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腹型肥胖为女性心脏病独立危险因素 医学运动治疗需遵医嘱
专家指出,腹型肥胖是女性心脏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医学运动治疗和去健身房健身不同,需由医务人员通过评估开具运动处方。 陈静 摄
专家指出,腹型肥胖是女性心脏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医学运动治疗和去健身房健身不同,需由医务人员通过评估开具运动处方。 陈静 摄
中新网上海11月30日电 (记者 陈静)心血管疾病是威胁女性健康的主要疾病。心内科专家李楠博士3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腹型肥胖是女性心脏病独立的危险因素。”另一位专家和亚萍博士指出:“体力活动缺乏,也是一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亚萍强调,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医学运动治疗和去健身房健身不同,需由医务人员通过评估开具运动处方。
据了解,相较于男性,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生理特点、临床表现、疾病诊断、药物代谢和防治策略都有所不同。研究显示,女性初潮、妊娠、绝经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而女性情绪容易波动、被动吸烟等因素,都导致女性心血管疾病症状更隐匿、不典型,在同样的发病情况下,预后也要比男性差,危害也更严重。
李楠博士直言:“腹型肥胖是女性心脏病独立的危险因素。”腹型肥胖,不仅体现在形体上,如:腰围变粗,更多的是脂肪组织的异位储存,即脂肪从皮下分布转变为内脏分布,如储存在心脏心包外膜、肝脏内、胰腺内和肾窦内。这位专家表示,腹部肥胖不仅会引起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肝病等代谢性疾病,还会导致高血压、心脏病、房颤、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
“女性在更年期后,体脂分布会更易于趋向腹型肥胖。腹型肥胖女性发生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风险明显增加,全因死亡率风险也更高。”李楠博士强调,“需要及早干预、预防、和治疗腹型肥胖,主要为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和运动相结合。”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人的活动量越来越少。“体力活动缺乏,也是一种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上海德达医院心内科主诊医生和亚萍博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和亚萍表示,“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压、控制血脂、降低血糖、降低尿酸、控制体重,也可以改善心理应激、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从而远离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和亚萍博士同时强调,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医学运动治疗和去健身房健身不同,需由医务人员通过评估开具运动处方,并根据危险分层,确认运动处方是否需要在医务人员监督下执行。她对记者说:“运动处方属于医疗级别的运动方案,包括运动方式、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频率,能够在保证心血管疾病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显著提高患者的心肺运动能力,有针对性地调节血糖血压血脂,稳定斑块、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功能等。“
记者了解到,在第三届“德知妳心”女性心血管健康活动日直播中,哥伦比亚大学女性心血管健康中心联合主任JenniferHaythe教授、浙江大学食品科学专业沈立荣教授等从妊娠高血压、饮食健康、运动策略和心肺复苏等多个角度出发,就女性心血管健康管理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耐心、仔细地分析线上患者病情、解答患者疑问。据统计,数十万人次观众在线参与。
“女性心血管健康计划”随访行动同期开启,期望通过完善的随访问卷调研,深入挖掘女性在心血管健康管理中的认知现状及信息需求,加快女性心血管健康管理平台的创建,为中国女性带来覆盖“预防、治疗、康复”全链化、系统化的高品质医疗服务。(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有人说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肥胖患者预后差,有道理吗?
抗击疫情正当时,随着确诊的病例数越来越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点越来越为人所知,其中,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往往预后较差,除此之外,有观点认为,肥胖者相对而言预后也相对差,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原因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肥胖者运动少,身体免疫力较低
大家都知道,一般经常运动的人身材都保持较匀称,而肥胖者往往缺乏运动。运动少容易使身体免疫力降低,身体就容易受病毒、细菌感染而致病,而大多数病毒感染并没有特效药物治疗,需要依靠身体免疫力和对症治疗康复,但肥胖患者本身免疫力较低,所以往往康复较慢,预后较差。
2.肥胖者体质量大,影响药物疗效
肥胖患者由于身体质量大,用药剂量往往也需要增大,临床上有些药物需要根据公斤体重来计算用药剂量就是这个道理,但并非所有厂家的药物用法用量都是按照公斤体重来给药的,很多药物只简单列出成人常用量多少,一个40kg的成人和一个200kg的成人用量相同,这样就有可能导致药物在200kg的成人身上疗效较差。
3.肥胖引发慢性基础疾病多,会加重病情
肥胖者容易合并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慢性基础疾病,而有这一类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人群,因此当肥胖同时合并这些慢性基础疾病时,往往预后较差。
肥胖者往往内脂脂肪增多,比如心脏、肝脏、肺、肾脏往往也会脂肪较多重量比正常人大,在疾病情况下,这些重要器官往往因为血液供应负荷过大,更容易产生血供不足问题,进而导致脏器病变甚至功能衰竭!
4.肥胖者炎症反应更大
有研究发现,脂联素在抑制内皮细胞炎症反应及诱导平滑肌增殖方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肥胖患者血清脂联素较低,血清脂联素水平的降低可间接影响内皮细胞黏附因子水平,内皮细胞与白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被抑制,将直接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提高疾病恶化的风险。另有研究表明肥胖患者受到病毒感染时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患者,而C反应蛋白水平高低代表炎症反应的剧烈程度,换句话说病毒感染时肥胖患者的病情会更严重。
当然,不是说虽有肥胖的人得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预后都差,一个疾病的预后和机体免疫力、年龄等等因素都有关,只是说相对而言,肥胖的人病情可能进展快,预后差。实际上不止是新型肺炎,在很多疾病如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压、胰腺炎中,肥胖患者都会预后较差,所以为了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是等此次疫情过去了之后,努力减肥吧(目前不主张节食减肥,不主张出门锻炼,非常时期)!
肥胖多发冠心病,多因痰湿重!一张方子化痰浊、通心阳,化解难题
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许多肥胖的朋友都比较担心的心脏病。
肥胖为何担心心脏病?道理似乎人人都懂:
肥胖人士,心脏负担那么大,血脂又有些高,高血压闹不好也来凑热闹,时间长了,这心脏怎么可能安好呢?
这样的认识并非杞人忧天。
肥胖人士的确容易患上心脏病。在这里,我要给大家分享一张经验方剂,对于心脏的保养作用很好。
组方如下——
瓜蒌,薤白,姜半夏,陈皮,川芎,苍术,神曲,枳壳,莱菔子,香附,茯苓,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剂即可。
是名方必有出处。上面这方,实际上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魏汉民先生的一张经验方。
这个方法用来治疗什么?主要是用来治疗“病窦综合征”。
什么是“病窦综合征”?简单说来,就是窦房结功能不全,其主要致病因素就是常见的冠心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心动过缓。
由于心动过缓,供血不足,患者往往有心悸、乏力、头晕、记忆力差、情绪波动大等现象发生。
那么,这又和肥胖有什么关系?
首先,肥胖的人易发冠心病。这一点毋庸置疑。
第二,就是从中医角度来说,肥胖者多痰湿。而痰浊扰心,就容易造成心阳不展。痰浊影响气机的运行,又导致心气不振。
如此一来,我们的心脏就出现了心动过缓、心悸、头晕等症状了。形象一点说,这种现象就是心脏被“痰浊”缠住,成为肥胖人士最怕的事情。它可以导致很多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好,上面这张方剂,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
为了描述方便,再把此方赘述一遍:
瓜蒌,薤白,姜半夏,陈皮,川芎,苍术,神曲,枳壳,莱菔子,香附,茯苓,甘草。
此方是如何治病的呢?说起来也不复杂。
首先,痰浊上扰心脏,使得心窍不通,心阳不振,我们就要通阳。用什么?用瓜蒌和薤白。其中瓜蒌性味甘、微苦、寒,入肺、胃、大肠经,功在清热涤痰,宽胸散结。
还有那薤白,性味辛、苦,温,入肺、胃、大肠经,功在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它们俩配合,对于化解心中痰浊,通散心中阳气是很有帮助的。
瓜蒌薤白汤作为经方,也是用它们作为主药,专门用于治疗心脏病。
接下来,要想彻底改善痰浊内积的问题,我们用陈皮和半夏来解决。
其中半夏为化痰燥湿的良药,那陈皮是理气祛湿的佳品。两者配合,既能行气还能化痰,对改善全身的痰湿问题很有帮助。
痰浊的形成,除了肥胖影响脾之健运外,还有气机瘀阻的问题。所以我们要行气。而行气本身,对于改善心气不足、心阳不振的问题,也有好处。
所以,我们用了四味可以行气的药,这就是川芎、苍术、神曲、香附。
其中,川芎行气行血,香附疏肝解郁,两者为行气之要药。而苍术和神曲作为健脾之品,能够帮助我们转动“中焦气机中枢”,令气血地运行重新恢复动力。四味药相配合,健脾疏肝、行气解郁,效果可以期待。
最后,我们配合枳壳来理气消痰,用莱菔子下气,再用茯苓利水化湿,令痰浊有路可退,身体自安。
那么,这个方法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人呢?
说起来也是十分常见的:肥胖、有冠心病史或者冠心病高危因素、心律不齐或者心律过缓、心悸、心前区闷痛,同时恶心、消化不良、腹胀、欲呕、舌苔活腻、乏力、头晕。
这样的人用这个办法,算是十分对路了。
大家应用前,最好请中医师辨证指导,随证加减,以求安全、可靠的作用。
好了,今天就给大家说到这里吧!