑制排卵、影响子宫内膜发育和降低胚胎着床率等机制导致不孕。

其他症状:女性可能出现生殖器萎缩、性欲减退、骨量丢失导致骨质疏松、多毛等;男性可能出现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精子数量减少甚至无精症等。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眼花、视力障碍等症状。

四、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

诊断高泌乳素血症需要综合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激素水平测定和影像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以排除生理性、药物性因素,明确高泌乳素水平的来源和是否存在病理性原因。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月经史、泌乳情况、分娩和哺乳史、手术史、既往病史以及有无服用相关药物史等。

体格检查:检查乳房泌乳情况,注意有无视力、视野改变,以及是否存在多毛、肥胖、高血压、胸壁病变等。

激素水平测定:检测血清泌乳素水平,结合其他相关激素水平变化,帮助明确病因。

影像学检查:如垂体MRI等,有助于发现垂体微腺瘤等病变。

五、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方案

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目标是抑制泌乳素分泌,恢复正常月经及排卵或受孕,减少乳汁分泌以及改善视觉障碍等。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药物治疗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的主要药物,如溴隐亭、卡麦角林等。溴隐亭是临床上治疗高泌乳素血症最有效的药物,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头晕、便秘等不良反应;卡麦角林胃肠道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停药后泌乳素可相对长时间稳定在正常范围。

其他药物:对于对溴隐亭耐药或麦角碱类药物过敏者,可使用喹高利特。此外,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还可辅助使用促排卵药物;对于存在低雌激素状态的患者,可给予激素替代治疗。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垂体大腺瘤引起压迫症状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垂体瘤。经蝶显微手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但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易致脑脊液鼻腔瘘,并可能继发垂体功能减退。

其他治疗:质子刀、X刀等放射治疗手段已成为泌乳素腺瘤的有效治疗选择。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劳累等,有助于缓解症状。

六、高泌乳素血症患者的注意事项

定期监测:患者需定期进行体检,监测泌乳素水平,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诱因:注意避免可能导致泌乳素升高的生理性诱因,如过度应激、长时间饥饿等。

遵医嘱用药:药物治疗的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

心理支持: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患者需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支持。

高泌乳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通过明确病因、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大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积极配合医生,定期复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促进身体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女性“泌乳素”偏高,别忽视,这对身体或有4大影响,需及时就医

泌乳素也被称为催乳素,属于女性身体当中的一种多肽激素,是由脑垂体所分泌出来的激素。在女性怀孕以及进入哺乳期的时候,泌乳素会非常的旺盛,能够促使乳腺发育,并且可以促使泌乳。

而对于非怀孕期以及哺乳期的女性来说,血清当中的泌乳素水平一般不会超过200纳克/毫升。但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一些女性会出现泌乳素偏高的情况,这也是一种特别多见的功能失调性现象。

所以有很多女性想知道,如果体内的泌乳素偏高会对身体有些什么样的影响?

  泌乳素偏高对女性有哪些影响?

  一、影响女性月经

泌乳素属于女性体内的一种激素,一旦这种激素偏高,会使女性的内分泌出现异常,还会影响到子宫和卵巢健康,很容易发生月经方面的问题。

比如女性的月经周期会发生改变,或出现月经量减少甚至闭经现象。一旦出现这种现象,女性的生育功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出现不孕的情况。

  二、第二性特征异常

当泌乳素增高的时候,女性的第二性特征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比如女性的乳腺、外阴会萎缩,并且会出现阴毛脱落以及阴道分泌物大量减少的情况。女性的阴道壁也会变得特别薄,很容易感染一些细菌。

另外,女性的性欲也会受到影响,比如出现性欲减退或者是性冷淡的情况。

  三、异常溢乳

对于非怀孕期以及哺乳期的女性来讲,一旦泌乳素增高,就会导致乳房出现异常的溢乳现象。在挤压乳头时,乳头内会渗出一些液体。

  四、雌激素缺乏症状

如果女性体内的泌乳素持续升高,就会抑制垂体对于雌激素的分泌,而且还会影响到卵巢对于雌激素的合成,会使女性出现一系列雌激素缺乏现象。

比如经常性的失眠、容易骨质增生、性情改变、食欲异常、反复头痛、身体肥胖,以及多毛等现象。

  那么,当女性泌乳素偏高的时候,到底该怎么调节比较好呢?

  一、对症药物治疗

女性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适当的服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比如甲磺酸溴隐亭、卡角麦林等药物。可以起到抑制泌乳素分泌的作用,也可同时配合服用维生素B6。

  二、中医治疗

患者可以适当的服用一些中药进行调理,比如溢乳颗粒或者是乳癖消。这些药物能够降低泌乳素的水平,还可以改善泌乳素增高所引起的一些不适症状。也可以采取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能够减少泌乳素的分泌,并且可以恢复卵巢功能。

总而言之,如果女性体内的泌乳素偏高,就会导致内分泌受到影响,很容易使女性出现以上4种症状。所以当泌乳素偏高时,应快速入院进行一系列的检查,然后根据泌乳素增高的原因以及程度,给予相对应的治疗和调整。

女性还应该注意健康体重的保持,并适当增加运动量,能够稳定体内的泌乳素以及其他激素,达到保障自身健康的作用。

深度揭秘:高泌乳素血症竟是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幕后 “黑手”

乳腺是女性一生都很关注的部位,它如同身体的“晴雨表”,能够灵敏的察觉出身体出现的异常情况。

当身体内分泌紊乱,激素水平变化大,会直接影响乳腺健康,表现出乳房发胀,疼痛等不适,甚至发生严重的乳腺疾病。

门诊时,郭女士(化名)因乳腺突发肿块,疼痛难忍,心情非常焦虑害怕。而且自己刚结婚,没有生育史流产史,突然的乳腺肿块让郭女士措手不及,焦虑万分,她生怕这是恶性肿瘤。

经检查报告和手诊,郭女士泌乳素高,乳房又被外力挤压到,导致发生肉芽肿性乳腺炎。

高泌乳素血症的定义与病因

高泌乳素血症是一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血清泌乳素升高及其相关临床表现为主的下丘脑-垂体轴生殖内分泌紊乱综合征。一般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1.14nmol/L(25μg/L),说明是高泌乳素血症。

下丘脑和垂体疾病是引发高泌乳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垂体瘤可导致泌乳素分泌增加,血液中泌乳素水平持续升高,进而引发高泌乳素血症。

高泌乳素血症会引发哪些危害?

患高泌乳素血症会出现闭经、泌乳、月经频发、月经稀少、不孕、性功能减退、头痛、肥胖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提示垂体瘤的存在。

高泌乳素血症为何会导致肉芽肿性乳腺炎

当泌乳素持续刺激乳腺导管,或遇外力撞击乳房等因素,乳管上皮破损,乳管内分泌物外溢到小叶间质,形成机体的免疫反应,发生肉芽肿性乳腺炎。

由于垂体瘤和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通过定期体检,或月经紊乱,乳房不适,乳头溢液等症状,可及时查出泌乳素异常,从而及时治疗。

图|肉芽肿性乳腺炎病灶

高泌乳素血症治疗

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及放疗为辅。

药物治疗中,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能激动剂(如溴隐亭片)等,可以抑制泌乳素分泌并缓解症状。对于垂体瘤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切除肿瘤。

肉芽肿性乳腺炎治疗

一旦发生肉芽肿性乳腺炎,早期我们可以通过中药、激素药物治疗。等到病程中后期,药物无法起到较好效果,采用手术方法可以较快解决病人痛苦,治好该病。

总体而言,患高泌乳素血症及相关的垂体、乳腺疾病的女性不必过于焦虑,放平心态,积极治疗,都会治好恢复健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